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睑成形术后重睑过宽粘连畸形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重睑成形术后重睑过宽粘连畸形的修复方法.方法 重新设计重睑线宽度为6~8 mm,去除上睑瘢痕性皮肤1~2 mm,彻底松解局部粘连,利用眶隔脂肪瓣,邻近眼轮匝肌肌瓣、眼轮匝肌下脂肪垫及脂肪颗粒注射,充填上睑凹陷粘连区,重新缝合.结果 共修复16例患者20侧上睑,其中利用上睑眶隔脂肪瓣修复2例2侧,眼轮匝肌肌瓣修复3例4侧.眼轮匝肌下脂肪垫修复8例10侧,脂肪颗粒注射充填3例4侧.术后随访12例,10例14侧医患双方满意,2例2侧患者可以接受.结论 利用眶隔脂肪瓣、眼轮匝肌肌瓣、眼轮匝肌下脂肪垫、脂肪颗粒注射充填修复重睑过宽粘连畸形有效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睑内侧皮肤瘢痕组织内注射自体乳糜脂肪辅助修复重睑过宽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自2015年1月至2018年10月,治疗上睑内侧高于内眦赘皮切口的重睑过宽患者138例(260眼),其中30例(60眼)患者常规行高位瘢痕粘连松解(A组),释放眶隔脂肪阻隔异位粘连后,再低位重新固定形成新的重睑;108例(200眼)患者在A组术式的基础上,对上睑内侧皮肤瘢痕组织采用27 G锐针按多点、多层、少量、多次的原则直接注射自体乳糜脂肪,并对眉下组织较薄者采用1.0钝针于眼轮匝肌下层注射乳糜脂肪(B组),以增加上睑饱满度。随访3~30个月,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A组:30例60眼,30眼(50%)一次获得成功,30眼(50%)在重新松解高位粘连同时注射自体乳糜脂肪,效果较满意。B组:108例200眼,180眼(90%)一次获得成功,20眼(10%)同法再次补充注射自体乳糜脂肪后,获得较满意的效果。术后保留的上睑内侧皮肤瘢痕组织变软,弹性及重新形成的重睑弧度良好,形态自然,外观较满意。结论对上睑内侧皮肤瘢痕组织内注射自体乳糜脂肪,对预防瘢痕增生,改善皮肤弹性,增加上睑容量及辅助重睑过宽的修复,效果较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眶隔法重睑成形术修复重睑术后肉条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至12月就诊于湖南省人民医院的重睑术后肉条眼行修复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眶隔法重睑成形术进行肉条眼的修复, 术中彻底松解瘢痕粘连, 去除肌肉下层疏松脂肪筋膜组织, 水平剪开眶隔, 将剪开眶隔的下部以其与上睑提肌筋膜的融合处为蒂, 向下翻转下置, 与下方眼轮匝肌上缘及其后方睑板前筋膜缝合固定。术后随访观察重睑形态及肉条、凹陷变化情况并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共纳入51例患者, 其中男2例, 女49例, 年龄21~61岁, 均为双侧肉条眼;1次术后37例, 2次术后11例, 3次术后3例;静态性肉条眼41例, 动态性肉条眼10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6~12个月, 均于术后7 d拆线, 伤口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的治疗效果评价:满意41例(满意率为80.4%), 基本满意8例, 不满意2例。2例不满意者大小眼比较明显, 小眼侧均存在轻度上睑下垂, 在术后半年经矫正上睑下垂后效果基本满意。结论眶隔法重睑成形术利用眶隔的作用, 具有良好的矫正重睑术后肉条眼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种修复重睑术后并发症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针对重睑术后常见几类并发症,采用上睑缘切口切除多余松弛皮肤、眶隔脂肪、眼轮匝肌、松解上睑皮下瘢痕粘连、缝合睑缘切口后再联合上睑连续埋线的方式重睑成形。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修复重睑术后并发症62例,61例术后效果满意,1例因重睑过宽上睑凹陷,组织缺损过多而修复效果不佳。结论:采用上睑缘切口,能有效去除埋线法不能去除的上睑多余松弛皮肤、眶隔脂肪、肥厚眼轮匝肌,又能松解切开法造成的上睑皮下瘢痕异常粘连,具有切口痕迹不明显、操作灵活、恢复时间短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下睑眶隔脂肪移植对重睑术后重睑过宽、多层重睑、上睑眼窝凹陷等上睑外观形态缺陷失败案例进行整形修复。