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诃子中的鞣质成分对诃子汤制草乌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解析蒙药诃子制草乌的炮制原理。方法:采用HPLC测定诃子汤制草乌、清水制草乌、去鞣诃子汤制草乌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以及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的含量。结果:各炮制品中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诃子汤制草乌(0.692 5%)>清水制草乌(0.565 7%)>去鞣诃子汤制草乌(0.493 8%);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诃子汤制草乌(0.110 1%)>去鞣诃子汤制草乌(0.0833%)>清水制草乌(0.076 8%)。结论:鞣质可抑制生物碱类成分的溶出,使其缓慢水解进而达到降低毒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制草乌中毒性成分次乌头碱的HPLC定量测定方法,研究和探讨不同配伍比例下甘草和诃子对制草乌药材中次乌头碱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Alltima C18柱(4.6 mm×150 mm,5μm),以甲醇-5%三乙胺水溶液(72:28,V/V)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35 nm,测定追踪草乌单煎及草乌-甘草、草乌-诃子合煎液中次乌头碱含量的变化.结果 次乌头碱回归方程Y=15.669X +0.180 2(r =0.999 3),在0.2 ~8.0μg·ml-1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95.31%,RSD5.14%.草乌-甘草、草乌-诃子合煎后其次乌头碱含量均低于草乌单煎,且在相同配伍比例下,草乌-诃子合煎液中的次乌头碱含量低于草乌-甘草合煎液.结论 甘草、诃子与草乌共煎均有减轻草乌毒性的作用,两个配伍药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进一步优化制草乌中二萜类生物碱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强阳离子吸附树脂(SCX-SPE),制备制草乌供试品溶液;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流动相为乙腈-0.2%冰醋酸溶液(三乙胺调pH至6.20),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5 nm。结果:经SCX-SPE处理,供试品色谱中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等6个主要测定成分分离效果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16%、93.25%、99.69%、94.13%、91.79%和106.65%。9批制草乌样品中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总量及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3种单酯型生物碱的总量范围分别为0~0.0665%和0.0282%~0.5971%。结论:SCX-SPE纯化处理,可改善制草乌中二萜类生物碱的色谱峰分离情况,提高测定方法的适用性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析草乌的净制机制。 方法: 采用HPLC测定3批带残茎草乌、去残茎草乌及草乌残茎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的含量。 结果: 带残茎草乌、去残茎草乌、草乌残茎中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总含量分别是0.59%~0.66%,0.61%~0.69%,0.39%~0.42%;3种单酯型生物碱的总含量分别是0.09%~0.10%,0.09%~0.12%,0.06%~0.08%。草乌不同部位的色谱图中除6种酯型生物碱峰外还存在共有峰4,残茎中峰4的峰面积是去残茎草乌的55%~80%。 结论: 草乌残茎和去残茎草乌中6种生物碱成分含量存在差异;残茎属于生物碱成分含量较低的非药用部位,需去除。  相似文献   

5.
附子煎煮过程中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目的:研究附子煎煮过程中酯型生物碱的动态变化规律,建立其含量变化与煎煮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clipse XDB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0.1 mol.L-1醋酸铵溶液(每1 000 mL加0.5 mL冰醋酸)为A相,乙腈-四氢呋喃(25∶15)为B相,梯度洗脱,测定生附子和白附片不同时间水煎液中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结果:生附子中双酯型生物碱水煎极不稳定,仅在0.5 h检测出次乌头碱;而白附片水煎液在10 h内均能检出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其含量逐渐降低,在4 h内可检出乌头碱。生附子水煎液中3种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在8 h达到峰值;而白附片水煎液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含量先增后减,约在3~5 h达到峰值,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含量在10 h内逐渐增大至峰值。结论:生附子和白附片煎煮过程中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变化规律不同,总体趋势是双酯型生物碱转化为焦新乌头碱、焦乌头碱、焦次乌头碱和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  相似文献   

6.
