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细胞外基质由胶原、氨基葡萄糖多糖和糖蛋白三类大分子物质构成,以胶原含量最多。目前公认肝脏至少有五种胶原,以I、Ⅲ、Ⅳ型为主,Ⅲ型前胶原是Ⅲ型胶原的生物合成前体,在成纤维细胞中合成并释放,这种前肽在细胞外被裂解转变为胶原,N端前肽Col 1—3在这一过程中以等分子比例形成Ⅱ型胶原,并进入循环。因而,血清N端前肽水平能用于测量Ⅲ型胶原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PⅢP是Ⅲ型胶原的前驱物质——Ⅲ型前胶原在细胞内合成后被分泌到细胞外,在肽链内切酶切下的N端肽,从细胞外移到血液循环中、其产生的摩尔数与Ⅲ型胶原相等,因此测定血清PⅢP的浓度就可得知Ⅲ型胶原的合成量和速率。Liber认为三分之二肝硬变前期的患者血清中即有PⅢP增加。近年来,通过实验研究证实,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PⅢP含量亦有所升高。我们应用Behrig公司的PⅢ P RIA  相似文献   

3.
心肌间质胶原主要为I、Ⅲ型胶原[1]。成纤维细胞生成的Ⅲ型前胶原分泌入细胞外间隙后会被特异性的肽酶分解,释出一个氨基末端肽(PⅢNP)。因而PⅢNP可作为Ⅲ型胶原合成的指标[1,2]。本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清PⅢNP浓度,同时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并与舒张功能作相关比较,以探讨PⅢNP作为心脏纤维化血清指标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有关肝脏纤维化的血清学诊断指标不断增多,其中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粘连蛋白(LN)等颇受重视。我们检测293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A、C-Ⅳ、PⅢP含量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5.
目的与方法:检测405例各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Ⅳ-C)、Ⅲ型前胶原肽(PⅢP)的水平,观察其临床意义。结果:各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A、Ⅳ-C、PⅢ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人,并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增高,HBV-DNA( )组的血清Ⅳ一C、PⅢP联合检测有助于判定肝纤维化的活动程度,PⅢP在判定肝纤维化的程度方面其敏感性不如前两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心肌纤维化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向终末期发展的必然过程,是决定心血管疾病预后的关键因素。选择合适的生物标志物可实现对心肌纤维化的早期识别和早期干预,延缓疾病进程。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被认为是体内Ⅰ、Ⅲ型胶原合成的间接标志。现就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和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在心肌纤维化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2003年1月至2003年6月,我们通过复制心脏淋巴循环阻断的动物模型,观察血清中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二者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心脏淋巴损伤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孔敬博  赵宗进  高航 《山东医药》2007,47(29):57-58
采用ELISA法测定3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腔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前,术后3、7、14、30 d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Ⅰ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末肽(PⅢNP)水平。结果 血清PⅠCP、PⅢNP水平均于术后3 d达最高峰,之后渐回落,术后7 d接近术前水平。提示直接PCI术能减少AMI后心肌间质Ⅰ、Ⅲ胶原蛋白的合成,从而改善AMI后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肽(PICP)、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NP)水平与左室舒张功能(LVDF)的相关性。方法选取40例年龄≥65岁的高血压合并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HFNEF),对照组取40例未合并HFPEF的高血压患者,分别测定其血清PICP、PⅢN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合并HFPEF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清PICP、PⅢNP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血清PICP、PⅢNP水平与LVDF相关,可作为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肌纤维化程度及LVDF的特异性指标。  相似文献   

