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球形肺炎是一种不常见的肺部急性炎症,其形态与肺癌及其它性质的球形病灶相似,故误诊率较高。本文对其诊治的21例,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孤立性肺部球形病灶的定位估价和诊断,仅根据常规放射线,有明显的问题。关于良性及恶性肺部球形肿块可靠X 线征象是没有的。已证明钙盐沉着和锐利边界在良性肺球形病灶中常出现。根据文献报导,CT 值超过 164H 为良性肺球形病灶。作者采用常规方法(包括后前位、侧位、体层摄影)与CT 对照。常规体层摄影法,病灶直径1~2cm 者,采用每隔4mm;病灶在2~3cm 者,则  相似文献   

3.
26例球形肺炎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26例球形肺炎的影像学诊断TheImagingDiagnosisofGlobularPneumoniaof26Cases张奎阳①施汉龙①王定成①杨爱义②邓美育△球形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部急性炎症,因其形态与肺内其他孤立性球形病灶相似,极易误诊为肺癌...  相似文献   

4.
经皮肺穿针吸细胞学是近年来兴起的新的技术。我们自1988年7月-1991年5月对20例病人肺部中小型球形病灶共穿刺27人次,获得细胞学诊断19例。其中3例作两  相似文献   

5.
肺内孤立性球形病灶误诊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部孤立性球形病灶所包括的疾病很多,常见于肺癌,结核瘤、良性瘤、炎症四类。由于其X线表现特征性甚少,往往鉴别诊断比较困难。现搜集二家医院记录资料较完整直径2厘米以上的肺内孤立性球形病变16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25~57岁。球形病灶最小2厘米,最大10厘米,所有病例拍摄正侧位胸片及体层片,有10例作选择性支气管造影,4例导丝涂片检查。本组中14例经剖  相似文献   

6.
球形肺炎CT导引下穿刺活检(附67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球形肺炎肺穿刺活检诊断价值及其CT特征。方法:搜集了经肺活检证实的球形肺炎病人67例,病灶的直径1.0~4.0cm,病灶的形态呈圆形或类圆形。结果:67例肺活检穿刺均找到大量炎性细胞及吞噬细胞,而无肿瘤细胞。球形肺炎病灶特征为:①病灶形态为圆形或类圆形,病灶可多发或单发;②病灶中央密度可不均匀,边界模糊不规则,部分可见支气管通气征;③病灶两侧缘垂直于胸膜呈刀切样平直边缘;④周围胸膜反应明显,有广基胸膜增厚,部分可见胸膜下脂肪线:⑤病变周围血管纹增多,增粗,无僵直改变;⑥抗炎治疗后明显吸收缩小。结论:Cr引导下肺活检术是诊断球形肺炎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并可为球形肺炎的识别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
肺炎性假瘤45例临床X线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肺部炎性假瘤是一种混合的炎症细胞中伴有明显纤维增生为主的慢性炎症病变,是非特异性炎症的最后结果,其X线表现常为肺内孤立性球形病灶,易与肺癌,结核球以及其他肺部良性肿瘤混淆,为进一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自1960-1984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5例肺炎性假瘤分析报导如下。  相似文献   

8.
肺部球形病灶的鉴别诊断很重要,对恶性肿瘤的排除尤应重视。肺部球形病灶中良性肿瘤相对少见约占10%,这些病例大多无任何症状,在常规检查中被发现,作者报道三例肺部炎性假瘤——浆细胞肉芽肿,分别发生于3岁儿童,30岁男性,19个月幼儿各一例。肺部浆细胞肉芽肿主要是浆细胞良性增殖,周围有血管丰富的肉芽肿组织,胶原纤维组织,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和淀粉样透明变性等。由于个别细胞成份相互间变化,浆细胞肉芽肿主要由胶原和透明样物质组成时,称之为肺部透明样变性。当以其他间质成份为主时则应相应地称呼为肺黄色肉芽肿,纤维黄色瘤,组织细胞瘤,硬化性血管瘤或假性淋巴瘤等。  相似文献   

