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江苏省某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吸毒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行为及HIV(艾滋病病毒)/HCV(丙型肝炎病毒)/梅毒感染状况。方法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要求,对2012—2015年在监测期内(4-6月)的吸毒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HIV/HCV/梅毒的检测。结果 2012—2015年共监测982名女性吸毒者,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接受干预服务率均呈逐年上升(P值均<0.05)。注射吸毒占30.86%,逐年下降(P<0.05),其中发生性行为比例逐年上升(P<0.05)。该吸毒人群中发生商业性行为占5.20%,每次均使用安全套的占26.00%。在最近一个月中发生性行为的吸毒人员占37.17%,最近一次使用安全套比例逐年上升(P<0.05)。仅2015年发现1例HIV阳性,感染率为0.10%。梅毒阳性率为29.53%。HCV抗体阳性率为34.73%,逐年下降(P<0.05)。有注射吸毒史者HCV抗体阳性率高于无注射者(P<0.05)。结论江苏省某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吸毒人群HIV感染率较低,但HCV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无锡市戒毒所海洛因成瘾人群艾滋病(AIDS)、丙型肝炎(HCV)及梅毒(TP)感染状况。方法 2009-2012年对戒毒所海洛因成瘾者782人进行问卷调查及检测。结果海洛因成瘾者以男性(占85.17%)、中青年(30~49岁占81.71%)、已婚(占54.22%)、中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98.98%)居多,83.63%曾注射吸毒,9.46%曾吸食除海洛因以外的其他毒品(主要为冰毒,占8.57%)。阳性检出率HCV为59.34%,TP为6.78%,HIV为0.26%,其中HCV+TP合并感染31人(占3.96%)。海洛因成瘾人员中,女性TP阳性率(11.21%)高于男性(6.01%)(P<0.05),注射吸毒方式HCV阳性率(62.54%)高于口服或烫吸(42.97%)(P<0.001),不同年龄人群HC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无锡市戒毒所海洛因成瘾人群中,丙肝、梅毒感染率高于正常人群,HIV感染率较低,注射吸毒与危险性行为是感染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安徽省马鞍山市吸毒人群中艾滋病流行状况以及流行因素,为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及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2016—2018年,每年选取至少400名吸毒人员进行监测,并收集分析哨点监测数据。结果 2016—2018年连续3年共监测吸毒者1 225人,吸毒人群主要以男性、汉族、本省户籍、已婚者为主,年龄集中在20~49岁,文化程度以初中文化为主。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为82.3%(1 008/1 225),3年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毒者吸食的毒品主要为海洛因和冰毒,各占34.4%(422/1 225)和69.7%(854/1 225),各年使用毒品种类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曾经用注射器注射吸毒的人员中丙肝病毒(HCV)感染率84.4%(353/418),明显高于没有使用注射器注射吸毒人员(χ~2=802.171,P 0.05)。曾经注射吸毒的吸毒人群中最近1个月注射过毒品比例分别为59.3%(83/140)、44.0%(62/141)和3.6%(5/1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203,P 0.05)。吸毒人群接受过同伴教育3年间的比例分别为36.5%(147/403)、20.9%(87/417)和14.6%(59/405),有明显统计学差异(χ~2=56.522,P 0.05)。HIV抗体阳性率0.2%(2/1 225),现症梅毒阳性率为9.4%(115/1 225),HCV抗体阳性率为32.0%(392/1 225)。结论马鞍山市吸毒人群HIV感染率较低,但梅毒和HCV感染率较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高,接受同伴教育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重庆市涪陵区海洛因成瘾者HIV、HCV和梅毒的感染状况及行为特征,为在该人群中开展相关的社会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8月,对重庆市涪陵区MMT 402名海洛因成瘾者进行问卷调查,采集血样检测HIV、HCV和梅毒抗体。