目的从诃子汤制草乌及诃子草乌配对共煎两方面,综述诃子对草乌毒性生物碱含量影响的研究现状,并提出今后诃子解草乌毒的研究方向。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收集20年来诃子炮制草乌与诃子草乌共煎的相关文献并进行整理分析。结果获得相关文献26篇,经整理分析发现此类研究集中在对诃子炮制草乌减毒的原理、工艺、方法和诃子与草乌配对共煎的减毒原理、配伍比例等方面。结论随着研究的深入,今后诃子鞣质对草乌各类生物碱的影响规律需深入挖掘,诃子炮制草乌的工艺需进行规范统一,诃子草乌共煎减毒存效的比例规律需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草乌药典炮制法中"浸泡至内无干心"的科学性。方法:制备浸泡不及、适中和太过的草乌浸泡品及其煮制品,观察性状,采用药典法测定各样品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的含量。结果:浸泡适中炮制品易于切制,饮片片型平坦,不易破碎。浸泡后生物碱成分含量均降低,双酯型生物碱的降低率分别约为:20%、20%、46%,单酯型生物碱的降低率分别约为:8%、25%、37%。煮制使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显著降低,单酯型生物碱含量显著增加。双酯型生物碱总量较生品均降低99%以上;单酯型生物碱总量分别是生品的2.7倍、2.9倍、3.7倍。结论:草乌浸泡至"内无干心"煮制品成分变化适中,饮片质量佳。故草乌浸泡至"内无干心"具有一定科学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草乌与生半夏、法半夏配伍反与不反及其化学实质。方法采用Bliss法分别计算草乌提取液、草乌与生半夏合煎液、草乌与法半夏合煎液的LD50;利用超高效液相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分析两合煎液的成分,通过主成分分析(PC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PLS-DA)进行数据统计,寻找两合煎液中毒性成分差异。结果草乌提取液、草乌与生半夏合煎液、草乌与法半夏合煎液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7.96、4.40、12.20 g·kg~(-1)。两合煎液化学成分比较,草乌与生半夏合煎液中去氧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北草乌碱、10-脱乙酰乌头碱(双脂型)和10-OH-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单脂型)含量均明显增加,中乌头胺和阿克他林(醇胺型)等含量稍微上升,但尼奥林(醇胺型)含量有所减小。结论急性毒性显示,与单用草乌相比,草乌与生半夏配伍后LD50减小,毒性增大;草乌与法半夏配伍后LD50增大,毒性减小。草乌与生半夏、法半夏配伍毒性增大或者减小与酯型生物碱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9.
诃子对草乌水煎液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溶出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验证蒙医理论“诃子可解乌头毒”,本文对草乌以及草乌配以诃子的水煎液进行定性、定量的研究,采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以氯仿-乙酸乙酯-氨水(15:20:1)为展开系统,λs=232nm,λR=370nm,测定水煎液中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量,单煎与共煎时,三咱物质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2%、100.5%、98.3%、100.6%、100.8%、101.5%。实验结果表明:草乌配以诃子较草乌单煎对比,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溶出率分别降低22.7%(P<0.05)、66.3%(P<0.01)98.4%(P<0.01),从而初步说明:诃子解草乌毒可能是由于降低草乌中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所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LC-MS/MS)分析法同时测定乌头汤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的方法,并测定生川乌单煎液、制川乌单煎液中上述6种乌头碱型生物碱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GOLD-C18(100 mm×2.1 mm,1.9μm,Thermo,USA)色谱柱,乙腈-0.01%(体积分数)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样品经电喷雾电离离子源(ESI)正离子化后,通过Thermo TSQ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采用选择反应监测(SRM)对6种乌头碱型生物碱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乌头汤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分别为98.86,12.25,155.08,0.15,0.17,0.44μg·g-1。制川乌单煎液及乌头汤中的双酯型乌头碱的含量均明显低于生川乌单煎液,且乌头汤中的单酯型乌头碱的含量低于制川乌。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检测乌头汤中6种乌头碱型生物碱含量。  相似文献   

11.
