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精神分裂症发病年龄与家族遗传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发病年龄、家族遗传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对 2 0 0 2年 1月 1日在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2 2 0例的发病年龄及其家族遗传情况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①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 (2 6 75± 7 85 )岁 ,女性为 (2 6 14± 7 97)岁 ;t=0 5 6 2 2 ,P =0 5 74 7。②家族史阳性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2 6 84± 9 16 )岁 ,阴性患者为 (2 6 2 3± 7 2 7)岁 ;t=0 4 94 7,P =0 6 2 2 2。③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家族遗传史阳性占 2 4 5 1% ,女性占 37 2 9% ;χ2 =4 15 ,P <0 0 5。结论 ①精神分裂症发病年龄无性别差异。②家族遗传因素对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年龄无直接影响。③女性患者起病似乎更易受家族遗传因素影响 ,推测精神分裂症可能存在伴性遗传  相似文献   

2.
Kleine Levin综合征 (KLS)又称周期性嗜睡贪食综合征 ,是一种少见的疾病 ,多见于青少年、男性 ,但现在有关女性发病的报道有增多趋势。平均发病年龄为15岁左右。在Daurilliers[1] 的研究样本中 ,发病率男女之比为 5∶1(2 5∶5 ) ,而Goadth[2 ] 的样本中为 3 2 5∶1(2 6∶8)。一般均为散发病 ,偶有家族性如母子或同胞同时发病[1,3] 。平均发病周期持续时间为 9~ 15d[1,2 ]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多种病因如基因异常、病毒感染、外伤、脑部肿瘤、脑梗死等均可引起本病发生。本文结合文献对收治的 1例KLS患者分析报道如下。病例资料患者 ,…  相似文献   

3.
对371例精神分裂症治疗的用药现状调查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对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治疗用药现状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于 2 0 0 1年 2月 6日对我院 9个病区住院的全部病例进行了调查。当天住院病人为 5 0 3例 ,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者 371例 ,占住院总例数的73 8%。1 2 方法 对 371例精神分裂症病例 ,按其性别、年龄、诊断类型及当天使用精神药物的名称、日剂量及合并用药情况 ,逐一进行统计和分析。2 结  果2 1 一般资料 本组 371例中 ,男性 2 2 6例(6 0 9%) ,女性 145例 (39 1%) ,男∶女 =1 5 6∶1,年龄 15~ 76岁 ,平均 (40 0 3± 12 5 0 )…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1月至2008年5月北京天坛医院诊治的214例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性别: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2:1;有性早熟的115例中,男女之比为1.09:1;有癫痫的123例中男女之比为2.15:1;有痴笑样癫痫的96例中男女之比为2:1;同时表现为性早熟及癫痫的38例中男女之比为1.38:1.发病年龄:200例有症状的病例,平均发病年龄为34.5个月;发病年龄≤3岁者157例,占78.5%;单纯性早熟者77例(38.5%),平均发病年龄16.5个月,<3岁者67例,占87%;表现有性早熟者115例(57.5%),平均发病年龄为17.63个月,发病<3岁者99例,占86.1%;有痴笑样癫痫者96例(48%),平均为26.14个月,<3岁者有78例,占81.3%;所有癫痫者[痴笑样癫痫和(或)癫痫大、小发作]123例(61.5%),平均发病年龄为3.81岁,≤3岁前发病者有90例,占73.2%.结论 下丘脑错构瘤多数在婴幼儿期发病,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1月至2008年5月北京天坛医院诊治的214例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性别: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2:1;有性早熟的115例中,男女之比为1.09:1;有癫痫的123例中男女之比为2.15:1;有痴笑样癫痫的96例中男女之比为2:1;同时表现为性早熟及癫痫的38例中男女之比为1.38:1.