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慢性肝病141例与微量元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41例慢性肝病(慢活肝30例,肝硬化111例)患者血、肝组织中微量元素锌、铜、铁的含量测定,并测定肝硬化患者血清铜兰蛋白含量及尿锌的排出量。结果血清中锌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较慢活肝更低,而铜与铜兰蛋白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中19例肝硬化患者作肝组织锌、铜测定,锌含量特别低,其均值比对照组低3倍(P<0.05),而铜含量则高于对照组1倍以上(P<0.05)。肝硬化患者24h尿锌排出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通过对这些微量元素代谢变化的探讨,为慢性肝病治疗中纠正其代谢障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剂量极化液对心肌梗死患者细胞凋亡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治疗联合高剂量极化液(GIK)持续静脉滴注对心肌损伤和细胞凋亡因子sFas和sFasL血清水平的影响。方法74例AMI患者再灌注后随机分为GIK组(35例)和非GIK组(39例),另设正常对照组(34例)。GIK组在接受再灌注后即刻予以高剂量GIK滴注24h。检测患者入组即刻、24h、3d、7d和14d血清sFas和sFasL水平。结果(1)AMI患者入组即刻血清sFas和sFas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再灌注后GIK组和非GIK组血清sFas水平在24h显著降低(P<0.01),3~7d再次增高(P<0.01);(3)最为重要的发现是在14d时,sFas水平在GIK组明显降低(P<0.01),而非GIK组14d与7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血清sFasL水平在14d期间GIK组与非GIK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再灌注治疗联合高剂量GIK滴注明显降低AMI患者血清sFas水平,提示高剂量GIK可能通过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实现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外周血血清miR-208a、miR-208b及miR-1的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对病人早期诊断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宜城市中医医院诊治的103例AMI病人(AMI组)和80名健康查体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采取AMI组病人胸痛后1 h、3 h、6 h、12 h、24 h和7 d时的血液标本,采用实时定量PCR法(qT-PCR)检测各组血清中miR-208a、miR-208b及miR-1水平,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表达。结果 AMI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血糖、收缩压、舒张压、饮酒史及吸烟史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AMI组病人血清miR-208a、miR-208b及miR-1明显升高(P0.05);血清miR-1及miR-208b在胸痛发作1 h明显升高,12 h达到峰值;miR-208a在胸痛发作1 h明显升高,3 h达到峰值;血清miR-208a、miR-1及miR-208b与cTnⅠ、CK-MB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miR-208a、miR-208b及miR-1可作为新的AMI生物标志物,对AMI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锌、铜及铜/锌比值与慢性肾脏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CAC)的相关性。 [方法]采用横断面分析调查方法,对274例慢性肾脏病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冠状动脉钙化评分将患者分为钙化组和非钙化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CAC相关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AC危险因素,ROC曲线探讨血清锌、铜、铜/锌比值对CAC的预测价值。 [结果]钙化组血清锌水平[(77.09±15.84) μmol/L]较非钙化组[(88.21±11.55) μmol/L]低,而血清铜[(13.99±3.76) μmol/L)]、铜/锌比值(0.19±0.08)较非钙化组[(12.10±3.99) μmol/L、(0.14±0.05)]高。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锌水平(r=-0.387,P<0.001)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呈负相关,血清铜(r=0.356,P<0.001)、铜/锌比值(r=0.477,P<0.001)与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呈正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OR=1.085,P<0.001)、血清铜(OR=1.114,P<0.001)和铜/锌比值(OR=1.143,P<0.001)是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清锌(OR=0.948,P<0.001)是冠状动脉钙化的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锌、铜、铜/锌比值预测CAC的AUC分别为0.301、0.650、0.716(P<0.001)。 [结论]慢性肾脏病患者伴有高龄、高水平铜和铜/锌比值以及低水平锌时发生CAC的风险较高,且铜/锌比值可以更好地预测CAC。  相似文献   

5.
本文测定老年人脑卒中患者血清微量元素锌、铜、铁、镁含量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并与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脑卒中急性期血清锌、铁以及AKP下降,铜/锌比值增大;恢复期血清锌、铜/锌比值以及AKP恢复正常,血清铁仍降低。微量元素的改变与脑卒中类型(出血性、缺血性)无明显相关,而与脑卒中病程(急性期、恢复期)密切关联,测定血清AKP活力可作为反映机体锌含量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6.
