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超配合彩色多普勒对胎儿脐带绕颈的临床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B超配合彩色多普勒 (CDFI)产前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准确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近 5年内在我院住院分娩且产前 1周内常规B超、CDFI检查有无脐带绕颈者 ,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二者配合检查阳性符合率96 0 9% ,阴性符合率 94 92 % ,总准确率 95 4 7%。观察组手术产率 35 4 8% ,新生儿窒息率 2 38% ,对照组手术产率 2 5 39% ,新生儿窒息率 4 4 5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两组胎儿宫内窘迫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B超配合CDFI产前诊断胎儿脐带绕颈安全、可靠、准确性高 ,引起了产科工作者重视 ,改善围产儿预后 ,但增加了社会因素造成的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的发生原因、诊断方法、产程处理及对围产儿的影响。方法选择脐带绕颈18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脐带过短无1例发生脐带绕颈;脐带绕颈>3周者,脐带过长组明显多于脐带正常组(P<0.01),脐带绕颈的胎儿宫内窘迫率为25.41%,窒息率为11.60%,两组比较均P<0.01。脐带绕颈组自然分娩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阴道手术产与剖宫产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脐带绕颈与脐带长度有一定的关系,脐带过长是导致脐带绕颈的基本原因。脐带绕颈会明显增加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常规产检中脐带绕颈的诊断及其对分娩方式和围产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1443例足月分娩者在孕晚期二次彩色超声检查时提示有无脐带绕颈的准确率及产时有、无脐带绕颈两组病例在分娩方式和胎儿窘迫发生率方面的差别。结果孕晚期二次彩色B超下提示有脐带绕颈与产后确诊脐带绕颈间的符合率有明显差异(P〈0.05);产时确诊有脐带绕颈组与无脐带绕颈组在分娩方式上无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间在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方面则存在极显著差异(P〈0.005)。结论脐带绕颈是孕期常见的一种现象,在产前诊断方面存在一定的误差,大多数孕妇可以顺利经阴道分娩。对产前疑有脐带绕颈的孕妇在分娩过程中应加强产程的观察及胎儿宫内监测,以便早期发现胎儿宫内窘迫,及时作出合理的分析判断及正确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叶酸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出生缺陷发生的关系及在产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孕中期产前筛查高风险且产前诊断胎儿有先天性异常的孕妇19例为A组,孕中期产前筛查高风险,但产前诊断胎儿正常的孕妇60例为B组,孕中期产前筛查低风险,经B超检查(部分经彩超检查)未见胎儿有CHD、NTD、CL且产后新生儿检查未见上述畸形的孕妇26例为C组,采用免疫荧光时间分辨法测定血清FA,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Hcy.结果 1.A组血清FA平均值为18.90±5.65 nmol/L, B组血清FA平均值为25.40±8.06 nmol/L,C组血清FA平均值为36.46±11.27 nmol/L,三组血清FA水平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A组血清Hcy平均值为19.62±6.01μmol/L,B组血清Hcy平均值为15.78±2.29μmol/L,C组血清Hcy平均值为13.05±2.10μmol/L,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统计学分析显示,三组血清FA与Hcy均存在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1.母体内血清FA水平低下、Hcy升高对出生缺陷有着重要的影响;2.FA与Hcy存在明显负相关,提示血清FA异常对Hcy有重要影响;3.母体血清FA浓度<21.55 nmol/L和/或Hcy浓度>19.90 μmol/L有可能作为产前筛查高风险孕的妇产前诊断的新指征.  相似文献   

5.
葡萄糖筛查假阳性在孕产妇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葡萄糖筛查假阳性有无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对1500例无合并症的孕产妇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葡萄糖筛查假阳性499例.结果葡萄糖筛查假阳性组孕妇平均年龄为29.4±2.6(岁),对照组为 28.5±2.8(岁),有差异(P<0.01).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假阳性组为3443.89±428.30(g),对照组为3390.50±401.86(g),也有差异(P<0.05).两组剖宫产率分别为37.27%和35.56%,巨大儿发生率为9.82%和8.79%,无统计学差异(P>0.05),产钳助产率为13.43%和14.49%,无差异(P>0.05).胎儿窘迫发生率分别为34.87%和40.96%,低于对照组(P<0.05).孕24周时体重指数≥24,葡萄糖筛查假阳性组,巨大儿的发生率为25.35%,明显高于对照组(9.92%),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葡萄糖筛查假阳性可影响新生儿出生体重,但不增加剖宫产和产钳助产的危险,不会造成胎儿宫内缺氧.孕24w超重的孕妇,糖筛查假阳性巨大儿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孕妇肝胆B超特点,评价肝胆系B超检查产前预测ICP孕妇病情轻重和围生儿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B超有无肝内胆管扩张表现将ICP孕妇分为观察组(12例)和对照组(20例),用SPSS13.0统计软件回顾性分析两组孕妇症状的轻重和转氨酶、胆红素、胆汁酸等生化指标以及围生儿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孕妇重症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瘙瘁出现的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t=2.06,P<0.05);观察组生化指标ALT、AST、TBA、TBIL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DBIL观察组虽有高于对照组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分娩孕周和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t=3.52,P<0.01;t=2.11,P<0.05).结论ICP孕妇若肝胆B超有肝内胆管扩张表现提示病情严重、围生儿预后差,应积极保肝利胆治疗,有条件者还可进行血浆置换并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7.
