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勇  吴思政 《山东医药》1992,32(10):16-16
自行设计骨干斜形骨折环卡,模拟股骨干骨折用四种方式固定,对不同载荷情况下各种内固定的强度、稳定性及应力干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环卡固定方法适合于斜形骨折,具有固定牢固、稳定性好、应力干扰小等优点,符合骨折内固定生物力学要求。  相似文献   

2.
锁骨骨折非常多见,骨折的种类大约可分为中1/3骨折、内1/3骨折和外1/3骨折三种。根据由1958年9月至1959年的9月12个月门诊37例观察,认为中1/3骨折较为多见。其主要原因是锁骨的中部乃两个弯的交叉点。这个部位缺少韧带的保护,最容易接受屈曲的外力而发生骨折。追询患者所致伤的外力,大部分是因从高处跌下或被车子等撞倒所致。这种外伤与年龄有很大的关系。一至十岁者比较多见,根据我  相似文献   

3.
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3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6年,我们应用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39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30例,女9例;年龄4~57岁(以21~40岁多见).单纯下颌骨折19例,上颌骨、颧骨、额弓、眶周等骨折面中部外伤12例,其他类型骨折8例;交通事故伤24例,被他人击伤3例,公伤、事故伤8例,动物伤1例,原因不明3例.  相似文献   

4.
1997~1999年,我们收治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108例,现将治疗情况及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95例,女13例;青壮年占78%。交通事故伤者占68%、工伤占18%、其他伤占14%;粉碎性骨折83例,斜形骨折14例,横断骨折11例;并同侧腓骨骨折89例。骨折位于胫骨上段25例、中段59例、下...  相似文献   

5.
前言:「顏面神經麻痹」是一种常見的疾病,多是突然发現,也有因其他疾病而遺留或同时发現的一种病态。即俗說「吊斜风」。本病在民間經驗中,一般認为以針灸治疗較为适应,这也是在長时期的閱历中得到的經驗。本篇主要的就是介紹單純用針灸治疗的59例顏面神經麻痹的情况,初步加以整理,提出同道者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骨质疏松性骨折系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受到轻微外力或通常不会引起骨折的外力时发生的骨折,亦称脆性骨折(fragility fracture)。"通常不会引起骨折的外力"指在人体站立高度或低于站立高度跌倒时所产生的冲击[1-2]。围手术期是指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从患者决定接受手术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包括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具体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此手术相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  相似文献   

7.
<正>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常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内科疾病,常因严重骨质疏松受到较小外力导致骨折。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有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但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规避不必要的风险是治疗的主要目标。1损伤机制股骨粗隆间骨折由间接暴力和直接暴力〔1,2〕产生,是老年人常见损伤。跌倒时大转子着地,外力直接作用于转子间,或间接外力构成对该部位的内收和向前成角的铰链力而致骨折,  相似文献   

8.
正高龄股骨颈骨折多因生活中的轻度碰撞、不可避免的外力所致[1],患者术后机体抵抗力降低、愈合慢,呼吸道防御功能下降,细菌易感性增加,使肺部感染损害更明显[2]。本研究通过对8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肺部感染发生率,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至2015年收治的87例  相似文献   

9.
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活动对肺部感染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月兰  张芳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8):1114-1114
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且以女性为多。原因是老年人骨质疏松、质脆,很小的扭转外力即可造成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髋部骨折后,因长时间卧床等原因,易发生肺部感染。我科2006年1月到2008年10月,手术治疗60岁以上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术后指导患者早期活动,肺部感染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
张晔  王相海 《山东医药》2002,42(18):40-40
自 1997年以来 ,我院采用单侧三维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患者 3 8例 ,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3 8例中 ,男 3 0例 ,女 8例 ;年龄 2 0~ 48岁 ,平均 3 6.4岁。横断骨折 10例 ,斜形或螺旋形骨折 12例 ,粉碎骨折16例。单纯胫骨骨折 8例 ,胫腓骨骨折 3 0例。开放骨折 3 0例 ,闭合性骨折 8例。以上骨折均无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亦无其他脏器并发症。治疗方法 :切开复位固定 :闭合性骨折 3~ 5天肿胀消退后再手术 ;开放性骨折予以急诊手术。如果开放伤口较小 ,予以清创闭合原伤口 ;如果开放伤口较大 ,则适当扩大原伤口。对于横…  相似文献   

