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 interleukin-1 receptor associated kinase 4,IRAK-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中国人群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的遗传相关性模式.方法 以中国北京地区居住的379例确诊的AR患者和333例健康对照人群为研究对象,根据Hapmap网站公布的中国北京地区人群的IRAK4基因标签SNP位点信息,选取覆盖IRAK-4整个基因的代表性标签SNP位点共8个,在MassARRAY实验平台完成SNP位点的基因型检测,以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根据变应原种类进行遗传相关性的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单纯尘螨过敏的AR患者中,IRAK-4基因的位点rs3794262(P=0.0034,OR=1.7388)和位点rs4251481(P=0.0023,OR=2.6593)与发病具有相关性,而各候选位点的SNP与花粉以及混合过敏的AR无相关性.结论 IRAK-4基因的SNP与中国人群AR的遗传相关性存在变应原依赖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人群Tim-3基因内含子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6555849的多态性特点及其与变应性鼻炎(AR)的关系。方法采用SNaPshot SNP分型技术,对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病例对照600例样本的Tim-3基因rs6555849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分析,并计算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rs6555849位点在新疆人群中已达到遗传平衡。在维吾尔族、汉族人群中rs6555849位点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人群中Tim-3基因rs6555849位点在人群中具有群体代表性,其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及汉族变应性鼻炎患者及正常人群中的分布无差异,与AR的易感性无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转录因子GATA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与变应性鼻炎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多聚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10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和112例健康人群外周血白细胞GATA3基因启动子区rs1269486位点和终止子下游rs2229360位点的SNP,分析患者组和对照组不同基因型和单体型频率的差异,同时分析上述两个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血清总kE和屋尘螨、粉尘螨特异性IgE的差异。结果变应性鼻炎组和对照组的rsl269486位点和rs2229360位点均有多态性。rs1269486位点的基因型分别是纯合野生型GG,杂合型GA及纯合多态型AA;rs2229360位点的基因型分别是纯合野生型CC,杂合型CT及纯合多态型rrr。变应性鼻炎组rs1269486位点的纯合野生型GG的频率以及等位基因G的频率高于对照组(χ^2=13.75,P〈0.01;χ^2=12.91,P〈0.01),对照组杂合型GA的频率以及等位基因A的频率高于变应性鼻炎组(χ^2=11.90,P〈0.01;χ^2=12.91,P〈0.01)。rs2229360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变应性鼻炎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变应性鼻炎组单体型GC频率高于对照组(χ^2=114.59,P〈0.01),对照组单体型AC频率高于变应性鼻炎组(χ^2=87.52,P〈0.01)。变应性鼻炎患者rs1269486位点和rs2229360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血清总IgE、屋尘螨和粉尘螨特异性Ig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GATA3基因启动子区rs1269486位点SNP与变应性鼻炎之间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转录因子GATA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与变应性鼻炎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多聚酶链式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10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和112例健康人群外周血白细胞GATA3基因启动子区rs1269486位点和终止子下游m2229360位点的SNP,分析患者组和对照组不同基因型和单体型频率的差异,同时分析上述两个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血清总IgE和屋尘螨、粉尘螨特异性IgE的差异.结果 变应性鼻炎组和对照组的rs1269486位点和rs2229360位点均有多态性.rs1269486位点的基因型分别是纯合野生型GG,杂合型GA及纯合多态型AA;rs2229360位点的基因型分别是纯合野生型CC,杂合型CT及纯合多态型TT.变应性鼻炎组rs1269486位点的纯合野生型GG的频率以及等位基因G的频率高于对照组(X2=13.75,P<0.01;X2=12.91,P<0.01),对照组杂合型GA的频率以及等位基因A的频率高于变应性鼻炎组(X2=11.90,P<0.01;X2=12.91,P<0.01).rs2229360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变应性鼻炎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变应性鼻炎组单体型GC频率高于对照组(X2=114.59,P<0.01),对照组单体型AC频率高于变应性鼻炎组(X2=87.52,P<0.01).变应性鼻炎患者rs1269486位点和rs2229360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血清总IgE、屋尘螨和粉尘螨特异性Ig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GATA3基因启动子区rs1269486位点SNP与变应件鼻炎之间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对屋尘螨和蒿属花粉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特异性IgE与IL-13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的相关性。