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雷公藤单体T4对胰岛β细胞的免疫保护作用,为胰岛β细胞的免疫保护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培养胰岛β细胞株NIT细胞及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别与以下6组作用:①IL-1β+IFN-γ组;②IL-1β+IFN-γ+DXM组;③IL-1β+IFN-γ+T4组;④T4组;⑤DXM组;⑥对照组(DMEM)。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IL-4、IFN-γ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上清一氧化氮水平,化学发光法检测上清胰岛素水平。结果①IL-1β+IFN-γ刺激的NIT-1细胞分泌IL-4水平较其他各组减少(P〈0.01),IFN-γ分泌比其他各组增多(P〈0.01),IL-4/IFN-γ比其他各组降低(P〈0.01)。②T4+IL-1β+IFN-γ刺激的NIT-1细胞与IL-1β+IFN-γ刺激组相比,分泌IL-4水平增高(P〈0.01),IFN-γ减少(P〈0.01),IL-4/IFN-γ增高(P〈0.01)。③IL-1β+IFN-γ刺激的NIT-1细胞分泌NO较其他各组增高(P〈0.01),胰岛素分泌减少(vsIL-1β+IFN-γ+T4组、IL-1β+IFN-γ+DXM组,P〈0.05;vsT4组、DXM组、对照组,P〈0.01)。④T4+IL-1β+IFN-γ刺激的NIT-1细胞与IL-1β+IFN-γ组相比,分泌NO水平减少(P〈0.01),Ins增加(P〈0.05);与IL-1β+IFN-γ+DXM组相比,NO分泌减少(P〈0.05)。结论 T4可减轻IL-1β+IFN-γ对NIT细胞的损伤作用,保护NIT细胞的胰岛素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K^+通道阻断剂四乙铵(TEA)对诱导胰岛β-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IFN-γ+IL-1β诱导NIT细胞凋亡,同时加入TEA,通过AnnexinV检测、PI染色,利用四唑蓝比色实验(MTT法)检测不同浓度TEA对链脲佐菌素(STZ)处理细胞活性的影响;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EA对诱导NIT细胞凋亡的影响;通过硝酸还原酶法、硫代巴比妥酸TBA法、化学比色法、黄嘌呤氧化酶法、分别测定培养上清液中NO和氧自由基含量以及细胞裂解物中NO合成酶(NOS)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ID)活性。结果 1mmol/L TEA能显著抑制IFN-γ+IL-1β诱导的NIT细胞凋亡。IFN-γ+IL-1β可显著增加NOS活性,降低SOD的活性,从而导致培养上清液中NO及氧自由基的含量显著增加;TEA可显著抑制STZ的作用。结论K^+通道在胰岛β-细胞的凋亡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K^+通道阻断剂TEA可显著抑制IFN-γ+IL-1β诱导的胰岛β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NIT细胞诱导性NO合成酶(iNOS)活性,上调SOD活性,减少NO的产生以及增强其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葡萄糖对胰岛β细胞系NIT-1上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型(11β-HSD1)的表达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细胞免疫化学染色、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NIT-1细胞11β-HSD1mRNA及蛋白表达。分别用含10、15、20和25mmol/L葡萄糖的Ham's F12培养液培养NIT-1细胞72h,检测11β-HSD1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用葡萄糖刺激释放(GSIS)试验评价胰岛β细胞功能。结果 (1) 胰岛NIT-1细胞胞质里有棕黄色阳性染色颗粒,并有11β-HSD1mRNA和蛋白表达,(2) 15、20和25mmol/L葡萄糖组11β-HSD1表达增加(P<0.05,P<0.01),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减少(P<0.05,P<0.01)。结论 11β-HSD1在胰岛NIT-1细胞上有表达,糖皮质激素可能参与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功能。  相似文献   

4.