方法:自2016年7月-2018年10月,对57例重睑失败患者采用下睑眶隔脂肪移植修复术式进行整形修复,术中根据上睑缺陷形态及缺损组织程度新设计重睑线高度约6~7mm,适当去除原重睑线及新重脸线之间的皮肤,于提上睑肌表面向上进行充分剥离,松解局部组织粘连、释放游离残余眶隔脂肪,切取下睑眶隔脂肪均匀平铺于提上睑肌及其腱膜表面并缝合固定,缝合形成新重睑线。结果:术后随访57例患者3~12个月,患者重睑线宽度自然、流畅对称,多层重睑及眼窝凹陷消失,角膜暴露正常,上睑形态饱满自然。其中2例上睑切口轻度增生,处理后恢复。结论:重睑术后重睑过宽、多层重睑、上睑眼窝凹陷不仅影响美观同时上睑生理功能也会出现障碍,其基本病理改变是组织缺损,本次通过下睑眶隔脂肪移植修复上睑正常解剖形态,恢复上睑的正常形态外观和生理功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自1995年以来,我院眼睑畸形14例病人应用眶隔脂肪瓣进行修复,方法为切开皮肤,沿眼轮匝肌浅层向上睑板上缘或下睑板下缘分离到眶缘,钝性分开眼轮匝肌显露眶隔,轻压眼球眶隔脂肪膨出,并将其拉出形成脂肪瓣,用于修复,疗效满意。该术式简单,易于掌握,出血少,效果稳定,是修复眼睑部缺损的有效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14例,男2例,女12例。重睑术后三眼皮5例,其中3例用其他方法修复后效果不佳。重睑术后重睑过宽2例,眼睑外伤或感染后软组织塌陷畸形5例,畸形范围2cm×2cm~1cm×0.5cm。2方法根据需要从上、下睑皮肤处切开,沿眼轮匝肌浅层向上睑板上缘或下…  相似文献   

7.
为矫正高位重睑皱襞,1989年至1993年2月采用眶隔-睑板-皮肤缝合术将眶隔与重睑线切口共同缝合固定于睑板前,形成上睑提肌与高位皮肤之间的屏障而使高位皱襞消失。18例23只眼,除1例2只眼外,均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提上睑肌腱膜折叠矫正轻中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先天性上睑下垂126例(177只眼)患者采用局部麻醉,行重睑术切口,适度分离切口下唇眼轮匝肌后,显露睑板上缘,沿眶隔后壁分离并确定提上睑肌腱膜后,行折叠,并固定于睑板上缘,调整双眼至对称后缝合皮肤。结果本组共126例(177只眼)患者,术后随访3~18个月。128只眼为满意(睑缘弧度符合生理性,术眼上睑缘遮盖角膜上缘≤2 mm,双眼基本对称);38只眼为基本满意(术眼上睑缘遮盖角膜上缘2~3 mm);8只眼为矫正不足(角膜上缘遮蔽3 mm);3只眼为过度矫正。结论采用提上睑腱膜折叠矫正方法治疗轻、中度上睑下垂,具有损伤小、容易操作、术后重睑自然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高位重睑矫正法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矫正高位重睑皱襞,1989年至19934上2月采用眶隔-睑板-皮肤缝合术将眶隔与重睑线切口共同缝合固定于睑板前,形成上睑缺肌与高位皮肤之间的屏障而使高位皱襞消失。18例23只眼,除1例2只眼外,均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为矫正高位重睑皱襞,1989年至1993年2月采用眶隔-睑板-皮肤缝合术将眶隔与重睑线切口共同缝合固定于睑板前,形成上睑提肌与高位皮肤之间的屏障而使高位皱襞消失。18例23只眼,除1例2只眼外,均获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张继忠  陈辉  曹丽娜 《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3):1737-1738
重睑过宽是重睑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多因上睑组织去除过多致实际重睑线高于设计切口线或重睑设计过宽所致;我科自2005年3月~2011年10月,采用眶隔脂肪筋膜瓣修复重睑术后重睑过宽27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重睑术后粘连畸形及其治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提出重睑术后粘连畸形的概念及其治疗原则,总结各种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本组30例重睑术后粘连畸形者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分度,根据其形成特点,采用抽除缝线、眶隔脂肪瓣移位、眶隔部眼轮匝肌下移、睑板前齿轮匝肌瓣移转、自体脂肪组织游离移植和缩短上睑提肌肌健的方法治疗。