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长生不老,出自《西游记》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写顽皮好动的孙悟空欲求长生之道,对众猴说:“我明日就辞汝等下山,云游海角,远涉天涯,务必……学一个不老长生,常躲过阎君之难”。于是“朝餐夜宿,一心里访问佛仙神圣之道,觅个长生不老之方”。第六十六回“诸神遭毒手,弥勒缚妖魔”中也载有:“那太子,你舍了国家,从那国师王菩萨,修的是什么长生不老之术?只好收捕淮河水怪”。长生:永生。长生不老,原为道教的话,后也用作对年长者的祝愿语。  相似文献   

2.
历代皇帝都在“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欢呼声中做着长生不老之梦,神仙方士们始终没有找到长生不老药,而世人却在五彩缤纷的人生中找到一个不老人生的“密码”,那就是“三自一包”。  相似文献   

3.
赵广兰 《健康生活》2006,(11):31-31,33
历代皇帝都在“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欢呼声中做着长生不老之梦,神仙方士们始终没有找到长生不老药,而世人却在五彩缤纷的人生长河中,找到一个不老人生的“密码”,那就是“三心二意”。  相似文献   

4.
桃,古人雅称为“寿桃”、“仙桃”。许多年画描绘的老寿星手里总离不开捧着一个硕大艳丽的寿桃。神话故事中,传说天上的王母娘娘每年开一次蟠桃盛会。蟠桃(桃之一种)3000年才结一次果,吃之可长生不老。《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就偷吃王母娘娘栽的蟠桃。民间历来也喜用寿桃、仿桃寿棵为老人拜寿。 我国栽培桃树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诗经》里早有“桃子夭夭,灼灼其华”文句。直到公元前2世  相似文献   

5.
黄静 《家庭育儿》2006,(9):29-29
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在他小时候,一次把母亲刚买回家的金表给摆弄坏了。母亲看到孩子搞破坏,就狠狠地揍了陶行知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老师。陶行知的老师听了这件事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陶行知的母亲很不理解,老师对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从小就有动手的机会。”后来,老师给母亲找到了一个补救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长生不老”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千百年来人们做出了种种尝试,可惜都没能获得成功。秦始皇就曾派徐福远赴东瀛寻找长生不老之药,但秦始皇帝虽统一了六国,然而最终未能长生不老。以后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曾为此做过努力,炼丹或修道,但“长生不老”始终只是一个梦。那么人类究竟能不能抗拒衰老,实现梦寐以求的“长生不老”呢?  相似文献   

7.
有一种男人,总是太“正”,女人仰慕他,却无法在他面前情不自禁地肆意撒娇、嗔笑、柔软……比如武松、包公、孙悟空……因为他们一身正气,严肃,正派,还有一种奇怪的心理磁场,也许那是一种太阳神的光芒:理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养生的传统,人们都幻想着,能有什么办法让自己健康长寿、长生不老。所以,“养生”在中国民间有深厚的土壤,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来一个“养生大师”、“养生秘密”,风靡一时。  相似文献   

9.
怡然 《健康生活》2013,(5):4-6,9
在1983年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电视连续剧《西游记》中,有这么一段经典故事情节:孙悟空在万寿山五庄观偷吃镇元大仙的人参果时,当时共同享圣果的沙僧对孙悟空“感慨”地说:“当年我在天宫做卷帘大将时,有幸赶赴蟠桃盛宴,见海外诸仙将人参果奉与王母上寿。”那一个个“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鼻子嗅一嗅长寿三百六十岁,吃上一个鲜能活四万七千年”的白白胖胖有鼻有眼的东东,被猪八戒囫囵吞下数枚却不知啥滋味的神奇人参果,深深烙入一代代国人脑海中。  相似文献   

10.
历代皇帝都在“万岁、万岁、万万岁”的欢呼声中做着长生不老之梦。神仙方士们始终没有找到长生不老药,而世人却在五彩缤纷的人生长河中,找到一个焕发青春、延年益寿的秘诀,那就是“八味心药”。  相似文献   

11.
黄仕汪 《现代养生》2009,(10):48-48
人老了,特别是生病时,有的人就希望能有长生不老药。 中国古代就有为数不少的帝王热衷于追求“长生不老”之药。  相似文献   

