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智能手机的穿戴式移动监护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生理参数监测系统,具备较好的移动性、舒适性以及可扩展性。方法:使用可穿戴技术实现基本生理信号的低负荷获取,使/8蓝牙实现生理数据短距离无线传输,使用内嵌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实现生理数据的接收、处理、存储以及远程传输。结果:基于智能手机的穿戴式移动监测系统可实现心电、呼吸、体温以及体4A/体动等多项基本生理参数的低负荷获取,具有较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和移动监护特性,可扩展性强。结论:智能手机可作为一个理想的家庭医疗系统开发平台,具有可扩展性强、开发便捷等特点,基于智能手机和蓝牙技术的穿戴式移动监测系统将在未来的健康护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远程心电监护系统中监护中心软件的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应用于远程无线心电监护系统的监护中心软件的原理和设计方法。该软件采用客户/服务器交互模式,具有连接监护仪、接收心电数据、返回诊断结果、心电波形实时显示、心电数据记录和回放等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现代通信网络,构建一种心电信息监测系统,搭建集远程中央监护、术后跟踪、社区医疗和急救于一体的服务平台。方法:系统由中心站(服务器)和用户机组成,用户机采集、存储心电信息和波形,并传输到中心站服务器上,中心站各终端可实时查看监护信息,并发出对症建议或指令,实现双向互通。结果:以有线电话通讯网络为载体,实现了心电信息的远程监测,并在相关机构得到了应用。结论:本设计为生命信息的远程监测、医院资源的优化配置、身体保健和生命维持提供了途径和手段。  相似文献   

4.
由ZigBee无线网络技术将采集到的胎儿心电信号以射频方式发送和接收,再利用软件MATLAB将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并显示。该系统实现了社区内胎儿心电的远程无创监护,社区医疗人员可直观地实时监测胎儿的心电。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便于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下监测心电并将心电数据发送给医生进行诊断,设计并实现一种基于智能手机平台的心电监测与管理系统。方法:该系统包括心电采集装置与智能手机App 2个部分。心电采集装置以MSP430F149单片机为核心,采用右腿驱动、有源滤波器、双仪表放大器、移动平均算法等有效提取心电信号,采用差分阈值法准确检测R波并计算心率,利用蓝牙4.0模块将心电数据发送到智能手机。智能手机App的开发基于跨平台移动应用开发框架Cordova,利用Cordova插件、Java Script、HTML5、CSS实现接收心电采集装置发送的数据、绘制与保存心电图、显示心率和提示异常、记录与回放心电数据、通过移动医疗App与社交App将心电数据发送给医生等操作,使医生可查看和分析收到的心电数据并向用户反馈防治和就医建议。结果:与医院心电图机比较,心率、P波时限、QRS时限、QT时限相对误差分别为2.7%、4.5%、4.3%、3.3%,且这4个指标均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55、0.948、0.91、0.834,P值均小于0.05。该系统在充满电情况下可正常工作8 h。结论:该系统功耗低、准确性好、噪声低、成本低、体积小、质量轻、安全可靠、使用与维护简单,通过该系统可以及时掌握使用者的心电情况。  相似文献   

6.
基于Internet与无线通信的远程心电实时监护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便携式的可对患者进行远程心电实时监护的系统,完成了硬件及软件包的开发。该系统运用了无线射频和Internet技术。实现了便携式和远程的设计要求,可实现从医院到患者家中的远程集中监护。监护中心接收到心电数据,并在服务器端实时显示波形的同时,通过R点标定实现了心率计算。临床实验表明,该系统可实现远程实时监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DSP的远程监护终端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一种基于DSP的远程家庭监护终端的程序设计。包括心电的采集,用小波变换完成QRS波的检测,最后将心电波形数据和检测结果通过互联网传输到医院的心电服务器上。  相似文献   

8.
基于Internet的生理多参数远程实时监护系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Internet设计一种生理多参数远程实时监护系统,该系统采用混合式P2P(Peer to Peer)网络技术进行生理参数的远程实时传输。实验结果表明,利用P2P能极大地提高网络数据传输速度,可实现心电信号等生理参数的远程实时监护。  相似文献   

9.
一种基于Internet的多生理参数远程监护系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介绍一种新的基于Internet的家庭多生理参数远程监护系统。该系统由多生理信号采集器、PC机、中央服务器组成,系统运行采用客户/服务器(C/S)模式结合对等网络(P2P)模式的混合模式。运用本系统可以对人体多种生理参数进行实时采集、分析与监护,并可以进行远程实时传输,实现远程监护与诊断功能,适合于社区和家庭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设计了一种通过GPRS实现的用于远程监护中的数据传输系统,该系统具有很好的集成性,可以很方便的与医用监护仪器或模块进行连接,构建具有移动数据通信功能的监护仪,从而实现对心电、体温、血压等基本生理参数的远程采集和传输。该系统还具有语音和短信通信功能,可实现使用者和远程监护中心之间的实时交互功能。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的心律分析和诊断方法。该方法首先以多数据缓冲方式整合分包传输的心电数据;然后以心电数据的二阶差分值为主要依据,自动检测R波波峰;最后依据检测结果,对受试者心律进行初步诊断。测试结果表明,本方法能够满足远程心电监护系统的准确、实时和稳定等要求。  相似文献   