结果 术后进行3个月至2年的随访,除隔部眼轮匝肌下移、睑板前眼轮匝肌瓣多转治疗效果欠佳外,其它方法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 治疗重睑要后连畸形应在彻底松解局部粘连的基础上,根据局部条件采用隔断粘连区的方法,可以获得满意的长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睑袋及其周边年轻化整形术的新观点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下睑眼轮匝肌扇形肌瓣下移修复眶下凹陷对下睑及周边整体形态的效果。方法经下睑缘皮肤入路行下睑袋整复术,在去除多余眶隔脂肪的同时,沿眶下缘处剪开并分离眼轮匝肌形成扇形肌瓣,缝合固定填充眶下缘凹陷区。结果本组患者共126例。其中86例患者随访3~12个月,除3例在术后3个月时。眶下缘凹陷下界有小范围的沟状凹陷,经再次手术填充矫正外,其余患者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应用下睑眼轮匝肌扇形肌瓣填充眶下缘凹陷区,能较好地达到眶区年轻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眼球突出患者重睑成形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本院行重睑成形术的45例眼球突出患者(90眼)作为研究对象,将眼球突出患者分为单纯突出型(Ⅰ型)、上睑凹陷型(Ⅱ型)及复合型(Ⅲ型)三种类型。其中Ⅰ型18例,联合自体脂肪眉弓填充术;Ⅱ型17例,联合自体脂肪上睑凹陷填充术5例,联合眶隔脂肪重置术12例;Ⅲ型10例,联合自体脂肪眉弓填充术及自体脂肪上睑凹陷填充术2例,联合自体脂肪眉弓填充术及眶隔脂肪重置术8例。结果:手术均一期完成,35例患者获得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术后重睑线流畅,重睑立体感强,眼球突出外观明显改善,无明显并发症,无一例进行二次修复。结论:眼球突出患者根据其分型不同在行重睑成形术时联合自体脂肪眉弓填充术、自体脂肪上睑凹陷填充术或眶隔脂肪重置术可形成满意重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单切口额肌上睑SMAS瓣经眶隔后悬吊治疗上睑下垂的适应证及手术方法.方法 取上睑重睑皱襞切口,SIFSF悬吊治疗上睑下垂,重建上睑提升动力通道近似上睑提肌滑行路径.自1993年7月至2009年11月,收治上睑下垂148例(215只眼),其中应用SIFSF经眼轮匝肌和眶隔后隧道悬吊治疗上睑下垂者81例(121只眼),包括严重或复发性上睑下垂、Horner′s 综合征、张口瞬目综合征、先天性睑裂狭小综合征和下颌面发育不良综合征伴有的上睑下垂等;应用上睑提肌腱膜缩短,提上睑肌粘连松解,节制韧带松解,睑板部分切除治疗上睑下垂67例(94只眼).结果术后早期发生睑内翻、角膜刺激者1 例,再次手术治愈;角膜溃疡者1例,经治疗好转;结膜脱垂者2例,术后血肿者2例,经保守治疗痊愈.在SIFSF悬吊治疗上睑下垂的81例(121只眼)患者中,术后经4周至10年随访者49例(69只眼),其中优良者30例( 45只眼),良好者17例(22只眼),矫正不足者2例(3只眼),矫正优良率为97%.术后提上睑功能和形态良好.矫正不足2例,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 单切口额肌上睑SMAS瓣经眶隔后悬吊治疗上睑下垂术式,可避免眉下切口,是一项符合上睑提肌生理功能的重建,适应证范围较广,手术操作简易,术后提上睑功能和上睑形态改善良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重睑过宽的分类及其修复技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双眼皮过宽为重睑术中较多见的并发症之一。笔者自1995年以来共修复不同类型的过宽重睑54例。对不同类型的过宽重睑采取不同的修复技巧,经临床随访观察,术后疗效满意。现结合54例手术的经验,就重睑过宽的分类及其修复技巧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共54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6例,年龄18~55岁,均因行重睑术后重睑线过宽失去自然和谐之美感而要求重新修复。54例中,单侧19例,双侧35例,共89只眼,术后3个月至5年不等。修复术后随访半年以上,满意48例,3例不够满意,3例出现多层眼皮经再次修复后基本满意。2 过宽的分类及其修复技巧 2.1 一宽一…  相似文献   

17.
