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抢救室查血D-二聚体浓度检测对诊断或排除急性主动脉夹层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50例以"胸痛"为主诉,后经心脏超声、血管CTA、MRI或血管造影确诊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并选择同时期在急诊确诊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进入急诊抢救室时抽血检测D-二聚体、肌钙蛋白I水平。结果 2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为Stanford A型,22例B型。所有主动脉夹层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5000μg/L),均值(9500±3200)μg/L(5500~14 460μg/L),敏感性100%。自症状发作到D-二聚体测定的时间为1h~4d,D-二聚体升高的程度与病程呈负相关(r=-0.93,P=0.00)。病变范围越大,D二聚体水平越高,死亡组D-二聚体均高于10 000μg/L,提示D-二聚体升高对判断预后有指导价值。与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相比较,仅有7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血D-二聚体水平升高,且升高不明显(3000μg/L)。结论血D-二聚体阳性且达到一定水平有助于在急诊早期诊断或排除急性主动脉夹层。血D-二聚体升高对判断病变范围和预后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肌钙蛋白Ⅰ与D-二聚体在诊断胸痛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胸痛患者80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致病因素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主动脉夹层组和肺栓塞组。对三组患者的D-二聚体及肌钙蛋白Ⅰ含量进行检测,对比各组患者的发病时间与D-二聚体水平、肌钙蛋白Ⅰ水平的关系;对比胸痛致病类型与D-二聚体水平、肌钙蛋白Ⅰ水平及两者联合检测之间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在发病16h后D-二聚体呈阳性,发病4h后肌钙蛋白Ⅰ呈阳性;主动脉夹层组及肺栓塞组在发病4h后D-二聚体呈阳性,发病16h后肌钙蛋白Ⅰ呈阳性;各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采用D-二聚体和肌钙蛋白Ⅰ联合检测与仅采用D-二聚体或肌钙蛋白Ⅰ进行检测相比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显著升高,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和肌钙蛋白Ⅰ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在临床上可以显著提高胸痛的鉴别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D-二聚体在不同类型和病期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中的含量,为动脉夹层疾病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2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治疗前后D-二聚体检测,同时与急性心肌梗死、动脉肿瘤、心肺类疾病患者作对照。结果: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增加,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不同类型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具有显著性差异,对患者采用腔内隔绝术进行治疗会对血浆D-二聚体含量产生影响。结论:不同类型和病期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指标与血浆D-二聚体指标具有密切的关系,研究不同类型与病情主动脉夹层患者D-二聚体检测结果对治疗主动脉夹层具有明显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夏菁 《中国乡村医药》2013,(10):62-62,66
目的探讨外周血早期标志物在急性主动脉夹层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2009年1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健康体检者6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D-二聚体检测。结果观察组的D-二聚体检测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二聚体在观察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3.3%,而对照组无D-二聚体阳性表达,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中D-二聚体比对照组高,表明可能与急性主动脉夹层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痛患者血中D-二聚体(D-dimer)结果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97例急诊内科胸痛患者血D-二聚体结果,分析D-二聚体在恶性胸痛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肺栓塞(PTE)及主动脉夹层中特异性及敏感性.结果:胸痛患者D-二聚体阳性率为26.39%;恶性胸痛特异性82.69%,敏感性100%.结论:D-二聚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D-二聚体在不同类型和摒弃的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中的检验情况,对血浆中D-二聚体的含量水平进行测定,为动脉夹层疾病的诊断提供医用价值。方法 对广东省人民医院2012年11月~2013年4月入院接受治疗的28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临床检验,对患者症状进行影像分析,分别对患者主动脉夹层急性期与慢性期D-二聚体含量水平进行测定,并采用介入治疗方法对患者主动脉腔进行隔绝治疗,在患者接受治疗后的1~7d对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水平再进行测定,患者对照组中,以急性心肌梗死(B组)、动脉肿瘤(C组)、心肺类疾病(D组)患者作为对照组,除28例动脉夹层观察组患者外,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对不同病症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进行测定和对比。