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分析新乡市产妇早产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采取正确干预措施、减少本地区早产并改善母婴结局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来源于新乡市某医院产科病案资料的15 924名产妇分娩资料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早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产妇15 924名,年龄18~47岁,以18~34岁为主,占71.60%,以初产妇为主,占67.07%。共有809例早产儿,早产发生率为5.08%,以晚期早产儿比例最高,占61.4%。单胎733例,占90.6%,自然娩出494例,占6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年龄35~47岁(OR=1.732)、双胎及以上(OR=3.442)、妊娠期糖尿病(OR=6.203)、妊娠期高血压(OR=2.568)、前置胎盘(OR=1.737)、胎盘早剥(OR=3.013)、胎膜早破(OR=2.596)、胎粪感染(OR=2.450)是早产的危险因素。结论 新乡市早产发生率较高,主要以晚期早产儿为主。早产发生受到产妇年龄、胎数、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胎粪感染多因素影响,应针对性做好早防早治工作,改善本地区母婴结局。  相似文献   

2.
殷其改  陈晶  李珊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0):4723-4725
目的:分析258例晚期早产儿的早产原因及生后并发症,为临床合理治疗晚期早产儿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NICU收治的胎龄34~37周的258例晚期早产儿为观察组,对其早产原因进行分析,并随机选取280例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对两组的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晚期早产儿占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早产儿总数的60.5%,其中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异常、感染是晚期早产儿发生的主要因素;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最高(35.65%),其次为呼吸困难(16.27%)、败血症(13.17%)、低血糖(9.30%)、贫血(4.65%)、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颅内出血(6.97%),均较足月儿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早产儿早产原因主要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胎盘异常等,高胆红素血症、呼吸系统疾病、败血症等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应该充分重视晚期早产儿的管理。  相似文献   

3.
早产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早产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9年1月住院分娩的371例早产孕妇资料.结果 早产的发生与胎膜早破、产前检查次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前置胎盘多胎妊娠、年龄等因素有关.结论 通过对早产潜在高危因素认识的提高,加强围生期保健,以降低早产的发生率,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及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早产孕产妇和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探讨早产主要高危因素及其并发症,为预防早产发生和改善其临床结局提供资料。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102例早产儿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分娩的117例足月儿为对照组,采集病历资料并问卷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高危因素。采用χ2检验,比较早产组与足月组高危因素发生率、并发症率以及早产组内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并发症率间的差异。结果多胎妊娠、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妊娠期糖尿病、先兆流产史、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为早产高危因素。以发生率排序,胎膜早破与妊娠期糖尿病均居首位,均占早产儿的31.4%,其次为妊娠期高血压与多胎妊娠,分别占23.5%、22.5%。早产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贫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症(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感染患病率均高于足月儿(P值均0.01)。胎龄为30~34+6周组早产儿贫血、NRDS患病率均高于胎龄为35~36+6周组(P0.05)。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贫血、NRDS、感染患病率均高于出生体重≥2 500g者(P0.05)。结论早产主要高危因素为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与多胎妊娠。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足月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并发症率越高。而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更易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某市近年来育龄妇女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状况,为其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某市2001年1月~2008年6月生育年龄妇女妊娠结局(共66 619例),探讨不良妊娠结局与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孕期暴露及妊娠合并症的关系。结果:不良妊娠结局包括出生畸形、早产、死胎和足月出生低体重,2001年1月~2008年6月各种不良妊娠结局总体发生率为7.14%,呈逐年下降趋势,由10.85%降低到4.99%;发生顺位为早产(37.86‰)、出生畸形(20.20‰)、足月出生低体重(10.37‰)、死胎(6.24‰);年龄偏大、文化程度较低、早孕期异常、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多胎妊娠和胎盘异常等与不良妊娠结局有关(P0.05或P0.005);早产是不良妊娠结局的最主要类型,几乎与上述因素都有关,出生低体重仅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多胎妊娠有关(P0.005),死胎和出生畸形与上述因素关系不显著(P0.05)。结论:某市育龄妇女不良妊娠结局逐年改善,但高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胎盘异常、多胎妊娠可增加早产和出生低体重发生的风险,需重点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造成顺义区孕妇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早产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减少早产儿的出生,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方法对2009年8月1日-2010年7月31日在顺义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早产的产妇171例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同时1:1比例匹配同一天分娩的正常产的产妇171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单因素条件回归分析早产的危险因素占前五位的是妊娠高血压疾病、胎盘异常、晚孕生殖系统感染、孕期前三个月体重增加≥4kg、胎膜早破,保护因素是均衡饮食、产前检查;多因素条件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当调整了孕妇年龄因素后,产前检查10次以上是早产的保护因素。居住在农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次、胎膜早破、孕期前3月体重增加是早产的危险因素。孕晚期生殖系统感染是早产的可疑危险因素。结论加强孕期保健可降低早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申健  平花  余娜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9):4224-4225