双层眼轮匝肌瓣及眶隔固定的睑袋整复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睑袋整复术的简便而有效的手术方法。方法:对83例睑袋患者进行双层眼轮匝肌瓣及眶隔固定的睑袋整复手术。结果: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眼睑外翻等并发症,睑袋消失,眶区年轻化。结论:采用双层眼轮匝肌瓣及眶隔固定的睑袋整复手术修复,方法可靠,患者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眶隔重置法重睑成形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单睑女性求美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实验组采用眶隔重置法行重睑成形术:切开眼轮匝肌显露眶隔后,在眶隔与提肌腱膜融合点上方约4 mm横行切开眶隔,将其下置与切口下唇皮肤、眼轮匝肌缝合固定,修剪多余眶隔,间断缝合闭合皮肤切口。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手术。结果经6个月随访,实验组求美者的重睑瘢痕较轻、凹陷不明显,"肉条感"比例少,术中术后双眼不对称比例较传统术式少,术后水肿程度较轻,恢复后的重睑更加自然。结论与传统重睑成形术式相比,眶隔重置法重睑成形术具有较为灵活的粘连方式,加之组织去除量较少,使上睑组织结构破坏也较少,故形成的重睑更加自然,恢复时间较短,并发症较少,可作为一种新的重睑成形术式。  相似文献   

19.
眶隔筋膜瓣与额肌瓦合固定矫正重度上睑下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遵礼  伍成奇  韩岩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1):1673-1674
目的:研究利用眶隔筋膜瓣与额肌瓦合固定矫正重度上睑下垂的临床效果。方法:术中于眼轮匝肌下分离并显露眶隔至近眶上缘处,在眶隔表面设计一蒂位于睑板前面的梯形瓣。在眉上缘切开皮肤,于眼轮匝肌表面锐性游离至近眶上缘区、横形剪开肌层1cm宽,形成隧道,将眶隔筋膜组织瓣经隧道上提眉区额肌表面、与额肌瓦合固定。结果:作者利用该术式对15例19只眼、其中5只眼为复发性病例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满意,两眼外形对称,睑缘弧线好、重睑自然,无睑内外翻、睑球分离、闭眼不全现象。6个月随访12只眼,1只眼好转,11只眼矫正效果保持良好状态。结论:作者利用眶隔筋膜组织瓣与活动度较大的眉部额肌瓦合固定,具有固定牢固、眉部额肌无损伤、肌力长久、活动范围大、不易复发等优点,而且睑缘弧度好、重睑自然、并发症少,优于传统的额肌悬吊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矫正先天性上睑多重睑畸形的新方法。方法:选取2009年9月至2017年3月于笔者科室行先天性上睑多重睑矫正的患者19例为研究对象,术中形成一蒂在上部的眼轮匝肌瓣和带蒂的眶隔脂肪瓣,将眶隔脂肪瓣平铺于睑板上缘,同时把睑板前眼轮匝肌瓣向上折叠于睑板上缘,缝合固定,矫正多重睑畸形。结果:术后随访1~2年,18例重睑皱襞流畅、稳定;1例因眼球凸出明显、眶隔脂肪较少,术后重睑皱襞变浅。总体效果满意。结论:睑板前眼轮匝肌瓣联合眶膈脂肪瓣可有效矫正先天性上睑多重睑畸形,术后眼部形态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