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本文报道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RI)测定丹皮酚(2-羟-4-甲氧基苯乙酮)在大鼠,小鼠,豚鼠与兔的体内过程,以比较研究上述4种动物之间在代谢类型上的差异。分别给大鼠,小鼠,豚鼠和兔灌服~(14)C-标记的丹皮酚20毫克(含6~70μCi/公斤)后,经测定尿中放射性,发现在所试4种动物尿中放射性强度急速上升,给药后2天内,在尿与粪中排泄的放射性为投药量的83~98%;从粪中排泄的~(14)C-放射性:在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重组水蛭素iv给药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125-标记的放射性同位素法(RA法)、三氯醋酸沉淀结合放射性检测法(TCA-RA法)研究重组水蛭素iv给药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结果大鼠iv0.5、1.0和2.0mg/kg重组水蛭素,以RA法检测,该药的消除半衰期(t1/2ke)分别为162.8、147.5和172.8min,AUC分别为264.9、429.9和1112.9(μg·min)/mL;以TCA-RA法检测,该药的t1/2ke分别为100、101和107min,AUC分别为160.7、327.7和551.3(μg·min)/mL。两种方法所得结果均证明AUC与剂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均大于0.99。大鼠iv重组水蛭素1.0mg/kg后用RA法和TCA-RA法测定不同组织的药物质量浓度,在各时间点以肾脏含药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肺、胃、脾、心、肝、性腺等组织次之,脑、脂肪最少。大鼠iv重组水蛭素1.0mg/kg后,用RA法测定不同时间段内尿、粪的放射性总量,在96h内70.16%放射性从尿中回收,1.35%从粪中回收到,24h内胆汁排泄量为3.46%。结论RA法和TCA-RA法测得重组水蛭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结果不同,但整体趋势一致;重组水蛭素主要由尿排泄。  相似文献   

3.
藤黄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研究藤黄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大鼠静注单剂量藤黄酸后,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组织、粪便、胆汁及尿液中的藤黄酸.结果:藤黄酸在大鼠体内的平均消除半衰期仅为15 min.AUC与剂量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性,提示藤黄酸在大鼠体内的处置属于线性动力学.静注给药后藤黄酸主要分布于肝、肺、脾、肾、胃、肠和心脏.静注给药后藤黄酸主要通过胆汁排泄,给药后16 h内藤黄酸在胆汁中的平均累积排泄百分率为36.5%;粪便中仅有少量的藤黄酸排出,其平均累积排泄百分率为1.04%;尿液中未检测到藤黄酸.在大鼠的胆汁中检测到藤黄酸的4个代谢物.藤黄酸平均血浆蛋白结合率为31.1%.结论:静注给药后,藤黄酸迅速从大鼠体内消除,并可在体内广泛分布和代谢,主要以原型和代谢物的形式从胆汁排泄.  相似文献   

4.
~3H-氧化苦参碱在小鼠及大鼠体内的代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同位素示踪及整体放射自显影法研究~3H-氧化苦参碱在小鼠及大鼠体内的代谢。静脉注射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开放模型。T 1/2α=4.9min,T 1/2β=2.1h。肌肉注射时胆囊,肾、肝、肠中放射性最高。药物主要经尿排泄,给药后48h内排出给药量的82.6%,而粪便中排出仅占给药量的6.4%。尿中除原型药外还有苦参碱。胆汁也是重要的排泄途径,但大部分又在肠中重吸收。生物转化部位是在胃肠道和肝。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大鼠静脉注射重组人内皮抑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rhEndostatin)药代动力学、组织分布及排泄。方法采用125I标记rhEndostatin示踪法,测定生物样品总放射性(radioactivity,RA法)和三氯醋酸沉淀蛋白后的放射性(trichloroacetic acid-radioactivity,TCA-RA法)以研究药物代谢过程。结果大鼠静脉注射rhEndostatin 5、10和20 mg/kg后,血药浓度和药物时间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serum concentration-time curve,AUC)均随剂量增加而增大;TCA-RA法测定3个剂量的平均消除半衰期(elimination half-life,t1/2β)和平均清除率(systemic clearance,CL)变化不大,t1/2β为(243~265 min)、CL为(2.4~2.6 mL.kg-1.min-1)。大鼠静脉注射rhEndostatin 10 mg/kg后,以肾脏含药量最高,脑、肌肉和脂肪的含药量最低。96 h内由尿累积排泄量占给药总量的86.9%,粪中可回收到给药量的5.8%,尿和粪的总回收率达到92.7%;24 h内由胆汁排出的药量占给药量的1.3%。结论大鼠静脉注射rhEndostatin不同剂量后,药物消除基本符合线性动力学特征;组织分布呈特异性靶向分布(以肾脏含药量最高),也基本反映了rhEndostatin主要经肾由尿排泄的途径消除。  相似文献   

