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启膈化瘀汤在中晚期食管癌痰瘀互结证患者治疗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中晚期食管癌痰瘀互结证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紫杉醇+顺铂(TP)方案治疗,治疗3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启膈化瘀汤治疗,连续治疗9周。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9周时的中医证候积分、卡氏(KPS)评分、血清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及治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9周时,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周时,两组KP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周时,两组CEA、CA125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启膈化瘀汤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痰瘀互结证患者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减少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且不会明显增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食管平散联合紫杉醇治疗食管癌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采用紫杉醇化疗和基础的抗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食道平散内服.连续观察三个疗程,对比治疗前后临床总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和QLQ-OES18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患者的症状有明显改善,和对照组相比,中医证候积分、临床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紫杉醇联合食道平散的疗法可显著改善食道癌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提升抗癌治疗总有效率,可发挥中医药对症治疗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自拟保肺汤加联合化疗(观察组)与单纯联合化疗(对照组)对晚期肺癌的疗效及毒性。方法:观察组18例化疗同期采用保肺汤煎水口服,每日2次,连用14d;对照组20例采用单纯化疗。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44.4%,对照组为40.0%,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P>0.05);呼吸遗症状及血液学毒副反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改善患者一般状况Karnofsky评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保肺汤配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十分有益,尤其是在改善呼吸遗症状、降低化疗毒副反应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方面,疗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分析对慢性头痛患者采用联合治疗方案(川芎茶调散加味+针灸)对其机体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时间段为2021年1月~2022年12月慢性头痛患者70例作为本次活动研究对象,并将其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2个小组,对照组(35例):采用西药方案治疗;治疗组(35例):采用川芎茶调散加味+针灸联合治疗,并针对西药治疗和中西医结合(西药+川芎茶调散加味+针灸)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性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前组间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互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生理、心理、躯体和精神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头痛消退时间、头痛半年内复发次数以及VAS评分均显著短(低)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治疗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依从性率和满意率均低(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在治疗慢性头痛中,联合治疗方案(川芎茶调散加味+针灸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性,其临床治疗效果确切,应加大力度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复方苦参注射液在乳腺癌(BC)术后辅助化疗患者中的应用及对CD4+、CD8+T细胞比值(CD4+/CD8+)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116例B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予以氟尿嘧啶、表阿霉素及环磷酰胺(FEC)方案进行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8周后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自然杀伤细胞(NK)];比较两组白细胞(WBC)、血小板(PLT)及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两组化疗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8周后,两组CD3+、CD4+/CD8+、NK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但CD3+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4+/CD8+、NK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8周后,两组WBC、PLT、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IL-6水平低于对照组,但WBC、PLT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IL-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应用于BC术后化疗患者中可获得良好疗效,其免疫功能得以改善,且能减少化疗毒副反应发生,在临床辅助BC术后化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化疗后食管癌患者生存质量问卷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应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开发的问卷表来评估化疗后食管癌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2004年1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应用EORTC QLQ问卷表访问133例化疗后食管癌患者。不同治疗组治疗前后得分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EORTC QLQ-OES18显示出较好的可靠性和良好的鉴别能力,能区分出不同治疗目标的组别及显示出患者化疗带来的生存质量的改变。化疗后第1周QOL有轻微下降,但可在化疗第4周末恢复到基线水平。化疗后大部分患者吞咽困难症状有所缓解。结论:EORTC QLQ-OES18显示出较好的心理测定学和临床有效性,可推荐QLQ-OES18与核心量表QLQ-C30联用,用来评估食管癌化疗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讨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给予治疗牵正散联合肌内效贴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2年3月在江西省宁都县人民医院治疗的共计66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牵正散治疗,观察组给予牵正散联合肌内效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及面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93.94%)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75.76%)更高(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降低(P<0.05),观察组积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多伦多分级评分法(TFGS)评分提高(P<0.05),观察组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结论: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给予治疗牵正散联合肌内效贴治疗,能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中医症状积分及面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8.
