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中暑是热区部队夏季作战时造成非战斗减员的一个重要因素。十余年来军内外协作对防暑药物研究进行了大量工作,先后提出了Ⅱ号清暑片、711防暑硬膏、防暑Ⅰ号、7508、7525、7542、5—233等方剂和药物。1976年,我组选择几种防中暑的药物,组成复方药物(7601A、7602A、7604等),在三个部队作了现场效果验证,都能程度不同地改善在高温  相似文献   

2.
随着炎热的夏季到来,气温也逐渐升高,特别是季风性气候的北方地区,夏季的高温令很多人头痛不已,其中,高温下的中暑是夏季很常见的一类病症. 一、中暑 所谓中暑,是指在温度或湿度较高、不透风的环境下,因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或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从而发生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以儿童和中老年人居多,一般常见的中暑大多为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  相似文献   

3.
70例重症中暑患者的抢救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暑是因高温环境和热辐射导致的使体温调节中枢紊乱性疾病。1998年夏季,绍兴市因连续高温气候,中暑患者骤增,我院救治重症中暑70例,由于抢救措施及时、准确,治愈率明显提高,现将抢救及护理经验介绍如下。1资料1.1气象资料1998年夏季绍兴市因受厄尔尼...  相似文献   

4.
中暑是夏季高温天气中最常见的现象。在连续几天的高温天气后,很多人出现了“生理中暑”,还有些人近来情绪烦躁、易发火、感觉内心烘热、思维紊乱等,这可能是“情绪中暑”。据专家介绍,有16%至20%的人在夏季会发生“情绪中暑”,尤其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情绪中暑”的比例会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5.
孙东 《开卷有益》2010,(7):28-29
<正>三伏天,人们感觉热、憋闷,很多人都有晕乎乎的症状。医生提醒,炎热的夏季,一定要小心中暑。中暑原因有三种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肌体体温调节  相似文献   

6.
部队在高温大运动量训练条件下中暑的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部队在高温超强度条件下训练时中暑的发病规律及防治对策。方法:对参加训练的946名武警官兵的中暑发病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及有效的防治。结果:高温大运动量训练部队中暑发病率为9.7%,明显高于当地常规训练部队(P<0.01)。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后,发病率降至3.8%(P<0.05);与常规训练部队比较无显性差异(P>0.05)。对中暑患进行早期救治,全部治愈。结论:部队在高温条件下超强度训练  相似文献   

7.
人到老年,身体与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有削弱。处在赤口炎炎的夏季,老人的生理活动与外界环境的平衡更易遭到破坏,首先容易发生的是中暑。据统计,中暑病人中,不仅老人的发病率高,而且死亡率也最高,死亡年龄多在70岁以上.同时中暑还很容易诱发老年心血管疾病、贫血、肺气肿等慢性  相似文献   

8.
中暑俗称暑热,是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所引起的疾病.中暑常发生在气温超过32℃和湿度大于60%、无风的夏季.特别是对高温环境未能适应的人群更易发生中暑.在高温环境中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发热、脱水、过度肥胖、穿透气不良衣服、严重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心力衰竭、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如脑血栓或脑出血后遗症),以及长时间应用某些产热药物(如苯丙胺、麦角酰二乙胺)、抗胆碱能药物(如阿托品、颠茄等)、利尿药和普萘洛尔等均可促发中暑.  相似文献   

9.
<正> 今年夏季,天气炎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不便,中暑的事情也容易发生,现将中暑的急救及护理做一简述,供大家参考。 中暑是因高温环境或受到烈日的暴晒而引起的。通常人们对高温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及适应过程。但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及产妇等对高温适应能力较低,此外,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因素均易发生中暑。中暑可分为中暑衰竭、中暑痉挛、日射病、中暑高热等类型。  相似文献   

