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右肺下叶外伤、肺萎缩、实变、肺癌等疾病,严重影响病人生命。右下肺叶切除使患者右下肺组织失去功能,组织切除,预防肺化脓、胸腔感染及支气管胸膜瘘,原发灶切除,改善肺的通气。我院从2002-2003年行右肺叶切除术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肺隔离症1例     
1资料患者,男性,25岁,无明显症状,体检时X线发现左下肺野后基底段椭圆形阴影,大小为3·5cm×4·6cm,密度均匀,边界清楚,最后经主动脉造影确诊为肺隔离症。肺隔离症又称为支气管肺离症,本病为胚胎时期一部分肺组织和正常肺分离而单独发育,与正常支气管树不相通,而且其血供来自体循环的异常分支,引流静脉可经肺静脉、下腔静脉或奇静脉回流。这种畸形可分为肺叶内型和肺叶外型,肺叶内型是肺隔离症病变区与邻近正常肺组织为同一脏层胸膜所包裹,隔离的肺组织与正常组织分界不清,肺叶外型肺隔离症为副肺叶或副肺段被独立的脏层胸膜所包裹。临床症…  相似文献   

3.
关于肺的淋巴流向问题国外已有不少报导但对肺各部输出淋巴管所注入的局部淋巴结群,意见尚不一致。如(山鸟)崎(1931)将肺韧带淋巴结列为肺下叶的局部淋巴结,而有的作者认为肺韧带内不存在淋巴管和淋巴结。(1950)将腔静脉前淋巴结列为右肺上叶的主要局部淋巴结,而 Munka(1963)认为,此结不是肺的局部淋巴结。多数作者均未提到肺内淋巴结,而有的作者观察其出现率几占1/2。Rouviere(1932)和(1952)曾将肺分为三个淋巴区,都不与肺叶的境界一  相似文献   

4.
肺不张多由于支气管腔内完全阻塞,腔外压迫或肺内瘢痕组织收缩引起,以支气管阻塞最多见,一般多见于异物或血块、肿瘤等。由于阻塞的部位和时间有关,也与不张的肺内有无已经存在的病变有关,阻塞可以在主支气管、叶或细支气管,而导致一侧性、肺叶、肺段和小叶的肺不张。其中一侧性、肺叶多见肿瘤,肺段不张较少见,  相似文献   