1016例脐带绕颈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脐带绕颈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月-12月间分娩的1016例有脐带绕颈者进行了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情况及分娩方式的统计分析;并以同期分娩的3969例无脐带绕颈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结果有脐带绕颈组的胎窘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二组新生儿窒息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虽然脐带绕颈可使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明显增高,但基于脐带绕颈正确诊断的误差及剖宫产手术并发症对孕妇的危险,所以孕期提示有脐带绕颈可能的孕妇,剖宫产不是首选的分娩方式,而是应加强胎儿的宫内监测,尤其是进入分娩期后,更需密切观察产程进展,注意胎头下降及胎心变化,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宜根据产程的进展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助产方法,尽量及早去除造成胎儿宫内窘迫的因素,这对减少新生儿窒息和降低围产儿死亡率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B超与胎监联合预测脐带绕颈阴道分娩风险的价值。方法对300例头位单胎进行B超和胎监NST检查,发现脐带绕颈60例。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及二维B超诊断脐带绕颈的真实性,NST是否有脐带因素与阴道分娩成功率的关系。结果B超诊断脐带绕颈:彩色多普勒超声:假阳性率5.0%,假阴性率6.7%,敏感性95.0%,特异性93.3%,脐血流S/D=2.8±0.25,二维B超:假阳性率6.7%,假阴性率13.3%,敏感性93.3%,特异性86.7%。产前NST变异减速(VD)者阴道分娩成功率低于无VD者(P<0.05),差异有显著性。60例中无一例新生儿严重窒息和死亡。结论以B超产前诊断脐带绕颈,以胎监是否有VD来预测阴道分娩的风险,两者联合,方便廉价,无创伤,可避免因脐带绕颈盲目增加剖宫产率,并降低新儿窒息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孕期B超筛查胎儿微小畸形与胎儿染色体异常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通过统计,分析B超提示胎儿单项微小异常、多项微小异常及其它高危产前诊断指针孕妇的羊水穿刺核型分析结果。结果 1、B超检出胎儿微小异常组中的胎儿染色体异常率均显著高于其它高危产前诊断指针人群;2、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检出率最高的组分别为B超检测胎儿多项微小异常(14.81%)和B超检测胎儿微小异常合并高龄妊娠组(11.9%),当合并两项微小结构异常或者高龄等其它产前诊断高位指针时,胎儿染色体异常的检出率明显增高。结论 B超提示胎儿微小结构异常是检出胎儿染色体异常重要指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耐能注射液、输氧宝及碳酸氢钠对胎儿宫内窘迫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胎儿宫内窘迫者孕妇分为两组,实验组60人,用耐能、输氧宝及碳酸氢钠治疗;对照组60人,予吸氧、葡萄糖加维生素C及碳酸氢钠治疗.检测动脉血气、脐静脉血pH值、胎心恢复情况、新生儿出生后评分及分娩方式.结果 (1)实验组胎心异常恢复率均有差异(P<0.01).(2)实验组孕妇PaO2、SaO2升高,PaO2减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3)实验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4)新生儿出生后治疗组1min 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5)新生儿脐静脉血pH值检测,实验组高于对照组,有差异(P<0.05).结论耐能注射液、输氧宝、碳酸氢钠联合应用,能有效地改善胎儿宫内窘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nT对围产期窒息新生儿诊断心肌损害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了41例窒息新生儿循环血中cTnT及CK-MB浓度,其中轻度窒息组24例,重度窒息组17例,并以25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本组窒息新生儿血清cTnT浓度均明显升高,并与窒息程度成正比.轻度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重度组明显高于轻度组(P<0.01),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窒息组新生儿cTnT、CK-MB对心肌损害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3.17%和51.22%,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窒息组新生儿cTnT、CK-MB对心肌损害诊断的特异性分别为100%和84.0%,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窒息组新生儿根据常用指标判断心肌损害发生率为41.5%,而根据血清cTnT水平的异常判断心肌损害的检出率为73.17%,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围产期窒息新生儿血清cTnT浓度明显升高,cTnT可反映其心肌损伤,并可作为早期发现心肌损害敏感而特异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足月妊娠脐带绕颈在产程中导致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选择合适的分娩分式.方法 住院分娩285例脐带绕颈孕妇为观察组,同期抽取住院分娩的无脐带绕颈的孕妇285例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孕妇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脐带绕颈周数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以及孕妇的分娩方式.结果 观察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脐带长度50~60cm及脐绕颈≥2周者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均明显高于脐带长度>60cm、绕颈1周者,其P <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脐带绕颈1周者,可鼓励孕妇自然分娩,必要时行剖宫产.脐带绕颈2~3周者,建议孕妇剖宫产分娩.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肝病患者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胶原前肽(PⅢP)水平与肝功能、肝脏B超结果的关系,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本文用RIA法检测128例各型肝病血清HA、PⅢP,同时检测肝功能(ALT、TBIL、GLB)、肝脏B超,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慢性肝病各组的HA、PⅢP除慢迁肝的HA外均高于急性肝炎组(P<0.01,P<0.05),慢性肝病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HA、PⅢP与ALT无相关(P>0.05),与GLB均相关(P<0.01).HA与TBIL相关(P<0.01),PⅢP与TBIL不相关(P>0.05).各组肝病B超异常组的HA、PⅢP水平均高于B超正常组(P<0.05,P<0.01).提示HA、PⅢP均是诊断肝纤维化的良好指标,但HA受TBIL的影响.在临床诊断时应与肝功能、B超检查结果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干预胎儿腹围增长速度与妊娠结局的分析.方法观察组及干预组均于孕32w及36w时行常规的产前检查,重点行B超检查测量胎儿腹围,计算胎儿腹围增长速度(单位:cm/w),并追踪至分娩后即刻称量新生儿体重.结果干预组的巨大儿发生率、手术率、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结论依据胎儿腹围增长速度早期预测巨大儿的可行性及方法,综合性干预措施在降低巨大儿发生率及手术率、改善母儿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产前诊断高风险、高龄孕妇及B超异常孕妇的羊水细胞进行培养,分析胎儿染色体核型,比较不同产前检查指征异常组的胎儿染色体畸变检出率,发现产前诊断高风险、高龄孕妇及B超异常三个组的胎儿染色体畸变检出率分别为6.52%、4.07%和5.26%,经卡方检验,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产前诊断高风险、高龄孕妇及B超异常均是产前诊断中判断是否需要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的重要指征。  相似文献   

