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结果观察组存活率73.33%高于对照组4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相关死亡率低,生存率较高,可作为恶性血液病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由福建医学院、福建省血液病研究室黄明清医师编写,并经我省血液病专家吕联煌主任审阅的《血液病诊疗手册》,已列入湖南科技出版社医护案头参考丛书之六,即将出版。《血液病诊疗手册》系血液病专科手册。重点介绍各种血液病的诊断、临别诊断、治疗和预后,并阐述了这些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全书分为总论、红细胞疾病、白细胞疾病、出血性疾病和其他血液病等七十八章,约三十万字;书末附有国内近年来专业学术会议制定的几种常见血液病的诊断或分型标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康鸣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9):2975-2976
真菌感染发生率日益增加,已成为危及恶性血液病患者生命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研究[1]报道,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疗效可靠.本研究中,笔者分别采用国产伏立康唑和进口伏立康唑治疗了恶性血液病患者真菌感染,并作疗效和经济比较.  相似文献   

4.
中医辨证属于中医诊疗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中医对于临床血液病的命名、病因和病机缺乏系统论述,因此对于血液病的辨证出现了多种不同方法。为提高血液病的临床疗效,有利于临床辨证诊断,指导临床治疗。本文介绍了现代血液病中医辨证的研究进展,对规范血液病中医辨证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临床各项检测的实际应用对其在血液病检查的作用进行探究,从而有助于血液病的治疗。方法通过我院近段时间收治的343例血液病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对比治疗。实验组172例,进行临床检测;对照组171例,不进行临床检测,观察临床效果。结果相比对照组而言,实验组在进行临床检测后对和治疗效果作用明显。结论对患者进行临床检测对于血液病的早期检查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应用伏立康唑对合并患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血液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82例合并患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血液病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临床常规抗感染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感染药物基础上,加用伏立康唑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液病合并患有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感染控制时间和持续用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伏立康唑对合并患有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血液病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存在的抑郁心理问题 ,并予百忧解进行治疗 ,判断疗效。方法 :对出现抑郁症状且Zung′s抑郁量表积分≥ 4 0分的 2 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 ,予百忧解进行治疗 ,2周末、6周末再次进行评分。结果 :治疗前后疗效有显著差异 ,不良反应轻。结论 :百忧解治疗恶性血液病伴发抑郁障碍的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37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前CD 3、CD 4、CD 4/CD 8、CD16 56 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CD 8则明显升高(P<0.05,P<0.01);②急性白血病患者CD 3、CD 4、CD 4/CD 8、CD 16 56明显低于其他恶性血液病患者(P<0.05,P<0.01);③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有效者与治疗无效者比较,CD 3、CD 4、CD 4/CD 8及CD 16 56明显升高,CD 8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的受抑,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有助于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病情监测、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血液病在口腔颌面部的特殊表现,为早期诊断提供临床帮助。方法:观察75例血液病患者口腔颌面部的临床表现、体征、治疗方案及患者病情变化。结果:通过对大量血液病患者专门调查,97.8%的患者有口腔颌面症状。结论:口腔颌面部病灶中,局部结节、口腔溃疡、牙龈出血等是常见症状,也是许多血液病的口腔损害表现,称为血液病的口腔表征。而且有些血液病患者的首发症状可能是其颌面病灶、口腔表征。所以对其了解和认识可有助血液病的早期诊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因口腔出血首诊于口腔科的血液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因口腔出血首诊于口腔科的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患者经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确诊为血液病,分别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8例,急性淋巴性白血病10例,血友病2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5例。经局部治疗后均可止血。结论血液病患者首诊于口腔科的主要症状是口腔出血,应尽快明确病因,加强局部处理,及时转诊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血液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为临床更好的治疗血液病提供有效的护理方法,从而提高血液病的护理质量。方法选取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95例,在适当的护理干预过程中给予人文关怀护理,并对其护理经验进行总结。结果血液病患者的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95例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均有改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顺应性更高,治疗效果均有提高。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在血液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的心理健康,增强患者对抗疾病的勇气与信心,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正>白血病、骨髓瘤等血液病严重地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治疗以化疗手段为主~([1])。多数血液病患者化疗后易发生恶心、呕吐、口腔感染等不良反应,影响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有研究发现,对血液病患者采用综合护  相似文献   

13.
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是临床常见病,特别常见于年老、体弱或血液病人的反复肺部感染。血液病人常由于潜在疾病或由于治疗损害而影响了机体的防御功能,进而大大增加了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机率。尽管人们在预防、诊断和治疗细菌感染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细菌感染仍是血液病人最常见疾病和主要致死原因之一。实际上,由于接受细胞毒性药物抗增殖期的治疗,使非中性粒细胞减少血液病人因皮肤或粘膜损伤而更易引起细菌感染。最常见  相似文献   

14.
在医院各科室中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率最高,以呼吸道、口腔和皮肤感染多见,原因为血液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而普通病室空气洁净度差。经研究发现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和真菌为主。目前,感染是血液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巨大威胁,如何预防感染已成为血液病护理的研究主题。现回顾性分析我院血液科2008年1月~2009年12月98例急性白血病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旨在探讨血液科护理管理规范在控制血液病患者院内感染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应用伏立康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164例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按照自愿原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抗感染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伏立康唑治疗。结果研究组有效率90.3%,高于对照组68.3%,研究组感染控制时间和持续用药时间均比对照组要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应用伏立康唑治疗效果显著,有较高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针对血液病患者在临床中应用氟康唑、酮康唑进行治疗的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收集30例血液病患者观察组采用氟康唑进行治疗,另收集30例血液病患者采用酮康唑作为对照组应用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应用药物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应用氟康唑治疗后,有1例患者恶心(占3.3%),2例患者产生皮疹(占6.7%),患者肝肾器官功能未产生受损情况,总有效率高达90%.对照组患者应用酮康唑治疗后,有2例患者恶心(占6.6%),4例患者产生皮疹(占13.3%),患者肝肾器官功能未产生受损情况,总有效率高达80%.结论 血液病患者应用氟康唑治疗效果比较显著,价格低廉,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临床现状,探讨和研究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有效治疗方案及临床分析。方法将120例于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治疗的患者分成三个观察组,每组40人。第一组患者使用伊曲康唑治疗;第二组患者使用氟康唑组治疗;第三组患者使用两性霉素B组治疗。对三个观察组患者的致病因素和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及时分析。结果 120例患有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者的感染部位多为呼吸道感染(70.83%)和肠道感染(18.33%)。应用氟康唑组治疗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效果低于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组;应用两性霉素B组治疗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高于氟康唑组和伊曲康唑。结论应用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组治疗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效果比较明显,氟康唑组的治疗安全性优于伊曲康唑和两性霉素B组。  相似文献   

18.
范成太 《临床医药实践》2007,16(10):977-979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IF I)的结果。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2006年2月-2007年5月收治的恶性血液病合并IF I患者20例,采用常规剂量的伏立康唑序贯治疗。结果:20例IF I患者总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1.1%和83.3%。结论:恶性血液病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者应用伏立康唑治疗有效,副作用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接受输血治疗前出现焦虑症状的血液病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2例接受输血治疗前出现焦虑症状的血液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常规输血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液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输血期间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输血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接受输血治疗前出现焦虑症状的血液病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0.
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特点,探讨护理对策.方法 对102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恶性血液病患者的临床心理状态经护理后,有明显的正性改变.讨论 通过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的心理障碍,提供优质的身心整体相结合的护理干预及行为指导,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