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解单纯性肥胖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系统的功能,以及针灸对其作用,我们观察了针灸前后39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肥胖指标、血中脂质水平,以及血中ACTH 和唾液 CS 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单纯性肥胖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功能偏低,针灸治疗在取得减肥效应及脂质代谢良性调整作用的同时,提高了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的功能。提示:针灸可能通过提高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的功能实现其减肥效应。  相似文献   

2.
针灸对单纯性肥胖病人植物神经外周介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性神经具有支配循环、呼吸、消化、泌尿、代谢、腺体分泌、体温及生殖等重要机能。它的生理效应还必须通过它们的神经介质产生作用。为了解针灸对单纯性肥胖患者植物性神经外周介质的影响,本文观察了针灸前后44例患者血中苯丙氨酸、酪氨酸、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高香草酸浓度及全血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与此同时还观察了患者肥胖指标的变化,从中揭示针灸减肥效应与植物性神经外周介质的关系,以便说明针灸减肥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针灸治疗脾肾阳虚型肥胖患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按中医辨证对31例脾肾阳虚型肥胖患者,运用耳体针进行了观察,结果:总有效率达到87%。为了探求本症的病因病机及作用机理,在观察中分别测定了患者治疗前后的肥胖度以及肾功能和血清钾钠浓度,结果治疗前后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脾肾阳虚型肥胖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针灸不仅能减肥退肿,而且还对肾功能和水盐代谢具有良性调整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现代医学把肥胖基本归类为3种:单纯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和药物引起的肥胖。本文的针灸减肥主要针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这也是目前的临床案例中取得较好减肥效果的肥胖人群。1针灸减肥原理朱现民[1]教授依据文献检索,并结合自身多年的临床实验观察发现,针灸减肥原理在于以下方面:针灸能激活中枢神经,调节脂质代谢和激素,调整内分泌和  相似文献   

5.
针灸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糖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阐明针灸对单纯性肥胖患者糖代谢的影响,笔者观察了单纯性肥胖患者针灸前后肥胖指标,空腹血糖(BS)、胰岛素(Ins)含量和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的变化,以便说明针灸对肥胖患者糖代谢的调整作用,从而揭示针灸减肥作用的实质。1 一般资料 37例均为我院针灸减肥专科门诊病人,经临床检查可以排除继发性肥胖。凡体重超过标准体重[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0.9]20%、体脂百分率男性超过20%、女性超过30%、体重指数大于2600者均列为本文观,  相似文献   

6.
针灸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血糖和糖调激素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2  
为了阐明单纯性肥胖患者空腹血糖BS、肾上腺素Ad和皮质醇CS含量及针灸对它的影响,我们观察了单纯性肥胖患者针灸前后肥胖程度、空腹BS水平、Ad和CS含量的变化,以便说明针灸对患者糖代谢的调整作用,从中揭示针灸减肥作用的实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单纯性肥胖病并发痛经的疗效。方法:将单纯性肥胖病及单纯性肥胖并发痛经的女性患者808例,依据诊断标准分为单纯性单纯肥胖病组(简称肥胖组)和单纯性肥胖并发痛经组(简称并发痛经组),其中单纯性肥胖组407例,并发痛经组401例,两组均采用耳体针结合施治,观察针灸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肥胖指标、痛经症状评分。结果:针灸治疗后有效率肥胖组为96.31%,并发痛经组为89.02%,其中并发痛经组痊愈率33.17%,显效率38.40%,有效率17.46%,无效率10.97%。结论:针灸疗法对单纯性肥胖病及肥胖并发痛经患者均有良好的干预效果,表明针灸疗法同时具有减肥和镇痛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近些年针灸对单纯性肥胖临床研究和机理探讨的文献进行综述,了解针灸对单纯性肥胖的治疗概况.方法: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针灸治疗肥胖的机理以及针灸治疗肥胖对动物机体各方面的影响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针灸减肥临床效果值得肯定,是通过对患者多系统多脏器的调节达到减肥作用.  相似文献   