10.
中暑是夏季高温环境作用下的常见疾病,主要以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重症中暑死亡率高达50%。近年来,随着全球气温变暖,每年中暑发生率的不断上升,人们对中暑也愈发重视,不断探讨重症中暑的诊治经验。现将我科收治的1例重症中暑并发反复室颤病例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热区某特种部队中暑现状,找出影响中暑的个体易感因素.方法 随机选择热区某特种部队376名战士,通过调查问卷得到人员年龄、军龄、身高、体质量、入伍前每天锻炼时间等基本情况以及中暑情况,将发生过中暑的人员设为中暑组,未发生过中暑人员设为未中暑组,测试2组人员的台阶指数、400 m跑成绩、400 m渡海登岛障碍成绩、5 km越野成绩和体质量指数(body massindex,BMI)等体能体质指标,同时测量其5 km越野前后的鼓膜温度、平均皮肤温度、心率、血氧饱和度和血压,分析比较2组人员在可能影响中暑的个体因素方面的差异.结果 根据中暑诊断标准,调查对象近1年发生过中暑的共79人,中暑发病率为21.01%.中暑组与未中暑组在年龄、军龄、对训练量的接受程度、对于训练是否有压力、睡眠质量、台阶指数、5 km越野成绩、BMI、5 km越野前后的平均皮肤温度和脉压差变化量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 热区某特种部队中暑发病率较高,年龄和军龄较小、对训练量的接受程度较差、认为训练有压力、睡眠质量较差、台阶指数较小、5 km越野成绩较差和BMI较大的战士更容易发生中暑,这些指标可能是部队官兵中暑的个体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严重中暑(热射病)是一种致死性疾病[1-2],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对中暑的耐受能力下降,尤其是刚步入军营的新兵,在夏季军事训练中不少人发生中暑,甚至危及生命。研究中暑发生的因素,针对性地做好现场保障工作,对提高保障能力,确保军事训练顺利进行至关重要。南方地区气候湿热,是中暑的高发地区,如何有效预防军事训练中发生中暑的研究很少,本项目对训练现场气候条件和个体因素对战士中暑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中暑是内科常见急症,近年来,由于防暑降温等劳动措施的进一步完善,空调的普遍应用,中暑的发病率明显下降,重症中暑已不多见。今年夏季,由于武汉市持续高温,中暑患者骤增,短期内,我院急诊科救治重症中暑患者31例。由于抢救及时,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夏季长时间持续酷热天气,保健专家提醒人们,夏季除要避免机体中暑外,还要提防“情绪中暑”。  相似文献   

15.
中暑,人们一般以为在夏季才会发生,然而,婴儿冬季也可能发生中暑,且后果更为严重,多见于2~10月的婴儿,常于清晨发生,主要症状是高热抽搐,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中暑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经验,寻找降低本病死亡率的有效途径。方法:对2010年夏季收住的20例中暑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先兆中暑2例、轻度中暑10例、重症中暑8例;治疗后好转出院16例(占80%),死亡4例(占20%)。结论:重症中暑由于体内热量蓄积,引起体内各器官功能紊乱及组织损害,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需及时做出准确判断并给予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城市夏季高温对居民健康状况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城市夏季高温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 在广州、南京和哈尔滨市分别对300名城市居民进行健康问卷调查,同时收集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不同城市夏季高温对居民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 广州、南京和哈尔滨市分别位于不同的纬度,气候特点各不相同.广州常年温度较高,日温差小,南京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哈尔滨一年四季气温跨度较大,日温差大.2003年夏季广州、南京和哈尔滨的空调使用率分别是85%、75%和12%,失眠率分别为21.6%、38.3%和12.9%,疲劳症状发生率分别为21%、25.1%和15.2%,疾病加重发生率分别为5.0%、7.3%和6.1%,中暑率分别为21.6%、38.3%和12.9%.结论 夏季高温除了易引起中暑外,还可使人们出现失眠、疲劳症状、疾病加重等,不同气候特征的城市居民对热的耐受性不同,但是气候持续变暖对我国不同纬度城市的居民健康均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威胁.  相似文献   

18.
杨勇 《求医问药》2010,(6):27-28
人们在炎热的夏季或高温环境中,如果不采取防暑降温的措施,就很容易发生中暑。中暑的人可出现头昏、出汗、口渴、恶心等症状,甚至可突然发生昏厥。人们在发生中暑时,应迅速转移到阴凉通风处,用浸过凉水的毛巾冷敷额头,并适量地补充盐水。此外,中暑患者还可根据自己的症状表现,  相似文献   

19.
我们检测了夏季军事训练中中暑士兵血浆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 (CuZn -SOD)水平 ,并对此进行总结分析 ,以探讨CuZn -SOD在士兵中暑中的意义。1 对象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及诊断标准所有研究对象均为男性士兵 ,年龄 18~ 2 4岁 ,中暑组为夏季高温条件下进行训练发生中暑的士兵 ,共 2 2例 ,均符合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对照组为同期未中暑士兵 ,共 2 0例。1 2 标本采集与处理中暑士兵在现场或急诊入院时 ,立即采取静脉血3ml,肝素抗凝 ,及时分离血浆 ,- 2 0℃冰冻保存 ,对照组血样在比赛或考核结束后 2 4小时内统一采取…  相似文献   

20.
今年,驻守长江抗洪的部队中,发生中暑的病人较多,尤其是重症病人,其发病突然、来势凶猛、致残率高,严重地威胁了一线官兵的身体健康。作为部队随行军医,我们亲自参加了这场抗洪斗争,并先后担负起两支部队的卫勤保障任务,历时43天,共计326人,其中年龄最大的43岁,最小的16岁,平均年龄26岁,均为健康男性。我们根据部队在抗洪中的任务特点,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因地制宜,积极防治,使中暑的发病率由原先的87%下降到12%,中、重症病例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