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脊髓Ⅱ号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病理组织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脊髓Ⅱ号方剂对大鼠损伤脊髓神经元修复再生的影响。方法 制作18只T_(12) 右半横断的Wistar大鼠模型,随机分为3组:脊髓Ⅱ号组、氢化可的松组、空白对照组,分别给予脊 髓Ⅱ号药液、激素、生理盐水。4周后取材,作神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脊髓Ⅱ号方剂具有明显疗 效,可以缩小损伤区域,抑制继发损伤,促进神经元胞体及神经纤维的修复再生。结论脊髓Ⅱ号方 剂可以促进损伤神经元的修复再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脊髓Ⅱ号对大鼠损伤脊髓轴浆运输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选取24只Wistar大白鼠,将其中18只制成胸髓右半侧横断损伤的大鼠模型,分别以脊髓Ⅱ号方剂、激素、生理盐水灌喂治疗。未造模的6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常规喂养。一个月后,注入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检测路经损伤区的上下行神经传导束始发核团中的标记细胞。发现脊髓Ⅱ号组HRP标记细胞数明显多于另两组,而与正常大鼠相比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说明脊髓Ⅱ号方剂在恢复损伤传导来神经纤维的正常连续性,恢复神经元轴浆运输,促进神经细胞修复再生方面,有显著的效应。  相似文献   

3.
探讨大鼠胚胎脊髓组织移植物对成年大鼠损伤脊髓组织形态与功能的修复作用。在半切洞损伤的成年大鼠脊髓内,植入大鼠胚胎脊髓组织,术后行联合行为记分、诱发电位及组织学检查。结果:移植物能在宿主脊髓损伤部位存活,并能生长、分化、修复宿主脊髓的组织损伤,诱导宿生神经纤维联系的重建,改善宿主损伤脊髓的神经传导,促进功能恢复。以上结果提示:胚胎脊髓移植物对成年大鼠损伤脊髓组织形态与功能均具有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利用自体周围神经组织游离移植修复大鼠陈旧性脊髓损伤病理机制。方法:利用改良Allen撞击方法建立脊髓打击损伤模型后,将大鼠分为2组,各20只。神经移植组切取后肢腓肠神经,利用显微外科技术去除神经外膜,将其修剪成小段,游离移植于脊髓损伤处,对照组不作处理。分别于术后4、12周,在光镜下观察脊髓损伤段及移植周围神经再生情况,并应用辣根过氧化物酶神经逆行示踪技术进行脊髓神经束的再生评价。分3个时点(1、2、3个月)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脊髓变性,可见瘢痕和空洞,移植组术后12周,损伤区脊髓与周围神经融合良好,可见再生轴突,跨越损伤段脊髓,周围神经无变性。12周时脊髓神经束的再生评价结果提示:神经移植组优于对照组.移植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明显恢复。结论:周围神经组织游离移植修复大鼠陈旧性脊髓损伤后,存活良好并可促进大鼠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脊髓Ⅱ号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制作18只T12右半横断的Wistar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三组:脊髓II号组、激素组、空白对照组,分别给予脊髓II号方剂、激素、生理盐水,并观察动物行为变化。4周后,以电生理学方法测定运动诱发电位和感觉诱发电位,评价其功能恢复。发现脊髓II号方剂具有良好疗效,并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激素。  相似文献   

6.
中药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用50只T_(12)右半横断的Wistar大鼠模型,观察了4个中药方剂的疗效。发现有2个复方具有良好的疗效,它们可以缩小损伤范围、抑制神经胶质和结缔组织增生、促进神经元核周体及损伤神经纤维的修复再生,从而促进了损伤大鼠的机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实验性脊髓再生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成年哺乳动物脊髓神经元细胞已丧失有丝分裂能力 ,虽然损伤以后仍能够通过终末出芽、侧支出芽或代偿性出芽方式再生 ,但这种再生能力极为有限 ,很快夭折。这既与脊髓神经元周围环境有关 ,也与神经元内在因素有关 ,目前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 ,本文就此作一综述。1 实验性修复方法损伤后脊髓缺乏合适的刺激诱导因子及传导结构 ,使再生困难。为了有效促进脊髓再生 ,实验性修复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类。1 1 神经组织或细胞移植周围神经移植 :由于周围神经能够再生 ,而且周围神经 (PN)移植在外周神经损伤的临床应用及使上丘臂损伤后的视网膜恢…  相似文献   