目的:探讨不同原因引起早产的结局及对早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分娩的13823例孕妇。结果:①外地孕妇早产发生率高于本地孕妇。②胎膜早破导致早产256例占早产总例数的44.29%,双胎78例占早产总例数的13.49%,胎盘因素63例占10.89%,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4例占9.34%。③死亡率的高低与分娩方式无直接影响。结论:早产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加强孕期监测,尤其是要加强外来孕产妇的管理,预防早产发生,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胎盘胎膜病理变化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对953例胎膜早破的胎盘胎膜病理与妊娠结局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53例胎盘胎膜病检中,炎症改变(A组)占11.85%,胎盘组织形态异常改变(B组)占34.73%,同时存在炎症改变和组织形态异常改变(C组)占35.78%,正常胎盘胎膜病理改变(D组)占17.63%,胎盘胎膜感染率达47.64%(A、C组)。胎盘胎膜有炎症改变的A、C组与正常胎盘胎膜病理D组相比,其阴道炎、早产、产褥感染、胎儿窘迫及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新生儿窒息率无差异(P>0.05);≥12h分娩的胎膜感染率与<12h分娩的胎膜感染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早产阴道炎的发生率与足月分娩的阴道炎发生率比较,P<0.01。胎盘组织形态异常改变的B、C组与D组相比,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羊水混浊、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其早产、新生儿窒息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胎膜早破与胎膜感染互为因果关系,孕期合并阴道炎、破膜时间长者其胎膜感染率增加;胎膜早破合并胎盘胎膜感染是早产、胎儿窘迫、母儿感染的主要因素。胎盘发生绒毛合体细胞结节增多、绒毛间质血管增多等病理学改变时,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及胎儿窘迫发生率增加。提示该病理改变是胎盘组织缺氧、胎儿窘迫的病理标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龄产妇胎盘Klotho表达与妊娠结局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0月本院接收的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年龄≥35岁78例为观察组,年龄35岁152例为对照组,观察不良妊娠结局、妊娠期并发症及围产儿情况, qRT-PCR检测胎盘Klotho mRNA水平,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胎盘Klotho蛋白水平,ROC曲线分析Klotho蛋白水平对不良妊娠结局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胎盘Klotho mRNA、Klotho蛋白表达水平(4.56±1.13、1.07±0.34)均高于对照组,胎膜早破、胎盘早剥、早产的发生率(11.5%、12.8%、2.3%)高于对照组,围产期胎儿生长受限(10.3%)、新生儿死亡(6.4%)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不良妊娠结局32例产妇胎盘Klotho mRNA、Klotho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结局产妇(P0.05)。胎盘Klotho蛋白水平诊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龄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曲线下面积为0.779,灵敏度为89.1%,特异度为62.5%。结论:胎盘Klotho蛋白表达与高龄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妇妊娠结局有关,可能作为早期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129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凌芸  苏君  朱志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0):1331-1332
目的:分析早产合并胎膜早破的相关因素,制定预防措施,降低围产儿病率和病死率。方法:对129例早产合并胎膜早破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同孕周胎膜早破发生的早产其围产儿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差异显著,孕周>34周者其围产儿疾病发生率明显降低而存活率明显增加。因臀位、早产(流产)史、阴道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双胎等胎膜早破导致早产者分别占14.7%、13.2%、12.4%、9.3%、6.9%,不明原因者所占比例最高为29.5%。结论:加强对上述高危妊娠者的监测和管理可降低早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与孕妇年龄、孕期吸烟、药物、妊娠并发症等孕期危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4月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29例早产儿定期进行眼底检查,根据ROP国际分期标准进行ROP的诊断和分期,并收集孕妇孕期相关临床资料。结果:829例早产儿中ROP的患儿为97例,患病率为11.70%。孕妇年龄、孕期服用药物无明显差异,而孕期吸烟和妊娠期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妊娠并发症与ROP发生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吸烟和妊娠并发症是孕期导致ROP发病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张亚杰  王建业  张菱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3):3584-3586
目的:观察PCOS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98例PCOS单胎妊娠患者与120例正常孕妇的自然流产、妊娠期糖尿病(GDM)、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DH)、早产、胎膜早破、胎盘早剥以及新生儿情况的差异。结果:PCOS组的自然流产率为22.4%,对照组自然流产率为9.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GDM的发生率PCOS组为14.5%,对照组为4.0%,PCOS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DH的发生率PCOS组为15.8%,对照组为6.9%,PCOS组亦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PCOS组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早产、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的新生儿情况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PCOS患者的产科并发症增加,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陈青华  王志云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23):3573-3575