9.
目的:旨在提高多发性肺肉瘤影像学认知能力,分析其影像表现。方法:一例多发性肺肉瘤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清理确诊为多发性肺肉瘤,跟踪随访四年,利用螺旋CT肺平扫及X线平片检查,前后对照观察,采用马年《肺部球形结节病灶倍增测量尺》测量以及综合分析。结果:球形结节数目不断增大,倍增时间为196天,瘤周光滑,晚期有瘤周阻塞性肺气肿征象。结论:在清理确诊之后,所幸患者在四年期间每隔半年做胸部螺旋CT平扫及X线平片检查一次,有助于笔者进行该病与肺转移瘤及淋巴肉瘤等球形结节病灶的影像学鉴别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球形肺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部急性炎症,可由不同的病原菌引起,因其形态与肺内其他孤立性球形病灶相似,故成人病例极易误诊为肺癌。作者收集56例资料较为完整的病例,进行临床影像学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材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38例,女18例,年龄9~68岁,其中40岁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肺部感染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肺部感染的影像病理资料,10例行胸部CT检查,13例行X线胸片检查,所有病例经细菌培养证实,其中1例CT引导下肺部穿刺活检证实,1例经支气管活检证实。结果:13例艾滋病合并肺部马红球菌感染的影像学表现多为单侧肺门区的中心型类似球形密度增高阴影,9例,占70%,合并空洞及液平面10例,占77%,胸腔积液3例,占23%,病灶发生在肺的内带10例,占77%,发生在外带1例,占7%;病理表现为肺泡内出血及淋巴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增生,符合坏死性肺炎的病理发展过程。8个月随访13例艾滋病患者抗马红球菌治疗后病灶明显吸收,9例肺部空洞缩小。1例死亡,1例失访,1例病灶完全吸收,1例尚无复查。结论:艾滋病合并马红球菌性肺部感染的影像学表现为单侧肺门区的中心型类似球形密度增高阴影,实变,继发空洞,肺野毛玻璃样变,小结节及树芽征;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但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肺内单发球形病灶的诊治体会。方法 :对 2 78例肺内单发球形病灶患者进行CT、MRI、纤维支气管镜 ,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及痰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 :恶性肿瘤 192例 (69 0 % ) ,良性肿瘤 86例 (3 1 0 % )。结论 :肺部肿瘤中恶性肿瘤发病率远大于良性肿瘤 ,而肿瘤的最后确诊只能通过病理组织学检查。作者认为各种检查虽对诊断有帮助 ,但不能最后确诊 ,而开胸手术后的确诊率达 10 0 0 %。因此 ,作者主张手术治疗是为上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球形肺炎的临床X线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治疗观察或手术确诊的26例球形肺炎的临床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例球形肺炎,发烧16例,有呼吸系统症状23例,其中痰中带血12例,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15例,病灶呈球形,在2—6cm之间,密度较淡17例,部分边缘模糊19例,胸膜肥厚15例,周围伴充血征16例,治疗2—5周病灶均有不同程度吸收缩小,密度变淡,其中完全吸收消失20例。结论:球形肺炎的X线诊断必须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短期诊断性治疗是行之有效诊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电视胸腔镜对肺部球形病灶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具有创伤小,患者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已得到胸外科医师的肯定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随着胸腔镜设备不断完善和手术操作技术的不断提高,电视胸腔镜的手术适应证也不断扩大。我院自1997-07~2003-07。共完成电视胸腔镜手术290例,其中肺部球形病灶7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SARS的胸部CT早期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SARS胸部CT早期表现及其在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40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SARS患者在发病后1周内进行胸部CT扫描,同时行常规计算机摄影(CR)胸片检查。