结果 402名海洛因成瘾者吸毒后期都是采用注射方式吸食海洛因,就业状况极差,待业占88.81%;平均吸毒史为19年;初次使用海洛因毒品的平均年龄为(35.72±6.57)岁;单纯吸食海洛因的占39.30%,吸食海洛因的同期混合滥用新型毒品的占60.70%;毒品滥用以家人或同伴影响为主,占80.85%;发生过性滥交行为者占96.02%,在性滥交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者仅占3.63%;吸毒经历中,曾经共用注射器者占98.26%;从未共用过注射器者仅占1.74%;调查共检出HIV抗体阳性者11例,占2.74%,检出HCV抗体阳性者340例,占84.58%,检出梅毒抗体阳性者4例,占0.995%。结论 重庆市涪陵区海洛因成瘾者HCV和HIV感染率较高,需开展针对性的社会干预工作,降低HIV、HCV等血液性传染病在该人群中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普陀区社区吸毒人群吸毒行为及HIV、HCV和梅毒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连续横断面调查方法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样采集。结果 2008—2011年分别调查316、413、473和473例社区吸毒人员,该人群9种常见毒品均有使用,使用最多者为海洛因,分别占94.9%、93.7%、95.1%和96.8%,存在合并使用毒品的情况,分别有9.8%、6.1%、4.2%和7.6%使用两种及以上毒品,吸食冰毒比例逐年增加,分别占4.4%、4.6%、5.5%和5.9%;注射毒品者比例历年依次为64.2%、63.0%、57.5%和68.1%,注射吸毒者共用针具比例历年依次为12.9%、9.1%、10.3%和8.1%。HIV抗体血清学检测阳性率历年依次为0.0%、0.0%、0.0%和0.6%;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56.3%、60.3%、52.9%和60.0%;梅毒RPR阳性率分别为6.7%、6.3%、3.6%和8.0%。结论上海市社区吸毒人员使用毒品种类多,以海洛因为主,注射吸毒率、HCV和梅毒感染率较高,目前HIV仍处于低流行状态,但存在高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6.
2010年安顺市西秀区吸毒人群HIV、HCV和梅毒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西秀区社区吸毒人群HIV、HCV和梅毒感染情况,为预防控制艾滋病、HCV和梅毒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辖区内的400名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吸毒人员以男性为主,占81.5%,青壮年居多。吸毒方式以注射吸毒为主,占调查数的57%。HIV感染率为2%(8/400),HCV感染率为55.25%(221/400),梅毒感染率为9.5%(38/399)。结论吸毒人群中HIV、HCV和梅毒感染较重,应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监测,开展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控制艾滋病等传染病的蔓延和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重庆市大足区吸毒人群HIV、HCV、梅毒感染率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为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提供建议。方法收集分析2010—2015年重庆市大足区吸毒人群哨点监测资料,采集5 ml血液检测HIV、HCV与梅毒抗体,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2010—2015年共计调查吸毒人员1 598人,平均年龄(34.56±7.98)岁,2010—2015年吸食海洛因的比例呈下降的趋势,而吸食冰毒的比例呈上升的趋势,注射吸毒的比例呈下降的趋势,2015年下降至48.40%,注射吸毒共用针具的比例也呈下降的趋势,2015年下降至28.40%,最近一次发生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呈下降的趋势,2015年使用率仅33.33%,最近一年发生商业性行为的比例较高2013年达到50.80%,最近一年发生商业性行为时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2010年的24.00%上升至2015年的59.52%,2010—2015年HIV检出率均保持在10%以上,梅毒阳性检出率由2010年的1.92%下降至2015年的0.40%,HCV阳性检出率由2010年的72.31%下降至2015年47.60%。结论重庆市大足区吸毒人群HIV、HCV感染率高,但有呈下降的趋势,发生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低,应加强性行为的干预。  相似文献   

8.
