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目的 探讨酪酸梭菌及蒙脱石散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伴发腹泻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20年1月22日至2020年2月16日收治的49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入院或治疗中伴发腹泻的临床诊治资料。结果 新型冠状病毒伴发腹泻患者经单独酪酸梭菌活菌、单独蒙脱石散、酪酸梭菌活菌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后,腹泻均能好转。结论 初步考虑酪酸梭菌及蒙脱石散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伴发腹泻的可能有疗效,但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存在很多未知处,患者肠道是否出现器质性病变,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新型冠状病毒属于包膜单股正链RNA病毒[1],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部分患者会出现腹泻[2]。本文回顾性分析杭州市西溪医院2020年1月22日—2020年2月16日收治的49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入院或治疗中伴发腹泻的临床资料,探讨酪酸梭菌联合蒙脱石散辅助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伴发腹泻的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十六角蒙脱石(思密达)是一种消化道黏膜保护剂,可提高肠黏膜的质和量,加强肠黏膜屏障,阻止病原微生物的攻击,可促进肠黏膜正常的吸收分泌功能,减少其运动失调,消除病原从而达到止泻的作用,该药不进入血液循环,无毒副作用,所以在小儿腹泻治疗中,它是一种理想、高效、安全的药物,在我院儿科广泛应用以来,不仅用于单纯腹泻病,而且用于危重症合并胃肠功能紊乱者,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20例腹泻患者中单纯性腹泻84例,男46例,女38例,年龄(1.2±0.5)岁,其他感染合并腹泻36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与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的差异。方法 收集44例SARS-CoV-2感染者(SARS-CoV-2组)以及49例Omicron变异株感染者(Omicron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血常规及生化指标结果。结果 Omicron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钾离子、钠离子、氯离子、尿素、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均高于SARS-CoV-2组(P<0.05或0.01),而淋巴细胞百分比、球蛋白水平以及钾离子、钠离子的异常率低于SARS-CoV-2感染组(P<0.05)。两组患者的淋巴细胞计数、尿素、肌酐、总胆红素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micron感染者早期炎症和部分生化指标变化较SARS-CoV-2患者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安肠宁腑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4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9例)口服安肠宁腑汤,对照组(45例)口服匹维溴铵片,4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和单项积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93.88%,优于对照组86.67%,P<0.05。结论 安肠宁腑汤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肝郁脾虚证)的患者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腹泻与肠神经系统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因2型糖尿病性腹泻而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14例为糖尿病腹泻组,以其他原因进行结肠镜检查而结肠正常的非糖尿病患者10例为对照组。电镜下观察肠黏膜神经丛超微结构的变化,并结合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肠神经丛形态、结构改变。结果电镜检查显示,糖尿病腹泻组结肠黏膜层神经纤维束轴索腔空化、雪旺细胞胞质基质呈低电子密度、无髓神经纤维外基膜增厚等改变;对照组则无明显改变。应用PGP9.5标记结肠黏膜层神经纤维后,糖尿病组肠黏膜PGP9.5阳性面积占上皮间质总面积的平均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4.13±1.12)%vs(2.18±1.01)%,P<0.01)]。结论 2型糖尿病腹泻可能与肠黏膜神经丛超微结构的变化有关;肠黏膜神经丛内肠神经纤维数量的改变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患者腹泻症状的产生过程。  相似文献   

7.
<正>小儿腹泻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病程2个月为慢性腹泻,约占腹泻总患病人数20%左右,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临床治疗多采用常规控制感染、纠正水盐酸碱平衡紊乱、肠黏膜保护剂及微生态等治疗,疗效多不理  相似文献   

8.