9.
针灸对单纯性肥胖肾上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了解针灸减肥与肾上腺功能之间的关系,我们观察了针灸前后61例单纯性肥胖患者肥胖指标,空腹血糖(BS)、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血中皮质醇(BCS)、唾液皮质醇(SCS)和血中肾上腺素(Ad)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针灸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减肥效应。同时BCS、SCS和Ad含量明显回升,而BS、TG、TC含量明显回降,其回升和回降与疗效有关.说明针灸可以增强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和交感-肾上腺髓质两个系统的机能。  相似文献   

10.
针刺对单纯性肥胖患者外周5—羟色胺代谢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肥胖给人体带来了生理、生化、病理、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形态和功能等一系列的变化,尽管单纯性肥胖患者不兼有显著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形态与功能障碍,但可伴有代谢调节过程的障碍。我们考虑到5-羟色胺(5-HT)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它与循环、呼吸、消化、血液、神经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有关,为了探讨针灸减肥作用的机理,我们对单纯性肥胖患者针灸前后血浆中  相似文献   

11.
针刺影响单纯肥胖病患者血浆酪酪肽水平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斌  袁锦虹  刘志诚  陈梅  王欣君 《中国针灸》2005,25(12):837-840
目的:观察钎刺减肥过程中血浆酪酪肽(PYY)的变化,以了解其与减肥效应的关系.方法:临床针刺治疗34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3个疗程,治疗前后测量体质指数(BMI)、脂肪百分率(F%),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胰岛素,放免法测定血浆PYY,生化比色法测定血脂、血糖,并与2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临床总有效率88.23%,针刺可提高患者降低的胰岛素敏感指数(IAI,t=-5.103,P=0.000)和PYY水平(t=-4.195,P=0.000),但变化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性水平(r=0.058,P=0.745).结论:调节PYY可能是针刺减肥取得疗效的途径之一,但其与改善肥胖机体的脂肪代谢异常引起的胰岛素抵抗性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Obesityisoneofthefrequentlyencountereddis easesinclinic,andfemaleobesityofteninducesfunc tionalmenstrualdisorder,amenorrhea,polycystico varysyndrome,dysmenorrhea,climactericsyn drome,premenstrualtensionsyndrome(PTS),etc.,whichgivesrisetoasevereimpactontheirhealth bothphysicallyandpsychologically,lowersbodyre sistanceandincreasesmortality[1].Clinically,obesity complicatedwithPTShasbecomeoneofthecom monlyencountereddiseases,forwhichitisurgentto investigateitsetiologicalfactorsandpathogenesisan…  相似文献   

