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精神科门诊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精神科门诊首诊误诊的原因。方法:按照CCMD-2-R诊断标准,对比门诊诊断与住院诊断的差别,栓出误诊病例65例。结果:病程不足3个月和大于3年者较易误诊。误诊为神经症者40%以上,精神分裂症者接近40%,精感性精神障碍20%。结论:精神科门诊首诊误诊的原因可能与病史提供不全面,病程较短,早期症状不曲型及诊断标准变迁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对我院1988-1990年间住院的情感性障碍与精神分裂症相互误诊的22例进行分析,讨论了误诊原因。认为单纯以有无“分裂性”症状来鉴别情感性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是不恰当的。须从临床症状及病程演变特点综合分析,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3.
29例癔症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原因分析空军获鹿医院李秀珍,李光海作者对所在医院1980年以来收冶的71例后症患者,按CCMD-2中有关精神分裂症及癔症诊断标准进行了再诊断,结果发现误诊为精神分裂症者29例,误诊率为40.85%。其误诊的原因,一是对癔症...  相似文献   

4.
本回顾了1996年1月-1999年12月住我院病人误诊情况,结果发现,酒精所致精神障碍与精神分裂症之间误诊率较高,占酒精所致精神障碍误诊总数的65.6%,分析易误诊的几种情况,主要与症状的相似性,初诊不典型,病史不详,辅助检查欠缺等因素有关。提示,临床工作应全面综合地分析病史,严格把握诊断标准,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5.
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Ⅲ)废弃“嫁接性精神病”的诊断名称后,20几年来,精神发育迟滞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并存,成为精神发育迟滞患者出现精神症状的通用诊断,这种诊断思路既不合理,也不利于指导临床治疗。首先,这种诊断不符合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在关于精神分裂症标准的表述中指出:  相似文献   

6.
分析37例精神分裂症样癫痫性精神病,平均癫痫病程为7.08年,精神症状出现前癫痫发作转频占45.9%,发作停止及减少占37.8%,临床精神症状酷似精神分裂症,类幻觉妄想型占56.7%,脑电图异常占73.3%,抗精神病药与抗癫痫药合并治疗有相当疗效。此外分析了误诊原因,计论了临床特征,提出了与真性精神分裂症相鉴别的诊断要点。认为精神分裂症样症状的本质是脑器质性病变所致,是癫痫的一种症状群。  相似文献   

7.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标准研究进展(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精神障碍诊断简介 临床思维方法是指临床医生根据收集的感性资料,运用专业知识和经验,按客观规律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找出疾病本质特点,确定诊断和处置原则的过程。在临床工作中误诊的原因大致可归纳如下:①病史收集欠详细可靠。②病情表现不够充分。③病情观察不够客观,症状识别不正确。④采用的诊断标准不够完善或不能正确使用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8.
为了评价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与ICD-10、DSM-IV之间在临床应用中的一致性及其差异,检验CCMD-2-R的效度,市选取50例临床诊断确定为“精神分裂症”的住院病人,通过SCAN检查与参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式收集病史,然后分别用CCMD-2-R、ICD-10、DSM-IV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去诊断,比较它们在框架内容、亚型诊断频度、亚型诊断符合率与症状标准内容方面的一致性。发现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与临床经验诊断,ICD-10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K>0.75),与DSM-IV之间也有一定的一致性(K>0.40),提示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有良好的经验效度和平行效度。说明CCMD-2-R更加完善了我国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误诊为癔症30例临床分析四川省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628001)吴连喜在精神分裂症的病程经过中,其临床症状与神经症的某些表现有时难以区分,易致误诊,笔者就近年来我院初期误诊为癔症的3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历资料作一简要临床分析。1临床资料1....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合报导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20例(以下简称北京),沈阳市铁西区精神病防治院56例(以下简称沈阳),及江西省精神病院40例(以下简称江西),共116例躁郁症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原因分析,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躁郁症与精神分裂症的临床鉴别诊断,贯彻1984年黄山会议躁郁症临床工作诊断标准的重要意义提出一些看法。 临床资料 一、关于躁郁症与精神分裂症的漏、误诊比例的统计。北京1981年7月~1985年12月共收治156例躁郁症,占同期住院病人总数的10.89%,与同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总数之比为1:5.5。156例躁郁症中,20例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的神经精神症状及误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发性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IHP)病因未明,可能与自体免疫反应有关,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诊断须与神经精神病鉴别。本文对12例IHP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显示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者5例、有精神症状者7例、有肢体麻木者7例;误诊为癫痫5例、神经症2例、血管性痴呆2例、精神分裂症1例,总误诊率83%。作者认为误诊原因有神经精神症状首发、对IHP认识不足、症状发现不典型等。  相似文献   

