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0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经超声电导仪靶位透入联合抗结核化疗治疗颈淋巴结结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在宁波市奉化区人民医院诊治的195例颈淋巴结结核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对照1组、对照2组和治疗组,每组65例。对照1组单纯给予西药抗结核化疗方案2HRZE/10HRE治疗;对照2组加予中药敷贴外敷治疗;治疗组在对照2组的基础上应用超声电导仪中药靶位透入治疗。观察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分别比较治疗1、2个月末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颈部淋巴结肿块吸收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1、2个月末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76.92%(50/65)和95.38%(62/65),对照2组为60.00%(39/65)和84.62%(55/65),对照1组为41.54%(27/65)和69.23%(45/65),与对照1组同时间比较,治疗1、2个月末对照2组及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升高(对照2组:χ~2=4.432,4.333,P0.05;治疗组:χ~2=16.851,15.266,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2组(χ~2=4.311,4.188,P0.05)。治疗组治疗1、2个月末的颈部淋巴结肿块吸收总有效率为70.77%(46/65)和87.69%(57/65),对照2组为53.85%(35/65)和73.85%(48/65),对照1组为35.38%(23/65)和56.92%(37/65),与对照1组同时间比较,治疗1、2个月末对照2组及治疗组颈部淋巴结肿块吸收总有效率升高(对照2组:χ~2=4.483,4.112,P0.05;治疗组:χ~2=16.339,15.366,P0.01),且治疗组高于对照2组(χ~2=3.963,4.011,P0.05)。治疗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85%(9/65),对照1组为18.46%(12/65),对照2组为16.92%(11/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1,P=0.475)。结论中药敷贴联合西药抗结核化疗治疗颈淋巴结结核,尤其是经超声电导仪靶位透入中药,可提高临床症状的缓解率、加快淋巴结肿块的吸收,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支气管镜下注射药物治疗复治涂阳空洞型肺结核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26例复治涂阳空洞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及对照组63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支气管镜下注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康复新液治疗,2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2组治疗1~6个月的痰菌转阴率,记录2组治疗2个月末、6个月末的空洞闭合率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检测2组2个月末、6个月末的免疫功能、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治疗1~6个月的痰菌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强化期末、巩固期末的空洞闭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2个月末、6个月末的临床症状(低热、咳嗽咳痰、胸痛、食欲不振)均显著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2个月末、6个月末的CD3~+、CD4~+、CD4~+/CD8~+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CD8~+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2个月末、6个月末的肺功能指标FVC、FEV_1、FEV_1/FVC、PEF均明显升高(P均<0.05),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支气管镜下注射药物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复治涂阳空洞型肺结核能够促进患者痰菌转阴,加速空洞闭合,并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免疫功能及肺功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蜀葵花半浸膏片剂干预非增殖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NPDR患者60例,以区组随机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黄蜀葵花半浸膏片剂(甲花片)治疗,所有患者均每月随访1次,连续随访6个月。记录患者的用药情况及不良事件。观察比较6个月后两组患者DR缓解率、进展率、视力改善情况[早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ETDRS)视力评分],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包括黄斑区视网膜平均厚度(CAT)、中央区厚度(CST)及视网膜体积(CV)]及血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变化的差异。结果治疗组脱落2例(6.7%),对照组脱落1例(3.3%),两组脱落例数(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χ~2=0.00,P=1)。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DR分期缓解率[27.5%(14/51)]显著优于对照组[5.5%(3/55),χ~2=9.51,P=0.002];治疗组ETDRS视力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Z=2.69,P=0.007)。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CAT、CST、CV及血清VEGF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黄蜀葵花半浸膏片剂可缓解NPDR程度,改善患者视力和黄斑区视网膜水肿,降低患者血清VEGF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2例耐多药肺结核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行3DEZTV/9DZTV抗结核方案治疗,观察组行3DEZTM/9DZTM抗结核方案联合百合固金汤中药方剂治疗。评价2组病灶吸收情况,统计痰菌转阴率,并于治疗前后检测T细胞亚群(包括CD3+、CD4+、CD8+)水平。结果观察组病灶吸收总有效率为92.69%,对照组为68.