13.
针刺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TNF-α和Resistin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陈锋  吴凡  张艳 《针刺研究》2005,30(4):243-245
目的:明确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机理,为治疗的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取足阳明胃经穴位梁丘、丰隆、天枢施泻法,足太阴脾经穴位箕门、腹结、大横、阴陵泉、血海施以补法,同时配以任脉穴位下脘、中脘平补平泻,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并与正常人进行对照研究。观察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前后的体重指数(BMI)、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抵抗素(Resistin)、空腹血糖(FBG)的变化。结果:单纯性肥胖患者不同程度地存在胰岛素抵抗,其TNF-α、Resistin血浆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且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经过针刺治疗,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况得以改善,TNF-α、Resistin浓度明显降低。结论:针对单纯性肥胖脾虚、胃热、痰结病机选穴的针刺治疗通过降低可溶性TNF-α、Resistin浓度,影响糖与脂的代谢,改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状态,起到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减肥前后全身各部位脂肪含量、骨矿物质含量及瘦体重的变化。方法辨证针刺治疗37例单纯性肥胖患者,治疗前后检测相关肥胖指标、脂肪含量、骨矿物质含量及瘦体重,并对其差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针刺显著改善客观肥胖指标(体重指教、腰围、臀围、臂围),显著降低脂肪含量(全身、上肢、躯干),降低肌肉含量(全身、上肢、下肢),对骨矿物质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针刺减肥无降低骨密度的不良反应,尤其适合腹型肥胖患者(对躯干部位降脂不减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病因引起儿童肥胖症(obesity)的中医辨证分型,为使用中医药治疗各种儿童肥胖症提供辩证诊断依据。方法对89例肥胖儿童通过口服糖耐量试验(Oralglucosetolerancetest,OGTT),测定空腹、服糖后2h血糖和胰岛素水平,以及肝脏B超、血脂、皮质醇检测,对合并性早熟或青春早发育者的骨龄、性激素及性腺进行测评,并根据结果进行肥胖症临床分型。分别记录其舌质、舌苔、脉象,结合临床症状进行中医辨证。随机抽取22例属脾虚湿困血瘀型患者,检测其血液流变性。结果89例儿童肥胖症检出单纯性肥胖不伴有并发症32例,肥胖伴并发症28例,症状性肥胖29例。单纯性肥胖患者中湿热中阻型25例,脾虚湿困伴血瘀型4例,脾虚湿困型1例,其他2例。肥胖伴有并发症患者中湿热中阻型8例,脾虚湿困伴血瘀型17例,其他3例。症状性肥胖患者中湿热中阻型2例,脾虚湿困伴血瘀型23例,脾虚湿困型2例,其他2例。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P<0.01,P<0.001)。结论不同临床分型的肥胖症与中医辨证分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肥胖儿童湿邪阻滞型多发,单纯性肥胖患者中湿热中阻常见,在肥胖伴有并发症及症状性肥胖患者中脾虚湿困伴血瘀型易见。伴有血瘀证表现患者血液存在高凝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中药石连饮对肥胖大鼠血清瘦素、神经肽Y含量和下丘脑神经肽Y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针药并用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分为普食组及高脂组,高脂组用高脂饲料喂养16周制作肥胖大鼠模型.将造模成功的60只大鼠按随机化原则分为:针药组、西药组、模型组.针药组针刺大鼠“后三里”和“中脘”穴,接通电针仪,并灌喂中药石连饮15 g/kg,每日1次,连续治疗14天.每10天测体重、体长并计算LeeS指数.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NPY、血清瘦素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下丘脑瘦素受体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药组血清瘦素含量降低(P<0.01),下丘脑瘦素受体表达增加(P<0.01);针药组血清NPY含量和下丘脑NPY基因表达比模型组降低(P<0.01).结论:肥胖大鼠NPY含量及其基因表达的改善是针药并用减肥的作用机制之一.针药并用对肥胖机体下丘脑和血清中lePtin良性调节作用是改善瘦素抵抗以及调节异常内分泌代谢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INFLUENCE OF ACUPUNCTURE ON INSULIN RESISTANCE IN OBESITY PATIEN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nsulinresistance (IR)isreferredtode creasedbiologicaleffectofinsulincomparedwiththenormalcondition .IRoccursinmanykindsofdiseaseandunderliesacommonpathogenesisinsomediseases[1 ] .IRisfoundinobesitypa tients,whichmakesobesitybecloselyrelatedtodiabetes,hyper…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和探讨针灸疗法在"异病同治"上的应用价值。方法:"肝郁脾虚型"116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08例原发性痛经患者和105例单纯性肥胖病患者均采用"肝脾同治"的针灸疗法施治3个月,观察针灸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体征、肥胖指标、血压值或痛经症状积分等改变情况。结果:原发性高血压病组总有效率为98.26%,原发性痛经组总有效率为96.30%,单纯性肥胖病组总能有效率为97.14%。结论:"肝脾同治"针灸疗法对肝郁脾虚型的原发性高血压病、原发性痛经和单纯性肥胖病("同证异病")具有良好的疗效,说明针灸疗法"异病同治"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3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下简称RA)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假性RA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并运用整体和局部治疗相结合的针刺方法,发现:绝大部分RA患者有血瘀体征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有统计学差异;模型组大鼠四肢关节、耳朵、尾巴发生红肿,近端趾间关节有梭形趾发生,血液流变学异常和血小板聚集率增高,有统计学差异。针刺后,RA患者和模型组大鼠的以上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有统计学差异。提示(1)RA与血瘀证之间关系非常密切;(2)针刺具有活血化瘀作用;(3)血液流变学检查可作为RA活动程度及疗效评定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