发病年龄:200例有症状的病例,平均发病年龄为34.5个月;发病年龄≤3岁者157例,占78.5%;单纯性早熟者77例(38.5%),平均发病年龄16.5个月,<3岁者67例,占87%;表现有性早熟者115例(57.5%),平均发病年龄为17.63个月,发病<3岁者99例,占86.1%;有痴笑样癫痫者96例(48%),平均为26.14个月,<3岁者有78例,占81.3%;所有癫痫者[痴笑样癫痫和(或)癫痫大、小发作]123例(61.5%),平均发病年龄为3.81岁,≤3岁前发病者有90例,占73.2%.结论 下丘脑错构瘤多数在婴幼儿期发病,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1月至2008年5月北京天坛医院诊治的214例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性别: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2:1;有性早熟的115例中,男女之比为1.09:1;有癫痫的123例中男女之比为2.15:1;有痴笑样癫痫的96例中男女之比为2:1;同时表现为性早熟及癫痫的38例中男女之比为1.38:1.发病年龄:200例有症状的病例,平均发病年龄为34.5个月;发病年龄≤3岁者157例,占78.5%;单纯性早熟者77例(38.5%),平均发病年龄16.5个月,<3岁者67例,占87%;表现有性早熟者115例(57.5%),平均发病年龄为17.63个月,发病<3岁者99例,占86.1%;有痴笑样癫痫者96例(48%),平均为26.14个月,<3岁者有78例,占81.3%;所有癫痫者[痴笑样癫痫和(或)癫痫大、小发作]123例(61.5%),平均发病年龄为3.81岁,≤3岁前发病者有90例,占73.2%.结论 下丘脑错构瘤多数在婴幼儿期发病,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1月至2008年5月北京天坛医院诊治的214例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性别: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2:1;有性早熟的115例中,男女之比为1.09:1;有癫痫的123例中男女之比为2.15:1;有痴笑样癫痫的96例中男女之比为2:1;同时表现为性早熟及癫痫的38例中男女之比为1.38:1.发病年龄:200例有症状的病例,平均发病年龄为34.5个月;发病年龄≤3岁者157例,占78.5%;单纯性早熟者77例(38.5%),平均发病年龄16.5个月,<3岁者67例,占87%;表现有性早熟者115例(57.5%),平均发病年龄为17.63个月,发病<3岁者99例,占86.1%;有痴笑样癫痫者96例(48%),平均为26.14个月,<3岁者有78例,占81.3%;所有癫痫者[痴笑样癫痫和(或)癫痫大、小发作]123例(61.5%),平均发病年龄为3.81岁,≤3岁前发病者有90例,占73.2%.结论 下丘脑错构瘤多数在婴幼儿期发病,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1月至2008年5月北京天坛医院诊治的214例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性别: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2:1;有性早熟的115例中,男女之比为1.09:1;有癫痫的123例中男女之比为2.15:1;有痴笑样癫痫的96例中男女之比为2:1;同时表现为性早熟及癫痫的38例中男女之比为1.38:1.发病年龄:200例有症状的病例,平均发病年龄为34.5个月;发病年龄≤3岁者157例,占78.5%;单纯性早熟者77例(38.5%),平均发病年龄16.5个月,<3岁者67例,占87%;表现有性早熟者115例(57.5%),平均发病年龄为17.63个月,发病<3岁者99例,占86.1%;有痴笑样癫痫者96例(48%),平均为26.14个月,<3岁者有78例,占81.3%;所有癫痫者[痴笑样癫痫和(或)癫痫大、小发作]123例(61.5%),平均发病年龄为3.81岁,≤3岁前发病者有90例,占73.2%.结论 下丘脑错构瘤多数在婴幼儿期发病,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1月至2008年5月北京天坛医院诊治的214例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性别: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2:1;有性早熟的115例中,男女之比为1.09:1;有癫痫的123例中男女之比为2.15:1;有痴笑样癫痫的96例中男女之比为2:1;同时表现为性早熟及癫痫的38例中男女之比为1.38:1.发病年龄:200例有症状的病例,平均发病年龄为34.5个月;发病年龄≤3岁者157例,占78.5%;单纯性早熟者77例(38.5%),平均发病年龄16.5个月,<3岁者67例,占87%;表现有性早熟者115例(57.5%),平均发病年龄为17.63个月,发病<3岁者99例,占86.1%;有痴笑样癫痫者96例(48%),平均为26.14个月,<3岁者有78例,占81.3%;所有癫痫者[痴笑样癫痫和(或)癫痫大、小发作]123例(61.5%),平均发病年龄为3.81岁,≤3岁前发病者有90例,占73.2%.结论 下丘脑错构瘤多数在婴幼儿期发病,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10.
