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护理科普在预防心身疾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芳 《黑龙江医学》2004,28(10):790-790
随着健康概念的更新及疾病谱的改变 ,疾病的成因不仅是理、化等因素的作用 ,心理、社会等因素也可导致各种心身疾病 ,此疾病通过药物、理疗等方法疗效甚微 ,而采用安慰、疏导 ,科普知识宣传、行为重建等措施 ,可预防疾病的发生 ,促进人们的心身健康。心身疾病的预防工作可以分成 3级 :①预防心身疾病的发生 ,即首级预防 ;②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防复发 ,即 2级预防 ;③做好患者的康复安排 ,减少疾病导致的精神衰退和能力丧失 ,即 3级预防。其中 ,以首级预防所涉及的人群面最广 ,以科普教育的形式实施 ,人们容易接受。因此 ,以护理科普工作来…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 ,病程长 ,并发症多。为了能使糖尿病得到很好的预防 ,减少并发症。我们在社区开展了糖尿病的三级预防 (既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 ,减少发病。二级预防是治疗预防 ,有病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三级预防是康复预防 ,减少伤残 ,减少痛苦 )。  相似文献   

3.
韩江蓉 《中国全科医学》2006,9(21):1800-1800
精神病患者进入社区卫生管理,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带了新的课题。作者总结了猫儿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精神病患者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共勉。1提高认识,加强精神病防治(1)建立健全精神卫生服务网络,把防治工作重点逐步转移到社区和社区卫生服务上。重视重点精神疾病的治疗与康复,努力开展精神病患者的救治救助工作,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护意识,预防和减少精神障碍的发生,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2)卫生服务中心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协调配合街道、社区委员会,提高精神病的治疗与康复水平。(3)大力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工…  相似文献   

4.
2002年卫生部、民政部、公安部和中国残联联合发布<中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02~2010年)>,提出了精神卫生工作的目标:到2010年,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和精神疾病预防知识知晓率达到50%.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首次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探讨精神卫生工作的发展方向。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符合CCMD-Ⅲ诊断标准的首次住院精神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首次住院患者男女平均住院年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病种以精神分裂症为主,情感性精神病次之,其余所占比例较少,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病均为男性;抗精神病药以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为主。结论: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的精神卫生知识水平,早发现、早治疗;精神卫生工作人员要加大科研水平,提高诊疗技术,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医学类高等职业院校心理委员对精神卫生知晓率和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方法 采用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问卷、精神疾病的病例测验、精神疾病有关态度问卷对广西医学类高等职业院校133名心理委员及150名普通学生进行调查,比较两者对精神卫生知晓率和对精神疾病的态度.结果 心理委员与普通学生的精神卫生知识总体知晓率分别为77.4%、70.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委员对世界自杀预防日的知晓率为24.1%.心理委员与普通学生的精神疾病的病例测验总体正确率分别为66.2%、57.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委员对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识别正确率仅有9%.心理委员对精神疾病的态度总分为(37.29±6.57)分,高于普通学生的(34.41±4.77)分(P<0.05);心理委员对请康复的精神病人看管小孩、工作以及与其约会的态度得分均小于3分.结论 高职医学生心理委员及普通学生对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高,均达到了国家精神卫生工作规划要求的目标,但应进一步加强针对世界精神卫生相关纪念日、精神疾病的识别及对精神疾病态度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上海市各区(县)精神卫生服务政府支出比例的影响因素, 为完善上海市精神疾病防治的财政保障机制提供参考.方法 调查2004- 2008年上海市19个区(县)对于精神卫生服务的政府投入情况、区(县)的一般人口及财政状况、精神疾病发生情况、精神卫生服务提供状况等方面的数据.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精神卫生服务政府支出比例的影响因素.结果 上海市各区(县)对于精神卫生服务的政府支出比例与人均政府财政收入、人均生产总值、在册精神疾病患者占总人口比例、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率以及精神卫生中心卫生技术人员数有相关性(P<0.05),其中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率的影响最为显著(r=0.715,P=0.000).结论 上海市各区(县)需建立起与本区(县)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精神卫生筹资规模,建立精神卫生专项预算资金,保障精神卫生服务的资金供给.  相似文献   

8.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5):418-418
初始预防(primordial prevention):是指针对疾病危险因素所采取的措施,预防疾病危险因素的发生。二级预防(sencondary prevention):临床前期预防。在亚临床期,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疾病(三“早”),防止疾病进展。三级预防(tertiary prevention):临床预防。在疾病的临床  相似文献   

9.
许慧敏  许洁茹 《实用医技杂志》2004,11(21):2336-2336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病程长,并发症多.为了能使糖尿病得到很好的预防,减少并发症.我们在社区开展了糖尿病的三级预防(既一级预防为病因预防,减少发病.二级预防是治疗预防,有病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三级预防是康复预防,减少伤残,减少痛苦).  相似文献   

