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3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足拇外翻伴锤状趾及小趾内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6-06诊治的172例足拇外翻伴锤状趾及小趾内翻畸形,作小切口用小磨钻截第1跖骨矫正足拇外翻畸形,松解肌腱及周围软组织或做假关节矫正锤状趾畸形(必要时用克氏针固定),第5跖骨截骨并用克氏针固定矫正小趾内翻畸形。结果术后17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2.4(6~30)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温建民等的标准对疗效进行评定:优151例,良19例,差2例,优良率98.8%。末次随访时第1、2跖间角,足拇外翻角,第4、5跖间角,小趾内翻角,以及第5跖骨外翻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AOFA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足拇外翻伴锤状趾及小趾内翻畸形具有切口小、创伤小、外形美观、术后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合并第1跖趾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6月至2018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合并第1跖趾关节炎患者26例。手术前后于足负重位X线片上测量足拇外翻角(HVA)和第1、2跖骨间角(IMA),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足拇趾疼痛情况,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足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评价足拇趾功能。术后随访观察切口和截骨端愈合、足拇趾功能恢复、畸形矫正、并发症发生及足拇外翻复发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14.53±2.45)个月(12~18个月)。所有病例中有1足切口乙级愈合,其余切口均为甲级愈合;末次随访时截骨端均愈合,未出现内固定物失效、转移性跖痛及足拇外翻复发。末次随访时,平均AOFAS足趾、跖趾关节、趾间关节功能评分从术前(54.38±5.72)分增高至(82.74±1.68)分,平均HVA、IMA及足拇趾VAS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结论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治疗中重度足拇外翻合并第1跖趾关节炎畸形矫正效果好,可缓解足拇趾疼痛,足拇趾功能恢复良好,且足拇外翻复发率低、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Keller手术治疗(足母)外翻疗效.方法对我院1978年1月-1995年12月间因(足母)外翻住院并行了Keller矫形术的病人进行随访,共随访到70例(118足)有效病人.术后时间为5~24年,平均9年,对(足母)趾及前足部症状改善,畸形矫正程度,足趾功能及术后各种并发症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通过负重足印观察比较Keller矫形术对前足负重点的影响.结果 Keller手术后病人(足母)趾及前足症状改善,(足母)外翻及叠趾畸形、矫正满意者98足,手术优良率为83%.并发症主要为(足母)趾麻木,(足母)外翻复发或未矫正,(足母)内翻,(足母)抓地力量弱,第二趾屈曲挛缩等,部分病人需要再次手术.结论 Keller手术通过(足母)跖近节趾骨截骨及(足母)跖趾关节成形,以达到(足母)外翻矫正的目的.对年龄较大、(足母)外翻严重,或同时合并(足母)跖趾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是一个较好的治疗方法.近节趾骨截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Keller手术治疗(足母)外翻疗效。方法 对我院1978年1月-1995年12月间因(足母)外翻住院并行了Keller矫形术的病人进行随访,共随访到70例(118足)有效病人。术后时间为5~24年,平均9年,对(足母)趾及前足部症状改善,畸形矫正程度,足趾功能及术后各种并发症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通过负重足印观察比较Keller矫形术对前足负重点的影响。结果Keller手术后病人(足母)趾及前足症状改善,(足母)外翻及叠趾畸形、矫正满意者98足,手术优良率为83%。并发症主要为(足母)趾麻木,(足母)外翻复发或未矫正,(足母)内翻,(足母)抓地力量弱,第二趾屈曲挛缩等,部分病人需要再次手术。结论 Keller手术通过(足母)跖近节趾骨截骨及(足母)跖趾关节成形,以达到(足母)外翻矫正的目的。