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结合针刀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腰椎管狭窄症患者l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结合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JDA下腰痛各项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提高(P〈0.05.0.01),对照组治疗后“下腰痛主观症状”和“下肢疼痛与麻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交感神经节射频热凝结合针刀治疗能显著改善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症状,疗效明显优于电针治疗。  相似文献   

2.
头针结合运动疗法在中枢性协调障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中枢性协调障碍的临床治疗。方法:60例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在药物、推拿按摩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头针和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治疗。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以小儿脑性瘫痪粗大运动量表(GMFM)和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组内相比.肌痉挛均明显改善(P〈0.01),运动功能均有显著提高(P〈0.01)。两组治疗后组间相比,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头针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McKenzie法结合运动疗法及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力学效应。方法:90例确诊患有该病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45例,A组采用McKenzie法结合运动疗法及牵引,B组采用中医推拿配合中频电疗及牵引治疗。治疗前后均使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背痛评分标准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JOA下背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0d后2组JO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提高(P〈0.01),2组间比较,A组明显高于B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A组痊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McKenzie法结合运动疗法及腰椎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显著提高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强化骨盆运动训练对脑出血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出血偏瘫恢复期患者7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骨盆运动训练。结果:治疗2周后,2组平衡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观察组平衡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下肢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功能性步行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功能性步行分级≥3级的患者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强化骨盆运动训练在改善脑出血偏瘫患者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眼针配合推拿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完全采用随机抽样法将中风后遗症90例观察病例分为跟针配合推拿疗法治疗组30例,针刺对照组30例,推拿对照组30例,均10d为1个疗程,2个疗程观察比较3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与2个对照组治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针刺组、推拿组。结论:眼针配合推拿疗法治疗中风疗效明显高于针刺及推拿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措施对颅脑损伤患者疗效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颅脑损伤患者60例,其中32例为康复治疗组,采用促醒疗法、运动疗法、日常活动训练,以及支具等综合康复治疗。结果:治疗60天后,康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为85.7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ADL评分均有提高。但治疗组提高的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苏醒时间也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临床综合康复治疗对于闭合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促醒和日常活动能力的恢复具有肯定的效果,应早期介入。  相似文献   

7.
周青蕊  景玉珍 《中国康复》2009,24(2):127-127
目的:观察小脑电刺激治疗小儿脑性瘫痪(CP)的疗效。方法:59例CP患儿分为观察组31例和对照组28例,均采用运动及作业疗法等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接受小脑电刺激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2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0.05);2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训练联合小脑电刺激治疗可更显著促进脑瘫运动功能发育,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夹脊低频电刺激对脊髓损伤(SCI)患者的疗效。方法:SCI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夹脊低频电刺激治疗。观察2组患者痉挛程度及运动感觉功能变化。结果:治疗90d后,观察组Ashworth、腱反射、阵挛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均P〈0.01),对照组仅腱反射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2组运动及感觉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夹脊低频电刺激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痉挛状态、提高运动和感觉功能。  相似文献   