6.
本文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对LCR种小鼠静注~(14)C-柚皮果胶进行了药物动力学、组织分布、排泄和药物代谢的研究,并与~(14)C-右旋糖酐做了对比观察。血浆药物浓度的消除属于一级动力学的动态变化,符合开放形二室模型。其分布相半衰期较短为9分钟,排除相半衰期大约为3小时。静脉注射后30分钟内肾脏的药物浓度较高,而给药1小时后肝脏药物浓度较高。静注后8小时内从尿的排出量为给药量的78%,给药后72小时尿和粪的总排出量为94.3%。应用放射性纸层分析法,显示肝和尿中放射性物质的性质约有82%是原形药物。  相似文献   

7.
醋氯芬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HPLC法研究醋氯芬酸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醋氯芬酸在大鼠体内的吸收较为迅速,给药后约10min达到血药浓度峰值,其药-时曲线符合一级吸收的二室模型,分布半衰期仅为4min左右,消除半衰期约为50min。三种剂量下的AUC分别为42.1、90.3、181.8μgmin/ml,剂量与AUC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提示醋氯芬酸在大鼠体内的处置属于线性动力学,其动力学参数呈剂量非依赖性。大鼠按10mg/kg剂量灌服醋氯芬酸后,心、胃、肠和肌肉组织内的浓度较高。醋氯芬酸在大鼠粪、尿和胆汁中的排泄较少。大鼠按10mg/kg剂量灌服醋氯芬酸后,其24h内累积尿排泄百分率仅为0.090%±0.018%;其24h内累积粪便排泄百分率仅为0.22%±0.07%;其12h内累积胆汁排泄百分率仅为0.33%±0.09%。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14)C-杀灭菊酯的放射性测量及整体放射自显影术,研究杀灭菊酯在小鼠体内的吸收、分布和排出规律。结果表明,给小鼠一次灌胃,~(14)C-杀灭菊酯经消化道吸收速率常数为1.68h~(-1);血药浓度达峰时间1.98 h;排出相半衰期为24.32h。杀灭菊酯主要分布于肝、肾、肺、皮肤和毛,给药后第5天在皮肤和毛发中仍能检出较高的~(14)C放射性。~(14)-C杀灭菊酯及其代谢物主要经尿排出,部分可贮存于小鼠皮肤和毛发中。  相似文献   

9.
牡荆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牡荆素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大鼠静注牡荆素后,采用HPLC法测定大鼠血浆、组织、粪便、胆汁及尿液中的牡荆素。色谱系统: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10mmol/L磷酸氢二钾溶液(22∶78,含10mmol/L四丁基溴化铵,pH7.8),检测波长340nm。结果:血浆样品中,牡荆素的线性范围为0.2~25.0μg/mL(r=0.9996);各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均大于80%;最低定量限为0.2μg/mL。牡荆素在大鼠体内的平均t1/2约为25min。AUC与给药剂量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性。静脉注射给药后牡荆素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其中肝和肾组织中浓度最高。牡荆素主要通过肝脏和肾脏代谢排泄,在大鼠尿、粪和胆汁中的总排泄量约为给药量的30%。牡荆素平均血浆蛋白结合率为64.8%。结论:静注给药后,牡荆素迅速从大鼠体内消除,并可在体内广泛分布,有约30%的以原型形式从胆汁和尿液排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盐酸克林沙星 (clinafloxacin ,CF)在大鼠体内的吸收、分布、排泄过程。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给大鼠灌胃 5、10、2 0mg·kg-1CF后 ,测定在不同时间各组织和体液中CF含量。结果和结论 :CF在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为一室模型 ,t1/2 为 2 .0 3~ 2 .17h ,达峰时间tmax为 1.0h ,Cmax和曲线下积分面积AUC均随剂量的升高线性增大。给药后CF在组织中广泛分布 ,但几乎不存在于脑和脂肪组织。尿、粪及胆汁中原形药物总排出量约为给药量的2 2 .1% ,其中给药 72h从尿排泄的原形药累积量相当于给药量的 2 0 .6%。在 0 .2~ 5 .0mg·L-1浓度范围内 ,CF血浆蛋白结合率为 90 .2 %~ 97.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