王璐  刘然  邢爽  张怡  许保海 《四川中医》2020,38(1):58-62
目的:分析草乌与生半夏、法半夏配伍反与不反及其化学成分。方法:Bliss法对法半夏和草乌合煎液、生半夏和草乌合煎液及草乌提取液的LD_(50)进行计算;采用UPLC-Q-TOF-MS对两合煎液成分进行分析,经OPLS-DA和PCA对两合煎液内中毒性成分间差异行统计分析。结果:法半夏和草乌提取液对于小鼠Dm是16.96g/kg,Dn是8.50g/kg;生半夏和草乌提取液对于小鼠Dm是13.97g/kg,Dn是1.85g/kg;草乌提取液对于小鼠Dm是14.98g/kg,Dn是2.30g/kg;法半夏和草乌合煎液LD_(50)为12.20g/kg,其置信区间是11.36~13.10g/kg;生半夏和草乌合煎液LD_(50)为4.39g/kg,其置信区间是3.69~5.28g/kg;草乌煎液LD_(50)为7.97g/kg,其置信区间是6.97至9.09g/kg。和单独使用草乌相比,法半夏配伍草乌的LD_(50)变大,生半夏配伍草乌的LD_(50)变小;2组间有13个化学成分存在差异,生半夏和草乌合煎液内,峰13(去氧乌头碱)、峰9(北草乌碱)、峰12(10-脱乙酰乌头碱)、峰11(次乌头碱)和峰10(新乌头碱)是双酯型生物碱;峰8(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峰6(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峰4(10-OH-苯甲酰新乌头原碱)是单酯型生物碱显著增大;峰3(阿克塔林)及峰1(醇胺型生物碱中乌头胺)增加不显著,峰2(尼奥林)显著降低,另2个未知成分增加不显著。结论:相比单用草乌,法半夏和草乌配伍后其毒性下降,生半夏和草乌配伍后其毒性升高;草乌和法半夏或者生半夏配伍后其毒性升高或者降低与酯型生物碱含量有联系。  相似文献   

12.
那如三味丸各药味对草乌药效组分影响的电喷雾质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那如三味丸为研究对象,考察荜茇、诃子对草乌药效组分的影响规律。方法:利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分别对那如三味丸,草乌加诃子、荜茇共煎液进行系统考察。结果:乌头碱加诃子共煎液中乌头碱含量高;草乌加诃子共煎液中乌头碱含量较低;荜茇对草乌生物碱的影响不明显。结论:诃子对制草乌起减毒作用,其减毒机制主要是抑制了制草乌中乌头碱的溶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推算乌头碱氨基醇型水解产物含量的方法。方法通过控制苯甲酰乌头原碱水解条件,分别获得不同阶段的水解产物,确定苯甲酰乌头原碱降解率与苯甲酸转化率之间的关系,建立通过苯甲酸HPLC定量分析推导氨基醇型乌头原碱类水解产物含量的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药典法制草乌生物碱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苯甲酰乌头原碱降解率与苯甲酸转化率约为1∶1,通过测定苯甲酸含量计算氨基醇型乌头原碱类含量的公式为:氨基醇型乌头原碱类含量≈(苯甲酸的含量×529)/122。药典法制草乌的双酯型生物碱、单酯型生物碱和氨基醇型乌头原碱类含量分别为0.0025%、0.16%和0.005%。结论通过定量分析苯甲酸含量推导乌头碱氨基醇型水解产物含量的方法可行,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乌头汤不同配伍对制川乌中3种单酯型乌头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含量的影响。 方法: 采用HPLC考察乌头汤不同配伍中3种单酯型乌头生物碱含量的变化。 结果: 与制川乌单煎相比,配伍黑豆、防风的乌头汤与原乌头汤中单酯型乌头生物碱含量由1 338.86 μg分别降至349.26,402.18 μg,制川乌配伍防风则降低至680.01 μg,制川乌配伍黑豆则降至667.59 μg。 结论: 乌头汤配伍防风、黑豆能很大程度地降低制川乌中3种单酯型乌头碱含量,为揭示制川乌减毒配伍机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小金丸中制草乌单酯型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厂家及批号小金丸中单酯型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为该制剂的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建立小金丸中制草乌单酯型生物碱类成分(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流动相乙腈-20 mmol·L-1磷酸二氢钠(用三乙胺调节pH 6.5)(47∶53),检测波长235 nm。比较4个厂家生产的8批样品中3种生物碱类成分含量。结果:3种生物碱类成分线性范围均为4~60 mg·L-1,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8.42%,101.79%,102.13%。3种单酯型生物碱总质量分数最高达214.718μg·g-1,最低值18.452μg·g-1。结论:不同厂家和同一厂家不同批次样品中3种生物碱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可能与原材料质量、制剂工艺及生产设备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蒙药材草乌及其炮制品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A为乙腈-四氢呋喃(25∶15, V/V),B为 0.1 mol·L-1醋酸铵-冰醋酸(100∶0.05,V/V),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35 nm;流速1.0 ml·min-1;柱温为30℃;进样量10 μl.结果 蒙药材草乌经特殊炮制后,炮制品中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的含量均低于草乌生品,诃子制草乌中含量最低,甘草制草乌含量次之,酸奶制草乌含量最高.结论 3种炮制方法使草乌药材中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大大降低,可用于指导蒙医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17.