结果 患者在出现急性主动脉夹层后,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增加,血浆D-二聚体含量在不同类型的主动脉夹层患者中具有不同的表现差异,在对患者采用腔内隔绝术进行治疗后也会对血浆D-二聚体含量产生影响。结论 不同类型和病期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指标与血浆D-二聚体指标具有密切的关系,研究不同类型与病情主动脉夹层患者D-二聚体检测结果对治疗主动脉夹层具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二聚体对主动脉夹层(AA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9例AAD患者(AAD组),以同期住院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对照组(AMI组),检测所有患者入院时D-二聚体、C反应蛋白和肌钙蛋白Ⅰ(TNI).结果:AAD组的血D-二聚体水平高于AMI组,TNI阳性率低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二聚体诊断AAD的灵敏度为86.21%.结论:D-二聚体的检测有助于急性AAD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D-二聚体及C-反应蛋白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择主动脉夹层患者29例为治疗组,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32~75岁,选择同期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4~68岁,对所有患者在住院时的C-反应蛋白、D-二聚体以及肌钙蛋白I进行检测。结果治疗组的血D-二聚体水平比对照组高,而肌钙蛋白I阳性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而治疗组与对照组的C-反应蛋白差异不大,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D-二聚体诊断灵敏度高达86.21%。结论对于记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D-二聚体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急诊胸痛疑诊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采用胸部CT与D-二聚体结合的方式进行诊断,对其价值进行分析。方法辽宁省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因急性胸痛在我院就诊的患者中选择88例纳入研究对象,该88例经CT血管成像(CTA)证实均为主动脉夹层,对其进行胸部CT平扫,视为参照组,再此基础上进行D-二聚体检测,视为研究组。对比两组诊断准确度。结果其中研究组诊断出主动脉夹层的比率98.7%,参照组诊断出主动脉夹层的比率88.6%,研究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参照组,P<0.05差别具有统计学含义。结论在对急诊胸痛疑诊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采用胸部CT结合D-二聚体进行诊断,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即时检测(POCT)D-二聚体对于急诊致命性胸痛患者的诊断作用.方法 收集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就诊并最终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评估D-二聚体在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同时比较、分析其他临床资料.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36例患者,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AMI的患者193例,经主动脉CTA明确诊断AAD的患者19例,经肺动脉CTA明确诊断APE的患者24例,通过对3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示AMI组、AAD组、APE组3组间年龄、性别、高血压史、吸烟史、D-二聚体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平均年龄高于AAD组(P=0.000)和APE组(P=0.000),AMI组男性比例高于APE组(χ2=9.140,P=0.003),AMI组高血压病史高于APE组(χ2=7.093,P=0.008),AMI组(χ2=6.622,P=0.010)、AAD组(χ2=6.344,P=0.012)吸烟比例均高于APE组,D-二聚体方面APE组高于AAD组(P=0.043),APE组高于AMI组(P=0.000),AAD组高于AMI组(P=0.000).结论POCT检测D-二聚体有助于急诊致命性胸痛患者的鉴别诊断,有助于鉴别AMI、AAD和APE,有助于提高早期确诊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首发临床特点和内科治疗经验,以减少致命误诊。方法回顾性总结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本院收治的4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诊疗经过。结果 40例患者中以老年男性且有高血压病史为主,多在血压控制不良合并诱因刺激下发病。首发症状以胸痛为主,首诊正确率仅20%。接受内科治疗的患者中,总好转率为40%,无效自动出院的40%,死亡率20%。结论主动脉夹层是内科的极危急重症,但首诊误诊率高,在临床中碰到急起胸背部剧痛、伴有虚脱表现,血压下降不明显甚至升高、脉搏血压不对称或消失、主动脉瓣杂音的患者时要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在稳定生命体征的前提下,快速进行床边心电图、胸片结合B超、D-二聚体、心肌酶谱等必要检查快速诊断,再视病情选择超声心动图、螺旋CT和或MR血管造影的检查组合明确诊断。在治疗上,一旦疑诊就要迅速进行以内科治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根据患者病变特点结合家属意愿选择确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双源CT诊断胸痛三联征病因的临床价值。方法 50例患者作双源CT回顾性心电门控成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PR)、及容积再现(VR)技术显示肺动脉、胸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并评价图像质量是否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结果所有患者均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主干及主要分支、肺动脉及其分支、胸主动脉及胸部其它结构。