观察2例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疑似患者诊断、治疗以及隔离管理的过程,结合文献分析COVID-19疑似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管理重点。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所致的疾病,SARS-CoV-2具有很强的传染性,甚至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传播病毒。SARS-CoV-2可通过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并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在临床发热门诊的患者管理中,准确识别并管理好疑似患者,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对院内感染的防控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陈惟荣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4):114-115
目的探讨早期运用热毒宁治疗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轮状病毒腹泻的治疗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0月82例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轮状病毒腹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1例患者给予对症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肠黏膜保护剂治疗;观察组41例患者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1周后腹泻总体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重型腹泻、各系统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运用热毒宁治疗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轮状病毒腹泻能有效缓解急性期症状,预防病毒感染引起的相关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喜炎平对轮状病毒腹泻患儿肠黏膜屏障及应激状态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本院诊治的68例轮状病毒腹泻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肠黏膜屏障及应激状态。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5 d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5.231、5.100,P=0.022、0.024)。治疗后观察组肠黏膜屏障指标、应激状态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喜炎平在轮状病毒腹泻患儿中的临床疗效较好,对肠黏膜屏障及应激状态具有较好的调控作用,故在轮状病毒腹泻患儿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自拟肠僻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拟肠僻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κ基因结合核转录因子(NF-κB)及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6(STAT6)表达的影响及其疗效。方法120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甲硝唑栓,治疗组给予自拟肠僻方治疗。4w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疗效及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NF-κB及STAT6的表达。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临床疗效及黏膜病变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两组病例治疗后NF-κBp65及STAT6的表达均降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自拟肠僻方能抑制患者的NF-κBp65及STAT6的活化及表达,从而抑制相关炎性因子的表达,控制腹泻等临床症状,并促进患者受损黏膜组织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白头翁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症状缓解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中医科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8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白头翁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治疗后统计比较两组疗效,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S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DAI)、肠黏膜状况和结肠组织病理状况及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变化,评价治疗方案安全性。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5.460,P=0.019);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腹泻、便血、黏膜表现及医师评估病情评分,肠镜评分和结肠组织病理评分,血清二胺氧化酶、D-乳酸、细菌内毒素水平均降低,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现有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白头翁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能够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和组织病理状况,提高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有助于缓解临床症状,促进疾病的预后转归。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谷参肠安合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9例,以谷参肠安合痛泻要方(炒白术、白芍、陈皮、防风)治疗;对照组49例,以单纯谷参肠安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对照组为65.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主要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参肠安合痛泻要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藿砂口服液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5-HT、IL-1β、IL-10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30例寒湿型D-IBS患者做为治疗组,随机选择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做为健康组,治疗组予藿砂口服液治疗,共治疗28 d。观察2组血5-HT及肠黏膜5-HT、IL-1β、IL-10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健康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前血5-HT及肠黏膜5-HT、IL-1β明显升高(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5-HT及肠黏膜5-HT、IL-1β明显降低(P<0.05)。