5.
马攀峰  刘献武 《中原医刊》2003,30(20):42-43
1997年 10月~ 2 0 0 3年 6月 ,我们在肺叶切除术中应用肺动脉暂时阻断控制出血 ,修补或切断肺动脉 ,取得满意效果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1例 ,男 7例 ,女 4例 ,年龄 3 5~ 66岁 ,平均 5 2岁肿瘤侵犯肺叶动脉 7例 ,淋巴结粘连 3例。鳞癌 8例 ,腺癌 3例。在手术探查时均发现肿瘤或淋巴结与周围组织 ,特别是与肺血管紧密粘连。先分离胸膜 ,切断下肺韧带 ,用心脏手术下腔静脉阻断带绕过肺门 ,套管备用 ;然后解剖分离肿瘤、淋巴结、肺血管 ,一旦出现肺动脉出血 ,则收紧阻断带 ,暂时控制出血。在无血视野下处理肺血管、肿瘤。2 结果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左心房和心包内肺静脉受侵犯的肺癌的效果。方法1995年6月。2008年1月对14例局部晚期肺癌患者施行非体外循环下肺切除合并左心房部分切除术,其中左全肺叶切除4例,左上肺叶切除1例,左下肺叶切除5例,右全肺切除2例,右中、下肺叶切除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57%、42.86%、35.71%。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局部晚期肺癌行肺切除合并左心房部分切除,延长患者了生存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亚肺叶切除包括解剖性肺段切除和肺楔形切除。肺段支气管是肺叶支气管的分支,每一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和它所属的肺组织构成支气管肺段。右肺分为1O段,左肺分为8段。肺段呈楔形,底在肺表面,尖在肺根。每一个肺段都有相对独立的血液循环体系和独立的支气管分支。因此在解剖学上肺段是独立的功能单位,完全可以做到解剖性切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螺旋GT血管造影(SCTA)及最大密度投影法三维重建(MIP)对显示肺隔离症异常血管的价值。方法4例患者均做了胸部正侧位片、平扫与增强CT、SCTA与MIP。结果5例肺隔离症中有4例为肺叶内型,1例为肺叶外型,4例位于左肺下叶,1例位于右肺下叶。胸片表现隔离的肺组织呈圆形或椭圆形、密度较均匀的团块影。CT示降主动脉后方软组织密度肿块,周围伴有肺气肿。增强CT显示了2例供血动脉。而SCTA及MIP均显示了其异常供血动脉,与术中所见完全一致。结论SCTA及MIP能很好地显示肺隔离症的异常供血动脉,有利于确诊此病和制订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对9例左肺下叶并舌段支气管扩张病人施行左肺下叶切除加舌段支气管剔除术,临床效果满意。与传统的肺叶肺段切除术相比较,本手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肺组织,具有操作简单、胸内残腔小、术后易于恢复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粘附分子E—selectin在急性胰腺炎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粘附分子E—selectin在大鼠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大鼠胰胆管逆行注射3.5%牛磺胆酸钠,制作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并发肺损伤模型。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胰腺炎1、4、8、12、24h组。分别对胰腺损伤、肺损伤程度进行病理评分,酶显色法测定血清脂肪酶水平,并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E—selectin的表达。结果造模后1h,大鼠即出现较明显的胰腺损伤,伴有血清脂肪酶升高,随着时间的延长,胰腺损伤逐渐加重,以12h为重。造模后1h,肺损伤评分即有升高,但肺组织湿/干重比无明显变化,此后,肺损伤程度逐渐增加,以24h为重,光镜下主要表现为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肺泡间隔增宽、肺泡腔内渗出液、肺泡腔塌陷等。正常大鼠肺组织内E—selectin mRNA呈低水平表达,造模1h后,大鼠肺组织内E—selectin mRNA表达明显增加,至12h达最高水平;大鼠肺组织内E—selectin mRNA表达与胰腺损伤程度、肺损伤程度成正相关。结论大鼠肺组织内E—selectin参与了胰腺炎肺损伤的过程,抑制肺组织内中性粒细胞的粘附可能是治疗胰腺炎肺损伤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与腰椎黄韧带退变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对手术切除8例患者的骨化黄韧带和4例正常黄韧带及6例退变黄韧带组织进行了病理学对比研究。结果:骨化为软骨内骨化过程,骨化黄韧带存在着韧带组织至骨化组织的移行区,初期骨化韧带组织的病理改变与退变黄韧带相似。结论:骨化基于韧带组织的退变,而局部的反复损伤与修复是骨化的基本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和分析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的术后近期疗效。方法 122例患者于2013年1月至2013年11月分别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n=56)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n=66)。选取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l)作为肺功能的评估指标,比较手术前和术后1个月肺功能的变化;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发生率、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第1天胸液引流量、术后胸液总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胸腔镜下肺段切除组与肺叶切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感染发生率、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第1天胸液引流量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肺叶切除组比较,肺段切除组的手术时间较长,而术后胸液总引流量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术后FVC、FEV1,结果表明肺段切除组较肺叶切除组肺功能损失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随访均无复发及死亡。结论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术后近期内均安全有效,但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更有利于保护患者肺功能。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中心型肺癌28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28例中心型肺癌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8例行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23例行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5例行支气管及肺动脉双袖状肺叶切除术。结果:手术全部成功,术后肺感染2例,肺不张1例,吻合口缝线脱入支气管内1例,无支气管瘘、狭窄及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袖状肺叶切除术切除癌肿的同时能够保存更多的正常肺组织,扩大了手术适应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袖状肺叶切除术后肺通气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袖状肺叶切除术治疗肺上叶中央型肺癌手术后肺功能的研究 ,探讨该术式对正常肺组织的保留效果。方法 分别对袖状肺叶切除术、常规肺上叶切除术和左全肺切除术共 5 6例肺癌病人的手术前后肺通气功能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袖状肺叶切除术后肺活量 (VC % )、第 1秒肺活量 (PEV1 0 % )和最大通气量 (MVV % )与左全肺切除者均有明显差异 (P <0 0 1 ) ,而与肺上叶切除者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袖状肺叶切除术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肺组织 ,同时其对肺癌的根治性和术后生存率等不逊于全肺切除术者 ,与肺上叶切除者相似 ,确能达到“两个最大”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Li W  Hu Y  Yuan W  Li L  Huang W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2):221-225
目的比较气管内滴人与气管内雾化博莱霉素溶液复制的肺纤维化小鼠模型病理生理特征。方法小鼠麻醉后分别采用气管内滴入(ITI组)与气管内雾化(ITA组)博莱霉素(5 mg/kg)的方法复制肺纤维化小鼠模型,同期用伊文斯蓝取代博莱霉素显示不同给药方法药物的肺内分布。在博莱霉素处理14 d后处死小鼠,分别取肺组织行肺系数及肺组织匀浆检测羟脯氨酸含量、肺组织HE染色进行病理评分及Masson染色进行纤维化评分。结果大体标本可见气管内雾化伊文斯蓝较气管内滴入在各肺叶中分布更均匀。博莱霉素处理后,ITI组与ITA组小鼠肺系数、总病理评分及纤维化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但ITI组与ITA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ITI组小鼠肺纤维化病灶分布不均,严重程度不一,各肺叶间组织病理评分与纤维化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P=0.038),而ITA组小鼠各肺叶间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6;P=0.290)。ITA组小鼠的肺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含量高于ITI组(P=0.020)。结论气管内滴入与气管内雾化博莱霉素溶液均引起肺组织损伤与纤维化,而气管内雾化博莱霉素可引起更广泛、更均匀的组织损伤与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肺叶切除手术是目前治疗肺癌的有效方法,该手术方法即能最大限度地切除肺肿瘤,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健康肺组织.如病变局限于单一肺叶内,而其余肺均正常,则尽量施行肺叶切除而少采用肺段切除,因医学统计表明,肺段切除术后漏气和胸腔感染的发病率高于肺叶切除术,反之,如需切除的病变波及同侧肺的一个肺叶以上,而有的病变仅局限于某个或某些肺段,为尽量保留健肺组织,维护肺功能,可施行多个旆段或肺段加肺叶切除术,譬如常采用的右肺上叶尖后段加下叶背段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肺门与肺裂的解剖学观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临床肺移植及肺叶切除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成人尸体40具,对80个肺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支气管动脉在肺根处行于左支气管的上、下缘及右支气管的后壁和下缘,并紧贴支气管壁,在肺根处外径为1.70±0.5mm。40个左肺有完全性肺裂者32例(80%);40个右肺有完全性斜裂者33例(82.5%),有完全性水平裂者31例(77.5%)。根据连结组织量的多少肺叶间连结可分为4型,以I型为主(占50%)。结论支气管动脉与胸廓内动脉管径相近,且在根处恒定易于游离,二者吻合较为理想。肺叶切除术中应注意迷走支气管及血管的出现。  相似文献   