肝硬变患者锌铜铁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肝炎后肝硬变患者血清等锌、铜、铁的含量变化及其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关系。 方法 应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33例肝炎后肝硬变患者和32例健康人血清、RBC和白细胞锌、铜、铁的含量,采用一种复合的临床实验室指标积分法判断肝功能损害程度。 结果 肝炎后肝硬变患者血清锌和WBC锌含量降低(P<0.01,P<0.05),RBC和WBC铜含量降低(P<0.01,P<0.05),,WBC铁含量升高(P<0.05)。血清锌含量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负相关(γ=-0.4152,P<0.05,血清铜/锌比值升高(P<0.05)且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γ=0.5056,P<0.01)。 结论 肝炎后肝硬变存在着明显的锌、铜、铁代谢障碍。血清锌含量与肝功能损害密切相关,血清铜/锌比值可作为判断肝功能损害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
作者测定了46名正常对照者、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活动期和恢复期各10例、4例慢性持续性肝炎、4例慢性进行性肝炎和5例肝炎后肝硬化病人血清和压缩血细胞中锰、铜和锌的浓度,同时与其他肝功能结果作了对比。在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活动期,血清锰浓度增高,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血清铜浓度平均值稍有增高(P<0.01),血清锌浓度平均值无显著变化,仅1例降低。在恢复期时,血清锰浓度则回复到正常,1例乙型肝炎抗原阳性患者于心脏二尖瓣修补术后4个月血清铜显著增高,所有病例血清锌均正常。6例在活动期与恢复期的锰浓度平均值有显著差异,而铜和锌浓度则否。在慢性持续性肝炎,血清锰、铜和锌平均在正常值范围。慢性进行性肝炎,血清锰浓度平均值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1),血清铜浓度平均值无显著变化,而血清锌浓度平均值则显著降低(0.02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检测结核性和癌性胸水患者血清及胸水中铜、锌、铁水平,探讨其对鉴别良恶性胸水的意义。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FAA S)检测32例结核性胸水和32例癌性胸水患者血清及胸水铜、锌、铁水平。结果癌性胸水组血清和胸水铜含量及铜/锌比值显著高于结核性胸水组,而血清和胸水锌含量显著降低(P<0.01)。癌性胸水组血清铁含量显著降低,而胸水铁含量显著高于结核性胸水组(P<0.01)。结论同时检测血清及胸水中铜、锌、铁水平对鉴别良恶性胸水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族农村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与非COPD者血清微量元素铜、铁、锌的含量及其相关性.方法 COPD组150例和非COPD组150例,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血清铜、铁、锌的含量,并对比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COPD组血清锌的含量与非COP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铜和铁、铁和锌的含量均呈负相关.结论 COPD稳定期患者与非COPD者血清铜、铁、锌含量有差异,COPD组血清锌明显低于非COPD组.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患者血清细胞粘附分子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和E-选择素的改变。方法急性心肌梗死(AMI)组患者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患者18例,对照组22例。溶栓再通AMI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24小时各抽血一次,其余两组抽血一次。指标测定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结果AMI和UAP组患者血清ICAM-1、VCAM-1和E-选择素测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MI组溶栓治疗成功患者,ICAM-1、VCAM-1和E-选择素在治疗后24小时显著降低。结论冠心病患者细胞粘附分子显著增加,AMI患者溶栓再通后可见增高的血清粘附分子降低。  相似文献   

11.
张莉  刘丰 《心脏杂志》2010,22(2):222-224
目的: 探讨血清肝细胞生成因子(HGF)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早期左室重构的预测价值。方法: 36例AMI患者入院时及发病7 d测定血清HGF水平;AMI其中的26例分别于发病后7~10 d及发病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3个月时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与7~10 d时比增加≥5 ml/m2定义为左室重构组(n=11),对两组血清HGF值进行比较。结果: AMI患者入院时血清HGF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809±288)ng/L vs.(620±162)ng/L,P<0.01],7 d时升高更显著[(1 607±1 355)ng/L,P<0.01]。发病7 d时血清HGF浓度在左室重构组较非左室重构组升高[(2 216±1 522)ng/L vs.(1 176±593)ng/L,P<0.05],而入院时两组浓度则无显著差异。结论: AMI时血清HGF浓度升高,AMI后7 d时增高的血清HGF可能预示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12.