9.
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洁 《中国临床医学》2005,12(5):864-865
目的:观察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并与单纯牵引治疗相比较。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牵引配合推拿治疗组和单纯牵引治疗组。腰椎牵引采用仰卧位电脑间隙牵引法,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分表的得分,对其评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2组腰椎功能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评分分值有显著差异(P〈0.01),牵引配合推拿治疗后腰椎功能改善优于单纯牵引治疗。2组治疗后评分均与其治疗前评分值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牵引配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牵引疗效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制VCD在腰椎管狭窄症后路内固定术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自制VCD进行健康教育。并对两组接受健康教育后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接受健康教育后效果、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应用自制VCD对腰椎管狭窄症后路内固定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满足患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推拿按摩结合肌力训练治疗膝骨关节炎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推拿按摩结合肌力训练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患者分为2组,综合组40例51膝,采用推拿按摩结合肌力训练治疗;对照组38例50膝,接受单纯推拿按摩治疗。治疗前后参照日本三大医学院制订的膝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分。结果:20次治疗后2组得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1),综合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推拿结合肌力训练能显著提高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对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模式和手功能恢复的康复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条件的36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8例)和干预组(n=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Bobath方法为主,配合Rood法、Brunnstrom促进法,进行上肢和手功能训练,2h/d,5次,周,连续2周。干预组采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治疗:限制健侧肢体动作,在治疗期间要求患者穿戴吊带和夹板一整天,每天清醒时固定时间不少于90%,根据制定的塑形任务进行患侧肢体的反复训练,6h/d,5次,周,连续2周。结果:CIMT患者治疗后FMA的各项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问反射活动和协调能力与速度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其他4部分的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组治疗后简介上肢功能STEF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CIMT可以在短期内改善脑梗死患者上肢运动模式和提高手的精细动作和运动速度,其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康复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雷中杰  何成奇 《中国康复》2006,21(6):399-399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170例,分为A组90例和B组80例,均给予牵引、手法按摩治疗IA组配合高、低频电疗等。治疗前后采用“腰椎疾患治疗成绩评定标准”评定临床效果。结果:经过1-30d的治疗,与治疗前比较,2组腰痛、下肢麻木症状均明显改善(P〈0.01),与B组比较,A组更显著(P〈0.05);临床疗效比较,A组治愈显效率明显优于B组(88.9%、76.3%,P〈0.05)IA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在牵引、手法按摩治疗基础上配合高、低频电疗等治疗,能显著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CST)结合运动再学习疗法(MRP)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均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MRP,观察组在训练前进行CST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价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躯干控制测试(TCT)进行躯干控制能力评定,改良Barthel指数法(MBI)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治疗后行步行能力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2组患者下肢FMA、MBI及TC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步行相关参数比较,观察组最大步行速度、步长及步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分别与下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步长和步行速度具有正相关性(P〈0.01)。结论:CST结合MRP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对冠心病患者康复运动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冠心病抑郁患者8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药物治疗及健康教育,干预组同时增加心理疏导。结果:经过1年的观察后,2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与观察前比较均有明显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下降更明显;康复运动的依从率干预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配合心理疏导疗法能有效改善冠心病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康复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腰夹脊穴结合远红外照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对4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针刺治疗,并与推拿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与结论:治疗组总有效率93.75%,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型差异(P〈0.05),且针刺夹脊穴的疗效具有持续性和积累性,治疗组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率和有效率均较治疗1个疗程为高(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期针刺配合康复治疗技术对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病程〈2周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2组各40例,按急性期常规处理的同时均进行促通技术为主的治疗方法,A组并增加分期针刺疗法。治疗前及治疗2月后以Fugl—Meyer运动功能指数(FMA)和脑卒中病损评估法(SIAS)评定2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FMA运动功能评分与治疗前比较,2组均有显著提高(P〈0.01),且A组优于B组(P〈0.01)。SI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A组显著提高(P〈0.01),B组则无显著变化。结论:分期针刺配合促通技术可以显著促进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减少病损程度。  相似文献   

18.
易化技术结合运动想像对偏瘫上肢的康复疗效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在康复训练中结合运动想像对偏瘫上肢的康复疗效。方法:31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2组。想像组18例采用易化技术结合运动想像,对照组13例常规康复治疗,均每日1次。结果:经过15-72次治疗,2组Fugl-Meyer上肢主动运动功能积分评定均有明显提高(P〈0.01),但想像组的积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易化技术结合运动想像对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方法将90例急性LDH患者分为1个观察fH(A组)和2个对照组(B组一药物脱水组;C组一理疗运动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卧床休息、抗炎消水肿、抑制粘连及运动训练综合治疗方案。结果:2个疗程后A组与B、C组间总治愈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第1个疗程A组与B组治愈率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M).05);A、B组与C组治愈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第2个疗程A组与B组、C组间治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卧床休息、抗炎消水肿、抑制粘连及运动训练综合治疗方案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经皮神经电刺激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观察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痛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TENS合并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TENS治疗。采用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Fugl-Meyer评估量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在减轻疼痛、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增加患侧上肢运动功能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TENS合并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具有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