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讨了现代麻醉准备间在手术室的应用,并总结了相关安全管理措施。认为麻醉科工作流程中设立麻醉准备间是科学、可行、有效的,它能明显缩短接台手术的衔接时间,显著提高手术间使用率,减少手术患者的等待时间,也保证了围术期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三级甲等儿童医院手术室运行效率的影响因素,为提高手术室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并分析2014年1~12月该院住院部手术室各专科白班(时间8:00~18:00)手术,共9 705台次,采集数据包括入室时间、麻醉开始时间、手术开始时间、专科手术接台时间及患者在手术室时间分布、手术室日均利用能力。结果第1台手术大部分为9:15以后开始,接台手术间隔时间较长,平均40 min,患者进出手术间时间为(120.63±74.78)min,麻醉前时间为(9.29±5.30)min,麻醉时间为(26.07±18.42)min,手术时间为(82.31±62.31)min,日均手术能力4.27例/天/台。结论手术室运行效率受多因素影响,第1台手术的准时开台及缩短接台手术等待时间和麻醉时间对提高手术室效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优化接台手术流程管理提高麻醉科工作效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优化接台手术的流程,提高手术间的使用效率,为手术患者创造良好的手术环境,减少医护人员因长期的疲劳工作对患者的安全带来隐患。方法:对我院10个外科手术科室800例全麻接台手术患者手术流程进行分析。将奇数手术间设定为原接台手术流程组(A组)400例;将偶数手术间设为优化接台手术流程组(B组)400例。统计接台手术之间患者的周转时间,两组均从手术间净化消毒开始计时,到麻醉开始诱导为止,两组工作流程所耗时间之间进行比较。结果:优化接台手术流程组(B组)所用的手术周转时间明显短于原接台手术流程组(A组)(P0.05)。结论:优化接台手术流程,可以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麻醉诱导是指患者由清醒状态进入可以进行手术操作的状态而采取的措施[1]。随着手术量的不断增加,为保证手术患者安全,麻醉诱导室的应用与发展,大大缩短了手术接台时间,提高了手术室的利用率。我院于2010年启用麻醉诱导室,平均每日入诱导室患者25例,最高可达46例,无一例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笔者经过不断的临床实践与探索,对患者在诱导室期间易发生的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麻醉诱导室对麻醉科手术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8至10月开放麻醉诱导室后5、6、7和15号手术间的手术为实验组A,并与未开设麻醉诱导室的2016年8至10月5、6、7和15号手术间的手术为实验组B。统计接台时间、工作时间、病人满意度、术前抗生素输注是否完毕、规培医师操作考核的成绩。结果与同期同手术间未开设麻醉诱导室相比,麻醉诱导室的病人,满意度提高,接台时间较少,术前抗生素完成率提高,手术室医护人员手术效率提高以及规培医师的出科操作成绩普遍提高。结论麻醉诱导室建成对于麻醉科手术室的发展密不可分,在病人安全、效率、带教、满意度作用尤为显著,但目前仍存在不足,仍需改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衔接管理模块在提高手术接台效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手术衔接管理模块,将手术全程分割为多个时间段,与测定参考时间进行对比,提取异常数据进行分析,按照二八定律找出影响手术衔接的关键因素。通过监管首台手术外科医生准时到岗率、合理增加麻醉医生人力资源配备、联合调整麻醉医生及手术室、麻醉恢复室护理团队班次、延长麻醉恢复室开放时间等多项举措,对比实施前后的手术台日均使用率、麻醉恢复室接收病人数、首台开台时间准点率、手术接台衔接效率。[结果]实施后手术台日均完或手术由应用前的3.31例增加至3.54例;麻醉恢复室接收病人较实施前增加20%;病人入手术间至麻醉完成、麻醉完成至手术切皮、包扎完成至病人出手术室耗时时长、实施前后各时间点完成手术比例与实施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手术衔接管理模块,可对手术衔接进行实时监管,为管理人员提供客观数据,并针对性采取措施,可显著提高手术衔接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诱导等待期间接台手术患者的焦虑水平与信息需求,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利用阿姆斯特丹焦虑与信息需求量表(APAIS),对2018年7至9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择期全身麻醉手术的97例接台患者在诱导等待期间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诱导等待期间接台手术患者严重焦虑的发生率为11.3%。信息需求与焦虑正相关(r=0.535,P<0.001)。