结论藿砂口服液可以降低腹泻型D-IBS患者血5-HT及肠5-HT、IL-1β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药自拟方肠愈宁内服配合灌肠方保留灌肠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临床症状及病理组织学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6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脾胃病科收治的活动期UC患者,共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34例。2组患者均给予必要的常规内科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中药自拟方肠愈宁内服配合灌肠方保留灌肠,内服中药每日1剂,2次/d,早晚饭后半小时温服;灌肠中药每日1剂,每晚睡前灌肠1次。对照组予美沙拉嗪肠溶片口服,1 g/次,4次/d,2组均治疗1个月。治疗后评价2组患者临床主要症状积分、结肠黏膜评分,并对比其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选择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经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5.29%、61.77%,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症状积分,结肠黏膜内镜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均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症状积分,结肠黏膜内镜评分较同期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 结论 中药自拟方肠愈宁内服配合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活动期UC疗效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主要症状,修复结肠黏膜损伤,促进溃疡愈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和外周血Th细胞亚型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Th细胞各亚群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中的变化,揭示IBS患者黏膜免疫激活的具体免疫学机制.方法 按照罗马Ⅲ标准收集腹泻型IBS患者27例,部分肠黏膜病理学表现为非特异性炎症,归为IBS-A组共13例,无明显病理学改变者归为IBS组共14例.另将痔疮患者设为对照组16例.采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和四色荧光抗体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肠黏膜和外周血中Th1/Th2/Th17比例,Western印迹检测肠黏膜白细胞介素(IL)-4、IL-12、IL-17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外周血IL-4、IL-12、IL-17水平.结果 (1)IBS-A组患者肠黏膜Th17比例[M(Q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60(4.05)比1.25(3.70),P=0.045],而Th1、Th2比例无明显改变;IBS-A组患者肠黏膜和外周血中IL-4、IL-12、IL-17表达以及外周血中Th1、Th2、Th17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IBS组患者肠黏膜和外周血中Th1、Th2和Th17的比例以及IL-4、IL-12和IL-17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腹泻型IBS患者部分存在肠黏膜非特性炎症,提示肠黏膜存在免疫激活,该免疫状态表现为Th细胞向Th17偏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吲哚美辛片联合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治疗急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 68例患者给予吲哚美辛0.5~1.0 mg/kg· d,分3次口服,复方氨基酸注射液50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1~3 d,所有患者均常规给予抗感染、补充水电解质等对症支持治疗.结果 本组显效40例,有效2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7.06%,其中2例因服用吲哚美辛后上腹疼痛、灼热、恶心而加用胃黏膜保护剂.结论 吲哚美辛联合复方氨基酸注射液治疗急性腹泻可迅速抑制前列腺素E2的合成,提高血浆及肠黏膜间质的渗透压,通过减少肠蠕动及肠内分泌,使腹泻症状快速消失,临床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肠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琦  章静  张伟 《四川医学》2007,28(4):392-394
目的分析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外科及消化内科住院治疗的缺血性肠病36例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6例,全部伴有其它疾病,其中伴发高血压、冠心病22例,心瓣膜病6例,同时伴心房颤动8例、脑梗死2例、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2例;肝硬化3例,合并腹腔感染性疾病2例;结肠癌1例;SLE 2例。本组病例临床症状均以腹痛为主,36例于病后48h内行腹部B超检查,24例于住院后48h内行结肠镜检查,均提示有不同程度的肠粘膜缺血性病变。内科综合治疗20例,17例有效,1例死亡,2例无效转外科手术。外科手术共18例,14例有效,术后并发肠瘘、严重感染等死亡4例。结论①缺血性肠病绝大多数患者临床伴有其它基础疾病;②早期腹部B超及结肠镜检查对缺血性肠病诊断均有较高的实用价值;③通过扩血管等内科综合治疗同时积极治疗伴发疾病大多数缺血性肠病可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9.
董秋美  郑伟华  张鹏  何友兼  沙丹 《广东医学》2006,27(9):1309-1311
目的 通过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周围正常肠黏膜组织二氢嘧啶脱氢酶(DPID)的表达,同时观察患者接受5-FU化疗引起的毒性,探索预测化疗毒性的方法,为临床进行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用RT-PCR法检测36例结直肠癌患者肠癌组织及周围正常肠黏膜组织DPD的表达,并分析DPD的表达和化疗后毒性的相关性。结果 DPD在肠癌组织的表达和毒性无相关性,DPD在正常肠黏膜的表达状况与口炎、腹泻的发生率呈负相关(P〈0.05)。结论 通过检测正常肠黏膜DPD的表达可以预测患者化疗后口炎、腹泻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美沙拉嗪和柳氮磺吡啶口服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黏膜中TLR4和NF-κb表达量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接受美沙拉嗪治疗的8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纳入研究的观察组,同期接受柳氮磺砒啶治疗的80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肠道黏膜评分,采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肠道黏膜中TLR4和NF-κb的m RNA含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腹痛、腹泻、脓血便以及黏膜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肠道黏膜中TLR-4和NF-κb m RNA含量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肠道黏膜中TLR-4 m RNA含量和NF-κb m RNA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肠道黏膜中TLR-4和NF-κb的m RNA含量与腹痛、腹泻、脓血便和黏膜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美沙拉嗪能够更为有效的改善临床症状和黏膜情况,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肠道黏膜中TLR4和NF-κb的表达来发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