汤雪琴 《职业与健康》2011,27(19):2180-2183
目的了解南昌市羁押吸毒人员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该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0年羁押场所吸毒人员艾滋病哨点监测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吸毒者800人的人口学、行为学特征;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HCV感染影响因素。结果被调查的羁押吸毒人员中注射吸毒人员占77.87%,共用针具的占50.08%;有商业性行为者占34.88%;该人群HIV抗体阳性2人,梅毒阳性7人,HCV抗体阳性233人(29.12%)。注射吸毒次数较少,可降低吸毒者感染HCV的危险(OR=0.13,95%CI:0.07~0.25)。结论该地区注射吸毒者的共用针具率和丙肝感染率较高。采取措施减少吸毒者的注射吸毒次数和共针率可以降低该人群的HCV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驻马店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及梅毒的感染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订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全国哨点监测方案要求,以重复横断面调查方法对强制戒毒所内吸毒人员进行监测,对2010-2013年吸毒哨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监测检测972名吸毒者,平均年龄(32.05±2.45)岁,注射吸毒占8.23%(80/972),吸毒者通过钱或毒品交易与他人发生过性行为占13.75%(130/972)、其中每次均能够使用安全套的占25.38%(33/130);HIV抗体阳性5例,阳性率为0.51%,梅毒感染者14例、感染率为1.44%,HCV抗体阳性62例,阳性率为6.38%;注射吸毒及吸毒者通过钱或毒品交易与他人发生性行为的HIV、梅毒和HCV的感染率均高于口吸及固定性伴人群。结论驻马店市吸毒人群的HIV、梅毒和HCV的感染率较低,但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应加强综合防控,预防和控制艾滋病在该人群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九江吸毒人员的吸毒行为及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的感染状况。方法对吸毒人员进行个人访谈,并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采集血样检测HIV抗体、HCV抗体、梅毒抗体。结果 2010年共监测吸毒人员1 885人,检测1 882人,HIV抗体阳性者6例,阳性率0.32%;丙肝阳性271人,阳性率14.40%;梅毒阳性33人,阳性率1.75%。结论吸毒人员HIV感染率仍属低流行状态,HCV、梅毒的感染率显著高于一般人群。为防止HIV/HCV、梅毒的蔓延,切实加强吸毒人员艾滋病、肝炎、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及行为干预,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宜昌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知识和行为特征,以及该人群中HI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和梅毒的流行状况,为制定针对该人群的综合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宜昌市社区和戒毒所的400名吸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吸毒人群以30~49岁(78.75%)、男性(76.50%)、初中文化(57.50%)、已婚(40.25%)为主;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高达97.00%;吸毒者注射吸毒占73.00%,其中23.63%共用过针具;与配偶和商业性伴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的仅占7.41%和20.54%;梅毒和HCV阳性率分别为0.75%和76.50%,未发现HIV抗体阳性者.结论 吸毒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但是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共用针具率较高,HCV的感染率很高.应继续加强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和安全套推广等行为干预,提高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2.
徐素珍  孙东玲 《职业与健康》2009,25(14):1501-1503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吸毒人群感染HCV、HIV和梅毒的行为危险因素,为预防控制HCV、HIV和梅毒在这类人群中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性病综合监测指南及方案》(试行)中的吸毒者监测登记表对调查对象(连云港市强制戒毒所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个人访谈和收集相关资料,输入Epidata 3.0数据库进行分析,抽取检测对象静脉血检测HCV、HIV和梅毒抗体。结果168例戒毒人员中HCV的感染率为16.67%(28/168),注射吸毒者HCV的阳性率(32.86%)高于非注射吸毒HCV的阳性率(5.10%);注射吸毒人员中,共用注射器或针头的吸毒者HCV的感染率(68.97%)高于非共用注射器或针头的吸毒者HCV的感染率(7.32%)。吸毒人员在20~39岁这个年龄段HCV的感染率最高。吸毒人员中HIV阳性数为0,检测出梅毒阳性者4例,阳性率为2.38%。结论连云港市强制戒毒人员HCV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因此,应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监测,同时开展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以降低HCV在该人群中的传播和扩散,控制HCV等血源性传染病的蔓延和流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无锡市吸毒人群国家级哨点吸毒者艾滋病哨点监测结果,为在该人群中开展监测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2010-2012年新进入戒毒所的1158名吸毒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抽取血样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实验室检测。结果l158名吸毒者的HIV感染率为0.35%(4/1158),梅毒感染率为9.93%(115/1158),HCV感染率为55.87%(647/1158)。吸毒者中注射吸毒比例为50.35%(583/1158),其中有88.34%(515/583)与他人共用针具。共用注射器吸毒者HIV、HCV感染率与其他吸毒者感染率有显著性差异。最近一年有过商业性行为的占28.07%(325/1158),商业性行为时从未使用安全套的占31.38%(102/325)。结论无锡市吸毒者HIV感染率较低,但梅毒和HCV感染率较高,共用注射器吸毒是HIV和HCV感染的高危因素,不安全的性行为增加了HIV、梅毒等性传播疾病向一般人群传播的机会,应对吸毒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柳州市美沙酮门诊吸毒人群HIV、HCV和梅毒感染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柳州市美沙酮门诊吸毒人群HIV、HCV和梅毒(TP)感染状况,为采取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集2家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吸毒人员静脉血标本共计518份,进行抗-HIV、抗-HC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518名吸毒人员中,HIV抗体阳性31例(5.98%),HCV抗体阳性443例(85.52%),TP阳性19例(3.67%);HIV/HCV合并感染30例(5.79%),TP/HCV合并感染19例(3.67%),HIV/TP合并感染1例(0.19%)。结论柳州市美沙酮门诊吸毒人群中HIV、HCV、TP感染率较高,应积极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张秀娟 《职业与健康》2012,28(20):2524-2525