《中成药》2017,(12)
目的比较生姜煮汁制、干姜煮汁制、生姜榨汁制、生姜片拌蒸制、干姜片拌蒸制附子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中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有量。方法酸碱滴定法测定总生物碱含有量;HPLC法测定6种生物碱含有量,分析采用Waters Symmetry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04 mol/L醋酸铵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235 nm;柱温35℃。结果各炮制品中总生物碱、双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含有量明显低于生品,以生、干姜片拌蒸制品更明显。干姜片拌蒸制品中苯甲酰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碱含有量最低;生品中苯甲酰新乌头碱含有量最低。结论与其他姜制方法相比,生、干姜片拌蒸制可更有效地降低附子毒性。  相似文献   

18.
初匀速法预测制川乌的有效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化学动力学方法预测制川乌有效期。方法:采用HPLC测定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含量,流动相乙腈(A)-40 mmol·L-1乙酸铵溶液(B)梯度洗脱(0~45 min,30%~45%A;45~65 min,45%~50%A;65~75 min,50%~55%A;75~80 min,55%~65%A;80~85 min,65%A),检测波长240 nm。采用初均速法对制川乌药材进行加速试验并预测其有效期,考察不同温度下制川乌药材中双酯型生物碱和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变化情况。结果:制川乌在室温条件下贮存期0.69年。结论:高温不利于制川乌的稳定,初均速法可为制川乌药材有效期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福全  王朝鲁  李志勇  星星  图雅 《中成药》2012,34(5):823-828
目的 探讨蒙药诃子汤炮制草乌总生物碱对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制备乳大鼠原代心肌细胞,胎盘蓝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鉴定心肌细胞.制备的原代细胞培养3-4d,分别加入诃子汤制草乌、生草乌总生物碱0.5、0.25、0.125、0.0625 mg/mL培养30、60 min,MTT法检测心肌细胞存活率,比色法检测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Hoechst33528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核凋亡率.结果 诃子汤制草乌总生物碱、生草乌总生物碱在与心肌细胞共同孵育30 min、60 min时均能降低心肌细胞活力,细胞LDH漏出率增加,发生细胞凋亡;诃子汤制草乌总生物碱所致的心肌细胞毒性作用弱于生草乌总生物碱.结论 经诃子汤炮制的草乌总生物碱对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明显低于生草乌总生物碱,表明采用诃子汤炮制确能降低草乌的心肌毒性.  相似文献   

20.
制川乌草乌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草乌为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gqi Reichb.的干燥块根。川乌、草乌药性热,味辛、苦,有大毒。具有温经止痛、祛风除湿的功效。多用于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麻木拘挛、心腹冷痛等的治疗。其成分主要是双酯型二萜类生物碱,如乌头碱、中乌头碱、次乌头碱等,此类生物碱毒性很大,以乌头碱含量计,口服0.2mg就会令人中毒,3~5mg就会致死。而此类生物碱的另一特性是性质不稳定,遇水、加热容易水解成毒性较小的单酯型生物碱,进一步水解则生成毒性更小或无毒的醇胺类生物碱。所以生川乌、生草乌仅可外用,不宜内服。经长时间的浸泡和煮制等特殊炮制工芦制成的制川乌、制草乌才可用于内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