10.
血清前胶原Ⅲ肽(serum procollagen type Ⅲpeptide,sPⅢP)是组织Ⅲ型胶原的合成指标。已知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Ⅲ型前胶原合成增加,因此本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冠心病患者sPⅢP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Ⅲ型前胶原的氨基末端前肽(PⅢNP)是Ⅲ型前胶原向Ⅲ型胶原转化时前者的氨基末端被切下的肽段,并释放到血清中。血清中PⅢNP的升高意味着胶原合成、沉积、变性和清除代谢的增强。已证实血清中PⅢ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梗塞面积的大小有关,并有助于判断病人的预后。本实验旨在评价血清中PⅢNP水平的升高是否与心梗后左室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2.
Ⅲ型前胶原的氨基末端前肽(PⅢNP)是Ⅲ型前胶原向Ⅲ型胶原转化时前者的氨基末端被切下的肽段,并释放到血清中.血清中PⅢNP的升高意味着胶原合成、沉积、变性和清除代谢的增强.已证实血清中PⅢNP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梗塞面积的大小有关,并有助于判断病人的预后.本实验旨在评价血清中PⅢNP水平的升高是否与心梗后左室功能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13.
作者检测了血清中4种标志物,即Ⅲ型原胶原氨基端前肽(PⅢNP)、Ⅰ型原胶原羧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通过对各型肝病患者以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为主并与Ⅲ型前胶原肽(PⅢP),层粘连蛋白(Lamp,)纤维连接蛋白(Fn)及Ⅰ、Ⅲ型胶原等肝纤维化指标,及常用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病理检查等项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与肝纤维化标志物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和层黏连蛋白水平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清HBV DNA载量,采取酶促速率法检测血清ALT水平,采用化学发光检测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和层黏连蛋白的水平。结果:1 3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为(4.51±1.28)copies/ml,而血清ALT、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和层黏连蛋白的水平分别为32U/L,136ng/ml,11.27ng/ml,61ng/ml,64ng/ml,统计学分析显示血清HBV DNA载量与透明质酸水平正相关(r=0.915),但与Ⅲ型前胶原肽、Ⅳ型胶原和层黏连蛋白的水平以及ALT水平没有相关性。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复制水平与肝细胞损伤程度程度无相关性,但与透明质酸呈正相关,因此慢性乙肝患者即使肝功能正常,也要定期检查血清HBV DNA载量和透明质酸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ⅠCP)、血清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和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16只12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8只,分别予以缬沙坦和生理盐水灌胃;同时选取8只同周龄的雄性Wistar-Kyoto大鼠(WKY)作为对照.给药8 w后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PⅠCP、PⅢNP和MMP-1浓度.结果 SHR对照组血清PⅠCP、PⅢNP浓度明显高于WKY组(P<0.01);而SHR治疗组血清PⅠCP、PⅢNP浓度明显低于SHR对照组(P<0.01);SHR治疗组血清PⅠCP、PⅢNP、MMP-1浓度与WKY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缬沙坦可调控血清PⅠCP、PⅢNP及MMP-1的含量,恢复细胞外基质合成和降解的动态平衡,抑制心肌细胞外基质的增生,防止心室重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血清Ⅰ、Ⅲ型前胶原端肽浓度在心血管疾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血清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P,Ⅰ CTP)和Ⅲ型前胶原氨基酸端肽(P ⅢP)是体内胶原过度合成的间接标志,可作为体内组织器官纤维化非侵入性的检测方法,它们在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和急性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Ⅲ型前胶原肽与PZ—肽酶在肝纤维化中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纤维化是由于大量结缔组织在肝中沉积所造成的。这种沉积与肝中结缔组织合成与分解代谢失平衡有关。目前常用的肝纤维化血清诊断指标,如Ⅲ型前胶原肽(PⅢP),扳层素等多从胶原合成方面进行研究难以判断纤维化程度。本文以PⅢP作为胶原合成指标,以PZ—肽酶活性作为分解指标,研究PⅢP/PZ—肽酶比值在肝纤维化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9.
TNF—α及其拮抗剂对血吸虫病小鼠的TGF—β1和Ⅲ型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TNF-α及其拮抗剂对血吸虫病小鼠转化生长因子β1和Ⅲ型胶原的影响,用免疫组化计算机分析,EIA和ELISA检测血清和肝内TGF-β1、Ⅲ型前胶原肽和Ⅲ型胶原。结果显示,感染鼠肝内TGF-β1和Ⅲ型胶原主要分布在汇管区,肉芽肿内及其周围。  相似文献   

20.
许多研究证实,Ⅰ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 Ⅰ CP)、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可反映体内胶原的合成水平.冠脉再通,可挽救缺血心肌,减少心肌细胞坏死.本研究旨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冠脉再通对心肌胶原及心脏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