回顾性分析这些胸部平片和CT图像,重点观察胸部有无异常表现,并对胸部CT异常阴影的数目、位置、密度、形态和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胸部CT扫描发现40例SARS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部异常阴影。而CR胸片未见异常者9例,可疑者6例,明确有异常者25例。SARS肺部CT异常表现主要是不同程度的肺部炎性浸润,病灶密度低、不均匀,以磨玻璃样改变多见,为25例(62.5%)(此类改变胸片容易漏诊),实变11例(27.5%),两者均有4例(10%)。70.0%的病例(28例)只有l~2个病灶,30.0%的病例(12例)有3个以上病灶或两肺多发。病灶彤态以斑片状和球形为常见,占82.5%(33例),也可累及整个肺段(4例,10.0%)或表现为坠积性肺炎样(3例,7.5%)。病灶常位于肺的周边部位(28例,70%),同时累及周边和中心者11例(17.5%)。25.0%的病例(10例)出现支气管气像。结论胸部CT扫描能早期发现SARS患者肺部异常阴影,明显优于胸片。SARS患者肺部CT异常早期表现有其特点,但非特异性。因此,胸部CT检查在SARS病人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恶性疟疾肺部X线的改变。方法 对确诊为恶性疟疾伴有发热呼吸道症状者共 86例行常规胸部X线检查 ,观察肺部改变。结果  86例恶性疟疾胸片 ,5 8例有异常改变 ,其中肺纹理增粗 3 3例 ,粟粒状、小片状、大片状改变 2 4例 ,多发球形病灶 1例。结论 恶性疟疾肺部X线改变呈多样性 ,但其共同特征为多分布于肺的外带和基底部 ,这与疟原虫致血液动力学异常以及受累组织病理学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检查肺部小病灶,为发现早期肺癌的扫描方法。方法:对50例无症状的要求常规体检者行肺部螺旋CT扫描,扫描参数为:120kVP、80mA,层厚为肺门部8mm.肺尖部和肺底部层厚10mm,螺距为1。若发现小病灶从小病灶上缘,以3mm呈厚,3mm层距,扫到病灶下缘为止。在CT图像上,统计病变的检出例数,结果:采用以上方法。显示3mm以上的肺结节21例、纵膈淋巴结增大7例及冠状动脉钙化1例。结论:肺门部8mm、肺尖部和肺底部10mm层厚的分段扫描,加上病灶位置薄层扫描,可以实现CT检查肺部小病灶,对肺癌的早发现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肺部结节性病灶X线数字成像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X线数字成像及后处理对肺部结节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使用SiemensPolystar·FluorospotHX线数字成像和处理系统分别对12个用Philips肺部Phantom叠加肥皂制作之不同大小及形态之结节模型以及30例不同病理之肺部结节性病灶,进行摄片及图像后处理,分别作0%~100%边缘增强。结果:经对12个不同肺部结节模型及30例肺部结节性病灶的原始图像与后处理图像比较研究后发现,所有图像都明显地提高了质量,并以15%~60%的边缘增强为好;所有结节模型及结节性病灶之内部及表面结构比原始图像显示更好。结论:胸部平片是诊断肺部结节性病灶的首选方法,用数字成像及边缘增强等后处理后能显示直径更小的病灶(≥0.2cm),能更好地显示病灶的内部及表面结构,对病灶的检出及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肺部孤立球形病变的X线、CT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肺部孤立球形病变的X线、CT表现差异,提高对肺部孤立球形病变的正确诊断率。方法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部孤立球形病变51例,其中周围型肺癌26例,炎性假瘤14例,结核球11例,全部病例均摄取胸部正侧位片及CT片。结果(1)征象特点小泡征、胸膜凹陷征、阻塞性肺炎仅见于周围型肺癌;小于3cm薄壁空洞为周围型肺癌的少见征象之一;炎性假瘤、结核球可出现不规则厚壁偏心空洞;棘状突起除周围型肺癌多见外,炎性病变亦可出现;支气管充气征、长毛刺、胸膜尾征炎性假瘤出现率高;钙化、胸膜肥厚结核球多见。(2)X线、CT表现差异肿块密度、分叶、棘状突起、纵隔淋巴结肿大的观察CT优于胸片,病灶形态、边缘的显示胸片较CT优越。(3)CT对周围型肺癌、炎性假瘤、结核球定性诊断的准确性优于X线(Ρ<0.05)。结论认识肺部孤立球形病变的征象差异并合理选用X线、CT检查,有助于提高肺部孤立球形病变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肺内球形病变的X线分析(附78例报告)林上才季仲友陈建乐徐达宇杨美山审校肺内球形病变是胸部X线检查中经常遇到的基本影像,疾病种类多,常见于肺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现将本院78例肺内球形病变的X线征像分析报导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肺内球形病变78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