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糖尿病足辨证分型与病理学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截肢标本病理组织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2例截肢的糖尿病足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气血两虚瘀阻证、脉络血瘀证、脉络瘀热证、脉络热毒证和气阴两虚瘀阻证,分别对截肢肢体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分析。[结果]在32例截肢标本中,中动脉的病理学改变明显,各证型间病变具有显著性差异;微小动脉、神经和肌肉病理学改变各证型间差异不显著。其中脉络热毒证和气阴两虚瘀阻证以动脉粥样硬化和炎性改变为主,气血两虚瘀阻证和脉络瘀热证则以中膜钙化、平滑肌细胞萎缩、变性、坏死及胶原纤维增多及内膜粥样斑块形成为主。[结论]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形态学变化及病变特点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截肢标本病理组织学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2例截肢的糖尿病足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气血两虚瘀阻证、脉络血瘀证、脉络瘀热证、脉络热毒证和气阴两虚瘀阻证,分别对截肢肢体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分析。结果:32例患者以脉络热毒证、脉络瘀热证、气血两虚瘀阻证3型为多。前者截肢动脉以血管周围及全层均呈慢性炎性改变为主;脉络瘀热证截肢动脉中以中膜钙化、平滑肌萎缩变性、坏死及胶原纤维增多显著,炎性改变较前者明显减轻;气血两虚瘀阻证以中膜钙化、平滑肌减少、胶原纤维增生明显。各证型均见神经束膜下水肿,不同程度的有髓神经纤维变性或消失和轴索变性;骨骼肌内均可见小血管基底膜增厚,内皮细胞增生,导致微血管管径缩小,血管内膜粗糙。结论: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形态学变化及病变特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足辨证分型与病理学相关性研究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截肢标本病理形态学之间的关系。[方法]糖尿病足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气血两虚瘀阻证、脉络血瘀证、脉络瘀热证、脉络热毒证和气阴两虚瘀阻证。分别对截肢肢体进行病理形态学观察。[结果]13例患者以脉络热毒证、脉络瘀热证、气血两虚瘀阻证3型为多。前者截肢动脉以血管周围及全层均呈慢性炎性改变为主;脉络瘀热证截肢动脉以中膜钙化、平滑肌萎缩变性、坏死及胶原纤维增多显著,炎性改变较前者明显减轻;气血两虚瘀阻证以中膜钙化、平滑肌减少、胶原纤维增生明显。[结论]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形态学变化及病变特点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代阿秋  张庚扬  李晓军 《环球中医药》2010,3(2):92-95,F0003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截肢标本神经及动脉组织中α-肌动蛋白(α-actin)的表达与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糖尿病足准备截肢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气血两虚瘀阻证、气阴两虚瘀阻证、脉络热毒证3型,对这些糖尿病足截肢标本进行神经及动脉组织的α-ac-tin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在神经及动脉组织中脉络热毒证表达最强,气血两虚瘀阻证表达最弱。各证型之间α-actin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α-actin的表达具有较高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糖尿病足截肢标本肌肉内α-肌动蛋白(α-actin)的表达与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对100例糖尿病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气血两虚瘀阻证,气阴两虚瘀阻证,脉络热毒证3型,对3型进行肌肉α-actin的免疫组化研究。结果:在肌肉组织中脉络热毒证表达最强,气血两虚瘀阻证表达最弱。各证型之间α-actin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各部位间无显著差异。结论: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α-actin的表达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各部位之间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糖尿病足患者截肢标本中RAGE、IGF-1R基因表达,以探讨其在糖尿病足发病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在不同证型间的关联性.方法 选择糖尿病足患者最为常见的气阴两虚瘀阻、气血两虚瘀阻、脉络热毒三种证型,以截肢的肌肉组织为标本,并以正常截肢患者的标本为对照,制备RNA,并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RAGE、IGF-1R的含量.结果 3种证型间RAGE、IGF-1R的含量无统计学意义,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RAGE、IGF-1R基因表达量的改变与糖尿病足的发病有关,但在截肢阶段各证型间无显著关联性,不能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微观依据.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足不同证型血管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表达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柏  李巧芬  张庚扬 《四川中医》2006,24(10):19-2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血管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的表达差异。方法:对32例截肢的糖尿病足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气血两虚瘀阻证、脉络瘀热证、脉络热毒证和气阴两虚瘀阻证,分别对截肢肢体的胫后动脉应用免疫组化法进行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的表达观察、分析。结果:Ki67的阳性表达与糖尿病足动脉硬化闭塞程度呈负相关,与血管炎症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炎症在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不同中医辨分型糖尿病足患者截肢标本中RAGE、TNF-β、基因表达,以探讨其在糖尿病足发病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在不同证型间的关联性。