许亚桦 《医学信息》2018,(12):80-82
目的 探讨血清1,25羟维生素D3、血清IL-4、IFN-γ水平与不同中医证型变应性鼻炎(AR)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4组不同中医证型变应性鼻炎患者各30例及30例正常体检患者血清1,25羟维生素D3,ELISA酶联免疫法测定各组血清IL-4、IFN-γ水平。结果 4种不同中医证型的变应性鼻炎组血清1,25羟维生素D3、血清IFN-γ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而血清IL-4水平则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之间三种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1,25羟维生素D3缺乏或不足与变应性鼻炎具有密切的关系,其可能作用机制为血清1,25羟维生素D3缺乏可导致机体Th1/Th2细胞因子分泌失衡,刺激IgE水平升高引起变态反应。不同证型的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1,25羟维生素D3、血清IL-4、IFN-γ水平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5.
低免疫原性肿瘤可诱导调节性T细胞增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小鼠低免疫原性瘤细胞和高免疫原性瘤细胞与同系脾细胞混合培养为肿瘤免疫体外模型,研究培养后的脾细胞中CIM(+)CD25(+)调节性T细胞(TR)的分布,揭示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方法3种不同高低免疫原性瘤细胞与同系脾细胞混合培养,建立模拟肿瘤免疫的体外模型,以放射性核素掺入法检测混合培养后的脾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术分析TR、CIM(+)干扰素(IFN)γ(+)以及CIM(+)白细胞介素(IL)-10(+)T细胞分布状况,ELISA法检测混合脾细胞和肿瘤细胞培养卜清液中IFN-1和IL-10水平。结果高免疫原性瘤细胞FBL3或H22刺激的同系脾细胞增殖指数较低免疫原性瘤细胞D5刺激的旧系脾细胞要高,分别高3倍(D5:FBL3=4.94:12.20)和10倍(D5:H22=4.94:44.60),而3种瘤细胞刺激的同种脾细胞其增殖指数均较相应的肿瘤免疫组要高(D5 1.9倍,FBL3 2.1倍,H22 1.1倍)。在与低免疫原性瘤细胞D,混合培养的同系脾细胞中,与高免疫原性瘤细胞FBL3或H22相比,含更多的TR(D5:H22P〈0.05)和CD4^+IL-10^+细胞(D5:FBL3P〈0.01,D5:H22P〈0.01),上清液中含更高水平的IL-10(P〈0.01,P〈0.01),而IFN-γ水平很低(P〈0.01,P〈0.01)。结论低免疫原性肿瘤可诱导TR细胞的增生,TR细胞在肿瘤免疫逃逸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引起胰岛细胞凋亡、胰岛素分泌、Bcl-xL和Bax蛋白表达变化及其牛磺酸的影响。方法: 应用体外单层培养Wistar大鼠胰岛细胞,分别检测IL-1β、TNF-α和 IFN-γ对胰岛细胞凋亡细胞百分率、DNA片段、培养液中NO-2/ NO-3含量及NOS活性、胰岛素分泌、Bcl-xL和Bax表达的影响,并进一步观察牛磺酸的作用。结果: IL-1β、TNF-α和 IFN-γ联合可诱导胰岛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DNA明显片段化,同时NO-2/ NO-3含量和NOS活性亦明显升高,胰岛素分泌明显降低, Bcl-xL表达下降和Bax表达增强(P<0.01);牛磺酸能阻断上述细胞因子的作用(P<0.01),并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结论:牛磺酸能够改善IL-1β、TNF-α和 IFN-γ诱导的胰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OS活性从而减少NO的生成以及下调Bax/Bcl-xL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7.