方法对69例屋尘螨过敏为主和87例对蒿属花粉过敏为主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特异性IgE测定,基因型的鉴定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RFLP)的方法,检测IL-13基因启动子的-1112(C/T)位点和编码区的Arg130Gln位点的两个SNP位点,并探讨特异性IgE与这两个位点的相关性。结果-1112(C/T)同屋尘螨的特异性IgE增高有相关性(P=0.041),未发现Arg130Gln位点同血清中的屋尘螨的特异性IgE增高有相关性;两位点同蒿属花粉的特异IgE之间均没有相关性。结论-1112(C/T)同屋尘螨的特异性IgE增高有相关性,提示该位点可能参与螨特异性IgE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最近的研究显示,IL-23/IL-17通路在变应性鼻炎(AR)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本实验讨论IL-23R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AR易感性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收集239例AR患者(AR组)及271例对照组的抗凝血液标本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提取血液样本中的DNA,并运用PCR-RFLP和直接测序的方法对DNA样本中IL-23R基因的3个多态位点(rs7517847、rs11209032、rs1343151)进行基因分型。结果:AR组及对照组的IL-23R基因的3个SNP分型结果均符合哈迪温伯格平衡(P〉0.05)。AR组中rs7517847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除此之外,相对于对照组,我们还观察到GGA单体型在AR组中频率明显增高(P〈0.05)。而GGA单体型在AR组中相对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能在对照组中提供了保护作用。其他单体型的频率在AR组和对照组比较中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R的遗传易感性与IL-23R基因多态性有明显相关性,IL-23R的rs7517847位点的多态性与AR的易感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白细胞介素4受体(interleukin-4,IL-4R)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探讨lL-4Rα链上Q576R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PCR-RFLP)检测5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病例组)和40例健康人群(对照组)的lL-4Rα链上Q576R位点基因多态性,比较两组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并计算基因优势比(OR).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R576和Q576等位基因分布频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x2=9.12,P<0.01),病例组中R576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R576携带者发生变应性鼻炎的相对危险度是Q576的4.66倍(OR=4.66,x2=9.98,P<0.01).结论IL-4Rα链上Q576R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变应性鼻炎有相关性,提示Q576R多态性可能在决定变应性鼻炎遗传易感性方面有重要作用,是变应性鼻炎的一个易感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与干扰素调节因子5(interferonregulatoryfactor5,IRF5)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nucleotidepolymorphism,SNP)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chainreaction—restrictionfragmentlength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检测110例新加坡华人中AR患者及101例健康对照组人群的IRF5上的6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729302、rs4728142、rs3807306、rs2070197、rsl1770589、rs2280714),计算并比较两组人群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RF5基因的rs729302位点在人群中没有多态性,IRF5其他5个位点的基因型在AR组和健康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21、5.02、0.01、2.91、0.37,P值均〉0.05);等位基因频率在AR组和健康对照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0、2.78、0.01、2.31、0.00,P值均〉0.05)。结论IRF5基因多态性与AR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探讨抗原处理相关转运蛋白1(TAP1)基因rs1057141、rs1135216位点多态性与新疆汉族变应性鼻炎(AR)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无血缘关系的汉族AR患者150例(AR组)和门诊体检健康对照150例(对照组),采用SNaPshot SNP分型技术检测300个样本rs1057141、rs1135216基因位点多态性,并与NCBI基因库中世界其他种族人群进行比较。结果:TAP1*rs1057141基因型G/G、G/A、A/A在AR组中的频率分别为2.70%、33.30%、64.00%,在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4.00%、30.00%、66.00%,2组间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P1*rs1135216基因型G/G、G/A、A/A在AR组中的频率分别为1.30%、27.30%、71.40%,在对照组中的频率分别为2.0%、28.7%、69.3%,2组间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疆汉族TAP1*rs1057141、rs1135216基因型及等位基因与世界其他人群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1*rs1057141、rs1135216多态性与新疆汉族AR易感性无关。新疆地区汉族人群中TAP1*rs1057141、rs1135216位点基因型频率分布与世界其他种族人群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维族)、汉族人群Tim-3基因5′侧翼区的rs10515746(- 574G>T)、rs4704853(- 882C>T)及位于内含子区的rs13170556和rs6555849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及其与变应性鼻炎...  相似文献   

11.
