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益肾强心方对慢性心衰大鼠神经内分泌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以皮下大量注射异丙肾上腺素(ISO)的方法制备慢性心衰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4周,测定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测定左室内压峰值(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下降最大速率(-dp/dtmax)、心率(HR)和心脏重量指数.结果 益肾强心方能显著降低慢性心衰大鼠AngⅡ和NE水平,可明显改善慢性心衰大鼠的LVSP、LVEDP、+dp/dtmax、-dp/dtmax、HR和心脏重量指数的异常变化.结论益肾强心方是防治慢性心衰(CHF)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
孙巍  刘虹  杨虹  王萌  窦志英  潘桂湘 《中成药》2007,29(2):299-301
强心胶囊由黄芪、人参、附子、丹参、香加皮等11味药组成,功效为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利水消肿。用于冠心病、高血压病所致轻中度充血性心力衰竭证属阳气虚乏,络瘀水停者。该制剂中含有香加皮,为萝蓐科植物杠柳Periploca sepium Bge.的干燥根皮。香加皮主要的化学成分为十余种杠柳苷,含杠柳苷A-0,其中G为强心苷,又名杠柳毒苷,是香加皮的主要强心成分,但同时也是其毒性成分。杠柳毒苷的毒性作用与毒毛旋花子苷相似。如使用剂量过大、时间过长,将产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美洲大蠊粪便提取物(PAF)对大鼠离体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Langendorff灌流装置构建SD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模型,检测各组左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压力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心率(HR)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PAF可显著提升正常大鼠离体心脏的LVSP和±dp/dtmax,且呈剂量依赖性,其中0.5 mg/mL的高剂量作用效果最为显著,但PAF对HR并未表现出明显的影响。[结论] PAF升高LVSP,增大±dp/dtmax,对大鼠离体心脏有正性肌力作用,能够增强心肌收缩力。PAF对心率未表现出明显影响,有利于降低心脏耗氧量,可能是其能够发挥心脏保护作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参芪强心口服液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参芪强心口服液组,卡托普利组,用腹主动脉缩窄法构建心力衰竭模型,术后4周开始给药,给药后1个月结束试验,测量心输出量(CO)、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终末舒张压(LVEDP)及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并观察药物对心脏及左心室系数的影响。结果:参芪强心口服液可逆转由于腹主动脉狭窄所致的后负荷增加导致的左室系数增加、改善心衰大鼠的收缩功能,使心脏的最大上升速率及最大下降速率升高(±dp/dtmax)并且使心输出量增加。结论:参芪强心口服液可逆转心脏重构的发生、发展,改善心衰大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刘虹  刘芳  朱晓月  王萌  王怡 《中成药》2011,33(1):134-136
从药学角度对香加皮产生毒副反应的原因进行分析:原因为香加皮饮片中强心苷成分杠柳毒苷含量差异大;与药材的新鲜程度和用药部位有关;与香加皮不同的用药方式有关.对香加皮安全用药提出对策为:完善香加皮饮片的质量标准,增加饮片中杠柳毒苷的含量测定;改变香加皮临床用药方式,以具有明确杠柳毒苷含量的提取物或中药配方颗粒的形式调配;在中成药中以香加皮提取物的形式入药,投料量以杠柳毒苷量计算;杠柳毒苷与人参皂苷配伍以达到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了华蟾毒精、远华蟾毒精、沙蟾毒精和杠柳苷4种强心苷类成分的镇痛作用及华蟾毒精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昆明种小鼠按要求分为空白组,阿司匹林阳性组(200 mg·kg-1),各受试化合物高、中、低剂量组,采用小鼠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观察4种强心苷类化合物的镇痛作用;通过注射盐酸纳洛酮(2 mg·kg-1)和外周阿片受体阻断剂(纳洛酮四价盐衍生物,NAL-M,20 mg·kg-1)初步研究华蟾毒精的镇痛作用机制。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华蟾毒精、远华蟾毒精、沙蟾毒精和杠柳苷均能提高热板所致小鼠舔足的痛阈(P0.05,P0.01),也能使醋酸所致小鼠扭体次数减少(P0.05,P0.01);ip纳洛酮和NAL-M后,均能拮抗华蟾毒精对热板所致小鼠痛阈值的提高作用(P0.05,P0.01)。结论:华蟾毒精、远华蟾毒精、沙蟾毒精和杠柳苷均具有镇痛作用,且华蟾毒精的镇痛作用与外周阿片受体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7.