对年龄较大、(足母)外翻严重,或同时合并(足母)跖趾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是一个较好的治疗方法。近节趾骨截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回顾性分析第5跖骨Ludloff截骨治疗小趾内翻畸形并小趾囊炎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第5跖骨Ludloff截骨方法治疗小趾内翻合并小趾囊炎8例;患足均于手术前、后拍摄负重位正侧位X线片,并测量相关解剖角度;应用拇趾一跖趾一趾间关节评分系统(AOFAS)对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估。结果本组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40~90 min,平均60 min;术后随访5~12个月,平均10个月;第4、5跖骨间角,小趾内翻角,改良第4、5跖骨间角,第5跖骨外翻角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术前AOFAS评分为(44.75±3.65)分,术后为(86.25±3.8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5跖骨Ludloff截骨治疗小趾内翻畸形并小趾囊炎方法简单,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足母)趾外翻畸形是指(足母)趾向外侧偏斜或外旋同时伴有第一跖骨内翻.它常呈进行性加重,而形成(足母)外翻复合畸形,包括第一跖趾关节半脱位、(足母)囊形成、第一二跖骨间角增大、第二趾骨呈锤状趾畸形等.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外科手术就被应用于(足母)外翻的治疗,至今有文献报道的手术方法超过130种[1].这些手术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手术切除软组织及内侧骨赘并松解外侧关节囊,如McBride手术:第一跖趾关节成形术,如Keller手术:第一趾骨截骨术,如Akin手术:第一跖骨截骨术,包括近端截骨术如Loison手术以及远端截骨术如Chevron手术等.其中第一跖骨截骨术为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术式[2,3],司属于此类手术的Scarf截骨术由于具有稳定性强、避免第一跖骨短缩、内固定简单易行等特点,正逐渐成为目前第一跖骨截骨术中较为普遍采用的术式之一[4].  相似文献   

7.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21):2001-2003
[目的]探讨Jacoby截骨术联合Reverdin矫形术治疗第二跖骨头坏死合并(足母)外翻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第2跖骨头坏死合并(足母)外翻提供方法及依据。[方法]对13例第2跖骨头坏死合并(足母)外翻患者行第2跖骨Jacoby截骨术及Reverdin矫形术,术后行第2跖趾关节跖屈、背伸功能训练。[结果]手术时间60~90 min,术中出血量5~10 ml,所有病例术中无重要神经、血管损伤,无切口感染。所有患者均获得12~36个月随访。1例患者术后1年(足母)外翻复发,第2跖趾关节屈曲及背伸活动时疼痛。1例患者因过早下地活动,导致内固定松动,骨折延迟愈合,其余患者均恢复正常行走能力。所有患者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跖趾关节百分评分法评分,优8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4.62%。[结论]第2跖骨头坏死常合并严重(足母)外翻,Jacoby截骨术联合Reverdin矫形术治疗第2跖骨头坏死合并(足母)外翻可改善患者疼痛疼症状和跖趾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术后应重视(足母)外翻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趾长屈肌肌腱转位至近节趾骨背侧结合Weil截骨治疗母外翻跖痛症的临床疗效,评估其安全性及并发症情况。[方法] 2015年06月~2019年01月,在本科手术治疗的母外翻跖痛症患者2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母外翻矫形手术(Scarf截骨或双平面截骨);跖痛症均给予Weil截骨结合趾长屈肌肌腱转位至近节趾骨背侧。[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3.32±6.24)个月(9~41个月),无锤状趾畸形及跖痛症复发,无截骨不愈合或延迟愈合,无足趾缺血性坏死。1例患者出现第2跖趾关节背侧切口浅表感染,给予口服抗生素及换药治疗3周后愈合。所有患者的术前、末次随访AOFAS前足评分及VAS疼痛评分均明显改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母外翻跖痛症的患者,趾长屈肌肌腱转位结合Weil截骨可以有效的治疗跖痛症及锤状趾畸形,疗效确切、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9.