徐雪  高香  薛愉  吕玲 《国际免疫学杂志》2011,34(2):143-146,164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IL-17、IFN-γ的表达水平,探讨地塞米松对PBMC分泌IL-17和IFN-γ的影响。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SLE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浆及PBMCs培养上清液中IL-17、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SLE患者组血浆IL-17、IFN-γ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t=d.96,P〈0.001;t=2.43,P〈0.05),SLE活动组患者血浆IL-17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组(t=g.52,P〈0.005);血浆IL-17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抗dsDNA抗体滴度呈正相关(r=0.681,0.492),与补体C3、C4水平呈负相关(r=-0.529,-0.534)。无佛波酯(PMA)刺激条件下,SLE患者PBMCs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水平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t=0.06,P〉0.05).力口人PMA刺激后,SLE患者PBMCs分泌IL—17的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t=2.48,P〈0.05);地塞米松可明显抑制PMA刺激后的PBMCs分泌IL-17和IFN-γ水平(t=3.72,3.34,P〈0.01),且地塞米松对PBMCs分泌IL-17的抑制率更高。结论SLE患者体内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异常,IL-17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且与疾病活动性有明显关联,地塞米松可明显抑制IL-17的表达,提示IL—17可能是治疗SLE的一个潜在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脱氢表雄酮(DHEA)对去势鼠CD4+T细胞Th1/Th2型细胞因子表达和成骨细胞(OB)增殖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绝经后骨质疏松(PMO)模型,分为OVX组、OVX+DHEA组、OVX+E2组。另设Sham组为假手术对照。取腰椎和股骨行骨组织形态计量分析;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鼠脾脏CD4+T细胞内IL-2、IFN-γ(Th1型)和IL-4、IL-10(Th2型)的表达;并取椎骨植块法培养OB,FCM分析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结果:OVX组与Sham组相比,椎骨和股骨骨小梁面积显著下降(P〈0.01),说明PMO模型成功建立;与OVX组相比,OVX+DHEA组腰椎、股骨及OVX+E2组腰椎、股骨骨小梁面积都明显增加(P〈0.01)。OVX组IL-2及IFN-γ表达显著低于Sham组(P〈0.05);而OVX+DHEA组和OVX+E2组显著高于OVX组(分别为P〈0.01和P〈0.05)。OVX+DHEA组IL-4及IL-10表达显著低于OVX组(P〈0.01)。OVX组IFN-γ/IL-4比值明显低于Sham组(P〈0.05);OVX+DHEA组和OVX+E2组IFN-γ/IL-4比值均显著高于OVX组(P〈0.01)。OVX组OB的PCNA表达与Sham组相比显著增高(P〈0.05);与OVX组相比,OVX+DHEA组OB核内PCNA的平均表达强度和阳性细胞百分率皆显著增高(分别为P〈0.05和P〈0.01)。OVX+DHEA组OBPCNA表达与CD4+T细胞IFN-γ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931,P〈0.05);与IL-4水平呈负相关(r=-0.815,P〈0.05)。结论:DHEA可通过细胞免疫调节作用形成Th1型免疫偏移,从而显著改善PMO的免疫状态;并有效促进OB增殖,显著改善骨形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组人白介素23(IL-23)是否能够诱导正常人T细胞IFN-γ的产生,作用的靶细胞亚群和调节因素。方法 正常人PBMC在抗CD3(anti-CD3)单克隆抗体或anti-CD3和抗CD28(anti-CD28)单克隆抗体刺激的条件下与IL-23进行培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FN-γ的水平;同时采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分析IL-23诱导PBMC IFN-γ表达的T细胞亚群。结果 在未经任何刺激的情况下,PBMC产生很低或不产生IFN-γ。IL-23呈剂量依赖方式促进由anti-CD3活化的PBMC IFN-γ产生。细胞亚群分析的结果表明,IL-23诱导记忆CD4^+和CD8^+T细胞表达IFN-γ,对活化的CD4^+T细胞作用较为明显。Th2细胞因子(IL-4、IL-10)和抗IL-12受体β1 mAb(IL-12Rβ1)抑制IL-23诱导T细胞IFN-γ产生。结论 IL-23促进活化的记忆CD4^+和CD8^+T细胞IFN-γ的产生。Th2细胞因子和抗IL-12Rβ1 mAb抑制由IL-23诱导IFN-γ产生,提示这些细胞因子和抗体对IL-23引起的自身免疫病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黄芪多糖佐剂对脾脏NK细胞及NKT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脾脏NK细胞及NKT细胞在黄芪多糖(APS)发挥免疫佐剂功能的作用。方法使用鸡卵白蛋白(OVA)与APS经皮下免疫C57BL/6小鼠3次。