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空洞闭合总有效率为73.17%,对照组为68.29%,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末、6个月末、9个月末及12个月末观察组患者痰菌转阴率依次为48.78%,68.29%,82.93%,90.24%,对照组依次为43.90%,60.98%,68.29%,75.61%,观察组患者治疗9个月末及12个月末的痰菌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水平及CD4+/CD8+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百合固金汤中药联合莫西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抗结核治疗配合强化降糖对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100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抗结核治疗+常规降糖)与观察组(50例,抗结核治疗+强化降糖),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糖相关指标、空洞闭合情况、痰菌转阴情况、病灶吸收情况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BG(空腹血糖)、HbAl(c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空洞闭合率、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结核治疗配合强化降糖可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血糖指标,提升空洞闭合率、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率,增强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结核丸联合西药化疗治疗空洞型肺结核涂阳初治的短期疗效。方法:将182例空洞型肺结核涂阳初治病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90例采用FDC-2HRZE或2HRZE方案;治疗组92例在对照组化疗的基础上加用结核丸,疗程均为2月。观察指标治疗2月后主要症状消失情况;治疗2月后胸片或CT片结核病灶吸收、空洞缩小及闭合情况;肝功能检测情况;治疗2月后痰菌阴转情况。结果:治疗组痰菌阴转率为94.6%,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显著吸收率为63.0%,对照组为4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肝功能异常构成比为6.5%(6/92),对照组21.1%(19/9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主要症状(咳嗽咳痰咯血、发热、消瘦乏力、盗汗)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结核丸联合西药抗结核化疗治疗空洞型肺结核涂阳初治患者,短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抗结核化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芪联合参麦注射液辅助治疗活动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临床确诊的108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在抗结核化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参麦注射液,对照组为单纯抗结核化疗组。观察治疗半年后两组的痰菌阴转率、肺部病灶的吸收、症状改善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2个月末痰菌阴转率分别为46.4%和34.6%,4个月末为82.1%和65.4%,疗程结束时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6.4%和84.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有效率(以显吸+吸收为有效)为91.3%,对照组为82.4%,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过程中主要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24.5%,对照组54.9%,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黄芪、参麦注射液能明显促进病灶吸收,加快空洞闭合率、痰菌阴转率,改善临床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贞芪扶正胶囊联合抗结核药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肺结核病区住院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规范抗结核治疗以及抗感染、止血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贞芪扶正胶囊口服,每日2次,每次6粒,疗程6个月,观察X胸片病灶吸收情况、痰菌转阴率及患者临床表现。结果:在治疗1个月、2个月及3个月末,观察组痰菌转阴率分别为55.6%、71.1%和91.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6.7%、53.3%和88.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2个月、4个月及6个月末,观察组的x胸片病灶吸收率分别为73.3%、82.2%和91.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2.2%、55.6%和68.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贞芪扶正胶囊联合抗结核药治疗肺结核疗效显著,可以有效降低抗结核药化疗的副作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抵抗力和痰菌阴转率,促进病灶吸收和空洞闭合,有效降低耐药率,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蒙药验方亚日饮汤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总结其结合化疗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探讨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病的方法。方法:将内蒙古第四医院门诊及住院肺结核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单纯标准化疗治疗;治疗组采用标准化疗结合蒙药验方亚日饮汤的方法治疗并进行临床分析,观察疗程8周。结果:亚日饮汤结合化疗治疗肺结核能够提高疗效,对咳嗽、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能够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使用此治疗方案疗程结束后,治疗组的痰菌阴转率、空洞闭合率以及病灶吸收率均优于对照组,分别为治疗组痰菌阴转率为93.3%(28/30)、对照组痰菌阴转率为83.3%(25/30);治疗组空洞闭合率为76.7%(23/30)、对照组空洞闭合率为63.3%(19/30);治疗组病灶吸收率为90%(27/30)、对照组病灶吸收率为80%(24/30),两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亚日饮汤具有一定的抗结核作用,与常规结核化疗药物结合治疗肺结核效果优于单纯结核化疗,认为可作为肺结核病辅助治疗药物来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直肠癌患者的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Th17)和IL-17的影响,并分析其生存率.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直肠癌患者12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法分为2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28 d为1个疗程,2组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IL-17,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Th17细胞[(11.28±2.42)%比(13.12±3.15)%,t=2.376]和IL-17[(16.58±3.26)ng/ml比(21.84±4.12)ng/ml,t=2.391]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60.9%(39/64)、对照组为43.8%(28/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4,P=0.041);观察组控制率为92.2%(59/64)、对照组为81.3%(52/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1,P=0.047).