12.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increasing number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in the community require new technologies and strategies of care. We have used a new wireless cardiorespiratory telemonitoring system to monitor 14 elderly patients with a variety of chronic diseases at home. The electrocardiogram (ECG), heart rate and variability, and breathing were recorded on two separate occasions for 24 h.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the data recorded when a research nurse applied the monitoring system and when the patients applied it themselves. The ECG and heart rate were recorded for 98% of the monitored time, and the frequency and periodicities of breathing were recorded for 74% and 61% of sleep and rest time by visual and automatic analysi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24 h activity and cardiorespiratory telemonitoring can be performed by elderly patients at home. Significant unsuspected abnormalities of breathing and heart rhythm, amenable to treatment, were also detected.  相似文献   

13.
基于物联网技术和5G移动通信技术,利用可穿戴智能设备,构建网络照护系统,实现了干休所老年患者病情数据实时采集、数据分析展示、病房网络监护、专家远程救治指导等。系统应用后,干休所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提高,老年患者获取服务时间缩短,干休所服务项目增加。基于信息技术的网络照护系统为干休所老年患者提供了24 h实时监护和优质远程医疗服务,缓解了干休所卫生人力资源短缺等难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借助射频传输、家用计算机及互联网扩展而成的家用便携式心电实时监护系统的开发和试验过程。该系统适合于家庭病人在网上接受医生远距离实时心电监护。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通过应用穿戴式心电设备,建立心电快速筛查系统,实现心电图检查、数据采集和传输、报告打印闭环式自助流程,并与院内HIS系统进行对接,形成心电快速筛查的新型智能模式。从硬件、软件、可穿戴心电检查设备等方面介绍了心电快速筛查智能模式的设计,并对其实施路径及技术方案进行简要阐述。通过心电快速筛查系统的配置,可节约人力成本,提高心电检查的及时性,依托云平台构建多医学中心集团化部署,从而提高基层单位的心电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介绍一种基于 C8051F020单片机和 PTR2000模块的心电采集和无线传输系统的设计.在单片机的控制下,对心电信号进行实时采集,采集到的心电数据以无线的方式传送到 PC机,由 PC进行处理和显示.该系统能对患者心电进行实时无线监护,允许患者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电遥测监护系统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和护理。方法:对某医院80例老年心血管病人使用心电遥测监护,观察心血管疾病异常率。结果:80例患者中,发生严重早搏占所有病例的35.0%,其次分别为快速心律失常、T波变化,所占比例分别为30.5%、25.0%。心律失常发生数为34例,占41.75%;在发生严重室性早搏患者中,以频发为主,占所有病例25.0%。结论:心电遥测技术在老年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非常重要,可预防恶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GPRS的社区医疗远程实时心电无线监护仪的设计。它以MSP430F449微控制器为核心,采用GPRS模块实现了对心电信号的实时采集、无线发送。患者佩戴心电无线监护仪可获取心电数据,借助GPRS网和In-ternet网上传到社区医院监护端,医生可对病人心电信息进行分析诊断,从而实现心电信号的远程实时监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设计伤员中央监护定位系统,满足应急灾害医疗救援活动的需要.方法:系统由无线数据传输网络,伤员、救援人员移动信息终端,监控服务器组成.伤员移动信息终端接收与获取位置信息,并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网络将这些参数发送至中央监控服务器;服务器对每名伤员的生命体征参数进行监控.结果:利用该系统,每一名伤员的生命体征信息(含报警信息)以及所处位置可以实时处于监控状态,便于救援人员及时察觉报警,找到伤员,开展救援.结论:该系统具有携运负担小、适用目标多的优点,可以大大提高应急救援工作的效率,挽救更多的生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研制一种可满足野外应急救援活动需要的伤员中央监护定位系统。方法:将血氧、血压、心率检测模块与无线传输网络以及相应的定位算法相结合,以实现伤员的生命体征监测与定位管理功能。结果:体征参数传感器与定位系统将相关数据传输至伤员移动信息终端;终端将数据处理、封装后通过无线网络发送至中央监控平台服务器:最后服务器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监控。结论:中央监控平台可以实时显示每一名伤员的生命体征信息以及所处位置,实时了解每一支救援队伍的位置信息,为野外应急救援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