11.
老年女性骨质疏松三维骨容积和定量CT骨密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多层螺旋CT的容积扫描和定量CT(QCT)测量老年女性骨密度,以评估容积定量CT(vQCT)技术在诊断骨质疏松性骨折中的价值. 方法 42例52~84岁女性,平均(67.8±9.5)岁,分为3组:骨质疏松骨折组、骨质疏松无骨折组、健康对照组,每组14例.骨折的确定方法为非外力或非严重外力下发生的椎体或股骨颈骨折,根据X线摄片诊断确定;骨质疏松的诊断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确定.每例均采用了第3腰椎椎体的vQCT和1~3腰椎QCT扫描.三维图像的处理和分析采用了CT机的容积测量分析软件. 结果 3组的vQCT参数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45,P<0.01);3组松质骨QCT比较,骨质疏松骨折组、骨质疏松无骨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27,P<0.01):皮质骨QCT骨质疏松骨折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7,P=0.015).组内相关性比较,骨质疏松骨折组的vQCT参数与QCT的皮质骨呈正相关(r=0.7813,P<0.01).结论 vQCT和QCT是2种同样采用CT的检测方法,vQCT测量采集数据的范围大于QCT,且测量和计算着重于骨的容积,因此,vQCT是一种对骨质疏松骨性折预测可靠、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合并的后踝骨折块形态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耀斌  李庭  王满宜 《山东医药》2010,50(44):14-16
目的利用CT对胫骨中下1/3骨折合并的后踝骨折块进行形态学分析,以帮助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选择120例胫骨中下1/3螺旋形骨折患者,对每位患者术前常规行踝关节CT检查,测量后踝骨折块占整个胫骨远端平台的面积比例S%、后踝骨折线与内外踝轴线所成的角度A、后踝骨折线两端点距离Lab及自后踝尖垂直于后踝骨折线的垂线段长度Lcd。对面积比S%与角度A、Lab、Lcd行多元线性回归。结果 Lab平均为26.8 mm,Lcd平均为13.6 mm,骨折线与内外踝轴线夹角A平均为21.1°,后踝骨折者块占整个断层面积百分比S%平均为20.3%。Lcd值及Lab值对面积比S%影响较大。结论胫骨中下1/3骨折合并的后踝骨折块形态各异,术前使用CT明确骨折块形态对手术方式及入路的选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杨立成  黄儒收 《山东医药》2003,43(18):50-51
1995年 1月至 1999年 6月 ,我科应用改良 Magnuson钢丝治疗髌骨骨折 34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2 6例 ,女 8例 ;年龄 18~ 6 8岁 ,平均 39岁。致伤原因为摔伤 18例 ,车祸伤 9例 ,其它伤 7例。骨折类型为横形 14例 ,粉碎性 10例 ,T形 6例 ,斜形 3例 ,纵形骨折1例。手术方法 :硬膜外麻醉 ,髌前横弧形切口 ,充分显露髌骨。骨折复位后 ,用髌骨夹持钳暂时固定 ,用 2 mm钻头或克氏针在近、远断骨块上由内向外平行钻两骨孔 (有多个大骨块者可先分别用克氏针暂时固定 ,使其成横骨折 ) ,分别将两根 18号钢丝由上、下外侧骨孔穿…  相似文献   

14.
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3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5月~2006年5月,我们采用切开复位、3.5 mm重建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锁骨骨折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1~52岁。其中单纯横断骨折或近似横断骨折5例,斜形骨折9例,粉碎性骨折16例;新鲜骨折28例,陈旧性骨折1例,骨折不愈合1例  相似文献   