观察组白细胞减少[37.5%(24/64)比60.9%(39/64),χ2=2.417)]、贫血[35.9%(23/64)比59.3%(38/64),χ2=2.421]、血小板减少[34.4%(22/64)比62.5%(40/64),χ2=2.432]、神经系统毒性[15.6%(10/64)比37.5%(24/64),χ2=2.458]、胃肠道反应[21.9%(14/64)比43.8%(28/64),χ2=2.453]、口腔黏膜炎[28.1%(18/64)比57.8%(37/64),χ2=2.451]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79.7%(51/64)、对照组为60.9%(39/6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14,P<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FOLFOX4方案可降低直肠癌患者Th17细胞比例和IL-17表达,提高患者生存率,减轻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猫爪草胶囊对肺结核(初治)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用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120例肺结核(初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的(2H3R3Z3E3/4H3R3)顿服进行抗结核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猫爪草胶囊4粒口服3次/d。对2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等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2个月未满疗程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1%和83%,满疗程痰菌阴转率分别提高到100%和98%;治疗2个月末影像学有效率分别为65%和48%,满疗程影像学有效率分别为100%和98%;2组痰菌阴转率及影像学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猫爪草胶囊联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初治)短期治愈率升高,最终治愈率无明显差异,但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自拟中药结合化疗对肺结核(TB)患者肺功能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1日—2017年7月31日在平度市呼吸病防治所呼吸内科进行治疗的146例TB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抗结核治疗,中药组在西医常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服用自拟中药方剂治疗,2组均服药6个月后观察并记录临床疗效、肺功能、T细胞亚群水平和痰菌阴转情况。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1.8%(67/73),对照组为79.9%(58/73),中药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D3~+、CD4~+、CD4~+/CD8~+、肺总量(TLC)、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实测值与预计值比(FEV_1%)和肺活量(VC)均较治疗前上升,且中药组高于对照组,2组CD8~+均较治疗前下降,且中药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患者给药2个月后痰菌阴转率为46.6%(34/73),给药6个月痰菌阴转率为76.7%(56/73),中药组患者给药2个月后痰菌阴转率为65.8%(48/73),给药6个月痰菌阴转率为93.2%(68/73),给药后2个月、6个月中药组痰菌阴转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自拟中药方剂结合西医化疗可以改善TB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痰菌阴转率,且比西医常规抗结核治疗的疗效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自拟参苓白术散,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2组病灶吸收、病灶范围、空洞数目、痰菌涂片抗酸染色及痰菌涂阳阴转状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病灶吸收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痰涂片抗酸染色评分、病灶范围及空洞数目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改善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痰结核分枝杆菌涂阳阴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IFN-γ和IL-2水平均显著升高而IL-4和IL-10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联合抗结核药物能够改善肺结核患者免疫功能,提高自身抗病能力,促进痰菌转阴和病灶吸收,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痛纤支镜给药治疗空洞型肺结核的护理方法,探索空洞型肺结核短程化疗实施路径。方法:采用随机配对分组法,将126例空洞型肺结核患者分为治疗组(M组,63例)和对照组(C组,63例)。化疗方案:M组3HRZEAK/6HRE,另通过无痛纤支镜给药,强化期每周1次;C组不用纤支镜给药,化疗方案同M组。结果:强化期结束时,M组与C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2.06%和49.21%,2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894,P〈0.01);空洞闭合率分别为67.67%和30.16%,2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811,P〈0.01)。疗程结束时,M组与C组痰菌阴转率分别为98.00%和63.49%,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912,P〈0.01);空洞闭合率分别为92.06%和46.0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1.231,P〈0.01)。结论:无痛纤支镜给药治疗空洞型肺结核,可使痰菌转阴和空洞闭合的时间缩短,9个月短程化疗安全可靠,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余心琦  陈道挺 《新中医》2020,52(12):67-69
目的:观察扶正抗痨汤联合化疗治疗复治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复治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与治疗组39例,对照组给予复治肺结核方案2HREZS/6HRE或者3HREZ/6HRE(链霉素不耐受者)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扶正抗痨汤治疗;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痰检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及免疫功能(CD4~+、CD8~+、CD4~+/CD8~+)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87%,对照组为79.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痰检阴转率、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分别为100%、92.31%、87.50%,对照组分别为77.78%、74.36%、53.3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抗痨汤联合西药化疗治疗复治肺结核疗效显著,可明显提高患者痰检阴转率、病灶吸收率及空洞闭合率,并可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药抗痨方联合西药治疗阴虚火旺型初治继发性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阴虚火旺型初治继发性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2HREZ/4HR化疗方案,治疗组在化疗基础上加用抗痨方治疗。