香加皮强心成分杠柳毒苷肠菌代谢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检测杠柳毒苷在大鼠和人体肠菌作用下含量与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离体粪便温孵法,利用高效液相—紫外法对温孵不同时间的杠柳毒苷及其代谢产物含量进行测定,并利用高效液相—质谱联用法对代谢物进行鉴定。[结果]杠柳毒苷含量随温孵时间的延长呈快速下降的趋势,温孵5h含量降低约75%,与此同时有代谢物生成,并随温孵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结论]杠柳毒苷在肠菌(大鼠/人体)作用下,代谢迅速,生成了代谢产物杠柳次苷。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刺丹注射液对大鼠离体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雌雄各半,每组8只,分别为空白组(生理盐水,0.09 g·L-1),刺五加注射液组(10 m L·L-1)、丹参注射液组(10 m L·L-1)和刺丹注射液组(8 m L·L-1)。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模型,用8通道生理信号记录分析系统测定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期压(LVEDP),左心室发展压(LVDP=LVSP-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心率(HR)的变化情况。将刺丹注射液各指标的增加量与刺五加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各指标的增加量进行比较。并将刺丹注射液分为1,2,4,8,16 m L·L-1营养灌流液5个剂量组,进行量效关系考察。结果:刺丹注射液能增加大鼠离体心脏的LVSP,LVDP,+dp/dtmax,减小HR,LVEDP,-dp/dtmax,与刺五加注射液组和丹参注射液相比较,各指标增加量有显著性差异和极显著性差异(P0.05~P0.01)。刺丹注射液在1~8 m L·L-1表现出一定的量效关系,在8 m L剂量下药效最显著。结论:刺丹注射液具有减慢心率,增强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作用,且作用优于刺五加注射液和丹参注射液,并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呈现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9.
香加皮为我国传统中药,主产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近年来随着研究深入,香加皮的抗肿瘤和强心等药理活性被发现,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文基于香加皮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结合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理论体系,从香加皮的化学成分与亲缘关系、传统功效性味、新的药效用途相关性、可测成分、入血成分和贮藏时间方面,通过文献分析论证对香加皮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其中杠柳苷、杠柳毒苷、杠柳苷元、4-甲氧基水杨醛活跃程度较强,可为香加皮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强心滴丸对正常大鼠心肌收缩及左室后负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强心滴丸对正常大鼠心肌收缩性能及左室后负荷的影响。方法:30只正常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空白组,各组动物分别给予腹腔注射强心滴丸混悬液、地高辛溶液、生理盐水。并于注射药物前及给药后15、30、60、90min分别记录动物LVP、BP、ECG波形。全部实验结束后,通过微分转换得dp/dt曲线,通过压力信号处理器得(dp/dt)p—l曲线,通过X—Y轴转换得LVP-(dp/dt)p—l,并经放大后测量记取左室内压峰值(LVSP)、动脉收缩压(SAP)、左室压最大上升速率( dp/dtmax)、实测心肌收缩成分最大缩短速率(Vpm)。结果:强心滴丸能明显升高正常大鼠的LVSP、 dp/dtmax、Vpm、明显降低正常大鼠的SAP。结论:强心滴丸能增强正常大鼠心肌收缩性能,减轻其心脏后负荷,从而增加其心排出量,改善其心泵功能,能有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11.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最早,最完善的中医基础理论书籍,几千年来一直指导中医临床,特别辨证论治观点贯穿着中医学始终,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中风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中,临床上较为常见,多与现代医学的心、脑、血管疾病相关。适宜的中医药治疗,有着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应用UHPLC-LTQ-Orbitrap技术对丹参素在大鼠血浆和尿液中的代谢产物进行鉴定。SD大鼠灌胃给药丹参素CMC-Na混悬液后,收集其血浆和尿液,应用固相萃取法进行样品前处理。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采集生物样品的质谱数据。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多级质谱裂解信息,结合对照品及文献报道结果比对,最终鉴定了丹参素以及21个丹参素Ⅰ相和Ⅱ相代谢产物,同时分析了丹参素主要的体内代谢反应,如脱水、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硫酸酯化、去羟基化以及相关的复合反应等。该文应用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快速阐明了丹参素在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为今后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植物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作者对此类化合物的分布、生物活性进行综述。总结了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糖尿病治疗、保肝、抗炎、抗菌、抗肿瘤等方面的应用,为相关药用植物的开发及该类化合物在医药领域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灯盏花素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许英爱  范国荣  高申  洪战英 《中草药》2007,38(7):1036-1039
目的 研究灯盏花素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动力学。方法 进行大鼠在体肠循环灌流肠吸收实验,HPLC法测定灯盏花乙素,研究灯盏花素在小肠和结肠的吸收情况,并分别考察不同质量浓度和不同pH对小肠吸收的影响。结果胆管结扎与胆管不结扎的实验组之间,吸收速率常数(ka)和吸收百分率均有显著性差异,在小肠和结肠的ka分别为(0.1071±0.013O)和(0.0707±0.0089)h^-1;灯盏花素在不同质量浓度下,未发现饱和现象,其ka几乎保持不变,在pH6.0~7.4,灯盏花素的吸收不受pH的影响。结论 灯盏花素在小肠的吸收多于在结肠的吸收,其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吸收过程为一级动力学过程,提示灯盏花素可以被制成口服缓释剂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硫酸蒽酮法与硫酸苯酚法测定灵芝多糖含量的差异。方法:分别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灵芝中多糖的含量。结果:利用上述两种方法分别测定同一样品灵芝多糖的含量,硫酸蒽酮法测定结果高于硫酸苯酚法。结论:两种方法均操作简便,稳定可行,较之硫酸苯酚法,药典记载的硫酸蒽酮法更加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6.