家庭关系欠佳、既往有痛苦麻醉经历是发生术前焦虑的危险因素,低手术级别手术是术前高信息需求的影响因素。结论:诱导等待期间接台手术部分患者呈焦虑状态。建议医护人员评估、筛选高危患者,尤其对家庭关系欠佳、既往有痛苦麻醉经历的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手术信息优先给予手术级别较低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短信提醒在提高手术准时开台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1~3月7200例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电话通知方式;将2016年6~9月7200例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短信提醒标准化流程。比较两组手术医生准时到岗率、首台手术准时开台率、接台手术准时开台率、手术护士平均工作时长以及医生、护士、麻醉师对手术工作效率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医生准时到岗率、首台手术准时开台率、接台手术准时开台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工作时长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等待时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生、护士、麻醉师的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信提醒可提高手术准时开台率、手术周转效率、有效工作时长,缩短等待时间,提高手术室护士、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满意度,有效节约管理成本,保证医院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手术间的利用率,缩短接台手术送病人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方法:开展以“缩短接台手术送病人时间”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对76例接台手术送病人耗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原因,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对策。结果:接台手术送病人所需时间从原来的11.3min缩短到7.2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品管圈活动在缩短接台手术送病人时间中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病人满意度,也提高了护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影响眼科手术室护理时间利用的因素并提出对策。方法对我院手术室995例眼科手术的流程及各时间段的用时进行了记录,分析各手术时间段的用时,连台手术之间的衔接等因素对手术室护理时间利用的影响。结果眼科手术非手术时间为(45.83±24.93)min,约占总时间的62%,其中入室到手术开始的等候时间较长,为(39.47±24.32)min;不同的麻醉方式各手术时间段的用时不同,首台手术与接台手术各时间段用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台手术入室到手术开始的等候时间明显比首台手术长。结论麻醉方式的不同,手术等候时间过长等均可影响手术室护理时间的利用,加强沟通,完善各项术前准备,优化手术流程可以提高手术室使用效率,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1.
患者等候区在手术室的设立及运用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少危及患者安全且影响手术的潜在意外情况,提高手术间的周转率。方法:在手术室设立患者等候区,手术患者先进入患者等候区做麻醉前准备,然后直接进入手术间麻醉,准备手术。结果:缩短了接台手术的衔接时间,避免将患者独自留在走廊里,进一步保障了患者的安全。结论:在手术室设立患者等候区,既符合现代手术室的要求,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又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术前准备室—手术室—麻醉恢复室“三位一体”的围术期护理管理模式对手术部进行管理。方法设立术前准备室、麻醉恢复室构成围麻醉护理单元,与手术室护理单元组成手术部,各护理单元按各自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护理常规、工作流程和工作职责,形成完整的护理架构和工作内容。结果28个手术间年手术量达25553万台,日均手术量103台,平均每台接台时间为31 min,日手术间占有率10.01 h。手术患者平均苏醒时间(10±3)min,患者建立静脉通道给药平均时间(5.0±0.4)min,平均每台手术节约接台时间10 min。结论应用“三位一体”围术期护理管理模式更符合国际医院评审标准,医疗、护理更安全。  相似文献   

13.