12.
一级症状诊断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流行学评价河南省焦作解放军160医院(454151)甘景梨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Schneider[1]提出了所谓"一级症状"(FRS),他认为只要具备FRS中的任何一项,又能除外器质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即可确定。许多国家...  相似文献   

13.
精神病性症状在精神分裂症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精神病性症状(PS)在精神分裂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在患者入院后3周内以半定式、盲法评定精神病性症状。分别按CCMD-2-R(金标准)和PS进行诊断,并计算诊断试验指标及与金标准的一致性。结果 PS诊断精神分裂症敏感性为89.6%,特异性为46.2%,准确度为73.7%,Kappa值0.39。各项PS以2项参数效度相对较好(Kappa值为0.37),其中又以偏执型精神分裂症诊断较为理想(Kappa值为0.61)。结论 作者认为,仅就PS则下精神分裂症诊断的观点比较片面,仍需综合结合病史、临床资料具体分析,并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诊断标准的38例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与随机抽取的同期住我院的52例成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临床特点的对照分析。结果:儿童组临床误诊率高,思维贫乏、非血统妄想、怪异行为、情感倒错明显多于成人组,而成人组幻听、嫉妒妄想、原发性妄想、焦虑抑郁明显多于儿童组;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儿童组一般精神病理分明显高于成人组,阳性症状分成人组明显高于儿童组。结论: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有其自身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儿童及少年期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1984年至1999年之间在本院就诊患者中符合DSM-Ⅲ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诊断的儿童及少年期首次发作病例64例,年龄5~17岁.入组时进行基线评定,然后长期随访.至随访结束,对两组疾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8例(91%)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2.4年.儿童少年期入组诊断为情感障碍者36例,至成年随访结束时,92%诊断为情感障碍,8%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儿童少年期入组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者22例,至成年随访结束时,32%诊断为情感障碍,68%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儿童少年期情感障碍患者在成年期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者明显高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修改诊断为情感障碍(χ^2=22.852,P<0.001).儿童少年期精神障碍至成年期的诊断一致性较低(Kappa=0.62).儿童及少年期发作的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比较,起病年龄低、发作次数少、社会关系良好和较好的社会功能.情感障碍的精神症状多与精神分裂症重叠,但精神分裂症出现频率较高的情感不协调、注意力分散、关系妄想、情感迟钝、被洞悉感等症状,在情感障碍患者中始终未存在.结论儿童及少年期的情感障碍在症状学上与精神分裂症有许多相似之处,是导致误诊的重要原因.但儿童少年期精神分裂症存在的一些核心症状可能是两者鉴别诊断的症状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朱国奎 《四川精神卫生》1998,11(4):259-259,262
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由于不典型加之被动明显而难识别和诊断。为此,作者回顾性分析143例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的临床过程,并与140例同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旨在探索早期症状的临床特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文研究病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在我院住院多次而又前后作出过躁狂症和精神分裂症不同出院诊断的33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90.9%的病例为躁狂症和躁郁症,探讨了这些病例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的原因,并提出减少误诊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8.
60例儿童与成人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精神分裂症的诊断目前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在ICD—10、DSM—Ⅳ中将儿童精神分裂症作为成年期精神分裂症的儿童期看待,认为可用成人的标准诊断儿童精神分裂症。有学者认为儿童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不同于成人患者[1],按成人标准诊断较为困难。为了解二者间...  相似文献   

19.
精神分裂症的强迫障碍临床现象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09例精神分裂症伴强迫障碍的临床现象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强迫障碍及强迫性思维常见。男性多于女性;26 ̄35岁的患者居多;家族史阳性率偏高;高中以上文化,性格内向,固絷,多颖,做事刻求完美的脑力工作者多见。起病缓且多无明显原因,强迫症状先于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症状出现者易于误诊。  相似文献   

20.
家族史和性别对精神分裂症精神病理学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家族史和性别对精神分裂症精神病理学构成的影响及联合效应,对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94例病人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评定,并依性别和家族史分组。结果显示,单因素分析时,家族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构成显著高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而阳性症状构成显著低于散发性精神分裂症;同时还发现,男性精神分裂症非特异性症状构成显著高于女性精神分裂症。双因素分析时,男性家族性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构成显著低于女性散发性精神分裂症,散发组男性非特异症状构成显著高于女性,提示性别、家族史对精神分裂症某些精神病理现象有影响,且有联合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