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壮医腰环穴,是以壮医三气同步的天人自然观、三道两路理论为指导,形成以环为穴的壮医特色取穴原则。腰部位于人体人部,是人体的重要连接部位,腰环穴是三道两路在腰部的反映点,通过刺激三道两路腰环穴,疏通三道、通畅两路、调节气血,维持三气同步运行。腰环穴具有通路、散结、止痛、补虚的功效,适应病证范围广泛,可治疗多种疾病,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壮医理论体系概述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壮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壮族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实践,以及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加上壮汉文化的交流,使壮医药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1阴阳为本,三气同步──壮医的天人自然观壮族聚居和分布地区处于亚热带,虽然平均气温较高,但四季仍较分明。日月穿梭,昼夜更替,寒暑消长,冬去春来,使壮族先民很早就产生了阴阳的概念。加上与中原汉族文化的交流和影响,阴阳概念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就更为广泛,自然也被壮医作为解释大自然和人体生理病理之间种种复杂关系的说理工具。…  相似文献   

3.
壮医"阴阳为本"、"三气同步"的理论渊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阴阳为本、三气同步理论是壮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用来概括壮医对大自然和人体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壮医“阴阳为本”、“三气同步”理论的形成。源于壮族先民对大自然及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朴素认识。是有其实践基础的。1“阴阳为本”的来源 壮医认为,万物皆可分阴阳,万变皆由阴阳起,此即阴阳为本。“本”即“根本”之意。据广西著名的壮医专家黄汉儒教授的考证,壮族先民阴阳概念的产生。与壮族聚居和分布地区处于亚热带,虽然平均气温较高,但四季仍较分明有关。由于日月穿梭,昼夜更替,寒暑消长,冬去春来,再加上与中原汉文化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广西壮族地区因涌现出一批"长寿之乡"而引起世人关注。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医药作为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壮族人民长期以来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壮医以"三气同步"、"三道"、"两路"和"解毒调气补虚"等理论为其主要特点,壮医养生思想是壮族人民在壮医理论指导下、在长期医疗活动中形成的独特养生经验总结。本文通过对壮医养生思想进行初步探究,以期为开展壮医养生保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壮医甲诊是壮医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诊断方法,在壮族地区广为壮族民间流传使用,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壮医认为,人体的生理功能是通过“三道”“两路”来完成的,其病理也是由于“三道”“两路”的障碍所引起的。“三道”与外界相通,吸收水谷精微,调节有度,人体之气就能与天地之气保持同步协调平衡,即健康状态;“两路”是人体内的两条极为重要的内封闭通道,  相似文献   

6.
壮医外治法是壮族人民在与疾病的斗争中积累和发展起来的治疗方法,包括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壮医热熨疗法、壮医刮痧疗法、壮医佩药疗法、壮医角吸疗法等。壮医认为,通过外治的方法,在人体龙路、火路的某些体表气聚部位(即穴位)施以调气治疗,调整和畅通人体气血,增强人体抗病能力,加速邪毒化解或排出体外,使三气复归  相似文献   

7.
壮医名家覃保霖是最早研究壮医药的专家之一。他首次将壮族民间医药称为“壮医”,并首次提出壮医“三气同步”学说基本理论,在壮医药的历史源流、基本理论、甲诊、陶针技法、鲜花叶透穴疗法等方面颇有研究。本文从壮医鲜花叶透穴疗法的学术思想及其技法概述两个方面深入探讨和分析,旨在为研究壮医药提供参考,推广应用壮医传统技法。  相似文献   

8.
浅谈壮医“三道”,“二路”学说的具体运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三道”、“二路”学说是壮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它是在对壮族医药10多年挖掘整理的基础上,由壮医专家黄汉儒主任医师首次在1995年南宁全国民族医药学术交流会上,在《壮医理论体系初探》一文,(该文于1996年由《中国中医药报》首次分三期连载发表)中提出“三道”、“二路”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着“谷道”、气道”、“水道”三条极重要的通道及“龙路”、“火路”两条极重要的通路。“三道”、“二路”维系着天人地之间的同步运行。“三道”、“二路”学说在壮医学术体系中的具体运用,概括起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说明人体解剖…  相似文献   