目的:探讨足月及近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不同计划分娩时机对分娩方式和母婴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852例足月及近足月(孕周≥35周)、单胎头位且无其他合并症的胎膜早破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自然临产和计划分娩干预时间不同分为4组:A组为破膜12 h内自然临产424例,B组为破膜12~24 h自然临产146例,C组为期待至12 h未临产行缩宫素计划分娩131例,D组为破膜期待至24 h未临产行缩宫素计划分娩151例。比较各组孕妇的分娩方式及母婴并发症。结果:①A、B、C、D组剖宫产率分别为8.96%、8.90%、25.95%、27.15%,C、D组剖宫产率均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C组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D组宫内感染率(17.21%)、产褥病率(15.23%)、围产儿病率(21.85%)均高于A(0.94%、1.41%、4.09%)、B(2.84%、2.73%、5.47%)和C组(5.34%、5.50%、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产后出血率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足月及近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中,破膜<12 h以期待为主,破膜12~24 h未能自然临产者应积极计划分娩,以降低剖宫产及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胎膜早破孕妇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为寻找胎膜早破的原因提供新的证据.方法 测定妊娠晚期(40例)、早产胎膜早破(28例)、不明原因足月胎膜早破(40例)、足月待产(40例)、足月临产(40例)孕妇的血清NO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不明原因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血清NO浓度[(95.364±3.562)μmol/L]较足月待产孕妇[(75.020±3.416)μ mol/L]明显升高(P<0.01),更高于足月临产孕妇[(31.457±3.859)μmol/L](P<0.01).早产胎膜早破孕妇血清NO浓度[(101.256±3.124)μmol/L]较妊娠晚期孕妇[(80.363±5.112)μmol/L]明显升高(P<0.01),与足月胎膜早破孕妇浓度相近(P=0.086).结论 不明原因足月胎膜早破孕妇血清NO浓度均明显较足月待产孕妇高,更高于足月临产孕妇.由于感染时NO浓度异常升高,提示胎膜早破与羊膜腔感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湖北省部分农村孕产妇并发症/合并症的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湖北省黄冈、十堰、汉川三市农村的1 524例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对多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1 524例孕产妇所构成的样本中,孕期并发症/合并症的发病率为14.63%。高危因素排前3位的依次为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肝病。分娩地点、分娩年龄、孕产妇性格和是否进行过产检等4个变量与孕产妇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能增加妊娠期并发症的发生率。其余各项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加强三级保健网,加强孕期保健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产前检查次数及质量,加强高危筛查,促进住院分娩是促进农村孕产妇保健、保障母婴安全、降低农村孕产妇并发症/合并症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杨夫艳  陆薇  蔡艳萍 《职业与健康》2009,25(19):2116-2117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胎膜早破并发胎盘早剥的发生率、早期诊断和处理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8年3月连云港第一人民医院产科分娩的胎膜早破病例,其中并发胎盘早剥者7例,与非胎膜早破发生胎盘早剥者进行比较,分析早期诊断和母婴结局。结果3年分娩总数4500例,胎膜早破并发胎盘早剥者占全部胎盘早剥的22.6%,胎膜早破是胎盘早剥的常见发病诱因,尤其是早产胎膜早破,胎膜早破并发胎盘早剥的发生率2.69%,而非胎膜早破者为0.57%,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性羊水、胎心异常、阴道流血为其常见的临床表现。该研究中4500例孕产妇无一例死亡。结论胎膜早破是胎盘早剥的诱因之一,重视临床,并结合B超、胎心监护有助于早期诊断,以降低母婴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严重并发症相关高危因素。方法:对住院分娩诊断为HDCP孕妇年龄、孕、产次、双(多)胎、地区、是否系统产检、高血压病史和妊娠期高血压病史及家族史、HDCP及其严重并发症发病情况、围生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HDCP发病的一般规律、城市/乡村发病的差别以及导致孕产妇及围生儿严重并发症的高危因素。结果:住院孕妇总数为24 154例,其中HDCP患者921例,发生率为3.81%。妊娠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子痫前期、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分别占HDCP的29.97%、64.60%、2.39%、2.39%、0.65%,产后出血及胎儿宫内生长受限分别占HDCP的50.00%、44.00%。HDCP患者中城市505例,农村416例,合并严重并发症城市10例,农村36例;围产儿不良结局(包括FGR、死胎、新生儿死亡、流产、新生儿窒息等)城市82例,农村129例,将孕妇年龄分为17~20、21~25、26~30、31~35、36~40和≥41岁年龄段,其HDCP发生率分别为6.73%、28.23%、28.66%、21.82%、11.62%、2.93%;在17~20岁年龄段围产儿不良结局发生率比其他年龄段显著增高(P<0.05),孕妇合并严重并发症在各年龄段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低龄、双胎(多胎)、农村地区、文化程度及无系统产检均为HDCP孕妇严重并发症及围生儿不良结局的高危因素。结论:产后出血、早产及胎儿宫内生长受限仍是江西省HDCP孕妇和围生儿最主要的并发症。年龄、农村人口、文化程度≤初中、无系统产检是HDCP孕妇严重并发症及围生儿不良结局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8.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静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0):1464-1465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135例住院分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分析,并与120例正常妊娠分娩产妇比较,分析其高危因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方案选择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的分娩孕周及新生儿出生体重分别为(38.01±3.82)周和(3017.63±428.82)g,明显低于正常妊娠对照组的(38.93±4.36)周和(3782.64±486.29)g(P<0.05)。观察组(HDCP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胎盘早剥和产妇并发症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母婴均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而且病情越重,母婴预后越差,严密的监护和合理的治疗措施对减少母婴并发症及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