10.
从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已被世界各国证明是一种减少精神疾病发病预防复发,减少精神残疾的行之有效的模式,成为全世界精神卫生工作发展的方向.随着经济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群众对精神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现有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已不能满足人们群众的需求,将社区精神卫生工作纳入法制化管理,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政府投入,调整财政拨款的方向和方式,提高精神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公平性和效率,对做好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具有及其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11.
正癌症,可以预防(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患者可以依赖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二)我们可以通过三级预防来防控癌症:一级预防是病因预防,减少外界不良因素的损害;二级预防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三级预防是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三)国际先进经验表明:采取积极预防(健康教育、戒烟戒酒、早期筛查等)、规范治疗等措施,对于降低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2.
郑宏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5):3020-3023
重性精神疾病具有病程长、易复发、致残率高、易发生危险行为等特点,既往治疗长期以医院的“孤岛式”服务为主,医院与社区之间缺乏联系。2004年,中央补助地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686项目)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作为686项目的上海示范区,长宁区精神卫生中心成立了明心精神卫生社工站。明心精神卫生社工站采用民办非企业运作,由精神专科医院提供专业培训和支撑,纳入社会工作者(社工)以弥补人力资源不足,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提供从社区到家庭的一系列精神卫生、公共卫生及便民公益服务。本研究从组织构架、服务对象、服务路径、培训体系及支持保障等方面介绍了明心精神卫生社工站的运作状况,并对其工作成效进行评价,以期为完善医院社区一体化服务模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并比较2008年上海市各区县精神卫生服务的筹资状况,为完善上海市精神疾病防治的财政投入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对2008年上海市19个区县的精神疾病发生情况、精神卫生服务的提供情况、各区县一般财政状况和精神卫生服务的筹资状况进行调研,分析精神卫生服务筹资领域存在的不足.结果 13个区(县)的政府财政投入不足精神卫生中心收入总额的30%,各区(县)间存在较大差距;区(县)精神卫生中心的收入主要来自医疗收入和药品收入.结论 上海市精神卫生服务的投入总量不足.各区(县)政府应加强对精神卫生服务的投入,建立精神卫生服务的专项预算资金,每年从政府财政支出中拨出固定的比例投入精神卫生服务,以保证精神卫生服务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4.
任何一种疾病从发生、发展到结局的整个过程均可被粗略地分为3个阶段,即发病前期,发病期和发病后期,慢性疾病更是如此。因此现代医学才提出相应的三级预防观念。一级预防:病因(发病前期)预防,控制危险因素,免受致病因素之害。二级预防:临床早期(发病期)预防,作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使疾病能得到尽早治愈而不致加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开创我国精神卫生福利工作新局面(摘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民政部门是全国精神卫生福利工作的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对城镇无劳动能力、无法定义务抚养人、无生活来源的“三无”对象中的精神病人,复员退伍军人中的精神病和特困精神疾病患者的收治工作,是我国整个精神卫生工作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民政精神卫生福利工作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已经基本形成了以精神病人福利院、复退军人精神病院、康复医院为资源核心,社区康复站点为依托,家庭康复为基础的精神卫生预防、治疗、康复网络。截止1997年底,全国共有精神病人福利院129家,复退军人精…  相似文献   

16.
赵琼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8):33-35
"三级预防"观的大致内容是: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使健康人免受致病因素的危害,其目的是增进人类健康;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也叫"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其目的是保护人类健康;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对已确诊的病例进行及时、正确的治疗,防止其进一步恶化及预防并发症,其目的是恢复健康。“三级预防”观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必要的干预,达到不生病、少生病或“病而不残、残而不废”。  相似文献   

17.
社区健康教育在精神疾病防治康复工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光明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10):1159-1159,1191
本文论述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精神疾病防治康复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在疾病控制预防领域已深入开展,社区健康教育作为精神疾病防治康复工作的一个重要措施,是开展社会化精神疾病防治康复工作体系的基础和先导,在社区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有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将成为开展精神疾病防治康复工作最经济、最有效的卫生保健战略。社区化健康教育将是满足人们目益增长的对精神健康需求的主要手段,是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自我保健意识的锐利武器和重要渠道。并提出了以下建议:①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实施正常人群的早期健康教育和加强高危精神状态人群健康教育的意义和策略;②开展针对基层卫生保健人员的健康教育与培训,提高对精神疾病预防干预防治的能力与技巧;③加强社区精神疾病基础医学的研究,探索精神疾病防治康复工作的新方法,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们第三小组讨论加强非卫生专业预防医学教育的问题,汇报如下: 一、加强非卫生专业预防医学教育是一项战略措施,预防为主要全面贯彻。当前的以防病为中心、三级预防体制中医生是主体、医院为中心的工作应占三分之二,作为医生的培养规格和知识结构必须有预防医学理论、知识和技术,如忽视这点是不可能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的。二、医疗专业预防医学课程包括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方法学)、卫生学(基本理论和  相似文献   

19.
秦英  张楠 《中外健康文摘》2007,4(10):207-208
健康管理是一个对个人及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是预防医学与临床医学的结合,是全民参与的战略行为。它实现了三级预防,即通过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来改善人群的健康状况,降低疾病的发生率;通过早诊断、早治疗来促进病人的痊愈,降低病死率;通过规范化的治疗和康复措施来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人的残疾率。国家“九五”攻关课题研究表明:在疾病预防工作上每投资1元,就可以减少85元的医疗费用和100元的抢救费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保定市社区居民精神卫生知识的认知态度和接触程度,为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卫生知识宣传,进一步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奠定基础。方法以河北省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简称686项目)城乡两个示范区为调查人群,重点调查社区医生、社区干部、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及城乡社区普通居民,并对4组人群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4组人群对精神卫生知识的认知态度不同,患者家属对3个条目更是采取肯定的态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4组人群就医途径的首选都是精神病医院(76.57%),其次是综合医院(13.83%)、基层诊所(6.98%)、巫医神门求助(2.15%);(3)4组人群对精神卫生知识的接触程度不同,普通社区居民普遍低于其他3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本调查中人们获得精神卫生知识的主要途径是电视、广播(40.97%)、其次是书报(27.97%)、宣传培训(16.37%)、朋友聊天(14.69%)。结论保定市社区居民对精神卫生知识有一定的认知和接触,4组人群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社区医生的认知普遍较高,普通居民相对较低,因此应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传覆盖面,提高社区居民的精神卫生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