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言 旅客常在飞机上发生心肌梗塞。目前的原则建议在心肌梗塞患者空运后送之前应有4~24周的康复期。研究认为可以安全地对早期心肌梗塞患者进行空运后送。方法 作者回顾分析了两个国际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后交叉韧带(posteriorcruciateligament,PCL)和后外复合体损伤(posterolateralcorner,PLC)重建术后患者进行步态分析,动态评估重建术后的时间-距离指标、运动学指标和动力学指标。方法:2007年3月至2008年4月,收住后交叉韧带合并后外复合体损伤患者16例(实验组)并进行异体跟腱重建后交叉韧带以及异体胫前肌重建腘腓韧带手术,术前行外旋拨号测试、术后1年行步态分析测试和外旋拨号测试。并与对照组(16例健康志愿者)的步态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时间-距离指标和运动学指标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运动力学指标中患侧膝关节伸膝力矩占主导地位,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P<0.01)。16例患者术前患侧外旋角度较对侧平均增大16.5±6.2度,重建术后1年,外旋拨号试验患侧较对侧外旋角度平均增大-4.4±7.8度,术前术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重建术后1年,实验组步态分析中膝关节最大外旋角度绝对值为14.1±15.7度,外旋拨号试验最大外旋角度绝对值为29.7±15.2度,二者之间存在直线相关关系(r=0.9671,P<0.05)。结论:后交叉韧带以及后外复合体重建术后1年,除屈膝力矩明显小于对照组外,患者步态基本达到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使用MRI评价直肠癌术后放化疗后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 2 0 0 0年 3月~ 2 0 0 2年 10月直肠癌术后放化疗后 6~ 12个月患者 3 5例 ,行临床和其它影像学检查筛选确立重点检查部位 ,然后分别行盆腔、肝脏、脊柱等部位MR扫描 ,由 3位高年资医师阅片 ,统计复发和各部位转移例数。结果 :直肠癌局部复发伴周围转移 9例、肝转移 7例、脊柱转移 3例、多发转移 2例。结论 :直肠癌术后放化疗后近期局部复发较为多见 ,肝脏转移是其远处转移的主要形式 ,MRI是追踪其近期疗效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4.
战时战术后方医疗后送工作是卫勤保障工作的基础。医疗与后送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但从治疗伤病员角度来说,医疗是主要的,后送是次要的。为了彻底治愈伤病员必须实行积极的医疗;而后送只是为了医疗,如果离开了医疗工作,后送就失去了意义。某集团军对越反侵略战争中,根据这个原则,战术后方救治后送工作在过去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 一、师、团都组织前伸救护所,尽量靠前配置,争取早救治。4次拔点战斗,师卫勤力量均得到一线野战医疗所的技术支援,对重伤员都给予较完善的救治。团前伸救护所主要任务是对伤员补充包扎、固定、止血,抗感染、抗休克,必要的清创、气管切开,填写正式伤票等,起中转作用。有的撤销营救护所,将其卫勤力量加强到连队。  相似文献   

5.
手术创伤后胰岛素抵抗的受体后机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创伤,包括外科手术性创伤可引起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创伤越严重,IR程度越明显。IR导致代谢紊乱,严重影响病人术后康复。IR的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主要就手术创伤后IR的受体后机制包括信号转导、葡萄糖转运、细胞内代谢障碍及细胞因子等方面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6.