末次免疫7~14d,取血清,使用ELISA观察OVA特异性抗体的含量;分离脾脏淋巴细胞,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和NKT细胞的百分比含量;使用PMA和Ionimycin刺激淋巴细胞,使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的方法检测IFN-γ和IL-4的分泌情况。结果 APS组小鼠OVA特异性抗体含量明显高于OVA组小鼠(P〈0.05),但小鼠脾脏内NK和NKT细胞的百分比含量与OVA组和正常小鼠差别不大(P〉0.05)。经PI刺激以后,APS组小鼠脾脏内NK细胞中IL-4+细胞明显高于OVA组和正常组(P〈0.05),且IFN-γ+细胞的比例明显下降(P〈0.05);虽然经过PI刺激以后,APS组小鼠脾脏内NKT细胞中IL-4+细胞升高不明显,但是IFN-γ+细胞的比例明显下降(P〈0.05)。结论 APS可以通过调节NK和NKT细胞的功能来促进体液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RNA干扰阻断胰岛β细胞系NIT-1中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型(11β-HSD1)表达对细胞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GSIS)的影响。方法pSuper质粒为载体,构建针对11β-HSD1基因的质粒oligo886、oligo866和乱序对照质粒oligoScr886,转染NIT-1细胞,RT-PCR和蛋白印迹法检测11β-HSD1mRNA和蛋白表达。oligo886重组质粒转染25 mmol/L葡萄糖培养基中的NIT-1细胞,测GSIS。结果转染oligo886和oligo866质粒的NIT-1细胞11β-HSD1mRNA分别下降78.1%±2.9%和51.7%±2.7%,11β-HSD1蛋白的水平分别下降82.2%±2.1%和56.5%±2.0%。oligo866转染25 mmol/L葡萄糖培养基中的NIT-1细胞后,GSIS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11β-HSD1基因沉默能改善NIT-1细胞的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能力,提示胰岛β细胞NIT-1通过11β-HSD1调节糖皮质代谢,参与葡萄糖刺激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将乙型肝炎病毒(HBV)X蛋白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转染巨噬细胞,观察X蛋白即时高表达对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HBVX蛋白的致病机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通过SuperFectTM脂转染试剂转染巨噬细胞24小时后,用LPS刺激巨噬细胞,利用Westernblot鉴定X蛋白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pcDNA3.1(+)-HBx转染的巨噬细胞不同时间(12、24、48小时)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的含量,统计软件SPSS13.0分析所得数据。结果:将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转染巨噬细胞,Westernblot结果显示pcDNA3.1(+)-HBx能在巨噬细胞中表达约17kD的目的蛋白,即X蛋白;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β的含量,LPS刺激组及pcDNA3.1(+)组与空白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cDNA3.1(+)-HBx组与LPS刺激组及pcDNA3.1(+)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LPS刺激组与pcDNA3.1(+)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LPS可活化巨噬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且X蛋白即时高表达可引起LPS诱导的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IL-1β明显增加。结论: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即时高表达上调LPS刺激的巨噬细胞分泌TNF-α和IL-1β。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同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对同种异体胰岛刺激的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以及对共培养胰岛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以Wistar大鼠胰岛作为刺激原,Lewis大鼠MSC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作为共培养细胞,分为三组:实验组(A)20IEQ胰岛细胞、1×108 L-1 T淋巴细胞和1×107 L-1 MSCs共培养;药物对照组(B)20IEQ胰岛细胞与1×108 L-1 T淋巴细胞共培养并加入0.25μg/ml CsA;阳性对照组(C)20IEQ胰岛细胞与1×108 L-1 T淋巴细胞共培养。