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治疗Freiberg病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治疗晚期Freiberg病近期疗效.方法: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应用Swanson人工关节假体实施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晚期Freiberg病13例(18足),其中男1例(1足),女12例(17足).合并蹲外翻12例(17足),创伤性关节炎1例(1足).病变均为第2跖趾关节.X线参照Smillie分期,所有惠足均为晚期,其中4期11足,5期7足.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疼痛、行走、穿鞋及跖趾关节活动度等进行临床评价.随访时间3~17个月,平均11.3个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关节疼痛明显改善,活动度改善.术前AOFAS评分平均为(50.06±9.59)分,术后平均为(77.50±4.99)分,术后与术前AOF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Freiberg痛近期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及疼痛,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微创截骨治疗拇外翻合并小趾囊炎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微创截骨矫正术治疗拇外翻合并小趾内翻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采用微创截骨矫正术治疗拇外翻合并小趾内翻32例(49足),男2例(2足),女30例(47足);年龄23~80岁,平均57岁。手术前后对患者负重正位X线的HAV角(拇外翻角),IM角(第1、2跖骨间角),第4、5跖骨间角,改良第4、5跖骨间角,小趾内翻角及第5跖骨外翻角进行比较;采用拇外翻疗效评定标准从畸形纠正、拇趾跖趾关节活动度、患者满意度等情况对疗效进行评定;同时按照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小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系统(AFAS)对手术前后的AFA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40min;32例均获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5个月。术后负重正位X线的HAV角,IM角,第4、5跖骨间角,改良第4、5跖骨间角,小趾内翻角及第5跖骨外翻角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术后AFAS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按照上述疗效标准:优33足,良15足,差1足。结论:微创截骨矫正术治疗拇外翻合并小趾内翻具有损伤小、痛苦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矫形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骨伤》2003,16(11)
目的观察Keller手术治疗外翻疗效.方法对我院1978年1月-1995年12月间因外翻住院并行了Keller矫形术的病人进行随访,共随访到70例(118足)有效病人.术后时间为5~24年,平均9年,对趾及前足部症状改善,畸形矫正程度,足趾功能及术后各种并发症进行统计和分析,同时通过负重足印观察比较Keller矫形术对前足负重点的影响.结果 Keller手术后病人趾及前足症状改善,外翻及叠趾畸形、矫正满意者98足,手术优良率为83%.并发症主要为趾麻木,外翻复发或未矫正,内翻,抓地力量弱,第二趾屈曲挛缩等,部分病人需要再次手术.结论 Keller手术通过跖近节趾骨截骨及跖趾关节成形,以达到外翻矫正的目的.对年龄较大、外翻严重,或同时合并跖趾关节骨关节炎的患者是一个较好的治疗方法.近节趾骨截骨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足,母)内翻(hallux varus)是(足,母)趾在跖趾关节处向内侧偏斜成角的畸形,常伴第一跖趾关节过伸、(足,母)趾趾间关节屈曲等.不同患者(足,母)内翻的畸形程度、发病病因及临床症状差别较大,治疗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前足畸形矫形术中应用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跖趾关节退行性改变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大学滨海医院(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足踝诊疗中心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前足畸形患者14例18足,其中,僵直3例3足(男2例2足,女1例1足),外翻合并临近跖趾关节骨关节炎10例13足(男4例5足,女6例8足),前足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2足(女1例2足)。所有患者前足中跖趾关节严重退变者均行跖趾关节置换术,术前、术后疗效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足功能评分系统、足的形态对比、患者自评满意度进行临床评价,AOFAS评分的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2年7个月,平均1年2个月。本组病例步态及行走距离较前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术后AOFAS足功能评分优11足,良4足,可3足,无差级病例,优良率达83.33%,患者自评满意度高。手术前后疗效按AOFAS足功能评分系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17,P0.01)。