变应性鼻炎患者4637例变应原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上海地区近5年来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的变应原分布状况,为AR的防治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2005年6月至2010年5月间,针对有AR症状的患者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分析各种变应原的致敏阳性率,以及致敏患者在年龄、性别、检测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全部4637例患者中SPT阳性率为62.84%,屋尘螨、粉尘螨为主要变应原;不同季节变应原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93.581,P<0.01),其中秋季最高,春季最低;各月份变应原检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112.001,P<0.01),其中10月份阳性率最高;变应原阳性率与年龄呈负相关(r=-0.792,P<0.01),屋尘螨和粉尘螨的反应强度均随着年龄增大而减弱(x2 =122.513,P<0.01;x2=138.475,P<0.01).结论 尘螨为近5年来上海地区AR患者的主要变应原,年龄较小者变应原阳性率及阳性反应强度均较高.尘螨阳性率在季节分布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学龄前儿童变应性鼻炎症状与家居环境尘螨及尘螨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相关性,为小儿过敏性疾病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出生于芜 湖市第二人民医院,3~4周岁时,对患有变应性鼻炎儿童进行家庭内随访,评估患儿变应性鼻炎症状积分,采集患儿家居环境灰尘样本,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尘样中屋尘螨第1组分变应原(Der p1)和粉尘螨第1组分变应原(Der f1)含量,并对患儿进行血清尘螨sIgE水平检测。结果 对采集的64份尘螨样本进行相关性分析,小儿变应性鼻炎症状与屋尘螨sIgE和粉尘螨sIgE之间有正相关性(P <0.05);小儿变应性鼻炎症状与Der p1 和Der f1 之间有正相关性(P <0.05)。患儿居室内Der p1 和Der f1 暴露水平与屋尘螨sIgE及粉尘螨sIgE相互之间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P >0.05)。结论 小儿变应性鼻炎症状与家居环境尘螨含量及尘螨sIgE呈正相关,给临床科研提供了一个研究方向,提示可通过检测sIgE水平初步预测变应性鼻炎症状严重性,通过加强尘螨健康教育及降低居室环境尘螨含量来防治过敏性疾病和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屋尘螨变应原制剂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病例自身对照的方法,通过比较55例AR患者在接受2年的屋尘螨变应原制剂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积分,观察该制剂的临床疗效。结果:55例患者在完成特异性免疫治疗后的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屋尘螨变应原制剂是治疗尘螨引起的AR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内蒙古草原环境下鼻炎患者居室尘螨变应原暴露水平与致敏的关系,评估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和血清特异性IgE( specific IgE,sIgE)两种检测方法诊断尘螨致敏的一致性.方法 集中招募内蒙古锡林浩特市具有鼻炎症状的患者314例,接受病史询问、前鼻镜检查、变应原体内检测(SPT法)和体外检测(sIgE法).采集患者卧室床垫尘埃,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试验检测屋尘螨(Dermatophagoides pteronyssinus,Der p)和粉尘螨(Dermatophagoides farinae,Der f)主要变应原Der p 1和Der f1的含量.以SPSS 17.0软件进行t检验、x2检验等.结果314例鼻炎患者中,变应原检测结果为:Der p SPT阳性率5.7%,sIgE阳性率9.2%;DerfSPT阳性率22.0%,sIgE阳性率7.6%,均低于花粉的阳性率.花粉变应原中以艾蒿阳性率最高,SPT为51.9%,sIgE为47.1%.以尘螨变应原SPT作为判定致敏与否的“金标准”,sIgE检测Der p和Der f的阳性似然比分别为4.27和10.64,Kappa值分别为0.20和0.35.共计276例鼻炎患者进行了床垫尘埃检测,Der p 1阳性2例(0.7%),Der f1阳性4例(1.4%).Der p 1暴露水平与SPT阳性呈正相关(rs =0.156,P=0.01),但与sIgE阳性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s=0.116,P=0.055);Der f1暴露水平与SPT和sIgE阳性均无明显相关性(rs=0.05,P=0.931;rs=0.07,P=0.245).结论 内蒙古草原环境下尘螨暴露水平很低,Der p和Der f不是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主要致敏原,尘螨的暴露与致敏之间也非简单的剂量-反应关系.在此特殊环境中,尘螨变应原SPT与sIgE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强度较低,故建议采取体内和体外检测手段相结合进行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5.
