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8 毫秒
1.
手术室预麻间的设立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学模式和护理观念的转变,对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整体的、个性化的、安全的护理成为手术室护士的重要工作,手术室预麻间的产生就是这一发展的结果.所谓手术室预麻间,就是手术患者等候手术的区域,它包含了术前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安全管理、麻醉前的准备工作及简单麻醉的麻醉配合~([1-3]).  相似文献   

2.
手术室护士多样性排班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手术室是一个综合型的有12个手术间、2个预麻间、1个麻醉苏醒室的大型洁净手术室.每月配合600~700台择期手术和各手术科室的急危重手术抢救200~300例.科内护士为27人.在手术多、人员少的情况下,护士排班成为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
目的:制订腹腔镜子宫全切术手术室巡回护士护理工作程序表,观察手术室巡回护士护理工作程序表在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中的应用效果,实现巡回护士工作程序化。方法选取2015年6~10月在本院行腹腔镜子宫全切术中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各30例,其中手术室护理工作程序表( A组)运用自行设计的巡回护士工作程序表实施手术配合,并总结实施经验,同时与传统方法配合的手术30例比较,观察两组手术患者的手术时间,护理质量评价,以及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手术室护士长及护理质控小组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A组手术患者手术时间,护理质量评价,以及手术医师、麻醉医师、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应用工作程序表,有效地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工作质量,实现了手术护理配合有序、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2017年1月至12月,医院手术室可开展阻滞麻醉、局部麻醉手术146例,对照组,常规护理。2018年1月至10月,医院手术室可开展阻滞麻醉、局部麻醉手术115例,观察组,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在2017年11至12月,预调查患者20例,进行手术室心理护理的有关的护理质量,在2018年5至6月进行再调查患者20例。结果再调查患者对护士专业性、术前访视、术中安抚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预调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非计划镇定镇静药物使用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医师满意率与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减少患者对镇定药物的需求,提升手术室护理质量,获得患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随着麻醉学科及各科手术技术在不断发展,全身麻醉手术的比率逐渐增加.如何配合好麻醉师的工作,对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手术室护士不仅要掌握护理技术,也应对麻醉有一个较全面、系统的认识[1].这样才能与麻醉医生更好地配合,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1麻醉前的配合 1.1 术前访视患者 手术前患者大都对麻醉和手术产生紧张和恐惧情绪,手术前1d到病房访视患者,采取有效的沟通手段,消除与患者之间的陌生感,向手术患者及其家属详细介绍手术的配合事项及手术体位的方式,使患者对手术有所了解,减轻紧张情绪. 1.2检查准备 手术室护士对手术室环境和室内仪器的检查准备工作也是保障手术和全身麻醉安全十分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6.
手术室的护士不但要配合手术工作外,还需配合麻醉医师工作。麻醉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在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医生的护理配合下,能够更好的提高麻醉效果和安全。  相似文献   

7.
王慧荣 《全科护理》2009,(15):1356-1356
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常常导致病人产生强烈的生理和心理的应激反应,如果反应过于强烈,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均有影响,而且会直接干扰手术麻醉的顺利实施,影响治疗效果。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观念的改变,我们开展了术前访视工作。国际手术室护士协会规定: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能和职责之一。由此可见,术前访视工作是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麻醉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和手术顺利实施与进展的必要前提。由于麻醉用药及手术创伤,使得手术具有不同程度的风险,麻醉医生与手术室护士在共同的工作场所完成手术任务,因此手术室护士不仅要在麻醉前、中、后做好准备及护理工作,而且要懂得麻醉基本知识、原理、要能够协助麻醉医生处理麻醉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要掌握临床麻醉基础技术,还要对麻醉工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且在手术过程中要与麻醉医生密切联系、主动配合,它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做好术中麻醉护理配合工作是手术成功的必要保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病人为中心”的全新医学模式对护理学科提出更高要求,尤其对手术室的护理,手术室护士不仅仅协助外科医生手术,同时在麻醉工作中承当更多的职责和任务,手术室护士与麻醉师的默契配合对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起关键作用,是手术病人安全保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与麻醉医生协调配合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探讨影响手术室护士护理安全管理因素,为完善相关评价指标及管理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初步了解手术患者对手术安全的需求以及手术室护士对安全护理管理的相关认知,为初步构建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提供参考;通过对相关专家的咨询并对初步方案进行修订,确定手术室护理安全评价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现况调查研究,获取手术室患者护理安全的相关情况,进一步验证既定的手术室患者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修改.结果 经过专家咨询,最终确定了含有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体系.通过现况调查可知手术室护士对护理安全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得分均>4分;手术室护士普遍对手术中的安全护理相关知识掌握度较高;影响手术室护士护理安全相关知识掌握的主要因素为工作的年限、技术职称以及从事的工作.结论 构建的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较为贴合手术室护士的临床需求并突出了手术室的工作特点,值得临床手术室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1.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不再是局限于手术台上及手术室内的各项操作,而是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从手术前如何接受手术、麻醉、术中的照护直至出院前访视的全过程。因此,必须在以往单纯的手术室护理模式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内容,采用到病房去、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通过多接触患者,深入了解其心理生理、社会心态,达到提高心理护理质量,使患者安全顺利渡过围手术期、了解每个患者的需求,针对性地做好术中护理更有利于配合手术的完成。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1):4177-4178
