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1月-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8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和对照组(常规颅内压监测)各41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的预后。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预后良好及其对预后的满意率相对更高,而并发症发生率和甘露醇使用剂量相对更低,住院时间相对更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当中,实施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和综合护理服务,能够有效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武警浙江总队杭州医院进行诊治的7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后均行颅内压监测,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采用Codman颅内压监护仪进行有创颅内压监测,对照组采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进行无创颅内压监测。依据所测颅内压的动态变化调整甘露醇使用剂量及时间,必要时复查头颅CT检查并行相应处置。结果观察组术后72、120h颅内压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5.41,P0.05)。观察组甘露醇平均应用时间及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0、-22.50,P0.05)。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预后良好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16,P0.05)。结论有创颅内压监测能准确反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变化情况,有助于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5):922-923
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分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颅内压监测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个人预后的相关影响。选取我院于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4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接受颅内压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颅内压、GCS评分及患者预后情况。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颅内压低于对照组患者,GCS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预后情况好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治疗,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联合颅内压监测可以确保患者治疗效果,值得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8):3344-3345
目的 探讨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临床治疗的价值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检查方式分为颅内监测组和对照组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脱水剂使用剂量、术后GCS评分及预后。结果 对照组甘露醇使用时间为17.1±7.3d、剂量为900±75g,颅内监测组分别为10.4±5.7d、500±80g,组间比较,差异显著(t=3.962、19.979,P0.01)。两组患者颅内压均逐渐下降,GCS评分均逐渐升高。术后第1d开始,颅内监测组患者颅内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第7d开始,颅内监测组GC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颅内监测组预后不良率更低。结论 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救治具有重要价值,可及时评估病情变化并给予有效处置,可避免盲目使用脱水剂,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对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水平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9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行无创颅内压监测技术监测患者的颅内压,观察组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监测患者的颅内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颅内压变化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昏迷程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各时间段的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2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昏迷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患者行有创颅内压监测技术,可有效把控患者术前术后的颅内压变化情况,给治疗提供一定依据,从而起到快速恢复术后颅内压、降低术后并发症以及改善预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颅内压监测的意义。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6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监测组,各32例。对照组行标准大骨瓣开颅手术,监测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颅内压(ICP)监测,观察监测组ICP监测情况,并且比较2组患者甘露醇应用时间及使用剂量、术后并发症、预后情况和不良反应。结果:监测组甘露醇应用时间及使用剂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肺部感染、尿路感染、急性肾功能损伤及上消化道出血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组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χ2=6.117,P=0.047)。2组均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后颅内压监测,有利于临床上治疗决策,从而改善患者预后,减低致残率及致死率。  相似文献   

7.
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在颅脑外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颅脑外伤患者颅内压(ICP)的变化,探讨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洲在颅脑损伤术后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3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侧脑室导管测压法和硬脑膜外压力测定法,进行持续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指导临床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34例患者在颅内压监测下5例再次手术;ICP与GCS两者呈负相关性;观察术后第1天脱水前ICP与6个月后预后的关系,颅内压越高,预后越差。结论对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持续有创颅内压监测有利于早期发现颅内再出血、精确评估预后、指导和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降低并发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无创颅内压检测仪在颅脑损伤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40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双盲法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有创监测,观察组给予无创监测,比较2组患者的脉搏、呼吸、收缩压、舒张压、颅内压、治疗结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脉搏、呼吸、收缩压、舒张压、颅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存活率、病死率分别为85.71%、14.29%,对照组存活率、病死率分别为82.86%、1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1例并发症病例,发生率为2.86%,对照组有6例并发症病例,发生率为8.5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有创监测比较,无创监测也同样能够取得确切的监测效果,且无创监测具有安全性高、可靠性高等特征,能够代替有创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持续动态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06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53例行有创颅内压监测者为监测组,53例未行颅内压监测者为非监测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和格拉斯哥预后分级评分(GOS)。结果监测组患者电解质紊乱发生率为9.4%,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为11.3%,均明显低于非监测组(24.5%,32.1%,P均<0.05)。监测组预后良好率为7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1%(P<0.01)。与非监测组比较,监测组甘露醇应用时间、应用剂量均明显减少(P均<0.01)。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持续颅内压监测,可准确反映患者病情变化,为颅脑损伤患者的正确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3):4224-4226