方法:选择糖尿病足患者最为常见的气阴两虚瘀阻、气血两虚瘀阻、脉络热毒三种证型,以截肢的肌肉组织为标本,并以正常截肢患者的标本为对照,制备RNA,并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RAGE、TNF-β的含量。结果:三种证型间RAGE、TNF-β的含量无统计学意义,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呈低表达。结论:RAGE、TNF-β基因表达量的改变与糖尿病足的发病有关,但各证型间无关联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中医辨证分型与血管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的表达差异。方法:对32例截肢的糖尿病足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气血两虚瘀阻证、脉络瘀热证、脉络热毒证和气阴两虚瘀阻证,分别对其截肢肢体的胫后动脉应用免疫组化法对细胞核增殖相关抗原(Ki67)的表达进行观察、分析。结果:Ki67的阳性表达与糖尿病足动脉硬化闭塞程度呈负相关,与血管炎症病变程度呈正相关。结论:炎症在糖尿症的大血管病变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中医证型与下肢动脉超声影像相关性。[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相关研究方法,选择50例住院患者,辨证分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PHILIPS iu22型,探头频率1.5~10MHz,设定血流朝向探头为红色,背向探头为蓝色,取样容器置于血管纵切面中央彩色血流明亮处,声速和血流方向角度≤30°),取患者仰卧位和俯卧位,充分暴露检查部位,从上至下依次扫查股动脉、腘动脉、胫后动脉、足背动脉。观测中医证型、血管走行、管腔充盈程度、管壁内-中膜厚度、管壁光滑程度及有无斑块(大小、形态、回声),动脉内径、血液峰值流速。[结果]气阴两虚12例,血脉瘀阻16例,湿热毒盛8例,寒湿阻络8例,热毒伤阴6例。动脉内径:股动脉气阴两虚小于血脉瘀阻、湿热毒盛(P0.05)、热毒伤阴小于血脉瘀阻、湿热毒盛(P0.05),腘动脉内径热毒伤阴小于湿热毒盛(P0.05),其余各证型无明显差异(P0.05)。动脉血液峰值流速:胫后动脉、足背动脉气阴两虚低于血脉瘀阻、湿热毒盛、寒湿阻络(P0.05),其余各证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足中医证型与下肢动脉超声影像具有相关性,下肢动脉受累与糖尿病病程正相关,气阴两虚型最重,血脉瘀阻型较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寻糖尿病足溃疡患者中医证型与临床指标的关系,为足溃疡病人的辨证分型提供一个新思路。方法 选择140例DFU患者按照指南进行辨证分型,采集实验室指标,同时配以30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做对照,分析各证型与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 中医证型以气血两虚、脉络瘀阻证(28.6%)最为常见。湿热毒蕴、筋腐肉烂证及热毒伤阴、瘀阻脉络证CRP明显高于其他证型;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TC高于其他证型,而ALB低于其他证型。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CRP、ALB是湿热毒蕴、筋腐肉烂证的危险因素;ALB、TC是脾肾阳虚、痰瘀阻络证的危险因素。结论 DFU患者中医证型与实验室指标有一定相关性,对DFU的辨证分型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依据其肾穿病理结果和临床表现,分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脾肾气虚、湿浊内留型,肾气亏虚、三焦疏泄不利型进行辨证治疗。结果:完全缓解30例,基本缓解37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1.30%。结论:辨证分型治疗IgA肾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病变与中医不同证型之间的关系,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入选187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辨证分为阴虚热盛型、气阴两虚型、痰瘀阻络型、肝肾阴虚型4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别观察下肢动脉管径和内膜变化,并对相应的中医证型超声声像图进行观察对比。结果:在分型研究中,肝肾阴虚型病程最长,年龄最高,血管病变程度及血管狭窄程度变化最为明显,与其他证型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痰瘀阻络型在血管病变程度及狭窄程度方面仅次于肝肾阴虚型。结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不同证型与下肢动脉彩超表现有一定的相关性,肝肾阴虚型、痰瘀阻络型在下肢动脉管径和内膜变化上最为严重,与糖尿病中医证型进展过程相符。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糖尿病足中医常见证型及常用方剂的调查分析。方法:对251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及使用方剂回顾性调查。结果:通过对251例患者的调查分析,发现治疗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常用生脉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湿热毒盛型和脉络瘀热型常用四妙勇安汤加减,气血亏虚、湿毒内蕴型常用当归补血汤合二妙散加减,湿热困脾、瘀血阻络型常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肝肾阴虚、痰瘀互阻型常用六味地黄丸加减,脾肾阳虚、经脉不通型常用金匮肾气丸加减。结论:临床常见的糖尿病证型依次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湿热毒盛型,脉络瘀热型,气血亏虚、湿毒内蕴型,湿热困脾、瘀血阻络型,肝肾阴虚、痰瘀互阻型,脾肾阳虚、经脉不通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123例新疆女性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异常和凝血相关因素(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指标检测,分析上述指标与新疆女性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为新疆女性冠心病临床辨证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选取女性冠心病患者123例,按中医辨证分型分为痰瘀交阻、秽浊痰阻、气阴两虚3型,观察3型与血脂异常、APTT、Fg的相关性.结果:在不同证型与血脂异常相关性的研究中发现:疫瘀交阻型和秽浊痰阻型的血脂异常与气阴两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证型与APTT、Fg相关性的究发现:痰瘀交阻型和秽浊痰阻型的APTT、Fg与气阴两虚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瘀交阻型和秽浊痰阻型是新疆女性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的主要证型(占72.3%),而且血脂异常和APTT、Fg可以作为新疆女性冠心病临床辨证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6.
