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动脉瘤颈夹闭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85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动脉瘤颈夹闭术治疗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行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的4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用时及术后合并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术中出血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P <0.05。结论相较于动脉瘤颈夹闭,采用血管内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对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的临床价值。方法 16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对照组接受夹闭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脑血管痉挛发生率及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优于对照组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管痉挛总发生率6.25%优于对照组18.7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效果显著,同时可降低脑血管痉挛的出现率,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长葛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5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6例。对照组给予血管内栓塞治疗,研究组给予显微手术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相关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长,但医疗开支少于对照组,昏迷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动脉瘤破裂、脑缺血和血管痉挛及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显微手术和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各有优势和不足,需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意愿选择合理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诊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78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9例实施血管内栓塞治疗,观察组患者39例实施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增加(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格拉斯哥预后分级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显微外科手术与血管内栓塞均可用于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治疗,其中显微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脑血管重建术治疗过程中对难治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手术配合与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89例难治性颅内动脉瘤手术患者采用数字随机分配原则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介入手术,观察组采用血管重建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中、手术后并发症的情况,脑脊液红细胞、压力及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为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0%(x2=6.32,P<0.05).心理状态(SAS、SDS)、自尊评价(SES)等相关生活质量评分,观察组亦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两组SAS、SDS、SES,t值分别为6.27、8.69、7.45,均P<0.05).治疗后脑脊液红细胞以及压力明显较对照组下降(对比两组术后第3、6、9、12天,t值分别为6.18、8.38、17.82、0.57,均P<0.05).结论 脑血管重建术在难治性颅内动脉瘤患者有较好的降低手术及操作并发症以及缓解心理抑郁、提升生活质量的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选择血管内栓塞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术后复发情况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06月~2018年07月收治的8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作为实验对象;抽签法分组后明确各组手术方案;对照组(41例):应用开颅夹闭术方案展开治疗;观察组(41例):应用血管内栓塞术方案展开治疗;对比手术结果。结果:观察组颅内动脉瘤患者手术良好率(92.68%)高于对照组(73.17%)明显,手术复发率(2.44%)低于对照组(14.63%)明显(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患者在手术治疗期间,血管内栓塞术的有效应用,对于手术疗效提升、术后复发减少,效果显著,最终对于颅内动脉瘤患者的预后改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应用与护理方式。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患者62例进行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1,行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31,行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术后恢复良好率、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护理干预应用于血管内栓塞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中,有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运动功能,科学预防并发症,降低复发率,具有积极的临床借鉴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因时应需护理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该院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接受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常规护理模式干预,观察组接受因时应需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术前30分钟时的血压、心率,应对方式,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前30分钟血压、心率低于对照组,积极应对评分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3%(3/48)低于对照组的20.8%(1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将因时应需护理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手术患者中,可成功维护其术前生理反应稳定度,改善应对方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内接收的94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7例。分别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干预。对比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心理状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来说显著更低;观察组术后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更低,且QLQ-C30、FMA评分较对照组均更高;观察组术后SAS、SDS评分较对照组均更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接受开颅夹闭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缓解负性情绪,临床实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神经外科手术夹闭与血管内介入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1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介入组(55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组(55例,行神经外科手术夹闭治疗),术后随访1~4个月,即时进行术后疗效评价,采用中国脑卒中量表(C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两项评分进行预后评价.结果 术后即时疗效:介入组显效40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0.9%,手术组分别为32例、10例、13例、76.4%,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6,P<0.05).术后随访,两组CSS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9.12、8.05,均P<0.05);介入组较手术组降低更明显(t=7.35、5.67,均P<0.05).结论 行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可提高临床疗效和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