李晨辉  谷晓红  罗海元 《中医教育》2012,31(2):57-60,66
将平衡计分卡(通过绘制战略地图)运用于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一具体实践成效的评估.在对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现状和途径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使命、核心价值观、愿景、战略和各层面的主要构成要素,确定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4个战略主题,且其成果主要体现为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证"实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医证候和蛋白质组学的特点及研究方法着手,分析了蛋白质组学引入"证"实质研究的优势与可行性,认为蛋白质组的整体性、动态性、时空性、复杂性与同样具有整体性、动态性、时相性、复杂性等特点的中医"证"有着惊人的相似,其中可能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和对应关系。因此,与"证"实质研究中一般的微观指标相比,蛋白质组学有着特殊的优势,也更加符合"证"自身的特点。文章将近几年中医证候蛋白质组学的有关研究成果从技术条件、思路方法以及具体证型与蛋白质组的相关性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归纳,展示了蛋白质组学在中医"证"实质研究中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8.
转运蛋白是一种允许有机和无机溶质高效率和选择性跨膜透过的膜蛋白。转运蛋白基因的分子识别即通过克隆cDNA外源表达系统的体外实验方法,阐明转运蛋白的功能。代谢组学分析是通过定量比较某化合物在野生型和转运蛋白基因敲除型小鼠的尿液、血液或组织样本的信息,从而揭示生物体内转运蛋白的真正底物。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来发现孤儿转运蛋白功能。举例说明基于毛细管电泳与质谱联用(CE—MS)技术,应用代谢组学分析,揭示了SLC22转运蛋白家族中一个孤儿转运蛋白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米非司酮在妇科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非司酮是一种合成类固醇,结构类似炔诺酮,是一种强有力的抗孕激素药物,对终止早孕、抗着床、诱发月经及促进宫颈成熟有明显作用。随着基础研究的进展及临床经验的积累,米非司酮已推广应用于各类妇科疾病及计划生育领域,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该实验探究五倍子中鞣质类成分对利福平体内过程的影响。体外实验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考察利福平在p H 1. 3,6. 8,人工胃液环境和人工肠液环境中的溶解性以及在上述环境加入五倍子鞣质对利福平溶解性的影响。体内实验研究大鼠分别灌胃利福平以及利福平和五倍子鞣质后利福平在大鼠体内过程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利福平在人工胃液环境中随时间不断析出,6 h后近85%利福平已析出。在人工肠液环境中溶解性良好。加入五倍子鞣质后,利福平在2种环境中的浓度均有较显著下降,且在人工肠液中,利福平的浓度保持在相对平稳的水平;在人工胃液中则保持原来的下降趋势。药代动力学参数显示,与单用利福平组相比,利福平与五倍子鞣质合用组的AUC0-t和Cmax显著降低,MRT0-t显著变慢,Tmax增加1倍,生物利用度为31. 65%。实验提示,利福平在酸性环境溶解性差;利福平与鞣质合用后生物利用度下降的重要原因是利福平与鞣质的络合减小利福平在肠道的溶解度,从而影响其在肠道的吸收。所以,利福平与含鞣质丰富的中药汤剂或中成药,不宜同时服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