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孔金属钽棒在早期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效果,分析失败病例。方法对17例(23髋)早期股骨头坏死(SteinbergⅠ、Ⅱ期)采用髓芯减压联合多孔重建钽棒内固定治疗,以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影像学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本组均获9~39个月随访,平均2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3例(4髋)在术后随访期内股骨头坏死进展发生塌陷,其中2例(3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1例行非手术治疗;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优良率78.3%。结论股骨头坏死髓芯减压联合重建钽棒内固定术对早期股骨头坏死(SteinbergⅠ、Ⅱ期)的治疗效果是比较满意的,但对疼痛明显的患者应慎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有关早期症状性股骨头坏死的理想治疗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争议。为此,我们对两组随机患者分别进行了体外冲击波的非侵入性治疗和髓芯减压植骨的手术治疗,并将两种不同干预手段的治疗结果做了比较研究。方法:Ⅰ、Ⅱ或Ⅲ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冲击波组和髓芯减压联合不带血管的腓骨移植组。冲击波组23例(29髋);手术组25例(28髋)。两组病例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疾病分期和随访时间相似。冲击波组用28kV6000脉冲的冲击波对患髋行一次性治疗,评价参数包括临床上对痛觉的视觉模拟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以及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评价;影像学评价包括系列X线片和磁共振成像(MRI)观察。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疼痛评分和Harris髋关节评分均相似。经过平均25个月的随访,冲击波治疗组,疼痛评分和Harris髋关节评分明显优于治疗前(p〈0.001),患髋79%改善、10%无变化、10%加重;不带血管的腓骨移植手术组,29%改善、36%无变化、36%加重。影像学结果显示:冲击波组治疗前Ⅰ或Ⅱ期的13侧患髋中有5侧病变复原,1例Ⅲ期病未复原,4侧髋(2侧Ⅱ期和2侧Ⅲ期)病变进展;手术组19侧患髋(Ⅰ或Ⅱ期)中有4侧病变复原,15侧病变进展,其余9侧患者病变无变化。结论:体外冲击波对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优于髓芯减压联合不带血管的腓骨移植手术治疗。而这种新的治疗手段对股骨头坏死的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髓芯减压植骨联合多孔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1例(13髋)采用髓芯减压自体或异体骨植骨联合骨小梁多孔钽棒置入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功能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平均(88.56±16.34)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芯减压植骨联合多孔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能明显改善功能、缓解髋部症状,是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从2009-01—2011-03使用钻孔股骨头髓芯减压、死骨刮除,离心骨髓加骨移植,结合多孔钽棒植入支撑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12例共16髋,术中经外侧小切口行髓芯减压,刮除死骨,每髋以多点抽取10 ml骨髓离心浓缩后和自体松质骨或同种异体骨粒搅拌打压植于死骨刮除处,然后拧入多孔钽棒支撑。结果 12例16髋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5个月(14~24个月)。术后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为(86.2±6.2)分,较术前(64.6±9.5)分改善为21.6分(P<0.05)。关节功能优9髋,良5髋,可2髋,术后钽棒假体位置良好,股骨头无进一步塌陷。结论髓芯减压,死骨刮除,结合离心骨髓、骨移植、多孔钽棒支撑植入是一种综合多种方法的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尤其是离心骨髓加骨移植提供了局部修复的原始干细胞。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单纯髓芯减压和髓芯减压结合复合人工骨植骨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方法对49例(54髋)早期股骨头坏死(FicatⅠ、Ⅱ期)采用单纯髓芯减压(A组,24髋)或髓芯减压结合复合人工骨植骨(B组,30髋)治疗。结果 43例(46髋)获随访7~30个月,A、B组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提高,且B组高于A组(P<0.05)。结论单纯髓芯减压及髓芯减压结合复合人工骨植骨术都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但后者疗效要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髓芯减压、人工可诱导骨基质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7月联合应用髓芯减压、人工可诱导骨基质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2例(16髋)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男9例,女3例;年龄32~55岁,平均45岁。左侧10例,右侧6例,其中双侧4例。Ficat分期:Ⅰ期5髋,Ⅱ期8髋,Ⅲ期3髋。术前疼痛评分平均为(17.44±5.60)分,Harris髋关节评分平均为(64.2±6.8)分,患者MRI低信号区所占股骨头体积的百分比术前为(39.50±7.33)%。术后及随访期间进行疼痛评分和Harris髋关节评分,对X线片、CT及MR检查结果进行评估。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6个月,Harris髋关节术后评分明显升高至平均(90.2±4.6)分。患者疼痛症状显著改善,髋关节屈伸和内外旋转功能明显恢复,MR示术后股骨头坏死区域比术前明显缩小,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满意度评价:优6髋,良8髋,可1髋,差1髋,优良率为87%。结论联合应用髋关节髓芯减压、人工可诱导骨基质及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可显著减轻关节疼痛,明显恢复关节功能,延缓病情发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背景:多孔钽金属棒的研制与临床应用,为行保留股骨头手术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目前对于该术式的早期疗效比较肯定,尚缺乏中远期的随访。目的:探讨应用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5月至2011年5月运用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65例80髋,评估手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Harris评分,末次随访的股骨头生存率。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6-60个月,平均48个月。股骨头生存率可达90%,其中SteinbergⅠ期生存率100%,Ⅱ期生存率95%,ⅢA期生存率73%。8例术后6-8个月出现股骨头塌陷,其余各髋未见进一步塌陷,末次随访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结论:钽棒植入术是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手段,其中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多孔金属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孔金属钽棒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ONFH)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应用多孔钽棒治疗的15例早期ONFH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按照国际骨循环研究会(ARCO)分类的ONFH病变Ⅰ、Ⅱ期患者共15例(15髋),术后3、6、12、24个月时随访。临床评价Harris评分、X线片病情及骨长入情况。结果 Harris评分术前与术后3、6、12、24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手术前、后X线片分期比较,术后12个月2例ⅡB期进展为ⅡC期,24个月2例ⅡC期进展为Ⅲ期,股骨头塌陷,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4例可见原有囊性变区内骨密度增高表现,1例在钽棒周围出现"骨锚固征"。结论多孔金属钽棒对ONFHⅠ期病变治疗改善率最佳,ⅡA、ⅡB期改善率次之,ⅡC期改善率最低,对Ⅰ、ⅡA、ⅡB期病变可有效防止股骨头塌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多孔髓芯减压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早期(ARCOⅠ、Ⅱ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导航辅助多孔髓芯减压自体骨髓移植治疗18例ARCOⅠ、Ⅱ期股骨头坏死(21髋)。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患者均获得24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采用Harris评分评价疗效:优16髋,良4髋,可1髋。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多孔髓芯减压自体骨髓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具有改善功能、延缓病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分析保守治疗与髓芯减压多孔钽棒植入术治疗早期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短、中期疗效。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6月至2017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关节外科收治的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80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保守组,30例40髋)与髓芯减压多孔钽棒植入术(钽棒组,30例40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患肢功能、Harris评分、影像学分析内植物状态、绘制股骨头生存曲线。 结果保守组获得随访27例(36髋),失访3例(4髋),钽棒组获得随访20例(27髋),失访10例(13髋),平均随访时间为(26±6)个月(3~6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比较:保守组和钽棒组治疗前、治疗后12个月、末次随访进行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显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46.153,P<0.001),组别与时间点间存在交互作用(F=5883.563,P<0.001),各时间点除治疗前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钽棒组各时间点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63.841,P<0.001)。两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 rank=87.432,P<0.001)。 结论多孔涂层钽金属棒植入可获得较好的短、中期疗效,优于保守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