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子宫颈息肉是妇科临床常见疾病,但对其组织来源及形态、恶变率等国内未见专题报告,本文分析子宫颈息肉临床病理特征,以便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子宫颈息肉是由子宫颈粘膜上皮及间质呈局限性增生形成的息肉状物.大多数宫颈息肉是属于炎性息肉,即由于炎症刺激后内膜增生而来;或可能有少数为腺性息肉,但在病理检查中,我们将其称为宫颈腺样增生而未曾做过宫颈腺瘤性息肉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子宫颈息肉是妊娠期阴道流血的原因之一,子宫颈息肉是由子宫颈粘膜上皮、腺体和问质结缔组织局限性增生形成的息肉状物,常伴有充血、水肿及炎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4.
陆静 《四川医学》2011,32(10):1539-1540
目的探讨宫腔镜检查在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检查确诊的203例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宫腔镜检查、B超和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60例,子宫粘膜下肌瘤26例,子宫颈管内膜息肉23例,子宫颈管粘膜下肌瘤7例,子宫内膜增殖症19例,子宫内膜炎13例,子宫内膜癌4例,与病理诊断总的符合率为87.4%,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57.5%。结论宫腔镜在直视下观察宫腔病变并定位取活检,使诊断更直接、更准确,是诊断围绝经期异常子宫出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发生于子宫颈息肉的鳞状上皮内病变(SIL)的临床病理学及细胞学特征。方法收集24例子宫颈息肉的SIL,复习病理切片、细胞学检查及第二代杂交捕获法HPV-DNA(HC2HPV-DNA)情况,同时对其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发生低级别SIL(LSIL)10例,发生高级别SIL(HSIL)14例。10例LSIL中,4例合并非息肉子宫颈的LSIL,其中3例细胞学为LSIL,1例为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另外6例仅子宫颈息肉有LSIL的病例中,1例细胞学为LSIL,其余5例细胞学阴性。14例HSIL中,1例合并非息肉子宫颈的LSIL,细胞学为LSIL,3例合并非息肉子宫颈的HSIL,细胞学为HSIL。其余10例仅子宫颈息肉有HSIL的病例中,2例细胞学为HSIL,1例为倾向高级别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7例细胞学阴性。HC2HPV-DNA检测,3例LSIL及3例HSIL阴性,其余18例均阳性。结论子宫颈息肉的SIL少见,可合并或不合并非息肉子宫颈的SIL。单纯子宫颈息肉的SIL可能被细胞学检查漏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颈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宫腔镜电切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颈息肉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均一次性成功在宫腔镜下电切,无手术并发症,出血少。结论: 宫腔镜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及子宫颈息肉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的优势,可行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51例子宫颈不典型增生、57例子宫颈炎和51例子宫颈息肉组织石腊包埋标本中P53表达。结果发现:在子宫颈不典型增生、炎症、息肉组织中P53表达阳性者分别为16例、3例、3例。卡方检验结果,子宫颈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P53表达的阳性者显著高于子宫颈炎症与息肉组织 ,轻、中、重度子宫颈不黄型增生组织中P53表达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报告1例双侧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并探讨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的发病机制。方法对1例双侧上颌窦后鼻孔息肉患者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并采取病例报告和文献综述结合的方式,对双侧上颌窦后鼻孔息肉发病情况进行了回顾,并对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的发病机制进行分析。结果术中见双侧上颌窦口明显扩大,双侧鼻腔及后鼻孔充满灰白色表面光滑的息肉样团块,双侧上颌窦内充满囊性息肉,根蒂位置难于确定,病理报告为息肉组织。经1 a随访未见复发。结论双侧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罕见,治疗方式同单侧上颌窦后鼻孔息肉,经鼻内镜手术或联合手术后可成功摘除,不易复发。发病机制与单侧病变类似,可能系上颌窦囊肿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9.
郑敏  杨剑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23):709-710
目的研究大肠息肉的分布、发病年龄、病理类型及与息肉恶性变的关系。方法对我院内镜中心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105例大肠息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大肠息肉的检出率为23.2%,息肉好发部位在左半结肠和直肠,息肉的类型以腺瘤性息肉最多,腺瘤性息肉恶变率高,其中以绒毛状腺瘤更易恶性变,大于50岁的息肉患者中肿瘤性息肉和癌变息肉发生率高。结论应加强对50岁以上人群的定期肠镜筛检,发现和去除腺瘤性息肉,预防结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本科积累的子宫颈息肉有关资料进行总结,就其年龄分布、发生部位、临床表现、大体形态及镜下特点进行分析。材料与方法:本科外检宫颈息肉,标本经常规染色、切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对本病的组织学类型及发病原因进行了探讨;并对宫颈息肉的恶变及鉴别诊断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结论:作者认为本病应划入瘤样病变的范畴,据此提出对本病的分类方法及其理由。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腭扁桃体息肉5例。结合文献复习对少见的扁桃体息肉之病因,发病情况,病理分型及特点进行讨论。观察其病理组织结构的结果提示该病的发病机制与变态反应及扁桃体炎性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健康人群中肠息肉发生的年龄、部位、大小及病理分型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健康体检中心2010年1月-2011年5月经电子肠镜检出的1 345例肠息肉的检出率、发病年龄、病变部位及病理类型分布情况.结果 检查人员平均年龄49.2岁,健康中老年人群中肠息肉检出率超过1/3 ;80%以上的肠息肉集中于横结肠以下的左半结肠;80%以上的肠息肉≤0.5cm;在左半结肠随着部位的降低,腺瘤性息肉比例逐渐减少,而炎性、增生性及恶性息肉比例逐渐增加.结论 中老年人肠息肉的检出率较高,好发于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以腺瘤性息肉和炎性息肉多见;随着部位的下降,恶性息肉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3.
