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扩张性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54岁。因胸闷、憋气间作10余年,加重伴心慌、双下肢水肿3d,于2007年8月24日收入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病区。患者1997年曾被某医院诊为扩张性心肌病,具体治疗不详,出院后坚持服用地高辛、速尿、螺内酯,病情时有反复。近2年多次住院治疗,控制不佳。入院时神清,精神弱,胸闷,憋气,不能平卧,畏寒,腰膝酸冷,口唇紫绀,  相似文献   

2.
正扩张型心肌病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肌病类型,可以出现胸闷、憋气、气短、水肿等心力衰竭症状,有时出现各种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高的猝死发生率,其明确诊断后的5年生存率约50%。常延平主任医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疗效较好,兹取验案1则介绍如下。李某,女,52岁,因"间断活动后喘息、乏力4年余,加重伴咳嗽、咽痒2个月"于2016年9月17日就诊于天津中医  相似文献   

3.
<正>1临床资料患者,女,61岁。因反复胸闷、憋气、心悸、活动后喘促、双下肢水肿10余年,加重1月,于2008年10月入院。既往史:肥厚型心肌病,非梗阻型,未进行规律服药治疗;房颤史15a;否认高血压及糖尿病史。家族史:母亲有肥厚性心肌病史。查  相似文献   

4.
正1病史摘要患者王某,男性,70岁,住院号30879。以"反复咳嗽咳痰、胸闷气闭伴双下肢浮肿5年,又发2天"于2012年2月10日入院。患者5年前出现咳嗽咳痰、胸闷气闭,并出现双下肢凹陷性浮肿,在当地医院抗炎利尿治疗后,症状好转。但之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每于冬春季节或受凉感冒后发病,每年发作1~2次,每次持续1个月左  相似文献   

5.
1 病历介绍 患者,女,64岁,主因:左侧胸痛伴憋气,喘息6个月余,加重2个月于2006年10月14日收住院.患者于6个月前因劳累而出现胸闷、憋气、喘息伴咳嗽,无痰,无明显胸痛,无心前区不适,无恶心呕吐,无头晕头痛.于当地医院查胸片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予抽胸水,化验:胸水找瘤细胞示(-),抗酸杆菌(-).  相似文献   

6.
1 病例资料患某,男性,58岁,驾驶员.因“腰痛1月余”于2010年6月29日入院.2010年5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伴乏力,当地医院行腰椎CT检查,考虑“骨质增生”,经活血止痛等治疗,症状逐渐加重.刻下症见:腰部持续性胀痛,无放射,可缓慢独自行走、自行翻身,极度疲倦乏力,无胸闷、憋气、胸痛,二便正常.  相似文献   

7.
邓铁涛教授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验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焕林  严夏  刘泽银 《新中医》2001,33(7):13-13
笔者有幸侍诊邓铁涛教授,见其治疗扩张型心肌病1例,获良好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以飨同道。吴某,男,52岁,2001年1月10日入院。反复心悸、气促2年余,加重伴头晕2天。患者2年前始见心慌,劳累后气促,2月前症状加重,伴恶心,乏力,无尿。在某医院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3级)、急性肾功能衰竭。予抗心衰、血透等治疗,心衰、肾衰缓解,但恶心、乏力、纳差一直未愈。2天前症状再次加重,伴头晕,血压低(BP6.7/2.7kPa)。查体:神清,精神极差,慢性病容,半卧位,唇稍紫绀,颈静脉稍充盈,双肺呼吸音稍粗,…  相似文献   

8.
<正> 患者男,48岁,主因发现高血压20年,伴纳差、乏力、胸闷、憋气一个月,于1991年6月11日住入本院。20年前发现高血压,在26~28/18~20kPa。入院前一日出现纳差、乏力、恶心、非喷射状呕吐、全身浮肿、腹胀、尿量减少,日少于200ml,胸闷、憋气,血压24~33/15~19kPa。先后在他院服用降压、利尿药物,用何药不祥,无效。查体:P106次/分,BP28/19kPa,精神差,贫血貌,双肺部湿性罗音,心界向左下扩大,双眼睑、面部及四肢水肿(+)。辅助检查Hb91g/L,WBC9.6×10~9/L,N0.84,L0.16,BUN41.2mmol/L,Cr1459mmol/L,酚经排泄实验O,心电图示左室肥厚伴劳损,多普勒超声示主动脉硬化、扩  相似文献   

9.
1 资料 患者瞿某,女性, 33岁, 1997年 1月 16日就诊.患者 2年前因感冒后反复出现心悸、气急、胸闷、双下肢浮肿、纳差、乏力,至多家医院诊治疗效欠佳;后经某大医院治疗病情好转,但其后遇劳累或感冒则病情复发,并易感冒.  相似文献   

10.
1 病历摘要 王某某,女,70岁.2008年8月7日主因"心悸反复发作10年,伴胸闷憋气2个月,加重1天"收入院.患者1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悸、汗出,在某医院就诊,诊断为心律失常,曾予口服黄杨宁片,每次2mg,每日3次.  相似文献   