肠癌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肠癌方(炙黄芪、潞党参、炒白术、云茯苓、生苡仁、白扁豆、白花蛇舌草、仙鹤草、败酱草、炙甘草)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晚期大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排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奥沙利鉑+醛氢叶酸+氟脲嘧啶(OLF)方案化疗,治疗组采用肠癌方联合OLF方案化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瘤体大小、中医症状评分、卡式评分及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安全性指标。结果两组肿瘤近期客观疗效的有效率分别为25%和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9);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卡氏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P=0.010);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发生贫血及恶心呕吐的毒副反应相对轻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P=0.034)。结论肠癌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大肠癌较单纯化疗毒副反应轻微,具有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轻化疗毒副反应等临床作用和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临床中针刺对抗精神病药物所引起的便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40例入组患者按照性别、年龄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予口服西药乳果糖口服液治疗,治疗组根据中医辨证予针刺治疗,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排便情况、临床有效率、中医症候积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便秘患者生活质量评估表(PAC-QOL)评分变化情况来评估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排便情况明显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症状发生率方面,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治疗组中医症候积分、PAC-QOL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便秘治疗上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化疗护理干预对晚期胃癌患者化疗毒副反应的影响。方法本科2012年1月~2013年9月收治10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化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及腹泻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骨髓抑制如贫血及血小板减少较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皮疹出现率较对照组低(P<0.05),而口腔溃疡、白细胞减少、脱发及肝肾功能异常等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结论在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一线治疗晚期胃癌化疗过程中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化疗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生脉散加味对晚期肺腺癌化疗毒副反应及临床症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收治的晚期肺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常规化疗方案+生脉散加味辅助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住院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化疗依从性;治疗前后卡氏评分、免疫功能指标、生活质量水平;化疗毒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更高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治疗前两组卡氏评分、免疫功能指标、生活质量水平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卡氏评分、免疫功能指标、生活质量水平变化幅度更大(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更短、化疗依从性更好(P<0.05)。观察组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化疗方案+生脉散加味辅助治疗晚期肺腺癌可获得较好预后,可有效加速白细胞恢复,并减少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探讨桂枝牡姜汤对不寐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4月~2020年7月收治的60例不寐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给予桂枝牡姜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治疗有效率、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过度觉醒量表(HAS)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总治疗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PSQI及HAS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桂枝牡姜汤对不寐症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效率及过度觉醒症状,促进临床症状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穴位艾灸联合肌肉运动对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PD)患者疼痛程度及中医证候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就诊的80例气滞血瘀型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实施穴位艾灸联合肌肉运动,持续干预3个月经周期。对比两组疼痛程度、中医症候积分。结果:干预前两组疼痛程度、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艾灸联合肌肉运动用于气滞血瘀型PD患者中,利于减轻患者腹部疼痛程度,降低中医症候积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应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针灸治疗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取上高县中医院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6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与试验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关节功能、中医证候积分、疼痛度及骨代谢指标。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及行走时间积分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及行走时间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BGP、OPG及FGF-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BGP、OPG及FGF-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性关节炎患者应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针灸治疗,可提高疗效,改善骨代谢,减轻疼痛度,并促进关节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骨性关节炎应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针灸治疗的效果。 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上高县中医院于2019年8月-2021年8月收治的60例骨性关节炎患者,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0例)与试验组(30例),对照组行针灸联合功能锻炼等综合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穴位注射,对比疗效、关节功能、中医证候积分、疼痛度及骨代谢指标。 结果 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为93.33%,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疼痛、关节压痛、关节肿胀及行走时间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VAS评分更低,Lysholm评分更高(P<0.05);BGP、OPG及FGF-2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骨性关节炎应用正清风痛宁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针灸治疗,可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骨代谢,减轻疼痛度,并促进关节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医内外治疗联合关节镜对膝关节骨折及术后僵硬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20年2月~2021年3月收治的创伤后膝关节骨折患者60例纳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关节镜下微创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内外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膝关节活动度、中医症候积分、膝关节功能以及关节僵硬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等症候积分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疼痛、肿胀、屈伸不利等症候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随访期间未出现关节僵硬病例,对照组关节僵硬发生率为20.00%(6/30),均为轻度僵硬,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医内外治疗联合关节镜治疗膝关节骨折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减少术后关节僵硬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DC方案在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8月收治的7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行DC方案化疗,观察组行贝伐珠单抗联合DC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5个周期时肿瘤标志物水平(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及治疗期间毒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随访1年,对比两组患者生存情况。结果:治疗5个周期,两组血清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化疗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DC方案能够降低子宫内膜癌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延长患者生存时间,且不会增加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温针灸联合中医手法正骨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2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光泽县中医院的120例颈椎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温针灸治疗,试验组(60例)采用温针灸+中医手法正骨推拿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颈肩腰腿功能、血清疼痛介质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治疗2周后上肢疼痛麻木、颈肩部疼痛、遇寒加重评分比对照组低,临床颈椎病评价量表(CASCS)、Constant-Murley欧美肩关节评分量表(C-M)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治疗2周后前列腺素E2(PGE2)、血清P物质(SP)水平比对照组低,β-内啡肽(β-EP)水平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采用温针灸联合中医手法正骨推拿治疗颈椎病患者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颈肩功能,减轻疼痛,调节血清疼痛介质水平。  相似文献   

19.
大蒜素注射液减轻顺铂化疗毒副反应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蒜素注射液减轻顺铂化疗毒副反应的疗效。方法:将60例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顺铂联合化疗加大蒜素注射液组)和对照组(单用顺铂联合化疗组),各30例。结果:实验组胃肠道副反应及肾毒性明显减轻(P〈0.05)。结论:大蒜素注射液可减轻顺铂化疗的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八段锦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功法对肺脾气虚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运动耐力及中医症候积分的影响。方法:6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八段锦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功法锻炼,2组治疗均为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生活质量、运动耐力及中医症候积分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CAT评分、六分钟步行距离及中医症候积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八段锦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功法可提高肺脾气虚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与运动耐力,减轻肺脾气虚证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