检出冠状动脉狭窄≥50%者12例,LAD闭塞1例,肺动脉栓塞10例,主动脉夹层8例,壁间血肿2例,动脉导管未闭导管破例1例,气胸2例,动脉瘤2例,12例未见异常。结论双源CT能够一次扫描完成肺动脉、胸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的检查,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在急性胸痛患者病因诊断中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与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以急性胸痛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检测血清IMA、H-FABP,根据AMI诊断标准分为AMI患者、非AMI患者,计算IMA、H-FABP及IMA+H-FABP对AMI诊断的诊断性试验评价指标。结果 AMI患者血清IMA、H-FABP明显高于非AMI患者及正常对照组(P<0.01);IMA、H-FABP、IMA+H-FABP诊断AMI的敏感度分别为:89.5、93.7、100。特异度分别为:73.8、80.9、71.4。阴性预期值分别为:86.1、91.8、100。阳性预期值分别为:79.6、84.9、80。结论 IMA、H-FABP是诊断AMI的敏感指标,两者联合检测对AMI诊断价值更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胸痛患者血浆和肽素(Copeptin)与肌钙蛋白(cTnI)水平的变化,寻找早期快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方法。方法:收集急诊科2010年11月—2012年5月就诊的100例发病6h内的急性胸痛患者,其中AMI者48例,不稳定心绞痛32例,非心源性胸痛20例,进行血浆Copeptin及cTnI的定量测定。结果:AMI组血浆Copeptin水平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nI阴性AMI患者血浆Copeptin水平明显高于cTnI阳性AMI患者。结论:AMI患者早期Copeptin水平明显升高,血浆cTnI浓度变化与Copeptin水平呈负相关,故联合检测血浆和肽素与肌钙蛋白,有助于急诊科胸痛的排查,提高AMI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胸超声心动图诊断的主动脉夹层18例患者的资料。结果超声心动图提供DeBaKeyI型10例, DeBaKeyII型1例, DeBaKey III型7例。中度或中度以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6例,有4例假腔内附壁血栓形成。9例可见左心室内径扩大,3例合并左室收缩功能减低。4例可见少量心包积液。结论在主动脉夹层早期诊断中,超声心动图具有方便、快捷、可重复对照等特点,对识别困难的胸痛或腹痛提供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同时可以评估主动脉夹层对主动脉瓣、左室大小及收缩功能的影响,及对分支血管的累及情况。为手术方式的选择及风险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肺心病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慢性肺心病合并AMI的28例(A组)患者临床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同期收治的单纯肺心病28例(B组)作对照.结果两组胸闷、胃肠道反应等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而肺心病合并AMI的患者突发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持续心律失常、胸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肺心病患者.结论对肺心病患者突然发生的急性左心衰、心源性休克、持续心律失常、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完善AMI的检查,以便早期识别慢性肺心病合并AMI.  相似文献   

17.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is an uncommon disease; however, it has a high mortality rate. Classically, aortic dissection presents with sudden and severe pain in the chest, back, or abdomen. Patients often describe tearing or ripping pain. There are a few reports of atypical findings or no pain in the literature. We report a case of painless,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presenting as acute stroke.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肌酶谱和肌钙蛋白I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月本院就诊的205例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同时联合检测心肌酶谱(AST、LDH、CK、CK-MB、HBDH、Mg^2+)和肌钙蛋白I(cTnI),比较其检测结果对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特异性和灵敏性。结果:205例就诊的急性胸痛患者中经确诊120例为急性心肌梗死,其中103例心肌酶谱升高,敏感性为85.8%,112例肌钙蛋白I阳性,敏感性为93.3%。120例阴性对照中,10例心肌酶谱升高,特异性为91.7%,5例肌钙蛋白I阳性,特异性为95.8%。结论:心肌钙蛋白I与心肌酶谱的联合应用提高了临床对AMI诊断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比35例老年AMI与46例非老年AMI在首发症状、心肌梗死的部位、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区别,进行假设检验。结果老年AMI组胸痛率低于对照组(P<0.05);无胸痛时,心力衰竭、胸闷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梗死部位无显著性差异(P>0.05);并发症中心力衰竭、急性脑血管意外、肺内感染、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发生胸痛者较少,无胸痛时易发生心力衰竭和胸闷,心力衰竭、肺内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年轻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