CCK-8检测共培养3天时T淋巴细胞对同种异体胰岛刺激的反应性,ELISA检测共培养3天时上清液IFN-γ、IL-2、IL-4和IL-10的含量,以及共培养胰岛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MSC与CsA均可抑制同种异体胰岛刺激的T淋巴细胞增殖,A组T淋巴细胞增殖率(17.10±2.7)%与B组(14.65±1.8)%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IFN-γ、IL-2含量显著高于A组及B组,IL-10含量显著低于A及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含量在A、B、C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胰岛的胰岛素分泌水平显著高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刺激指数(2.37±0.52)显著高于B组(1.80±0.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与CsA均可通过减少Th1类细胞因子的表达使受者Th1/Th2平衡向Th2方向偏移,抑制同种异体胰岛刺激的T淋巴细胞增殖。相对于CsA,MSC可以保持胰岛素高分泌水平和良好的糖刺激反应性,避免了CsA可能带来的毒性和副作用,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优势及前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巨噬细胞肿瘤疫苗对细胞毒性T细胞(CTL)反应及Th1/Th2型细胞因子分泌的调节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MTT法和比色法检测肿瘤细胞杀伤率和清液上乳酸脱氢酶(LDH)含量,采用Western印记法与ELISA法检测脾细胞内及分泌入培养上清的IL-2、IL-4、IL-10及IFN-γ等细胞因子。结果 巨噬细胞肿瘤疫苗接种组的淋巴细胞肿瘤细胞杀伤率与培养上清液LDH水平分别为(36.70±21.02)%和(0.29±0.15)U/ml,明显高于热灭活肿瘤细胞接种组、石蜡诱导的巨噬细胞接种组(P值均〈0.05)。肿瘤细胞冻融物刺激72h后,各组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内均可检测到IL-2、IL-4、IL-10及IFN-γ等细胞因子;同时巨噬细胞肿瘤疫苗接种组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L-2、IL-4、IL-10及IFN-γ含量分别为(7.97±3.15)pg/ml、(0.44±0.11)pg/ml、(1.83±0.85)pg/ml和(9.16±4.64)pg/ml,IL-2、IFN-γ的水平均高于热灭活肿瘤细胞接种组和石蜡诱导的巨噬细胞接种组(P值均〈0.05)。结论 巨噬细胞肿瘤疫苗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反应,能够促进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的分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D40配基化的肿瘤特异性DCs在介导Th1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GM-CSF和IL-4联合方案体外诱导小鼠髓系DCs,并利用mCD40L-CHO和TNF-α分别刺激凋亡肿瘤细胞负载的DCs制备DCs瘤莆;^3H-TdR掺入试验检测DCs对T淋巴细胞的促增殖效应;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IFN-1、IL-12的含量;胞内染色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经成熟DCs活化的T细胞中CD4^+IFN-γ^+T和CD4^+IL-4^+T的比例。结果:体外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在CD40配基化DCs组最高(P〈0.05),CD40配基化DCs能更有效地促进活化T细胞分泌IFN-γ和介导CD4^+IFN-γ^+T细胞的分化(P〈0.05)。同时,CD40配基化DCs分泌IL-12的量也明显高于TNF-α组(P〈0.05)。结论:CD40配基化的肿瘤特异性DCs体外能有效介导Th1细胞的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体外生理浓度葡萄糖培养胰岛β细胞株NIT-1细胞在不同时间出现的功能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观察5.6 mmol/L葡萄糖浓度的DMEM完全培养基培养的NIT-1细胞在 8周培养时间内细胞的形态变化;胰岛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8周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水平;并以RT-PCR半定量测定各基因Insulin、Glut2、GK、PDX-1、NeuroD1、Pax4、Pax6 mRNA表达水平变化。结果:(1)传代培养过程中细胞生长良好呈多边形,不同培养时间的NIT-1细胞形态无显著差异;(2)胰岛素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示GSIS组胞浆染色阳性,呈淡黄褐色;(3)1-8周每周测定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GSIS)与第1周数据比较,显示胰岛细胞分泌功能改变差异显著(P<0.05);(4)1-8周每周测定的胰岛素基因、PDX-1基因、GK基因、Glut2基因、NeuroD1基因和Pax6基因mRNA的表达与第1周比较,显示基因mRNA的改变差异显著(P<0.05); Pax4基因mRNA的改变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生理浓度葡萄糖培养的NIT-1细胞的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功能随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呈逐步下降趋势;这可能与维持β细胞功能有关的基因Insulin、PDX-1、 GK、Glut2、NeuroD1 和 Pax6 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稳定表达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1(SOCS-1)蛋白的细胞,探讨其在胰岛β细胞凋亡中的保护作用。