幼儿变应性鼻炎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1~3岁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儿的特应性分布状态及其临床特征.方法 采集2009年8月至2010年11月96例1~3岁具有AR症状患儿病史资料,包括就诊年龄、性别、出现症状年龄、病史月数、个人过敏史、父母过敏史.采用敏筛定量过敏原检测系统( Allergy Screen)筛查共计19类吸入组和食物组变应原特异性lgE( specific IgE,sIgE)及血清总IgE水平.归纳该组患儿吸人性变应原和食物变应原致敏的分布状态,按月龄(A组,≥12月龄;B组,≥24月龄;C组,≥36月龄,但不满48月龄)、变应原类别及湿疹或哮喘任一阳性分组分析各临床特征因子的影响作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临床特征与变应原致敏的相互关系.结果 变应原筛查总阳性率为81.3%;吸入组变应原、食物组变应原阳性率分别为62.5%、53.1%;混合真菌阳性率最高(50.0%),其次为牛奶(34.4%)、羊肉(31.3%)、牛肉(26.0%)、屋尘螨(21.0%)、小麦(18.8%)、艾蒿(12.5%)、鸡蛋白或鸡蛋黄(11.5%).62.5%可确诊为AR,其余可暂视为非变应性鼻炎.按月龄分组进行临床特征的单因素分析提示:吸入组变应原(x2=13.699,P=0.001)、父亲患AR(x2=14.060,P=0.001)和父亲或母亲患AR(x2=7.396,P=0.025)在3个月龄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个人湿疹史(P=0.034,OR =3.143)可增加变应原致敏的可能性;个人湿疹史(P=0.015,OR=3.125)和总IgE >200 IU/ml(P=0.030,OR =3.119)则增加吸入组变应原致敏的可能性;未筛选出对食物组变应原致敏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特征;食物组和吸人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入组变应原阳性(P=0.046,OR=3.594)、有蚊虫叮咬性皮炎(P=0.002,OR=11.941)为出现湿疹或哮喘任一阳性的危险因素.结论 1~3岁具有AR症状的幼儿中,吸入组和食物组变应原均可致敏,且吸入组阳性率略高;湿疹史是患儿变应原筛查阳性的危险因素之一,血清总IgE水平升高与吸人性变应原筛查阳性率升高有关;吸入组变应原阳性、有蚊虫叮咬性皮炎和父亲患AR与出现湿疹或哮喘病史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滴剂治疗不同程度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儿的疗效。方法 137例尘螨过敏的患儿,按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为两组,"++"、"+++"组为A组(62例),"++++"组为B组(75例),采用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进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1年,记录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的症状评分和药物评分,同时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应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09例尘螨患儿完成1年SLIT,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A组尘螨过敏的患儿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分别为(10.34±1.25)、(2.85±1.47)分,B组尘螨过敏的患儿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分别为(11.24±1.55)、(3.74±1.66)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症状评分的改善无明显差异。同样,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药物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A组尘螨过敏的患儿组治疗前后药物评分分别为(1.37±0.35)、(0.45±0.27)分,B组尘螨过敏的患儿组治疗前后药物评分分别为(1.56±0.42)、(0.52±0.31)分,组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之间药物评分的改善无明显差异。结论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滴剂可以明显改善不同程度尘螨过敏儿童变应性鼻炎患儿的鼻部症状,减少对症药物应用,不同程度尘螨过敏儿童变应性鼻炎患儿之间免疫治疗疗效无明显差异。