结论对于前足畸形合并跖趾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应用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跖趾关节退行性改变的近期观察临床效果满意,可明显纠正畸形,改善跖趾关节活动度及疼痛。根据患者情况,此手术方案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Weil截骨治疗(足母)外翻转移性跖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回顾分析Weil截骨治疗(踇)外翻转移性跖痛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至200:5年联合应用第1跖骨基截骨及Weil截骨治疗伴有外侧跖骨头转移性跖痛的中重度外翻17例25足.患足手术前后常规拍摄足正侧位片,测量足母外翻角(HVA),I-Il跖骨间角(IMA),使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踇)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系统(AOFAS)评分评估临床疗效.手术方法根据患者术前症状选择第1跖骨基底截骨联合外侧跖骨头Weil截骨.[结果]患者(踇)外翻角(HVA)术前为32°±5.7°,术后为12.8°±3.5°;Ⅰ-Ⅱ跖骨间角(IMA)术前为23.2°±3.7°,术后为10.5°±0.7°;AOFAS评分术前45.6±6.9分,术后86.9±4.6分;Weil截骨术后的跖骨短缩3-8 mm,平均4.5 mm;术后18足跖痛症状完全缓解,7例好转,所有患者日常生活正常,无需进一步治疗.[结论] (踇)母外翻术前应综合分析足部的生物力学变化,对伴有外侧转移性跖痛的严重(踇)外翻患者,联合使用第1跖骨基截骨和外侧跖骨头Weil截骨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采用第一跖趾关节融合联合二至五跖趾关节成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致前足畸形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0年10月采用第一跖趾关节融合联合二至五跖趾关节成形治疗19例(35足)类风湿关节炎致前足畸形患者资料,男2例(4足),女17例(31足);年龄33~73岁,平均56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外翻锤状趾畸形和跖痛。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及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评价手术效果。在术前及术后X线片上测量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及第一、二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了解畸形矫正情况。结果 术后17例(32足)患者获得平均42个月随访,患足外形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29足跖痛完全消失;3足出现第五跖骨外侧转移性跖痛,经垫前足减压垫缓解。1足因趾末节部分坏死而切除。成形的跖趾关节均有不同程度僵硬。AOFAS评分、VAS评分、HVA及IMA度数,术前分别为(46.82±6.13)分、(9.03±1.82)分、38.96°±10.13°、15.87°±3.43°,末次随访时为(84.25±2.87)分、(2.12±0.67)分、15.84°±5.12°、10.35°±1.67°。根据AOFAS评分,优23足,良5足,可4足,优良率为87.5%(28/32)。结论 第一跖趾关节融合联合二至五跖趾关节成形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致前足畸形效果优良,术后能明显矫正畸形,缓解疼痛,改善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Swanson人工关节治疗严重拇外翻、拇僵直、Freiberg病及创伤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Swanson可屈曲铰链式人工关节对14例晚期足踝关节疾病的患者(15足)实施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手术。采用AOFAS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疼痛、行走、穿鞋及跖趾关节活动度等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25个月。术后11足疼痛基本消失,2足疼痛明显缓解,2足疼痛有所改善。患者均未出现假体断裂、松动或骨髓炎。术后患者满意度评价:10例非常满意,2例满意,2例不满意,满意率为12/14。AOFAS评分由术前48.06分±6.78分提高至术后82.45分±5.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37,P0.05)。结论 Swanson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拇外翻、拇僵直及Freiberg病等晚期足踝关节疾病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手术治疗足拇外翻伴小趾内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自2011-01—2015-06诊治68例足拇外翻伴小趾内翻,手术采用4 mm小切口,用小磨钻截第1跖骨矫正足拇外翻畸形,截第5跖骨矫正小趾内翻畸形,并用克氏针固定。结果足拇外翻矫形手术时间为16~28(18.3±2.1)min,小趾内翻矫形手术时间为12~26(16.9±1.9)min,术后均获得随访8~60(28.6±3.2)个月,末次随访疗效按照美国足踝AOFAS功能评分评定:由术前(39.5±4.9)分提高至术后(86.5±5.2)分。根据温建民等对足趾畸形术后治疗效果的评定标准:优58例,良9例,差1例,优良率98.5%。