下丘脑错构瘤214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1月至2008年5月北京天坛医院诊治的214例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性别: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2:1;有性早熟的115例中,男女之比为1.09:1;有癫痫的123例中男女之比为2.15:1;有痴笑样癫痫的96例中男女之比为2:1;同时表现为性早熟及癫痫的38例中男女之比为1.38:1.发病年龄:200例有症状的病例,平均发病年龄为34.5个月;发病年龄≤3岁者157例,占78.5%;单纯性早熟者77例(38.5%),平均发病年龄16.5个月,<3岁者67例,占87%;表现有性早熟者115例(57.5%),平均发病年龄为17.63个月,发病<3岁者99例,占86.1%;有痴笑样癫痫者96例(48%),平均为26.14个月,<3岁者有78例,占81.3%;所有癫痫者[痴笑样癫痫和(或)癫痫大、小发作]123例(61.5%),平均发病年龄为3.81岁,≤3岁前发病者有90例,占73.2%.结论 下丘脑错构瘤多数在婴幼儿期发病,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1月至2008年5月北京天坛医院诊治的214例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性别: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2:1;有性早熟的115例中,男女之比为1.09:1;有癫痫的123例中男女之比为2.15:1;有痴笑样癫痫的96例中男女之比为2:1;同时表现为性早熟及癫痫的38例中男女之比为1.38:1.发病年龄:200例有症状的病例,平均发病年龄为34.5个月;发病年龄≤3岁者157例,占78.5%;单纯性早熟者77例(38.5%),平均发病年龄16.5个月,<3岁者67例,占87%;表现有性早熟者115例(57.5%),平均发病年龄为17.63个月,发病<3岁者99例,占86.1%;有痴笑样癫痫者96例(48%),平均为26.14个月,<3岁者有78例,占81.3%;所有癫痫者[痴笑样癫痫和(或)癫痫大、小发作]123例(61.5%),平均发病年龄为3.81岁,≤3岁前发病者有90例,占73.2%.结论 下丘脑错构瘤多数在婴幼儿期发病,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12.
下丘脑错构瘤214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1月至2008年5月北京天坛医院诊治的214例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性别: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2:1;有性早熟的115例中,男女之比为1.09:1;有癫痫的123例中男女之比为2.15:1;有痴笑样癫痫的96例中男女之比为2:1;同时表现为性早熟及癫痫的38例中男女之比为1.38:1.发病年龄:200例有症状的病例,平均发病年龄为34.5个月;发病年龄≤3岁者157例,占78.5%;单纯性早熟者77例(38.5%),平均发病年龄16.5个月,<3岁者67例,占87%;表现有性早熟者115例(57.5%),平均发病年龄为17.63个月,发病<3岁者99例,占86.1%;有痴笑样癫痫者96例(48%),平均为26.14个月,<3岁者有78例,占81.3%;所有癫痫者[痴笑样癫痫和(或)癫痫大、小发作]123例(61.5%),平均发病年龄为3.81岁,≤3岁前发病者有90例,占73.2%.结论 下丘脑错构瘤多数在婴幼儿期发病,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13.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1994年 1月~ 1998年 12月 ,乌盟医院共收治急性脑血管病 1986例 ,其中 40岁以下女性患者 92例 ,属于围产期 (妊娠 2 8周至新生儿出生后 2 8天 [1 ] )发病者 2 4例 ,占病人总数的 1.2 5 % ,40岁以下女性患者的 2 6 % ,发病年龄2 2~ 36岁 ,初产妇 15例 ,经产妇 9例。发病时间 :产前 5例 ,产后 1周 13例 ,产后 1周以上 6例。在家分娩者 2 1例 (家住乡村 18例 ,县城 3例 ) ,在医院分娩者 3例。2 .诱因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5例 ,产后感染 8例 ,产后大出血 3例 (其中失血性休克 2例 ) ,产程延长 2例 ,既往有头痛及癫痫病史 1…  相似文献   

14.
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门诊和住院治疗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 90例住院治疗和 79例同期在我院门诊治疗的初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了 8周的对照观察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来源于 1997年 1月至 1998年 6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患者。入组标准 :( 1)初次发病 ;( 2 )符合CCMD— 2—R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1] ;( 3 )无明显冲动伤人、毁物、拒食行为 ;( 4 )排除有躯体疾病者共计 169例。住院治疗 90例 (住院组 ) ,其中 ,男性 5 8例 ,女性 3 2例 ,年龄 18~ 5 6岁 ,平均 ( 2 7 15±7 69)岁 ,平均病程 ( 3 98± 2 5 7)个月。门诊治疗 79例 (门诊组 ) ,其中 ,男性 …  相似文献   

15.
