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刺、穴位按摩联合低频肌肉电刺激仪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21年1月某院脑卒中后发生偏瘫的患者8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针刺、穴位按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低频肌肉电刺激仪治疗,比较两组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评分、美国国立卫...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6例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外,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干预2个月后,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结果。两组治疗后用MBI(改良Bathel指数)评定日常生活能力情况,用Brunnstrom评分法来评定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情况,并进行康复护理前后疗效评价。结果:常规治疗、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肢体功能均有所提高。早期介入康复护理的患者,MBI和Brunnstrom运动功能均明显提高(P0.05,P0.01)。结论:早期给予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对8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对患者及家属实施脑卒中偏瘫知识教育、心理护理、康复训练护理等护理干预措施,干预期持续6个月。比较两组肌力恢复情况及指数。结果:干预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有效率为52.50%,经比较两组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提高病人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43例,采用早期康复护理,包括良肢位摆放、肢体按摩、床边康复训练、心理和日常生活能力指导等,每日1次,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护理。4周后观察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积分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43例中35例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均有了明显提高(肌力在3级以上),较常规护理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患者发病的急性期和恢复早期得到正规康复,能够充分挖掘恢复潜能,为以后肢体运动功能得到巩固和进一步改善提供必要的基础保证,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有较好的临床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心理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预后的影响情况。方法将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护理前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ADL)。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0.00%,组间差异对比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自理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在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自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对比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有着显著的治疗效果,能够改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提高患者自理能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和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9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配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仅实施神经内科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和心理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恢复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肌力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联合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
王霞 《安徽医学》2012,33(7):905-907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联合低频脉冲刺激对脑卒中后重度吞咽困难疗效的影响。方法 54例急性脑卒中后重度吞咽困难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进行常规治疗护理;治疗组27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针对性进行吞咽训练,摄食训练和电刺激治疗等专项护理干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5.19%,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14.81%,而对照组有效率为44.44%,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为33.33%(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联合低频脉冲刺激对脑卒中后重度吞咽困难的康复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2022年8月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Barthel指数(BI)量表评分、健康调查简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护理后,观察组FMA、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物质生活、心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中频脉冲治疗仪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升护理效果,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临床作用。方法:将我院近期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一般基础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施以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治疗12周后,采用肢体痉挛状态(Ashworth量表)、运动功能状态(Fugl-Meyer积分量表)、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thel指数)评价两组疗效。结果:评价结果显示,干预组Ashworth、Fugl-Meye、Bathel指数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肌体恢复明显,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提高(P<0.05),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有效促进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早期康复护理已广泛应用到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过程中,文中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重要性。方法将72例首发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护理组,每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临床护理;康复护理组给予患者常规治疗、护理外,为患者制定早期康复计划,实施综合康复护理。采用量表法: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和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值,评价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和QOL,并进行康复护理前后疗效的评价。结果 2组总治疗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康复护理后2组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均有所改善。早期介入康复护理的患者,MBI和QOL值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P〈0.01)。结论早期给予康复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改善患者的QOL。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结合穴位按摩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结合穴位按摩。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肢体痉挛状态、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肢体痉挛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改善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熏蒸结合穴位按摩可有效地缓解肢体的高肌张力、改善肢体痉挛状态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床边肢体康复训练对脑卒中病人的影响。方法:120例脑卒中偏瘫病人随机分为康 复组合对照组各60例,两组病人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对康复组病人同时进行康复训练。结果:康复训练后, 康复组病人肢体肌力恢复提高明显(P<0.05)。结论:在脑卒中病人生命体征稳定后,及早、正确地实行早期床边 肢体康复训练对肢体恢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足部反射区按摩和中药浴足等中医综合干预措施对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中高危足患者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60例DM中高危足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中西医药物基本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基础上,给予足部反射区按摩和中药浴足。分别于综合干预前和干预2个月后采用2型糖尿病病人自护行为量表评价自护能力。结果:试验组总体自护积分及在足部调理、高低血糖处理和饮食控制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足部反射区按摩和中药浴足等综合干预较单纯常规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DM中高危足患者的自护能力,有效预防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腰腹按摩在脑性瘫痪患儿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48例脑性瘫痪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即Bobath法、针灸治疗、穴位注射、物理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以腰腹部按摩。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儿肌张力、肌力、坐位平衡反应及消化系统情况。结果治疗组肌力下降、坐位平衡反应异常以及消化系统症状(食欲不振及便秘)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腰腹按摩不仅能改善脑性瘫痪儿童腰腹部肌力、运动协调及平衡能力,同时可明显增强脑性瘫痪患儿的脏腑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结合推拿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BRG)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使用铝碳酸镁片、莫沙比利治疗;治疗组36例采用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结合推拿治疗;两组均治疗28天。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症状积分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复发率也低于对照组。结论:穴位注射黄芪注射液结合推拿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s To assess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oxa-salt hot compress and acupoint massage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constipation caused by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ethods 100 patients with constipation caused by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ized assigned intointervention group(n=50) and control group(n=50) from Jan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8.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herapy, and in intervention group received moxa-salt hot compress and acupoint massage in addition.The efficiency rate and adverse reaction rate were noted to assess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moxa-salt hot compress and acupoint massage. Results All patients finished with the trial. The cure rate and effective rate in intervention group was 74.00% and 98.00%, which was signigicantly better than in control group(36.00% and 80.00%).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0.00% in intervention group and 4.00% in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s Moxa-salt hot compress combined acupoint massage therapy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onstipation of 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patient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and is safe and reliable,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经皮穴位电刺激在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108例,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的手功能情况、治疗前后的生活自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治疗后手功能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在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状况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重型脑外伤恢复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2月入住我院脑外科治疗重型脑外伤恢复期的患者76例,按就诊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灸联合穴位注射纳洛酮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60d)后比较两组患者偏瘫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手部、上肢、下肢的运动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生活自理能力、制约括约肌能力、转移能力、运动能力、交流能力、社会认知能力等各项FIM评分和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提高(P<0.01),认知功能MMSE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提高(P<0.01),各项数据比较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针灸配合穴位注射纳洛酮的中医手段联合西药和高压氧治疗重型脑外伤恢复期患者,可以有效改善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认知功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9):147-149+153
目的探讨耳穴压豆联合按摩护理对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于我院治疗的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研究组采用耳穴压豆联合按摩的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干预效果、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临床干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恶心呕吐、癫痫、颅内压升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气虚血瘀型中风的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使用耳穴压豆联合按摩护理,有助于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治疗效果,临床上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吴佳如  谢华  潘小佳 《中外医疗》2016,(19):174-176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配合刮痧护理措施对剖宫产产妇乳汁分泌的影响。方法整群选取该院于2015年6—9月期间收治的78例剖宫娩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39例与干预组39例,常规组实行一般护理,干预组在一般护理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配合刮痧治疗,观察两组产妇产后48 h泌乳量。结果常规组产妇母乳较少所占比例为38.46%、母乳较多为41.03%,母乳充足为20.51%;干预组上述指标分别为5.13%、28.21%、66.67%。干预组母乳充足产妇例数多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剖宫娩产妇做好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向产妇做好母乳喂养优势知识宣教的同时,及早进行穴位按摩并配合中医刮痧治疗,能促进产妇产后泌乳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