在医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设计手术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对外科医师、患者、麻醉师与外科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结果实施相应干预,对比其调查前后的手术室护理质量变化。调查后,本组调查对象对护理安全、急救药械、护理文书、消毒隔离工作质量评分均明显提升(P0.05),而本组外科医师、麻醉医师、外科护士和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评分均高于调查前(P0.05)。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在改进手术室护理质量方面有积极作用,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王慧荣 《家庭护士》2009,7(15):1356-1356
手术作为一种应激源,常常导致病人产生强烈的生理和心理的应激反应,如果反应过于强烈,对神经、内分泌及循环系统均有影响,而且会直接干扰手术麻醉的顺利实施,影响治疗效果.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观念的改变,我们开展了术前访视工作[1].国际手术室护士协会规定:术前访视是手术室护士的职能和职责之一[2].由此可见,术前访视工作是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实践形式,并评价其效果。方法按照"改模式、重临床、建机制"的工作原则,加强手术室科学管理,改善手术室护理服务,观察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前后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和能力、手术患者和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手术室护士满意度。结果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各项观察指标较实施前均明显提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手术室护士综合素质和能力、手术患者和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及手术室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前整体护理在病区的应用已经日渐成熟,围术期护理的概念也日渐形成。随着人们对护理工作的需求增加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作为临床护理的特殊单元,整体护理在手术室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整体护理要求手术室的护理工作不仅局限于手术室内,而应包括从患者入院、接受手术以及麻醉苏醒期直至出院的全过程。本文从术前访视、术中护理和术后随访三个方面介绍了我院手术室的整体护理模式,手术室整体护理的开展有利于手术配合及术后康复,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密切了护患关系,增强了护士的职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督促护士不断学习和积累知识,体现护士自身工作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观念的转变,整体护理从病房逐渐深入到手术室。手术室护士对手术患者开展整体护理,确保了护理的连续性、完整性和系统性,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手术治疗,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杨莉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6,(10):1362-1363
目的分析围术期使用手术室-病房患者交接记录单的临床效果以评估其有效性。方法在患者出入手术室的3个时间段(病房-手术室、手术室-麻醉恢复室、麻醉恢复室-病房或手术室-病房)采取由病房责任护士、手术室巡回护士、麻醉恢复室护士3方按照手术室-病房患者交接记录单进行逐项核查后交接。结果围术期交接时使用手术室-病房患者交接记录单进行相关信息核查,发现安全隐患268例,及时处理后,确保患者安全并顺利完成手术。结论手术室-病房患者交接记录单的应用可有效规范护理行为,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从而确保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8.
孙青丽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18):3268-3271
目的探讨巡回护士工作程序对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影响。方法以聊城市东昌府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应用常规护理的5545台手术作为对照组,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应用巡回护士工作程序的5732台手术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综合考虑护理人员、病房环境、医用物品、医疗器械及护理方法等五个方面的因素,针对其中影响手术室护理安全的因素制定相应措施,细化量化巡回护士工作,制定巡回护士工作程序并实施。比较两组第一台手术准时率、巡回护士在位率、手术护理质量、工作缺陷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第一台手术准时率、巡回护士在位率及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工作缺陷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护理质量,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围术期及患者术后感受评分均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巡回护士工作程序能明显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降低手术护理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9.
沟通方法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分析应用沟通方法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接受手术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沟通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干预后调查患者、患者家属、手术医生及麻醉医生在实施有效沟通的前后对于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评价应用沟通方法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在实施有效沟通后患者及家属、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有显著提高.结论 良好有效的沟通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以及同事之间的默契度,从而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此外,手术室护士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开展手术室优质护理为手术患者及手术医生提供满意的护理服务。方法从手术全期护理、患者安全和护理质量、护士专科业务技术、医护合作、服务态度等方面展开并进行实施,根据护理部每月向手术患者、手术医生发放问卷进行满意度调查和6项护理质量考评打出分值,≥95分评选为优质护理明星和团队。结果手术室通过开展优质护理,强化了护士的服务意识,提高了护士的沟通交流能力及专科护理水平,使手术患者的平均满意度从91.15%提高到98.47%,手术医生的平均满意度从86.75%提高到95.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提高了手术室护士的整体素质,密切了护患关系、医护关系,使工作环境更加和谐,同时又避免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