方法 克隆大鼠SOCS-1基因,构建表达载体pEGFP-C1-SOCS1并转染入大鼠胰岛细胞系RINm5F中,构建稳定表达SOCS-1蛋白的细胞。分别用细胞因子IL-1β 、TNF-α、IFN-γ 、IL-1β联合IFN-r、IL-1β联合TNF-α及IFN-γ刺激24h,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指标。结果 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SOCS-1蛋白的细胞。用IFN-γ、IL-1β联合IFN-r、IL-1β联合TNF-α及IFN-γ刺激后,未转染SOCS-1质粒的细胞iNOS转录水平显著升高。在用所有细胞因子刺激后,未转染SOCS-1质粒的细胞caspase-3表达及活性均显著升高。 结论 SOCS-1蛋白能减轻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胰岛β细胞促凋亡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ARS患者康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是否存在SARS-CoV M抗原特异性T细胞。方法从完全康复期SAILS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PBMCs,体外经M混合多肽刺激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分析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反应性。结果在未经任何抗原刺激的情况下,PBMCs几乎不分泌IFN-γ。当SARS-CoV M混合多肽刺激后,SARS康复期患者的PBMCs分泌大量的IFN-γ,并可检测出高频率的IFN-γ产生细胞。与健康刺激组及康复期SAILS患者未刺激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流式结果显示,SAILS康复期患者PBMCs经M多肽刺激后,分别有0.11%CD4^+和0.16%CD8^+T淋巴细胞分泌IFN-γ。根据IFN-γ和IL-2的表达与否,可将CD4^+T细胞分为三个亚群:IFN-γ^-IL-2^+、IFN-γ^+IL-2^+和IFN-γ^+IL-2^-。结论SARS-CoV感染后,机体可以产生针对SARS-CoV M蛋白的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其免疫记忆可以在体内维持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SNP)、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AME)对体外炎性培养(IFN-γ刺激)成肌细胞/肌管NLRP3炎症小体活化的影响。方法利用IFN-γ刺激小鼠C2C12成肌细胞/肌管,q PCR和Western blot分析炎性小体(ASC、NLRP3、caspase-1)的形成及活化、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IL-1β的分泌。进一步利用L-NAME和SNP处理IFN-γ诱导的C2C12细胞/肌管,分析炎性小体的形成、活化及IL-1β的分泌。结果 IFN-γ刺激培养后,成肌细胞/肌管中NLRP3、ASC和mature-caspase-1表达水平上调(P0.01)。较之未刺激的细胞,IFN-γ诱导会显著上调成肌细胞/肌管培养基中的IL-1β浓度(P0.01)。SNP处理后6 h,分化肌管(IFN-γ刺激48 h)内炎性小体(ASC、NLRP3、caspase-1)mRNA和蛋白水平较单纯刺激细胞显著下调(P0.01),L-NAME则上调ASC、NLRP3、caspase-1表达水平(P0.05)。与上述结果一致,SNP和L-NAME处理同时分别下调或上调培养基中IL-1β浓度(P0.05)。结论在炎性条件下,成肌细胞/肌管具备合成并活化NLRP3炎性小体的能力。NO对炎性小体的形成及活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肌灵片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细胞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将60例M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重肌灵片及泼尼松模拟片;对照组服用泼尼松片及重肌灵模拟片,疗程12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重症肌无力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变化情况;ELISA法测定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FN-γ、IL-4和TGF-B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D4^+T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CD8^+T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CD8^+T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变化(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IFN—γ、IL-4水平降低(P〈0.01),TGF-β水平升高(P〈0.01),而对照组三者水平皆降低。结论: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分布以及IFN-γ、IL-4、TGF-β等细胞因子的分泌,可能是重肌灵片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