15.
患儿男 ,生后 46天 ,因口内舌下有一红枣大小的肿物致舌体抬高 ,影响呼吸 ,于 1996年 10月 7日入院。体检 :右面颈部有一 18cm× 15 cm× 15 cm肿物 ,上至耳垂平面 ,下至锁骨平面 ,前界至右口角外侧 1.5 cm、对侧颌下区及颈部中线 ,后界为斜方肌前缘。口内舌下口底见一 4cm× 4cm半透明肿物 ,舌体抬高、后移 ,口内外肿物相通。手术自耳垂下至颏下做弧形切口 ,再做中后 1/ 3段纵切口至包块下缘 ,右颈阔肌深面翻起皮瓣 ,充分显露肿瘤。见肿瘤成多房性 ,上部肿瘤压迫下颌骨下缘变形 ,耳前区肿物位于腮腺前叶 ,口底区在下颌舌骨肌后缘上下贯通 ,…  相似文献   

16.
正一、概述(一)定义和分类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1]。2001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将其定义为以骨强度下降和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疾病,提示骨量降低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险因素,但还存在其他危险因  相似文献   

17.
骨质疏松及相关的骨折是器官移植的主要并发症。本研究旨在探讨心脏或肝移植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频率及预测因素。对象与方法 :2 35名进行过心脏移植或肝移植的患者 ,移植前、移植后每年对脊柱放射成像进行标准分析以评估脊椎骨折。临床上及非脊椎骨折资料来自医院记录。结果 :移植后 1~ 2a至少一处脊椎骨折患者的比例在心脏移植组 ( 1a ,2 1 % :2a,2 7% )稍高于肝移植组 ( 1a,1 4% :2a,2 1 % )。在第 3、4a,两组中约有 1 3患者出现一处或多处脊椎骨折。肝移植后发生非脊椎骨折的患者有9例 ,而心脏移植后发生由于血供不足导致股…  相似文献   

18.
儿童外伤性骨折,并不少见。儿童的长骨,较成人矿物质少;骨膜较厚,其血液供给亦较丰富;儿童长骨的两端有骨骺软骨,位于骨干与骨骺间;这些儿童长骨的生理解剖特点。决定了儿童骨折的性质、治疗方法与愈合的特殊性。小儿骨折有完全骨折与不完全骨折两种。不完全骨折,顾名思意即骨没有完全折断,文分两种:(1)只是骨质断裂,而骨膜保持完整,称为骨膜下骨折;,(2)骨的一部分裂开,他一部分仍连接,称为不全骨折或柳枝骨折。这些不完全骨折的临床症状,很不典型,例如完全骨折中有确定诊断意义的伤肢畸形、失去功能、发生病理性运动、骨擦音等症状,在不完全骨折时就不明显或完全没有。因此不完全骨折,就很容易被疏忽,不能及时得到治疗,而当演成完全骨折时,才被发现,这就增加了患儿的疾苦,使治疗复杂化。应当提醒,不完全骨折有时只有借助于X光照片,才能确定诊断,所以当我们遇到可疑的病例时,就应当作为不完全骨折治疗,将伤肢固定。  相似文献   

19.
股骨粗隆间骨折占髋部骨折的60%~70%,是老年患者常见的损伤之一。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这种骨折在一年内的死亡率为15%~20%。随着人口老龄化,该骨折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发病原因通常是由于老年人基础疾病较多,肢体不灵活,再加上骨质疏松,直接外力或间接外力造成,股骨粗隆间骨折严重威胁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保守治疗卧床时间较长,易引起褥疮、肺炎等并发症,死亡率极高;  相似文献   

20.
骨质疏松导致的脊椎脆性骨折是老年人常见并发症.由于脊椎骨折治疗中患者长时间卧床休息、生活习惯的改变等导致这类患者易于并发便秘[1],排便困难引起的疼痛加剧,以及肠道内毒素吸收引起的体能下降,已成为影响脊椎骨折康复的重要因素.脊椎脆性骨折高发于T12~L1椎体[2],其椎体骨体结构与腹腔神经丛紧邻,当腹腔神经丛受到旁系理化因素干扰可能引起胃肠道功能紊乱,因此推测:T12~L1椎体骨折较其他椎体骨折易于发生便秘.本研究回顾分析我科收治的患者中分析T12~L1骨折是否更容易导致肠道功能紊乱而产生便秘,为老年人脊椎骨折后容易发生便秘的原因提供理论解释,为预防性用药、合理用药及综合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