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总结45例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患者的护理。通过对置管患者进行术前、术后、并发症护理及腹透知识培训等科学的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腹膜透析过程顺利。  相似文献   

2.
腹膜透析是慢性肾功不全尿毒症期常见的治疗方法,患者可自行在家中进行操作。为了避免腹膜透析患者出现腹腔感染,患者在家中的护理相当重要,除了每项操作都要保持无菌外,患者在沐浴时保持腹透管出口处的干燥也是极其重要的,它是预防腹腔感染的重要措施。用人工肛门袋加以保护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的腹透操作培训及常规居家护理外,同时进行保护残肾功能指导;减少腹透相关并发症发生的护理;采取营养膳食指导的措施。结果 保持原有尿量者70%,相关性腹膜炎3.1%,相关性隧道口感染1%,营养不良发生率40%。结论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可通过相关护理措施,改善腹透患者营养状况,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保护残肾功能即保持尿量,进而提高居家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 探讨多点腹腔循环热灌注化疗对晚期恶性腹盆腔转移及难治性腹水患者的个性化护理体会。方法 对3例需要进行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患者在循环腹腔热灌注化疗前、化疗中、化疗后均给予个性化护理。结果 3例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均未出现腹腔灌注管周围皮肤感染、灌注导管滑脱、灌注药物外渗、烫伤、腹痛、发热、等,且增进了护患关系。结论 个性化护理应用腹腔热灌注化疗患者不仅有助于腹腔热灌注化疗安全有效的进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且提高了护患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腹腔感染的环节及其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和减少腹腔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调查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自2011年1-12月共300例腹膜透析患者(共腹透3368个月)腹腔感染发生的原因。结果 300例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共发生腹腔感染55例次,感染发生率为18.3%。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腹腔感染发生率高,应针对腹腔感染发生的原因加以预防,采取提高患者依从性、积极治疗原发病、预防呼吸道及肠道感染、加强宣教和随访等措施,以提高透析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进展期胃癌术后腹腔灌注化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胃癌术后化疗在近10余年来一直受到学者的关注,目前认为其对杀灭脱落癌细胞、亚临床病灶等有临床意义,对提高术后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有益。有报道认为,腹腔内温热化疗能预防胃癌患者术后腹膜转移的发生。因此,浙江省人民医院外科自2001年6月至2002年6月,对65例Ⅱ~Ⅳ期胃癌患者实行胃癌根治手术,术后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腹腔灌注化疗联合静脉化疗和常规静脉化疗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自我管理干预对腹透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和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腹透中心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CAPD)的本中心置管出院患者。其中2010年1月~2012年12月的患者108例设为对照组,2013年1月~2014年12月的患者243例设为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干预组除常规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外,注重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干预时间2年,对2组患者再入院率和以腹膜炎入院率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再入院率和以腹膜炎入院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提高腹透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能降低腹透患者再入院率和因腹膜炎入院率。  相似文献   

8.
贾素霞  陈原 《临床医学》2013,33(2):121-122
目的探讨米-阿氏管行肠内支撑排列结合留置营养管治疗严重粘连性肠梗阻术后护理流程,为规范术后临床护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36例患者术后护理流程,更好的掌握米-阿氏管、营养管术后护理方法,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本研究患者均采用小肠内置米-阿氏管同时放置肠内营养管,术后规范化护理流程为配合肠内和肠外营养创造良好条件,促进患者早期恢复。结论规范化的护理流程是应用米-阿氏管+内置营养管治疗重症粘连性肠梗阻术后的有力保障,在预防术后并发症及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置管时行预防性部分大网膜切除患者的术后护理应对措施.方法:30例部分大网膜切除组患者于腹膜透析置管时切除部分大网膜,33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开放式手术置管,比较两组术后腹痛、腹胀、血性透出液、腹透液渗漏、导管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并从饮食、心理、切口、导管以及早期并发症护理等方面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结果:部分大网膜切除组腹痛、腹胀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导管功能障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间血性透出液、腹透液渗漏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腹膜透析置管时行预防性部分大网膜切除可明显降低术后导管功能障碍发生率,加强术后饮食、心理、切口、导管以及早期并发症护理是确保不增加术后血性透出液、腹透液渗漏发生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腹膜转移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腹腔脱落癌细胞(ECC)又是腹膜种植性转移的成因。因此,针对杀灭ECC的术后辅助治疗手段逐渐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如腹腔温热低渗液灌洗、腹腔化疗和生物治疗等。护理程序对护士来讲是一种科学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自2004年始,江苏省扬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运用护理程序对进展期胃癌术后予腹腔化疗的患者进行护理,现将其护理心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IMB)引导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患者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104例PICC置管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IMB引导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IMB引导预见性护理干预对PICC化疗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12.
腹腔泵化疗作为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方法之一具有给药简便、长期、高效、低毒的特点。我科近年用于胃癌、结肠癌等腹部肿瘤患者 ,现将应用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997年7月至2000年7月采用此法化疗12例28例次。男性7例 ,女性5例 ,年龄41~80岁 ,平均52.2岁 ,临床诊断为进展期胃癌无腹膜转移5例 ,结肠肿瘤3例 ,胃癌晚期伴腹膜转移3例 ,结肠癌伴转移1例 ,术后一周至半月开始作腹腔泵化疗 ,隔一月重复一次 ,并配合静脉化疗 ,最多一例作了四次。方法 :关腹前在切口边缘皮下组织分离出能容纳圆形泵体的腔 ,自此…  相似文献   