因此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滴剂对所有不同程度尘螨儿童变应性鼻炎患儿都有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四川宜宾、云南昭通及部分长江上游地区变应性鼻炎患者行变应原检测及分析,筛查本地区常见变应原,了解常见吸入性变应原的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3年3月~2015年6月于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661例经皮肤点刺试验(skin prick test,SPT)诊断明确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资料,对所测定的致敏变应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661例患者的SPT中,阳性率最高前5位为粉尘螨(76.55%)、屋尘螨(72.01%)、蟑螂(35.85%)、猫毛(11.35%)、狗毛(8.62%);不同季节变应原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568,P=0.206);随着年龄的增加,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阳性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四川宜宾、云南昭通及部分长江上游地区中导致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占主导地位的为粉尘螨、屋尘螨、蟑螂,对于儿童的变应性鼻炎防控应尤为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滴剂对治疗尘螨过敏和尘螨合并多种变应原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儿的疗效。方法:157例尘螨过敏的患儿,按变应原种类分为尘螨过敏组92例[患儿只对屋尘螨或(和)粉尘螨过敏]和多种变应原过敏组65例(患儿同时对尘螨和其他变应原过敏)。采用标准化粉尘螨滴剂进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1年。记录和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的症状评分和药物评分,同时比较两组间的疗效差异。应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5例患儿完成1年SLIT,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尘螨过敏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1.42±1.60)分和(3.55±1.57)分,多种变应原过敏组分别为(11.54±1.55)分和(3.23±1.56)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0.03、27.76,均P<0.01);但两组之间症状评分的改善无明显差异,尘螨过敏组为(7.94±2.24)分,多种变应原过敏组为(8.32±2.18)分,P>0.05。同样,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药物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尘螨过敏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62±0.44)分和(0.56±0.37)分,多种变应原过敏组分别为(1.63±0.43)分和(0.50±0.40)分,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01、13.49,均P<0.01);但两组之间药物评分的改善无明显差异,尘螨过敏组为(1.03±0.58)分,多种变应原过敏组为(1.13±0.61)分,P>0.05。结论: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滴剂可以明显改善对尘螨合并多种变应原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儿的鼻部症状,减少对症药物应用,其疗效与治疗单纯尘螨(不合并其他过敏原)过敏的患儿相当。因此,舌下含服标准化粉尘螨滴剂可以用于治疗尘螨合并多种变应原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天津地区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主要变应原的分布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采应用20种变应原对本地1164 例疑似AR患者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分析主要变应原在年龄和季节方面的分布特点。结果 天津地区居于前三位的变应原为螨虫组合(屋尘螨/粉尘螨)、艾蒿和蟑螂,其中螨虫组合(屋尘螨/粉尘螨)变应原阳性率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5.40,P <0.05),螨虫组合变应原阳性率在春、夏季节明显低于秋、冬季节(χ 2=28.52,P <0.05)。艾蒿在秋季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3个季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33.00,P <0.05)。蟑螂在5~17岁组和≥60岁组变应原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余两组,其变应原阳性率在不同季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59.02,P <0.05),秋季最高。结论 天津地区位于前 三位的变应原为螨虫组合(屋尘螨/粉尘螨)、艾蒿和蟑螂,均为吸入性变应原,并且年龄较小者变应原阳性率较高,秋季是天津地区AR的高发季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