12.
长生不老、青春长驻,是每一个热爱生命的人的梦想,但现实却使我们不得不承认岁月无情,韶华易逝,寻常百姓可“梦”不可及。贵为天子的历代皇帝,都为寻求长生不老的秘方绞尽脑汁,如秦始皇派人去日本寻求“长生不老药”,如汉代的“炼丹术”。历代君王都已作古,显然人间并没有长生不老的良药。然而,科学发展到了今天,已经向延缓衰老迈了一大步。 人都是会衰老的,但为什么有的人青春期较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民俗文化中,历来都把长寿看作是福分,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春联、老寿星的中堂画、百寿图等在寻常百姓家随处可见。就连《西游记》中的孙悟空都冒险偷吃王母娘娘的盘桃以求长生不老,  相似文献   

14.
2月立春这天,全国各地都有“咬春”、“尝春”的习俗。“咬春”就是立春时吃生萝卜,咬一口生萝卜就可以消除春困。临沂地区有些地方,这天人人手拿一个生萝卜,待立春时刻一到,不约而同地咬下去。据说谁在立春那一瞬间咬住了萝卜,谁就能青春永驻,长生不老。而这主角萝卜也有讲究,以脆嫩多汁的青萝卜为上,最好是绿皮红心的“心里美”。  相似文献   

15.
正我国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里,说天庭有座蟠桃园,园里结着数不尽的仙桃,人吃了可以长生不老,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不客气地偷吃了仙桃,便惹出大闹天宫的祸事。吃仙桃能长生不老,这当然只是神话罢了。衰老是生物的自然规律,人也不例外。人到了一定年龄,体内的生理组织就会出现一系列衰退现象,如耳聋、发白、行动迟钝、记忆力衰退……而自古以来,人类就在和衰老做斗争,幻想炼  相似文献   

16.
梁兆松 《医药与保健》2006,14(11):63-63
清朝乾隆皇帝89岁寿终,是历代皇帝中的“长寿之最”。被称为“古稀天子”。他有游历名山大川的浓厚兴趣,又好寻仙访道,有追求长生不老的强烈欲望,故有乾隆私访的许多传说。据传,某一日大臣启奏:在穷山偏壤的一个村庄里生活的农夫,皆多高寿,年过百岁者大有人在。于是,乾隆便带领随从,微服私访,想知其长  相似文献   

17.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最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毛泽东同志誉之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从美国获得教育硕士学位回到祖国时,正值二十五岁 他怀行“要使全国人民都有受教育的机会”的远大抱负,选择了师范教育工作,开始了他那整整三十年的不平凡的教育生涯 陶行知不愧为一位伟大的平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救国”的强烈社会责任感,献身教育,为国育才,贡献了他毕生的生命。起初他在大学任教,后来他辞职奔走  相似文献   

18.
范淑珍 《现代保健》2010,(3):191-193
万事万物都有一个“牛-长-衰-亡”的过程,人类也不可避免地从一出生,就滑着生命的轨迹走向衰老。而历代君王对于“长生不老”的执着追求,吏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生长于一切都以科学为理论依据的时代,我们都知道“长生”是不可能了,于是,现代医学就将研究方向放存了“不老”上。  相似文献   

19.
长生果——松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子作为人们消闲的小食品,唐代段成式《酉阳杂俎》中有其记述,至宋代已相当普及,并且享有盛誉,视为延年益寿的“长生果”。传说连服百日即可却病轻身,连服三百日则可日行五百里,久服还能“成仙”。这些说法,可能源于晋·葛洪的《神仙传》,其中有一故事说:一个名叫赵瞿的人,得了很重的癞病,家里人害怕感染,就把他送到深山老林之中。有一天,赵瞿忽遇三位鹤发童颜的老者,送给他松子和松柏脂各五升,并对他说道:“此物不但能治你的病,而且还可以使你长生不老。服至一年,病当全愈,愈则去根”。赵瞿遵嘱服之,未及一半,病果然…  相似文献   

20.
银耳,也叫白木耳、雪耳,有“菌中之冠”的美称。它既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又是扶正强壮的补药。历代皇家贵族都将银耳看做是“延年益寿之品”、“长生不老良药”。银耳性平无毒,既有补脾开胃的功效,又有益气清肠的作用,还可以滋阴润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