18.
1 概述 肺段隔离症(PS)也叫支气管肺隔离症,是儿童常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之一,而成人较少见[1] .病变是由体循环供血无肺功能的先天性支气管发育异常[2、3、4],血供来自主动脉或其分支.发育异常的肺组织与支气管树缺乏正常连接[5] .按解剖部位分为两型:1)隔离肺与正常肺居于同一脏层胸膜内,静脉引流入肺静脉者称为肺叶内型(ILS),它与正常肺的支气管并不相通,但反复感染后可与支气管相通,形成囊腔.2)隔离肺本身另有胸膜包绕者称为肺叶外型(ELS),静脉引流入体静脉[2] .  相似文献   

19.
护士配合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纤维支气管镜是一根装有纤维内镜的细长管,插入气管或支气管可直接观察气管、支气管及肺部病变情况。并可取出较小的阻塞性组织或小异物,从而协助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支气管、肺部怀疑有肿瘤时,纤维支气管镜可定位取出标本,作组织活检或摄取照片,还可吸痰,协助排除呼吸道分泌物。同时,纤维支气管镜可向病变的肺叶或肺段支气管病理腔内注药。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46岁、胸痛,咳嗽,痰中带血,午后低热多汗3月余。胸片示左肺下叶团块状阴影,无钙化及空洞,疑诊为边缘性肺癌。气管镜检查,左下基底段管口水肿,未见肿瘤。粘膜涂片未找到癌细胞。手术所见:左下肺有一边界不清,触之中间呈囊性感,周边质硬之肿块,约10×10×10cm~3。下肺周边约5×4×13cm肺组织呈粉红色(似婴儿肺),有异常迷走动脉起源胸主动脉,直径1cm。迷走动脉走行于下肺韧带入病肺。未见明显异常静脉。行左下肺叶切除。病理诊断肺隔离症。肺隔离症是一种较少见肺的先天性畸形,它是有正常的局部性支气管分布,但却不与气管支气管相通的异常肺组织肿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