《陕西中医》2015,(12):1584-1586
目的:观察晚期肺癌不同中医证型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规律性。方法:对145例ⅢB或Ⅳ期初治肺癌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并接受标准含铂双药方案化疗,观察化疗后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下降的最低值,比较不同证型患者出现骨髓抑制的比例和骨髓抑制的类型。结果:化疗后气虚痰湿证出现骨髓抑制比率为32.6%,阴虚热毒证为44%,气阴两虚证为43.6%,气血瘀滞证为57.1%。气虚痰湿证与阴虚热毒、气阴两虚两证差异显著,与气血瘀滞证比较有显著性差异。阴虚热毒证和气阴两虚证差异显著。阴虚热毒证、气阴两虚证和气血瘀滞证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骨髓抑制类型方面,气虚痰湿证和气血瘀滞证均以白细胞减少为主,而阴虚热毒证和气阴两虚证以血红蛋白下降为主,其中,气血瘀滞证出现血小板减少几率明显高于其他三个证型。结论:晚期肺癌证型与化疗后骨髓抑制存在一定相关性,气血瘀滞证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率最高,阴虚热毒证和气阴两虚证次之,气虚痰湿证发生率最低。  相似文献   

17.
袁国强  吴以岭  魏聪  贾振华 《中医杂志》2012,53(13):1088-1091
脉络病变病机是指存在于脉络病变中的基本类型及其发展演变规律,是脉络学说的重要研究内容,由于致病因素不同和机体反应差异,脉络病变临床表现为络气郁滞(或虚滞)、脉络瘀阻、脉络绌急、脉络瘀塞、络息成积、热毒滞络、脉络损伤、络虚不荣等不同病机变化,既反映了脉络自身由气到血的病变过程,也包括了脉络病变基础上脏腑组织继发性病理改变,这对阐明脉络病变发生发展规律,提高临床辨证水平及指导处方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临床观察发现传统中医对消渴(糖尿病)的证、治思维与临床所见不甚相符。通过总结发现消渴的发生、发展进程为:消渴早期主要表现为气虚痰湿型,消渴中期主要表现为阴虚型,消渴晚期主要表现为阳虚型;合并症早期主要表现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合并症中期主要表现为阴阳两虚、脉络瘀阻,合并症晚期主要表现为气血阴阳俱虚、痰瘀交阻。  相似文献   

19.
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证候学专家问卷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从专家经验角度研究病毒性心肌炎的中医证候学。方法:在系统整理文献资料和总结既往临床工作的基础上,制定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证候学专家问卷,采取现场问卷、现场回收的方式进行专家问卷。结果:大部分专家认为病毒性心肌炎与中医的心悸、胸痹和温病密切相关;其发病的关键因素是邪毒、气阴两虚、瘀血、痰浊;主要病机为邪毒侵心,耗气伤阴,瘀阻心络,心脉失养;证候要素以热毒、气阴两虚为主,挟痰挟瘀为患;中医辨证分型为邪毒侵心型、气阴两虚型及瘀阻心络型;其治法为解毒护心,益气养阴,活血通络;邪毒侵心型常以银翘散加减,气阴两虚型常以生脉散合炙甘草汤加减,瘀阻心络型常以血府逐瘀汤加减。结论:病毒性心肌炎属于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心之气阴两虚,标实为热毒,兼挟痰瘀。  相似文献   

20.
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中医辨证治疗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探讨胰岛素抵抗的中医病机特点和中药治疗效果,本研究选择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病例进行了中医辨证施治的临床观察。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原则对病例辨证分型,按证型对140例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分组治疗,随机选取20例患者为对照组,给予西药(二甲双胍)治疗,其余120例患者在西药基础上按证型分别加用相应中药汤剂,各组均8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全部病例主要辨为阴虚燥热型、湿热(痰浊)困脾型、气阴两虚型、瘀阻脉络型。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变化,观察组指标变化程度均大于对照组,组内比较,阴虚燥热型和瘀阻脉络型疗效显著好于其他两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病机主要有阴虚燥热、湿热(痰浊)困脾、气阴两虚、瘀阻脉络等,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疗效肯定,临床应结合中医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