目的了解2007—2011年信阳市监管场所内羁押人员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及该人群的高危行为,防止HIV在监管场所中传播和蔓延。方法对信阳市监管场所中新入所的羁押人员进行调查,按照统一调查表填写。同时采集静脉血进行HIV抗体检测。结果 2007—2011年间注射吸毒人员与1998年前有偿供血人员所占比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性乱史人员所占比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度HI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2,P0.05);情况不明组、性乱组、注射吸毒组和1998年前有偿供血组HIV抗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32,P0.01)。结论信阳市监管场所羁押人群艾滋病疫情不容乐观。建议加强监管场所内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工作,以防止HIV在监管场所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张振宇  陈晓芹  张健  谢冰艳  庞会勇 《中国校医》2008,22(6):668-669,671
目的通过对连云港市某劳教所吸毒人员HIV、HCV和梅毒感染状况的监测分析,了解吸毒人群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因素,为开展干预工作、预防控制相关疾病在该类人群中流行提供依据。方法对连云港市某劳教所2007年新入所的488名吸毒人员进行HIV、HCV和梅毒抗体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连云港市某劳教所吸毒人员HIV感染率为0.61%(3/488),HCV感染率为82.17%(401/488),梅毒感染率为6.76%(33/488)。HIV、HCV的感染途径以共用注射器或针头吸毒为主。结论吸毒人员中存在血源性疾病传播和流行的危险因素,应采取加强对吸毒人群的监测,广泛开展针对性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加强戒毒人员出所后的管理等综合性防控措施,以控制艾滋病等血源性传染病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掌握这一人群艾滋病、梅毒、丙型肝炎流行现状。方法依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要求,对阜阳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哨点监测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5ml进行HIV、HC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 2009-2013年共调查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2 011人,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介于62.50%至81.24%之间;不同年龄组、婚姻状况和样本来源的调查对象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接受过有关预防艾滋病服务人群的AIDS知识知晓水平较高;接受过安全套宣传和发放/艾滋病咨询与检测(OR=5.434,P〈0.001)、自己知道HIV检测结果(OR=30.909,P=0.003)可促进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的提高。监测对象HIV、丙肝抗体阳性检出率均在0%-1%之间波动,梅毒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阜阳市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且梅毒检出率逐年上升,需要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包头市两类人群中HIV、HCV及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标准的HIV、HCV及梅毒抗体血清学检测方法,对2010年1~2011年12月间1 220例眼科手术病人(普通人群)和1 982例男性同性恋、暗娼及戒毒所戒毒者(高危人群)进行了抗-HIV、抗-HCV及梅毒抗体的检测。结果普通人群中,抗-HIV抗体、抗HCV抗体、梅毒抗体检出率分别为0、0.33%和0.66%;高危人群中,三者的检出率分别为1.21%、2.12%和13.42%。结论在普通人群中未检出HIV抗体阳性者,HCV抗体和梅毒抗体的阳性检出率较高危人群低,说明三种疾病在特殊人群中的感染率高于一般人群。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我市高危人群中性病、艾滋病的干预工作,防范这类疾病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的扩散。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宝鸡市6类人群艾滋病知识及相关高危行为,为艾滋病综合防治、制定干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要求,对6类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HIV、HCV及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孕产妇(PRG)、性病门诊就诊者(STD)、吸毒者(DUS)、男男性接触者(MSM)4类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高(85%以上),暗娼(FSW)、流动人群(MPO)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不到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抗体阳性检出率:MSM为1.75%,STD为0.25%,其他人群未检出;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是MSM人群,为3.25%,其次是DUS人群,为3.00%;HCV抗体阳性检出率最高的是DUS人群,为49.50%。吸毒人群和暗娼每次性行为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3.77%和21.25%,男男性行为者肛交时每次都用安全套的比例为45.09%。结论多种HIV传播的危险因素并存,宝鸡市HIV感染仍呈蔓延扩散之势,应进一步加大健康教育和有效干预措施的力度及覆盖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