结论微创手术治疗足拇外翻伴小趾内翻畸形切口小,外形美观,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优良率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第2~5跖趾关节成形术治疗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畸形的近期疗效。方法 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手术治疗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畸形17例31足,男3例5足,女14例26足;年龄49~77岁,平均53岁。患足均存在严重的足母外翻,同时伴第2~5跖趾关节脱位、半脱位及僵硬性锤状趾或爪形趾。比较患足术前、术后X线片上足母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及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改变情况结合马里兰足部评分(Maryland foot score,MFS)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手术效果。结果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1个月,平均15个月。患足外形及步态均明显改善,行走时疼痛消失。术后第1跖趾关节骨不连1例,切口延迟愈合2例,无切口感染、足趾缺血性坏死、足趾畸形复发、跖底胼胝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患足MFS评分、VAS评分、HVA、IMA术前分别为(38.42±7.81)分、(8.13±1.15)分、(39.48±6.44)°和(14.74±2.46)°,末次随访时为(82.42±5.05)分、(1.61±0.92)分、(15.23±2.19)°和(9.68±2.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1跖趾关节融合联合第2~5跖趾关节成形术能有效矫正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前足畸形,缓解疼痛,改善功能,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微创治疗拇外翻伴小趾内翻畸形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小切口微创截骨矫形治疗拇外翻伴小趾内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采用微创小切口截骨矫形治疗168例拇外翻伴小趾内翻畸形患者,其中男7例,女161例;年龄22~75(59.3±3.5)岁。术前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拇囊红肿、跖骨周围疼痛,拍摄患足正侧位X线片确诊为拇外翻及小趾内翻畸形。观察并比较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手术前后IMA(第1、2跖骨间角),HVA(拇外翻角),LDA(第5跖骨外翻角),MPA(小趾内翻角),IM4-5(第4、5跖骨间角)以及PASA(近端关节固定角)的变化,术后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拇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系统(AOFAS)进行功能评价。结果:168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48(28.6±3.2)个月。术后伤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窦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拇外翻矫形手术时间为16~28(18.3±2.1)min;小趾内翻矫形手术时间12~26(16.9±1.8)min;IMA、HVA、LDA、MPA以及IMA 4-5分别由术前的(10.1±2.1)°、(32.6±4.2)°、(6.9±2.3)°、(18.5±5.2)°、(15.1±2.9)°矫正到术后的(8.3±2.2)°、(10.9±2.9)°、(2.7±0.4)°、(6.5±1.6)°、(8.9±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ASA由术前的(9.1±2.1)°矫正到术后的(8.7±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OFAS功能评分由术前的31.6±3.9提高至术后的83.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优147例,良13例,可6例,差2例。结论:微创治疗拇外翻伴小趾内翻畸形的临床效果良好,具有切口小、无缝线、外观美、手术时间短,术后功能恢复好的优点,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第1跖趾关节融合结合Weil截骨或关节成形术治疗重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例重度拇外翻畸形患者(14足)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结合Weil截骨或关节成形术治疗。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44个月。术后患足外形均得到良好改善,13足拇外翻疼痛及跖痛消失,第2~5跖骨头下顽固性角化症、硬性胼底消失;1足出现第5跖骨外侧转移性跖痛,经垫前足减压垫缓解。术后患者跖趾关节有不同程度僵硬,经主、被动关节锻炼后,足趾活动度均有改善,未影响日常活动,患者步态及穿鞋要求均获得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患足AOFAS评分85.48分±2.97分,VAS评分2.41分±0.47分,HVA 14.93°±5.35°,IMA 9.68°±1.87°,各项指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结论采用第1跖趾关节融合结合Weil截骨或关节成形术治疗重度拇外翻畸形,能明显改善前足外形,缓解前足行走疼痛,改善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