16.
闫美英  孙伟 《解剖与临床》2011,16(3):237-240
目的:分析不同孕周重度子痫前期发病与母婴结局的关系,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137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根据其孕周不同分为A(孕周<32周)、B(32周≥孕周<37周)、C(≥37周)三组,比较三组间孕产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围生儿预后情况及分娩方式.结果:A、B、C三组孕产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9.3%、32.5%和20.3%,A组与B、C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孕产妇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围生儿死亡率分别为48.1%、17.3%和3.2%,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总剖宫产率92.0%,阴道分娩率8.0%(P<0.05);产时子痫发生率剖宫产组为0、阴道分娩组为27.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种分娩方式死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和围生儿死亡率高,且发病孕周越小发生率越高.在保证孕妇安全情况下采取保守治疗,适当延长胎龄,促进胎儿成熟,可提高新生儿存活率.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超声、腹部16排CT和1.5T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三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在肝外胆管结石确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我院腹部外科手术确诊的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157例,并比较B超,16排CT和1.5TMRCP检查对肝外胆管结石的显示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手术证实的结石患者157例,B超、16排CT和1.5T MRCP检查对肝外胆管结石的 显示率分别为42.8%、75.3%和89.7%.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B超检查肝外胆总管<0.8cm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共有65例,B超、16排CT和1.5T MRCP检查对胆总管无扩张的胆总管结石的显示率分别为33%、45%和67%;B超与C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MRCP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诊断肝外胆管结石时,MRCP明显优于CT和B超检查,尤其肝外胆管无扩张的患者,B超和CT检查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自然流产与随体联合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200对自然流产夫妇和200对已生育正常胎儿并无自然流产史的夫妇的外周血染色体随体联合频率(SAF),进行分析研究.结果SAF流产组和对照组分别平均为3.69%和2.66%,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D/G的分布频率流产组和对照组分别平均为0.40±0.01/细胞和0.39±0.01/细胞,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流产组着丝点一核仁组织区融合(Cd-NOR)频率平均为0.34±0.18/细胞,对照组平均为0.24±0.18/细胞,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提示自然流产夫妇SAF和Cd-NOR融合频率增高可能是造成自然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自然产夫妇的SAF进行检测,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专职监管下链式转运流程在胎膜早破并胎盘早剥产妇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 78 例胎膜早破并发胎盘早剥产妇的一般资料.根据转运流程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运转流程运转,46 例)和观察组(专职监管下链式转运流程运转,32 例).分析比较两组转运时间、规范交接率、母婴结局、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转运里程数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转运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交接规范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医疗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识别呼救率、呼救及时率以及院前抢救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经阴道分娩率及保胎率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干预方式差异显著(P<0.05).两组胎儿宫内窘迫、早产、新生儿窒息及产后出血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专职监管下链式转运流程能缩短胎膜早破合并胎盘早剥患者转运耗时,保障患者转移过程平稳生命体征,提高转接合格率,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0.
吉廷 《医学信息》2010,23(5):1340-1341
目的 探讨硬膜外低浓度氯普鲁卡因复合芬太尼对于分娩镇痛产妇的安全性与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产妇随机分为镇痛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使用镇痛药0.8%氯普鲁卡因(每毫升含2mg芬太尼),B组按产科常规处理.结果 镇痛对产妇的生命特征和新生儿的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且A组产妇疼痛感程度比B组降低(P<0.01)、运动不受影响、助产率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0.8%氯普鲁卡因复合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