目的研究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对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72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观察组行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对照组行单侧去骨瓣减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颅内压、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术后1d、3d颅内压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3%,低于对照组的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应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可显著降低颅内压,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使用有创颅内压监护中出现颅内压波动的相关护理因素和治疗原则,探讨合理的护理方式和相关治疗。方法:监测我科50例使用有创颅内压监护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记录吸除呼吸道梗阻物、亚低温治疗、烦躁患者镇静、脑脊液引流不畅疏通、尿潴留以及使用甘露醇前后颅内压的变化,量化颅内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单项的护理因素对颅内压的影响。结果:通过吸除呼吸道梗阻物、亚低温治疗、镇静、脑脊液引流通畅等相关措施,能够有效控制颅内压。结论:合理的护理和治疗措施对有效控制患者颅内压有着积极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帮助,对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某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9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行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颅内压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存活率为93.75%,对照组存活率为56.25%,观察组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相比,手术7 d后两组患者颅内压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较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29.17%(14/48),明显比观察组12.50%(6/48)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效果更为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颅内压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对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抽样,选取9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对比观察,其中试验组予以颅内压探头监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监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试验组死亡率(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28.89%),且入院至手术开颅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压动态监测有助于判断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观察脑灌注压、颅内压等状况,在颅脑创伤早期诊断与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286-287
选取我院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依据是否行早期颅内压监测将这些患者分为监测组和未监测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的颅内压传感器置入时间、入院到手术开颅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监测组患者的入院到手术开颅时间显著短于未监测组,并发症发生率10.0%(4/40)显著低于未监测组40.0%(P0.05),预后优良率57.5%显著高于未监测组35.0%(P0.05)。早期颅内压监测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时机选择中的应用效果好,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选取2007年05月~2012年08月我院收治的10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脑室植入内探头进行颅内压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组预后良好率为70.6%,对照组预后良好率为45.1%,两组间预后良好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电解质紊乱、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5.9%、3.9%、9.8%,远低于对照组相对应的13.7%、17.6%、25.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颅内压监测可显著降低急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并发症及死亡率。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4):665-666
分析应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和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的疗效。选择收治的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98例,按照就诊ID号奇、偶数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比较两组颅内压控制、生存质量恢复情况。两组颅内压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组内比较,观察组术后第1、3d颅内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恢复良好率及死亡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采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闭合性颅脑损伤疗效显著,颅内压降低效果迅速,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患者生存质量恢复更高,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开颅术的效果。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舞钢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2例,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50例,行常规骨瓣开颅术)和观察组(52例,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术后3、7 d两组颅内压与术前相比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颅内压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31%(9/52),低于对照组的36.0%(18/50);观察组治疗良好率为67.31%,高于对照组的38.0%;随访1个月,两组神经受损程度均较术前有所好转,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标准大骨瓣减压术与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4年6月我院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骨瓣开颅术处理,观察组则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处理。观察两组颅内压变化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预后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型颅脑损伤临床治疗方案中,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效果确切,可充分减压,同时术野开阔,有效降低了术后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7):1308-1309
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过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作观察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良好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颅内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标准大骨瓣减压术可明显缓解患者生理与心理痛苦,明显降低颅内压,并发症少,预后佳,临床疗效安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对冲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颅内压变化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冲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单侧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4个月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并统计对比两组术前、术后颅内压及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C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优良率[69.23%(27/39)比33.33%(13/39)]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颅内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69%(3/39)比28.21%(11/39)]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冲性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能有效降低颅内压,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