蒋玮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0,19(10):800-801
慢性宫颈炎与宫颈癌的发病有一定的关系而受到临床重视,在其不同的病变类型中,有关宫颈息肉的病理及治疗报道较少,本文回顾分析了我院收治的254例宫颈息肉患者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大肠息肉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息肉的发生部位、大小、病理类型特点及结肠癌检出率,为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5年5月来我院行电子结肠镜检查者共15 636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大肠息肉的患者2942例,分析其内镜特点、病理资料及癌变情况等。结果共检出大肠息肉2942例,占18.8%,其中男1694例,女1248例,以41~60岁年龄组发病最多,占48.5%。息肉发生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多见,分别为31.6%、21.6%。病理类型以腺瘤性为主,占58.8%。15 636例肠镜检查共检出早癌141例,早癌检出率0.9%;息肉病例中有628枚息肉发生癌变,总癌变率20.7%,且女性癌变率高于男性;从病理类型来看,炎性、增生性息肉癌变率较低,依次为1.0%、0.8%;息肉直径≥2.0 cm者癌变率可达76.7%。结论大肠息肉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多发生于左半结肠,病理类型以管状腺瘤较常见;年龄、性别及息肉的病理、发生部位、大小均对息肉癌变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的发病部位以及左、右半结肠息肉的病理类型,为临床工作中内镜下息肉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行内镜下结肠息肉治疗术并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及门诊患者共339例,息肉687枚,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点。结果 339例患者检出息肉687枚,其中非腺瘤性息肉269枚,占39.2%,腺瘤性息肉418枚,占60.8%。左半结肠(直肠、乙状结肠及降结肠)除回盲部外的右半结肠均以腺瘤性息肉居多,尤其是管状腺瘤。回盲部以非腺瘤性息肉居多。结论结直肠息肉多发生在左半结肠为主,尤以直肠和乙状结肠最多,病理类型以管状腺瘤居多,结肠镜操作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6.
微波治疗慢性子宫颈炎3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子宫颈炎(子宫颈糜烂、子宫经肥大、子宫颈息肉、子宫颈腺体囊肿)是妇女常见疾病、多发病,常因子宫颈的损伤后病原体侵入而引起感染,由于宫颈炎使分泌物增多,下腹部痛,严重时引起不孕。所以定期做妇科检查积极的治疗宫颈炎症非常有必要。此次对慢性子宫颈炎患者采用以物理治疗360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原因和评价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相结合的方法,对130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临床诊断、B超诊断、宫腔镜联合B超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子宫内膜炎是引起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其次为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颈管息肉、子宫内膜癌.官腔镜联合B超检查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的符合率为83.8%.结论 宫腔镜联合B超检查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对发现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原因,尽早确诊子宫内膜癌,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芳莲 《吉林医学》2013,(26):5439-5440
目的:探讨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在治疗宫颈病变时的临床效果及临床诊疗的价值。方法:对妇科收治的经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的宫颈病变并选择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的46例患者的病理结果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术后疗效及是否有并发症发生。结果:子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后的病理结果与术前阴道镜下多点活检相符的患者42例,占91.3%。宫颈糜烂的患者术后4周宫颈上皮覆盖率为83%,宫颈肥大的患者宫颈开始缩小,宫颈息肉的患者术后4周均痊愈。宫颈糜烂的患者术后2个月宫颈上皮覆盖率为98%,但有1例患者发生感染,宫颈肥大的患者术后2个月均痊愈。结论:子宫颈环形电切术对宫颈病变的诊断治疗具有很高的价值,效果显著,治愈性高,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结肠息肉278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结肠息肉患者的年龄,息肉发生部位、大小和息肉的病理类型以及息肉癌变的相关规律。方法:对照结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电子结肠镜下病变特点及病理检查结果分析。结果:在278例肠镜检查患者中,共检出息肉336枚,结肠息肉发病年龄分布以40~69岁为高峰,占65.18%;炎性息肉占46.42%,管状腺瘤占40.47%;随年龄增长,癌变率增加。结论:40~69岁结肠息肉发病率较高,息肉的恶变与其体积大小有关,体积愈大愈易癌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中大肠癌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有明显的升高趋势,有大肠息肉史者大肠癌的发病风险较无大肠息肉史者高22倍,而大肠息肉患者往往症状隐匿,临床表现不典型或缺乏.因此,在无症状人群中开展肠镜检查发现大肠息肉对大肠癌的防治有重大意义.本研究对2008年3月至2009年9月在宁波市镇海区炼化医院肠镜体检的2 738例宁波市某石化企业无症状员工的肠镜检查结果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以了解无症状人群大肠息肉检出率及病理特征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