8.
探讨大鼠胎脊髓组织移植对成年大鼠损伤脊髓组织形太民与功能的修复作用。在半切洞损伤的成年大鼠脊髓内,植入大鼠胚胎脊髓组织,术后行联合行为记分、诱发电位及组织学检查。结果“移植物能在宿主脊髓损伤部位存活,并能生长、分化、修复宿主脊髓的组织损伤,诱导宿主神经纤维系的建建,改善宿主损伤脊髓的神经传导,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采用pSVP0Mcat微基因修饰雪旺细胞(SC)脊髓内移植,观察其对损伤脊髓再生的影响。将SD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pSVP0Mcat微基因修饰SC移植组(A组)、SC移植组(B组)及损伤对照组(C组),每组10只大鼠。术后3个月,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示踪技术及体视学计量法,检查移植术后脊髓的再生能力。结果:①A、B两组的HRP标记细胞在近损伤区上段、红核、动眼神经核等中脑水平均有发现,A组多于B组,C组损伤近端未发现HRP标记细胞。②损伤区脊髓前角灰质神经元密度及100μm白质范围内有髓神经纤维计数:A组>B组>C组。提示,pSVP0Mcat微基因修饰SC脊髓内移植有促进损伤脊髓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人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与胚胎嗅鞘细胞(OECs)联合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效果,探讨共移植的OECs对MSCs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Allen’s法制作大鼠脊髓损伤模型.随机分为MSCs移植组(A组)、OECs移植组(B组)、MSCs与OECs联合移植组(C组)及PBS注射组(D组),术后1-5周采用BBB评分、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及组织学方法检查脊髓损伤修复情况。结果:术后2周起,A、B、C组BBB评分和诱发电位潜伏期与D组比较恢复明显,C组与A、B组相比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5周时C组损伤区有较密的神经轴突分布,近端可见大量成束再生轴突;A、B组损伤区及近端再生轴突分布稀疏;D组损伤区及近端少见轴突。C组移植的MSCs中Nestin及NF表达阳性的比率较A组高(P〈0.05)。结论:联合移植OECs可促进MSCs向神经元方向转化,提高MSCs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MSCs与OECs可以在脊髓损伤修复中发挥协同作用,联合细胞移植是提高脊髓损伤修复效果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Anaesthesia》1984,39(1):80-80
The Faculty of Anaesthetists of the Royal College of Surgeons of England, 35–43 Lincoln's Inn Fields, London WC2A 3PN. Telephone: 01-405 3474.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通过对深圳市某两所小学发生的流行性腮腺炎突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差异性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高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3年5~7月深圳市大鹏新区某两所小学爆发流行性腮腺炎,以学校为整体研究对象,分别标记为学校A(24个班,学生1210例)和学校B(27个班,学生1274例),对比两所小学的疫情流行病学差异性。结果分析发现,学校A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为4.30%,发病班级所占比54.17%,均较学校B1.73%和29.63%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显示学校A学生出现疫病平均年龄为(11.2±1.1)岁,较学校B(9.34±1.0)岁,对比差异明显(P<0.05);且两组疫病患儿在接种疫苗率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疫情发生时,学校B疫苗紧急接种率明显高于学校A,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学作为流行性腮腺炎爆发的主要场所之一,疫病爆发高峰季节前,针对易感染人群给予相应的疫苗接种等预防控制措施,同时加强流行性腮腺炎的监测,对于降低感染人群数量,减轻、遏制疫情有着积极的意义,值得相关防控部门重视。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