正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最常发生于静脉窦,也可发生于皮质静脉和深静脉,发病率较低,静脉性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的0.5%,成人和儿童发病率无明显差异[1],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男女比例约为1∶3,成年女性发病年龄明显低于成年男性(发病年龄分别为34和42岁)[2]。病因学研究显示,服用避孕药、妊娠期和产褥期(特别是妊娠期最后3个月和产后)、外伤、感染、肿瘤等均与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密切相关[1,3-4]。分子水平研究显示,G20210A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1月至2008年5月北京天坛医院诊治的214例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性别: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2:1;有性早熟的115例中,男女之比为1.09:1;有癫痫的123例中男女之比为2.15:1;有痴笑样癫痫的96例中男女之比为2:1;同时表现为性早熟及癫痫的38例中男女之比为1.38:1.发病年龄:200例有症状的病例,平均发病年龄为34.5个月;发病年龄≤3岁者157例,占78.5%;单纯性早熟者77例(38.5%),平均发病年龄16.5个月,<3岁者67例,占87%;表现有性早熟者115例(57.5%),平均发病年龄为17.63个月,发病<3岁者99例,占86.1%;有痴笑样癫痫者96例(48%),平均为26.14个月,<3岁者有78例,占81.3%;所有癫痫者[痴笑样癫痫和(或)癫痫大、小发作]123例(61.5%),平均发病年龄为3.81岁,≤3岁前发病者有90例,占73.2%.结论 下丘脑错构瘤多数在婴幼儿期发病,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分析1994年1月至2008年5月北京天坛医院诊治的214例下丘脑错构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性别: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52:1;有性早熟的115例中,男女之比为1.09:1;有癫痫的123例中男女之比为2.15:1;有痴笑样癫痫的96例中男女之比为2:1;同时表现为性早熟及癫痫的38例中男女之比为1.38:1.发病年龄:200例有症状的病例,平均发病年龄为34.5个月;发病年龄≤3岁者157例,占78.5%;单纯性早熟者77例(38.5%),平均发病年龄16.5个月,<3岁者67例,占87%;表现有性早熟者115例(57.5%),平均发病年龄为17.63个月,发病<3岁者99例,占86.1%;有痴笑样癫痫者96例(48%),平均为26.14个月,<3岁者有78例,占81.3%;所有癫痫者[痴笑样癫痫和(或)癫痫大、小发作]123例(61.5%),平均发病年龄为3.81岁,≤3岁前发病者有90例,占73.2%.结论 下丘脑错构瘤多数在婴幼儿期发病,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18.
发作性睡病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作性睡病是睡眠障碍的一种,其特点为不可抗拒的入睡,猝倒,睡瘫及入睡前幻觉[1]。我院心理门诊1995年12月至1999年1月共收治35例病人,现报告如下。1 资料11 一般资料:35例病人均符合CCMD2R发作性睡病诊断标准。其中男23例,女12例。发病年龄5~45岁。5~9岁9例,10~14岁12例;15~19岁8例。即19岁以前发病者29例,只有6例20岁以后发病。来诊时病程最短半年,最长50年。  职业:19例20岁以前发病者均系学生,其中3例已休学。2例初中毕业后未能考入高中。干部3例,小学教师1例,护士1例,其余为工人或家庭妇女。有阳性家族史者2例。4例有明显…  相似文献   

19.
人们把直径≥2.5cm 的颅内动脉瘤称为颅内巨大动脉瘤。本病发病率一般认为占颅内动脉瘤的3~5%,也有作者报告高于5%,如Fox 在4,400例成人动脉瘤中有748例为巨大动脉瘤(占17%);Sundt 在594例颅内动脉瘤中,80例为巨大动脉瘤(占13%)。一般认为女性发病多于男性,约为3∶1或2∶1,以30~60岁发病最多。据Fox 统计巨大颅内动脉瘤的发生部位以颈内动脉最多(占54%);基底动脉次之(占16%);再次为前交通动胨(10%),大脑中动脉(9%)及椎动脉(7%)。这五枝  相似文献   

20.
据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数据 (1991~ 1995 ) ,中国的自杀死亡率为 19 85 /10万 ,卫生部 1999年公布的 1993年数据为 2 2 2 /10万。中国自杀死亡的绝对人数居世界第一 ,全世界大约每年 4 2 %的自杀死亡发生在占世界人口 2 5 %的中国人口[1] 。1 自杀率1 1 自杀死亡率 中国自杀死亡率高达 19 85 / 10万 ,其中城市为 6 5 / 10万 ,农村为 2 2 89/ 10万 ;98 91%的自杀死亡者大于 15岁 ,其中 15~ 34岁占4 0 7% ,6 0岁以上占 2 9 72 % [1] 。自杀率具有以下特点 :①年轻女性自杀死亡率高于男性 ,且主要表现在农村 ;②农村自杀死亡率高于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