9.
“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在中医基础理论中用“阴阳”解释医理的内容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壮医的整体现念“天人自然观——阴阳为本,三气同步”亦是壮医理论的重要核心内容,对“阴阳”起源的论述,是1996年《壮医理论体系概述》一文中开始出现。此后,在出版的各类壮医学论著中,论述“阴阳”的概念与含义均沿袭了《壮医理论体系概述》中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壮医理论指导治疗恶性肿瘤的体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壮医天人自然观、阴阳为本、三气同步理论指导临床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临床恶性肿瘤13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壮医理论指导立体壮药治疗;对照组,采用TNF治疗.结果:壮医理论指导立体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壮医理论指导立体治疗恶性肿瘤是目前较有效的方法,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壮医针法是在壮医理论指导下,运用针具刺激人体体表的相关穴位,通过调整人体脏腑、骨肉、气血功能,调达人体三道两路,促进人体三气同步,达到人体康复的治疗方法。从文献记载、出土文物、自然环境、独特病种、壮族习俗等方面探究壮医针法的起源,得以推论壮医针法源远流长,应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并对中医“九针”的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壮族及其先民在生产、生活以及同疾病斗争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性、民族性和传统性的医药体系,壮语称为“依托”。“依”即“医药”,“托”即“本地”、“土著”之意,译为土医土药。在壮医理论的形成、壮医对疾病认识和诊疗深化的过程中,壮族的哲学思想:宇宙“三盖”(三界)观和万物“波乜”(公母)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壮医药学是壮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同疾病作斗争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也是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壮医以"阴阳为本""三气同步""三道两路""毒虚致病""脏腑气血和痧、瘴、蛊、毒、风、湿""调气解毒补虚养神"为核心理论。壮医药防治皮肤病是壮医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壮医的"毒虚致病"病因病机论,"调气、解毒、补虚、养神"的治疗原则,也是指导皮肤病的基本理论。壮医药防治皮肤病在临床上颇具特色和疗效。本文从壮医皮肤病的病因病机、壮医皮肤病的诊断特色、壮医皮肤病的治疗原则、壮医皮肤病内治方法、壮医皮肤病外治方法等方面论述壮医药防治皮肤病的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概况,以期为壮医皮肤病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壮医学"三气同步"理论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壮族先民在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以雷、水、花、蛙等为主体的崇拜文化群和具有"物我合一"特点的自然观,这实际上是壮医"天地人三气同步"学说的哲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从(1)壮医“人天地三气同步”与耗散结构理论;(2)壮医论“人体非平衡稳态”;(3)涨落机制与壮医临床、基础与文献整理研究等三方面来分析壮族医学与耗散结构理论的共同点和相似点,以及两者之间的某些关联。其目的是借此给有志、热心从多学科来研究壮医的工作者抛引玉之砖,共同为发掘整理、研究提高壮医学而努力。  相似文献   

16.
壮医是壮族人民与疾病长期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对疾病的独特认识及独有的理论体系。从壮医"毒虚致病"理论的角度阐释慢性乙型肝炎发病的根本病因,以"三道两路""三气同步"理论解析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理,分别从内治法、外治法归纳总结壮医药对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特色,并对常用壮医验方药材及临床验方"白花香莲解毒颗粒"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借鉴与参考。壮医外治法具有"简、便、廉、验、捷"的特点,亦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手段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壮医天人自然观、阴阳为本、三气同步理论指导临床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临床恶性肿瘤13全 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壮医理论指导立体壮药治疗;对照组,采用TNF治疗。结果:壮医理论指导立体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壮医理论指导立体治疗恶性肿瘤是目前较有效的方法,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壮医龙脊贴是根据壮医敷贴和神龙灸这两种治疗手段改良的一种独特的壮医特色外治疗法,以壮医学“三气同步”“三道两路畅通”为理论指导,主要通过延循人体背廊穴及以内区域腧穴进行的一种大面积的壮药敷贴疗法,通过筋络、穴位、药物效应及三者的综合协同效应融为一体,从而激发和协调人体气机,疏通三道两路、调节天、地、人三气同步,以达防治疾病目的的特色壮医外治疗法。  相似文献   

19.
壮医是壮族人民在历史上创造和沿用的传统医药,是我国传统医药的一朵奇葩,壮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形成了独特的医药理论,初步构建了独特的气血理论体系框架。本文对壮医气血理论中的调气法进行探讨,对壮医"三部"调气法的内涵进行解析,并对其临床运用进行整理、归纳研究,认为壮医"三部"调气法方法独特,疗效显著,特色鲜明,应进一步发掘整理、充实完善。  相似文献   

20.
壮医理论体系的建立,对壮医的病因病机、临床诊治、处方用药等具有指导性意义,对壮医学科的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本文通过查阅近10年的文献资料,从壮医基础理论溯源,"阴阳为本、三气同步"的天人自然观,"三道两路"的生理病理观,"毒虚致百病"的病因病机论及壮医治疗原则、诊疗特色、治疗方法及预防养生等方面概述壮医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