13.
腹透导管漂移的原因分析和护理对策 胡春华,黄佳颖,方炜,严豪,李正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上海 200127) 摘要 〔目的〕:研究各型腹透导管(Tenckhoff直管和Tenckhoff曲管)及其它诱因对发生漂管的影响,找出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以减少腹透导管发生漂移的几率,从而减少腹透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方法〕:通过对于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部肾内科腹透中心自2007年1月~2009年11月期间141例尿毒症患者在接受腹透置管术中所使用的各类导管(直管或曲管)进行随机分组,以卡方检验的方法统计各类导管发生漂管的几率,并对引起漂管的其它常见因素进行统计,如术前包括腹部手术史、腹部外伤史;术后如姿势不当、腹膜炎、便秘、腹泻史、腹壁疝、腹腔内病理性占位等在已发生的导管漂移中所占的比例以百分比的方式通过三线表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最终得出结果。 〔结果〕:结果表明,自2007年1月~2009年11月期间于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部肾内科腹透中心接受腹透置管手术的141例病员中,共计发生腹透导管漂移3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原发病中糖尿病肾病引起的为1例,梗阻性肾病引起的为1例,原因不明引起的为1例; 曲管组发生漂管为2例,直管组发生漂管为1例,并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卡方检验得出:直管组和曲管组漂管率无统计学差异(2% vs 3%, p=0.683),腹透导管漂移与导管的类型(直管或曲管)无直接联系,通过对引起漂管的各类因素分析表明,因腹部手术史、腹膜炎、腹泻史引起漂管所占比例均为33%,而姿势不当引起漂管所占比例为100%,是为引起导管漂移的最直接因素。 〔结论〕:腹透导管发生漂移与手术中所置导管的类型无直接关联,腹透置管术后因姿势不当引起的腹透导管漂移发生的几率最大,规范做好导管的各项护理及对病员的宣教在为预防导管漂移的措施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它能有效预防并避免导管的移位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提高腹透患者的透析质量。 〔关键词〕:腹膜透析;漂管;护理  相似文献   

14.
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22例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常规护理、并发症预防与护理.结果:本组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均经保守治疗治愈.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33个月,除2例死于腹膜转移癌、1例死于心脏病外,其余患者均健康生存.结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加强围术期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导管移位的原因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长海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近6年来行腹膜透析治疗发生腹透管移位的35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短管移位的原因。结果 腹膜透析置管后发生导管移位与患者年龄、性别、是否伴有糖尿病以及术后对疼痛的耐受度等有关。结论 通过加强术前患者评估,对高风险患者及时干预,加强疼痛护理,术后应当适度锻炼等措施可以避免和减少腹透管移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综合护理治疗进展期胃癌以及结肠癌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进展期胃癌及结肠癌患者15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均接受腹腔热灌注化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接受化疗后1年内腹腔内局部复发率以及1年内远处转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腹腔感染、管道周围感染、管道脱落以及粘连性肠梗阻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P0.05)。结论:针对胃癌及结肠癌患者积极实施腹腔热灌注化疗联合综合护理,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不良反应率低,患者满意度高,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共享决策理念的延续性护理在肺癌化疗间歇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6月我科收治的肺癌PICC置管化疗间歇期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延续性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共享决策理念的延续性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管理效能、PICC自我管理能力、PICC置管并发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自我决策、正性态度、自我减压、自我管理效能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日常导管观察、维护依从性、导管管理信心、异常情况处理、信息获取、PICC自我管理能力总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ICC置管并发症发生率27.27%低于对照组的48.84%(P<0.05)。结论基于共享决策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增强肺癌化疗间歇期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提高PICC自我管理能力,减少PICC置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胃癌化疗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本院自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30例胃癌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分为常规护理组与护理干预组,每组各30例。常规护理组给予基础指导与护理,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心理护理、营养支持、睡眠护理、并发症预防护理等措施。6个化疗周期后对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睡眠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组较常规护理组相比,焦虑抑郁情绪评分降低、睡眠质量量表中各项量表评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癌化疗患者实施有效地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为一种较为理想的护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关键接触点在腹膜透析(简称腹透)患者宣教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2年7-9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腹透门诊进行腹透且有认知能力的患者80例设为对照组,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进行腹透且有认知能力的患者80例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宣教和护理,观察组患者应用关键接触点进行宣教及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对宣教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护理人员宣教态度的认可程度均高于或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关键接触点对腹透患者进行宣教及护理,可找出腹透患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使护理工作有的放矢,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中心-社区分层管理模式的方法。方法 借助医院设立的中心-社区腹透管理平台,及医院-社区网络化管理资源,依托社区对部分腹透患者进行管理及定期居家随访,形成腹透中心-社区工作的双向联动。结果 有效改善了郊区腹透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不足、地理分布广、交通不便造成随访率低的困局。结论 减少了腹透患者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生存率,为医院和患者解决了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