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日在京举行的“全国子宫颈癌防治策略研讨会”传出信息,对于目前惟一的病因清楚且防治技术成熟、控制前景良好的肿瘤——子宫颈癌,我国正在探索更加积极有 效的防治机制,将采取由高发现场筛查向普通门诊筛查“蔓延”,卫生行政相关各部门分工协作,中央、地方、个人和社会共同分担费用等新模式,打开子宫颈癌筛查和早诊早 治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韩历丽 《北京医学》2014,(11):893-894
子宫颈癌、乳腺癌(以下简称“两癌”)是威胁广大女性健康最主要的恶性肿瘤。国际癌症协会调查显示,每8位西方妇女就有1位遭受乳腺癌的威胁。我国妇女乳腺癌发病率以每年3%~4%的速度递增,每年新发病例26万人,高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之首。全世界每年子宫颈癌新发病例约50万,我国有近13万,每年有(2~3)万妇女死于子宫颈癌,且发病有年轻化趋势。几十年来,世界各国在防治”两癌”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证据。按照既定的筛查策略,通过以各国政府为主导,有组织、有规律地对适龄妇女进行筛查,对发现的癌前病变或早期浸润癌进行规范化的早诊早治,是防治“两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子宫颈病变是女性最常见的疾患之一,宫颈癌则属于常见多发的妇科肿瘤。近年来,年轻宫颈癌患者有明显上升趋势,因此,科学、规范地开展早诊断、早治疗工作已成为宫颈癌防治的关键。为了解当地妇女对子宫颈癌防治知识的认知情况,为当地的子宫颈癌筛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我们对本地区妇女子宫颈癌防治知识认知状况进行调查。  相似文献   

4.
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在我国仍居高不下。因其病因明确,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可阻断癌前病变的进一步恶化。随着子宫颈癌的筛查方法和技术的不断发展,选择适合我国的子宫颈癌筛查方法,对尽早确定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程度和降低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实习记者张昊华)6月18日,“母亲健康快车.手拉手护平安工程”新疆地区预防子宫颈癌筛查公益活动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启动。据介绍,宫颈癌在新疆地区发病率较高。该项目由全国妇联、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卫生部主办,将通过开展防治子宫颈癌等妇科疾病筛查、培训当地妇产  相似文献   

6.
吴静 《苏州医学》2005,28(2):65-67
病因学的研究已经表明,人乳头状病毒(HPV)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的基本因素,宫颈癌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的癌症。由于病因的明确,子宫颈癌的防治工作前景令人振奋。子宫颈病变的筛查是子宫颈癌防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完善的筛查制度,开展宫颈癌普查并对HPV感染者严密随访可以预防乃至消灭宫颈癌。  相似文献   

7.
子宫颈癌是严重威胁着女性身心健康和家庭幸福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子宫颈癌病因学显示,子宫颈癌的前身是宫颈癌前病变,而从宫颈前病变发展成为宫颈癌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大约要经过十年的时间,这一阶段,通过大面积筛查,按“三阶梯”诊断步骤及时诊断,根据筛查结果采取不同的干预,来达到防治的目的.随着政府的重视,子宫颈癌也作为我国政府民生工程“两癌筛查”的主要内容.加强子宫颈癌病因、危害性等健康教育,在全社会育龄妇女开展普查普防,对宫颈疾病与癌前病变及时治疗,做好患者生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对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子宫颈癌是全球妇女恶性肿瘤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位危害妇女健康的恶性肿瘤,我国每年新发病例为13.15万,年轻宫颈癌患者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以每年2%-3%的速度递增。宫颈癌存在较长的、可逆转的癌前病变期,开展子宫颈癌的筛查和早诊早治,是非常有必要的,是防治宫颈癌的重要措施,但是一般女性对宫颈癌普查的认识有限,因此在开展宫颈癌普查的基础上,辅以健康教育,对宫颈癌的防治尤为重要。隆阳区从2009年以来,坚持以宫颈疾病普查与健康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9.
子宫颈癌预防的现代策略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子宫颈癌是女性最常见的生殖道恶性肿瘤,发病呈年轻化和上升化趋势。筛查是防治之始,中国拟行最佳、一般及基本3种方案。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系癌前病变,可采用细胞学——阴道镜检——组织学明确病变级别,并给予规范化处理。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是子宫颈癌发生的基本因素,持续的高危型HPV感染可引发子宫颈病变及子宫颈癌。HPV检测可用于筛查、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ASC-US/LSIL)分流及治疗后随诊。对HPV感染的现代对策是"治病——治疗CIN,即治毒——HPV"。HPV疫苗的问世是预防子宫颈癌的重要事件,可形成一级预防。但早诊早治仍是最基本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为了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1979年5—8月及10—12月先后在防治点上进行了子宫颈癌普查、普洽工作,现将这次工作进行小结,并和1972~1976年以来本市的子宫颈癌普查中某些资料进行比较,供子宫颈癌防治研究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1.
子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位居我国妇癌第一位,由于防治工作的大力开展,20世纪70年代我国妇女子宫颈癌的死亡率为10.7/10万,90年代为3.89/10万,下降了63.64%,显示了防治工作的重要性。但是,有研究表明,虽然宫颈浸润癌的发生率下降了,早期宫颈癌的发生,特别是年轻化趋势十分明显,这对宫颈癌的防治提出了新问题。近年来,宫颈阴道细胞涂片技术的重大进步、TBS分类的出台、HPV检测自动化和标准化等,使宫颈癌的防治和筛查提升了一个新水平。笔者就目前宫颈癌筛查方法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数字医学》2011,(11):107-107
本刊记者刘华报道2011年10月25日,GE医疗中国首次推出针对乳腺癌防治的“粉红行动”,旨在通过提升乳腺癌防治公众意识、推进技术创新、促进筛查实施三大举措.形成全面整合的防治体系,助力实现乳腺癌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3.
子宫颈癌是有望被消灭的疾病,合理筛查是极大限度预防与控制子宫颈癌的最好途径;根据近年国内外子宫颈癌普查,多个筛查方法试验研究结果,对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方法及应用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为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子宫颈癌防控工作,对子宫颈癌筛查结果异常人群及宫颈病变治疗后人群规范管理与随访,最终降低子宫颈癌发病率,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与北京妇产学会社区与基层分会组织有关专家,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子宫颈癌防控面临的问题,参照国内国际子宫颈癌筛查及异常管理相关指南,制定《子宫颈癌筛查结果异常人群社区管理专家建议》,主要包括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分类管理及上下转诊等内容。该专家建议的发布对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子宫颈癌筛查结果异常人群社区管理水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利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开展社区子宫颈癌早发现模式.方法 (1)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2008年6月1日起利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开展社区宫颈癌筛查工作,对发现的宫颈癌易患人群进行健康干预与管理.(2)观察2008年和2009年在社区参加宫颈细胞学筛查人数,宫颈癌易患人群健康管理人数,社区早发现子宫颈癌患者数的变化.(3)社区宫颈癌筛查知-信-行调查:社区早发现管理工作前后随机抽取300人做基线调查与评估调查.结果参加社区宫颈细胞学筛查人数,宫颈癌易患人群健康管理人数,社区早发现宫颈癌患者人数逐年增加.社区妇女在接受宫颈癌社区早发现模式的健康管理后,宫颈癌知识知晓率提高,态度转变率与行为改变率的提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全科医师在社区利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开展子宫颈癌早发现工作,规范了社区肿瘤干预流程,提高了妇女的防癌意识,增加了社区宫颈癌筛查的人数,提高了宫颈癌早期病例发现比例,减少了相关医疗费用支出.  相似文献   