动态检测患者的肝功能、痰菌、肺部结核病灶的吸收情况与空洞直径,以及临床证候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均在治疗3个月末痰涂片阳性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在3个月末的病灶吸收率明显高于1个月末(P0.01),且病灶吸收较对照组快;在空洞吸收率方面,治疗组略高于对照组,但组间无明显差异。治疗组中医证候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肝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抗痨方联合西药治疗阴虚火旺型初治继发性肺结核能提高结核病灶吸收速度及吸收率,较快改善中医证候,减少肝损发生率、减轻肝损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补肾活血汤用于中重度宫腔粘连(IUA)宫腔镜宫腔粘连分离术(TCRA)术后恢复的效果及对纤维化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1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行TCRA治疗,术后给予戊酸雌二醇片+黄体酮胶囊。对照组口服金凤丸,10 g/次,2次/d,饭前服用;观察组以补肾活血汤辨证治疗,1剂/d。疗程均为3个月,并进行6个月的随访。记录患者治疗前后月经经量、经期和周期的情况;随访6个月,记录妊娠情况,宫外妊娠、流产情况;进行治疗前后宫腔镜检查和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容积、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和血流指数(FI),并进行IUA评分;进行治疗前后肾虚血瘀证评分;记录治疗后6个月宫腔再粘连率;检测治疗前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6.36%(53/55),高于对照组的83.64%(46/55)(χ2=4.959,P<0.05);观察组患者月经经量、经期和周期的恢复率分别为92.73%(51/55),90.91%(50/55),94.55%(52/55),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2.73%(40/55),76.36%(42/55),76.36%(42/55)(χ2=7.698,χ2=4.245,χ2=7.313,P<0.05,P<0.01);在进行6个月随访期间,观察组宫腔再粘连率为23.64%(13/55),低于对照组的43.64%(24/55)(χ2=4.927,P<0.05);观察组妊娠率45.45%(25/55),高于对照组的25.45%(14/55)(χ2=4.807,P<0.05);观察组患者肾虚血瘀证评分和IU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宫腔容积和FI多于对照组,RI,PI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TGF-β1,CTGF,PDGF,IGF-1,TIMP-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MMP-9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过程中未见与服用中药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采用补肾活血汤用于中重度宫腔粘连TCRA术后患者,能促进月经的恢复,增加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血液循环,并能调节体内纤维化因子表达,可起到防治宫腔粘连效果,从而降低了宫腔再粘连率,提高了妊娠率,有着较好的综合疗效,且临床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滋阴养肺汤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8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滋阴养肺汤治疗,以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6个疗程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痰菌涂片及病灶情况,检测2组治疗前后相关实验室指标和免疫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有效率及空洞闭合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PCT含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IL-17和IFN-β含量均显著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状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CD8~+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免疫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滋阴养肺汤联合抗结核药物能够促进病灶吸收和空洞愈合,提高痰菌转阴率,调节患者体内紊乱的免疫状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抗结核药治疗肺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肺结核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抗结核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西药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痰菌转阴率和空洞闭合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对照组患者第一季度末痰菌转阴率为71.67%,观察组患者为93.33%;对照组患者空洞闭合率为60.00%,观察组为80.0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黄芪注射液联合抗结核西药治疗肺结核可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痰菌转阴率,减少空洞数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养精种玉汤加味治疗肾虚肝郁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和卵巢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安徽省铜陵市妇幼保健院生殖科门诊肾虚肝郁型PCOS不孕症患者95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养精种玉汤加味治疗,治疗6个月经周期。比较2组临床疗效、排卵率和妊娠率、中医证候积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相关指标[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生长激素(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卵巢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卵巢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9.58%(43/48),对照组72.34%(34/4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χ2=4.598,P<0.05)。治疗组排卵率(89.58%)、妊娠率(45.83%)高于对照组72.34%、21.28%(χ2=4.598,6.411,P<0.05)。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各项评分及总分均较本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