背景目前,临床尚缺乏有效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标志物。血管生成素2(Ang-2)、肾胺酶(renalase)与AMI有关,但二者与AMI患者预后的关系尚未明确。目的探讨血清Ang-2、renalase水平与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3年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北京市昌平区医院就诊并接受PCI的AMI患者165例,因失访剔除16例,最终纳入149例患者。比较AMI患者及不同预后患者PCI前及PCI后7 d血清Ang-2、renalase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价PCI后7 d血清Ang-2、renalase水平对AMI患者PCI后3年预后的预测价值;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以评价不同PCI后7 d血清Ang-2、renalase水平的AMI患者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生存状况;AMI患者PCI后3年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 (1)AMI患者PCI后7 d血清Ang-2、renalase水平低于PCI前(P0.05)。(2)本组患者随访期间预后不良28例、预后良好121例。不同预后患者PCI前血清Ang-2、renala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患者PCI后7 d血清Ang-2、renalase水平高于预后良好患者(P0.05)。(3)ROC曲线显示,PCI后7 d血清Ang-2水平预测AMI患者PCI后3年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77〔95%CI(0.813,0.925)〕,血清renalase水平为0.930〔95%CI(0.877,0.96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小于二者联合的0.994〔95%CI(0.964,1.000)〕(P0.01)。(4)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PCI后7 d血清Ang-2水平≤2.49μg/L的AMI患者无MACE生存时间为35.65个月,长于血清Ang-2水平2.49μg/L患者的28.85个月(P0.01);PCI后7 d血清renalase水平≤38.00μg/L的AMI患者无MACE生存时间为35.69个月,长于血清renalase水平38.00μg/L患者的27.89个月(P0.01)。(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CI后7 d血清Ang-2〔HR=61.675,95%CI(13.314,285.707)〕、renalase〔HR=7.046,95%CI(1.668,29.759)〕水平是AMI患者PCI后3年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PCI后7 d血清Ang-2、renalase水平对AMI患者PCI后3年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二者联合预测价值更高;且PCI后7 d血清Ang-2水平2.49μg/L、血清renalase水平38.00μg/L的AMI患者PCI后3年预后较差,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采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B型钠利尿肽(BNP)及心室重塑的影响。方法将60例AMI患者按有无行PCI术分为PCI组和非PCI组,检测不同时期血清BNP水平以及采用PhillipsIE33型多普勒超声仪测定患者1周左右的左心室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两组患者EDV、ESV和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24h、48h、72h时点血清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7d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PCI术对AMI患者进行早期再灌注可明显降低患者第7天的BNP水平,进而能改善AMI患者的左室功能及减轻左室重塑。  相似文献   

14.
观察血管再通组15例、未通组9例和对照组22例。结果:患者发病6h内血清sICAM-1水平(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22例(283.5±43.4对216.9±43.2)(P<0.01)。AMI组sICAM-1发病12 h达到高峰,24 h后下降,恢复并维持在发病6 h内的水平达7天。再通组在发病12 h、24 h血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未通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纤维蛋白原(Fg)的影响。方法:选择110例行PCI的AMI患者为AMI组,53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比较AMI患者PCI术前及术后(术后30 min、24 h、72 h)血清VEGF、hs-CRP、Fg水平的变化,以及PCI术后AMI患者发生心脏不良事件(MACE)患者与无MACE发生患者24 h峰值血清VEGF、hs-CRP及Fg水平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AMI组术前、术后30 min、24 h、72 h血清VEGF(pg/ml,130.5±40.2、143.2±49.7、107.1±31.8、97.3±24.4 vs 84.7±21.4)、hs-CRP(mg/L,3.11±0.56、4.67±0.62、6.42±0.72、2.83±0.56 vs 1.03±0.34)、Fg(mg/L,4.79±0.52、5.02±0.54、5.54±0.67、4.11±0.44 vs 3.86±0.32)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AMI组术前比较,AMI组术后30 min、24 h、72 h血清VEGF先升高(峰值在术后30 min),后逐渐降低;而血清hs-CRP、Fg逐渐升高(峰值在术后24 h),后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AMI患者术后24 h出现MACE者38例,无MACE者72例。与无MACE者比较,MACE者术后24 h血清VEGF(pg/ml,155.5±42.8 vs131.7±36.5)、hs-CRP(mg/L,6.89±0.53 vs 5.68±0.62)及Fg(mg/L,5.66±0.55 vs 5.23±0.60)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血清VEGF、hs-CRP及Fg水平的监测对PCI术后AMI患者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人软骨糖蛋白39(YKL-40)、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sTNFR1)水平与心功能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10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77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AMI组),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的77例为对照组。