蔡少丽  钟晓娜  邱秀清 《全科护理》2013,11(12):1124-1124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文化在接台手术病人中的应用。[方法]评估收集手术室接台手术病人的护理风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安全措施。[结果]通过护理安全措施的实施,增强了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了护理人员自身工作责任感和业务工作水平,降低了接台手术病人的手术风险。[结论]有效的护理安全措施能降低接台手术病人的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眼科手术室护理时间的因素,并提出相应改善对策。方法对照组为2016年6月~2017年9月本院眼科手术室接收的手术患者580例,均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为同期接收的手术患者240例,均在深入分析影响手术室护理时间相关因素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按照不同麻醉方式、手术方式及情绪状况再分组,并与实验组对比护理时间,分析差异。结果实验组术前等候时间、手术开始到结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的全身麻醉组、局部麻醉组和表面麻醉组(P 0. 05),且等候手术结束到离开手术室时间短于全身麻醉组(P 0. 05);对照组的首台手术组、实验组术前等候时间均短于接台手术组(P 0. 05);对照组的首台手术组手术开始到结束时间、等候手术结束到离开手术室时间长于接台手术组、实验组(P 0. 05);对照组的情绪焦虑组术前等候时间明显长于情绪正常组、实验组(P 0. 05)。结论影响眼科手术室护理时间的因素包括麻醉方式、接台手术、情绪状态等,需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干预,以提升手术室护理时间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冯丹丹  李淼  赵欣  姚瑶  王军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7):1413-1414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内麻醉诱导时护理配合的优化流程及效果.[方法]参照美国麻醉恢复室的护理管理模式,同时结合恢复室的运作特点,自行制定了一套规范化的麻醉诱导流程管理模式.[结果]通过对6 000例患者麻醉诱导时的护理配合,并进行优化,手术接台时间显著缩短,无一例差错事故发生.[结论]麻醉恢复室内术前诱导流程优化对提高...  相似文献   

16.
比较术前准备间运行后,眼科手术患者的术前等待时间由原来30-60min缩短到15min以内,接台时间由原来20-30min缩短到2-3min以内,缩短了手术衔接时间,提高了手术间的利用率,使现有的医疗资源与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解决了手术间不足,实现了眼科接台手术的无缝衔接,手术周转更为顺畅,是保证外科系统顺畅运转的关键措施。术前准备间的运行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也明显地改善了患者的心理状态,进一步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手术室的工作目标为最大限度满足患者手术的需求,保证手术能够安全、高效和顺利进行[1]。为加强接台手术的安全、无缝衔接,手术间护士高质量做好手术病人的管理和配合,缩短手术接台时间,2012年以来,我院手术室设立协调护士,协助接台手术尽早开台及各项物资的准备供应工作,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手术室择期手术延误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手术间利用率积累资料。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手术病人流转的全部过程进行适时记录跟踪,了解手术病人流转各节点超时情况,分析择期手术延误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结果:98例择期手术病人平均延误时间为20.75min,预约时间如期下刀手术60例(61%),延误下刀手术38例(39%)。择期手术延误原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临时取消手术,术前准备不完善,接送病人耽误,麻醉准备时间长,手术医师未准点到达手术室,参与同台手术的人员计划性差、缺乏统筹安排及团队协作精神,手术编排仅凭经验等。结论:影响择期手术延误的因素为病房因素、病人因素、运送因素、麻醉因素、手术医师因素、手术护士因素、手术编排因素等,提示要减少择期手术延误,提高手术间利用率,首先应完善病人术前准备、保障运送病人畅通、强调第一台手术准时下刀、缩短连台手术接台时间,特别是提高对参与接台择期手术医护人员团队协作、整体联动精神重要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总结"四位一体"麻醉护理管理模式的构建及运行.麻醉手术部运行"术前评估与准备、复苏与转运、疼痛护理管理、麻醉内务管理"的四位一体麻醉护理管理模式,通过明确管理架构,组建专业小组;优化术前流程,提升手术效率;规范复苏与转运,保证患者安全等多重措施,取得明显效果.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协助完成麻醉50余万例,安全复苏手术患者41万余例,完成术后镇痛12万余例,医护人员的满意度达96.89%,患者满意度>95%,手术患者平均接台时间缩短至15~20 min.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缩短手术接台时间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选定缩短手术接台为活动主题,分析腔镜手术接台时间延长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结果:手术接台时间由改善前的平均42 min缩短到改善后的平均26 min,缩短了16 min。结论:将品管圈的方法应用于缩短腔镜手术接台时间管理中取得显著效果,同时提高了全科人员的团队协作精神,充分发挥出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实现手术质量管理的持续改进,确保护理人员更加积极主动地为患者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