16.
总编导读     
作为威胁妇女生命的头号杀手的子宫颈癌,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并呈现年轻化。本刊发表的章文华、李广太、胡尚英、卞美璐、李楠等专家的文章,系统地阐述了子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研究、筛查、病因预防以及癌前病变的规范化诊治等问题,其中胡尚英等详细介绍了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各种筛查技术,值得认真阅读。子宫颈癌可防可治,但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农村地区目前正规防治工作开展不足,如果广大基层医生能够学习有关知识并对社区人群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当能减少病死率、改善疾病预后,从而提高我国妇女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筛查了解某县农村妇女子宫颈癌的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方法于2008年5~7月对某县2 034例,年龄30~59岁的在住已婚妇女采用醋酸染色和碘染色方法进行筛查,阳性者继用阴道镜检查,必要时在阴道镜下可疑病变部位行病理诊断。结果病理检查阳性19例,其中CINⅠ5例,CINⅡ10例,CINⅢ4例,总检出率为0.9%。在子宫颈癌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当中,年龄和结婚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是否采用避孕措施、怀孕次数、有无其他生殖系统疾病史以及有无家族肿瘤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结婚年龄和子宫颈癌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颈癌筛查可以达到早发现早治疗的二级预防的效果,同时可以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妇女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8.
宫颈癌是妇女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占女性癌症死亡率的第二位,严重威胁着妇女健康和生命安全。由于宫颈癌有较长的癌前病变阶段,因此,宫颈细胞学检查,可使宫颈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现将应用液基细胞薄层涂片(TCT)检查对早期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情况概括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邱惠  王冬  何美  张艳  周琦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16):1766-1768
目的评价基层医生采用醋酸/碘染色后肉眼观察法(VIA/VILI)在农村地区筛查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采用醋酸染色法(acetic acid,VIA)和碘染色法(lugol’s iodine,VILI)对重庆市涪陵区30~59岁的的已婚妇女进行人群为基础的子宫颈癌筛查,VIA或VILI阳性者行阴道镜检查,在异常病变处取活检并进行病理组织诊断;通过连续2年筛查的结果,评价该筛查方案的效果。结果 2006-2010年对10 279人连续筛查2次,VIA/VILI阳性率14.50%,阳性者中1 487人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转诊率14.47%,32.28%在病变处取活检;首次病理确诊61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Ⅰ、15例CINⅡ、25例CINⅢ、2例早浸/浸润性子宫颈癌,第2轮筛查病理确诊26例CINⅠ、11例CINⅡ、3例CINⅢ、0例早浸/浸润性子宫颈癌;经2轮筛查后CINⅠ、CINⅡ、CINⅢ、早浸/浸润性宫颈癌的检出率分别为0.85%、0.25%、0.27%、0.02%。结论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由经过培训的基层医生采用肉眼观察,以阴道镜检查作为技术保障,对30~59岁妇女进行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为了做好2008年中央支付转移地方的"湖南省慈利县、浏阳市子宫颈癌早诊早治项目",为了解两个点30~59 岁年龄段妇女的子宫颈癌防治知识,我们进行了这次问卷调查.方法 我们先培训一批医务人员,统一问卷填表的方法,采用现场一对一的方式问卷.结果 问卷调查的结果总体上浏阳市的调查妇女子宫颈癌防治知识知晓率相应地高于慈利县妇女(P<0.01).结论 防癌抗癌活动的开展提高了两地调查对象的子宫颈癌防治知识知晓率,特别是浏阳市的适龄妇女,但是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两地妇女人群子宫颈癌防治知识的宣教力度.通过提高两地人群子宫颈癌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提高两地人群子宫颈癌早期发现率及早期治疗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