11.
案1肺心病急性发作伴Ⅱ°心衰张某,男,66岁,退休工人。患者反复咳嗽、咯痰、气喘30余年,加重1月来门诊求治。曾在上海某医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经中西医多种药物治疗仍难阻止病情发展。本次因天寒受凉感冒而诱发咳嗽、气喘、胸闷加重,入住当地医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合并感染,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衰正”,呼吸衰竭!型”,给予抗感染、吸氧、强心、利尿等对症处理,呼吸衰竭得以改善,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衰三“的治疗效果不甚满意,转求中医治疗。刻诊喘咳不能平卧,痰多不能哈出,胸闷气憋,呼吸困难,精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早期中医临床证候特点和时间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608例在武汉市中医医院门诊和急诊就诊的临床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患者发病至就诊时间、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不同就诊时间中医症状分布特点。结果 608例患者以发热(77.8%)、肌肉酸痛(64.1%)、咳嗽(50.8%)、胸闷憋气(46.9%)、乏力(44.1%)、头痛(41.6%)、恶寒(38.7%)、纳差(36.7%)为主要临床表现;2019年12月与2020年1月就诊患者以发热及呼吸系统症状(咳嗽、胸闷憋气)为主诉的患者分别占当月比例为83.2%及54.3%,以消化系统(恶心、干呕、腹泻、纳差)为主诉患者所占当月比例分别为0.9%及17.3%,而两者兼有的分别为15.9%及28.4%。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发热、肌肉酸痛、咳嗽、胸闷、憋气、乏力为主要表现,2019年12月以发热及呼吸系统症状为主,2020年1月呼吸系统症状减少,消化系统症状增加。  相似文献   

13.
吴深涛教授认为持续低热治疗重在辨别内伤外感,内伤病机多在肝脾失调,外感病机常见邪入少阳.患者面色萎黄,周身乏力、心悸、纳差,乃中气不足之象,气虚而致发热,予升阳益胃汤加减.患者发热,周身乏力,偶胸闷憋气,周身大片红色皮疹,食欲减退,小便可,大便于,舌淡苔薄,脉数,予柴胡桂枝汤.临床治疗关键在于对证施治,采用经方化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笔者随云南省名中医、云南中医学院孟如教授临证时 ,逢其妙法治愈 1例纤维素性支气管炎患者 ,印象极为深刻 ,现整理如下。钟某某 ,男 ,5 2岁。1 992年 6月 6日初诊。患者反复咳嗽咯血、胸闷憋气、咯出树枝状物半年 ,经许多医院检查确诊为纤维素性支气管炎。予抗生素、止血敏、强的松及中药治疗 ,症状稍减未除。诊见满月脸 ,向心性肥胖 ,咳嗽咯痰 ,每日咯出树枝状物 3~ 4条 ,咯出后胸闷憋气减轻 ,伴心悸乏力 ,腰膝酸软 ,夜寐不安 ,唇微紫绀。舌质红微紫、苔薄黄微腻 ,脉细滑。证属痰热蕴肺为标 ,肺肾阴虚为本。治宜化痰清热、润肺止咳为先。…  相似文献   

15.
1 病历介绍 患者,男,30岁,因"畏寒、发热、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腹痛、腹胀2周"拟"肝脓肿"于2004年3月11日下午收住我院内科.患者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畏寒、发热、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黄绿色胃内容物,伴上腹部疼痛、腹泻;每日大便5~6次,为黄绿色稀便,伴纳差、乏力、头痛、头晕,测体温39℃,在当地卫生院予"阿米卡星、地塞米松等"抗炎补液治疗3d后热退.停药3 d上述症状再发,又继续不规则用药.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64岁,主因:左侧胸痛伴憋气,喘息6个月余,加重2个月于2006年10月14日收住院。患者于6个月前因劳累而出现胸闷、憋气、喘息伴咳嗽,无痰,无明显胸痛,无心前区不适,无恶心呕吐,无头晕头痛。于当地医院查胸片示左侧大量胸腔积液,予抽胸水,化验:胸水找瘤细胞示(-),抗酸杆菌(-)。后又予抽胸水,胸水总量约1300mL,并胸腔内注入“化疗”药物(具体不祥)后症状缓解,出院后予抗结核治疗。出院后10d左右出现胸闷,憋气,活动后喘息,  相似文献   

17.
患者陈某,男39岁,公司经理。2013年12月23号初诊。患者因咳嗽1月余伴胸闷半天急诊。自诉感冒咳嗽1月余,浑身乏力、四肢重着、午后低热半月,胸闷恶心欲吐半天。服中药已1月余,病反加重,要求输液治疗。病历显示:患者2013年11月20号因感冒发热咳嗽气稍急在某中医门诊求诊,因已自服对乙酰氨基酚,求诊时体温有所下降,自觉怕冷。  相似文献   

18.
阎威  吴慧轩 《陕西中医》2007,28(2):231-231
典型病例 患者石某,男,57岁.主因胸闷、憋气伴乏力间作2年,加重4月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憋气等症,每次发作约5~10min,含服速效救心丸或硝酸甘油后可缓解.此次入院时患者胸闷、憋气,同时伴有全身乏力、面青、口唇紫绀、肩背疼痛、行动困难、动则喘息、汗出.……  相似文献   

19.
1 血吸虫性肝硬化(失代偿期)伴肥厚型心肌病 杨某,男,75岁。2007—02—23 T8:50初诊。腹大胀满1个月,伴心悸、胸闷、气促。高血压病病史1年余,不规律服药,未监测血压。后因活动后胸闷、气促于1个月前在当地医院住院,出院诊断:肥厚型非梗阻性心肌病;心功能不全;血吸虫性肝硬化(失代偿期);原发性高血压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NOHCM)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6月至2012年3月期间经心脏超声或左室造影证实的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55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临床症状表现为胸闷、气短31例;心前区疼痛12例;心前区不适6例;乏力2例;心悸2例;发现心电图异常前来就诊2例。41例患者服用β-受体阻滞剂,4例患者同时服用β-受体阻滞剂及钙离子拮抗剂,3例患者服用钙离子拮抗剂,7例患者因心率慢,未服用药物。临床随访1~36个月,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结论:β-受体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均适用于治疗非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