对AMI患者出院后随访,记录患者预后情况,随访时间为24个月。超声心动图测定两组心功能参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YKL-40、sTNFR1水平;Pearson法分析血清YKL-40、sTNFR1水平与AMI患者心功能参数的相关性;分析血清YKL-40、sTNFR1水平与AMI患者预后不良的关系;COX回归分析影响AM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血清YKL-40、sTNFR1水平和LVEDD、LVPWT显著升高,LVEF显著降低(P<0.05)。随着AMI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升高,血清YKL-40、sTNFR1水平逐渐升高(P<0.05)。AMI患者血清YKL-40、sTNFR1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与LVEDD、LVPWT呈正相关(P<0.05)。AMI患者YKL-40高水平组、sTNFR1高水平组的预后不良发生率均高于低水平组(P<0.05)。多因素COX分析表明,心肌梗死类型、梗死部位与血清YKL-40、sTNFR1水平是影响AM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AMI患者血清YKL-40、sTNFR1水平与心功能和预后不良的发生相关,可能是评估AMI患者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微量元素铁、铜、锌与胃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对胃癌患者血清中微量元素铁、铜、锌的检测,探讨微量元素与胃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50例胃癌患者和5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Cu、Zn和Fe离子浓度,分析胃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之间血清铜、锌和铁离子含量及铜/锌比值的差异,分析血清铜、锌和铁离子含量及铜/锌比值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1)胃癌患者组血清铜、铜/锌比值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锌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血清铁含量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初治胃癌患者血清铁含量高于非初治胃癌患者(P〈0.01);血清锌、铜、铜/锌比2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3)初治胃癌患者中低分化和未分化患者组血清锌含量低于高分化和中分化患者组(P〈0.05),铜/锌比高于高分化和中分化患者组(P〈0.05),而血清铜含量2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浸润程度T3和T4患者组血清锌含量低于浸润程度T1和T2患者组(P〈0.05),铜/锌比高于浸润程度T1和T2患者组(P〈0.001),血清铜含量高于浸润程度T1和T2患者组(P〈0.05);血清锌、铜、铜/锌比与病人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定位、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无关。结论 (1)铜、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异常与胃癌的发病存在内在的联系。(2)胃癌的病程发展也影响了铜、锌、铁等微量元素的含量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清miR-30a、miR-24与miR-155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入院确诊的AMI病人80例为AMI组,选取同期体检中心健康者80名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miR-30a、miR-24、miR-155、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水平,并分析血清miR-30a、miR-24、miR-155表达量与心肌酶学指标、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AMI组外周血miR-30a水平高于对照组,其外周血miR-24与miR-155水平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AMI病人血清miR-30a水平逐渐升高;而miR-24及miR-155水平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血清CK、CK-MB、cTn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病人血清miR-30a的表达水平与CK、CK-MB、cTnT及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P<...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行不同药物治疗对血清中铜、硒及锌水平的影响。方法比较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与正常人及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前后血清铜、硒及锌含量。结果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铜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硒和血清锌含量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糖皮质激素组、非甾体类消炎药组治疗前后血清铜、硒及锌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氨蝶呤组治疗前后血清铜、硒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锌含量明显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血清铜、硒、锌水平变化可能参与类风湿关节炎疾病的发生与进展,甲氨蝶呤能明显提高患者锌含量,改善免疫状态,建议在无药物禁忌证的情况下,首选甲氨蝶呤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20.
肝豆状核变性 (Wilson病 )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疾病 ,早期合理治疗可获良好疗效。主要治疗措施是排除蓄积在体内各种组织的铜。目前常用的药物有螯合剂 (如青霉胺 ,曲恩汀 )和锌制剂。本文主要评估醋酸锌的适当剂量以及疗效。方法  3 4例确诊为肝豆状核变性的患儿 ,男 1 9例 ,女 1 5例 ,年龄 2 3~ 1 7 7岁。锌剂的剂量 :1~ 5岁 ,2 5mg,每日 2次 ;6~ 1 5岁 ,2 5mg,每日 3次 ;≥ 1 6岁 ,50mg,每日 3次。维持治疗到 1 9岁。为避免锌与其它食物结合而影响疗效 ,锌剂单独服用。通过检测血铜、血锌、尿铜、尿锌 ,肝功能 ,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