外伤后大脑后动脉供血区脑梗塞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外伤后大脑后动脉供血区脑梗塞张培功,秦东京,孙殿敬,庄悦新,马爱武颅脑外伤可致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及弥漫性轴索损伤等,这些病变的占位效应可导致脑疵形成。小脑幕切迹疝时,可压迫大脑后动脉造成其供血区脑梗塞,对此,国内CT文献尚未见详细报道。笔者回顾性复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研究高速公路交通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s,PTSD)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2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高速公路交通伤患者,采用ICD-10诊断标准,制定PTSD危险网素调查表,分析PTSD的发病率,临床表现及危险洲素。结果 高速公路交通伤患者中PTSD发病率为18.8%。主要临床表现有:睡眠障碍、控制不住同想创伤经历、感到与人疏远、与亲人感情变淡等。PTSD的发生与交通伤患者的性格特征、文化程度、家庭成员问的关系及是否遗留躯体残疾有关。结论 高速公路交通伤患者的PTSD发生率较高,针对易感人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进行早期干预,将有利于减少PT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手术随着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在临床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是一种腔内新技术,是肾上腺肿瘤理想手术方法,该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患者痛苦小、损伤小、术后恢复快。我院2003年12月~2005年12月应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肿瘤92例,术前耐心讲解术式及优越性,做好心理护理,术后加强生命体征及引流管的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病人,男,52岁.上腹部触及包块伴腹胀、消瘦3月余.查体:心肺无异常.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于脐部上方可触及一10 cm×8 cm 的包块,质软、固定、边缘不清,无明显压痛及血管杂音,余未见异常.腹部CT提示腹膜后可见一8 cm×10 cm×5 cm之占位性病变,包裹腹主动脉,考虑为腹膜后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1.
12.
气管后带     
在侧位胸片上,正常人在气管后间隙和气管空气柱之间,多可见一条宽窄均匀的细带状阴影。Bachman 等(1975)首先对此作了研究,称为气管后带(Posterior tra-cheal band,简称PTB)。以后,文献上陆续有所报导,Kormano 等(1980)将PTB 的X 线表现与CT 所显示的解剖关系进行了比较,从而对PTB 有了进一步了解。本文对PTB 的解剖基础、正常表现、正常变异和异常表现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腹膜后纤维化是一种临床罕见病,因其发病率低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往往被忽视.影像学检查对于其诊断和明确病因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腹膜后纤维化得到了早期诊断.多数腹膜后纤维化经恰当的手术及药物治疗,预后良好.就腹膜后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予以综述,重点介绍其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患者 男,84岁,发现肉眼血尿2 d入院.患者20年前行开 放 式 前 列 腺 切 除 术,近 几 年 出 现 排 尿 困 难,尿 流 细 而 无 力 且 尿 急 尿 频,夜 尿 次 数 增 多(3~4次/夜),2 d前 出 现 血 尿.查 体:T 36.2℃,P 78次/min,R 19次/min,Bp 110 mmHg/80 mmHg(1 mmHg=0.133 kPa). 肛指:前列腺质硬,表面不光滑.  相似文献   

15.
创伤后ARDS     
临床上常遇到一些创伤病人在治疗过程中或病情稳定后,发生严重的呼吸功能衰竭,以至死亡。它是以急性进行性呼吸窘迫和低氧血症为其特点的综合征,以往对此综合征命名繁杂,目前我国已统一称为“成人型呼吸窘迫综合征”(Adult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尿动力学检查方法,探讨创伤性后尿道断裂术后排尿困难和尿失禁的病因及发生机制。方法41例后尿道断裂根据病情不同而采用不同治疗方法,行Ⅰ期、Ⅱ期尿道吻合术18例,后尿道会师术23例,术后拔除尿管1周(近期)及3个月(远期),分别行尿动力学测定。以最大尿流率(Qmax)>12ml/s为正常组(A组),Qmax≤12ml/s为异常组(B组)。结果近期出现排尿困难5例,Qmax为(9.45±2.62)ml/s,其中尿道狭窄2例、前列腺增生2例、膀胱逼尿肌收缩无力1例;远期因尿道瘢痕挛缩继发排尿困难6例,Qmax为(6.28±3.26)ml/s,与正常组尿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尿失禁8例,最大尿道关闭压均低于40cmH2O〔(30.31±7.88)cmH2O〕,其中急迫性尿失禁3例,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15cmH2O〔(25.34±4.89)cmH2O〕;压力性尿失禁4例,漏尿点压力测定<60cmH2O〔(43.61±7.89)cmH2O〕;尿道“人工假道”性尿失禁1例。结论创伤性后尿道断裂术后尿动力学检查可以分析排尿困难和尿失禁的病因所在,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前凸的变化,探讨手术后应保留角膜的安全厚度.方法 将135例269只眼近视患者依据近视程度分为3组,使用Orbscan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角膜测厚系统,观察3组LASIK手术前后角膜后表面差值(Diff)的变化.结果 术前3组Diff值1组为(0.023±0.008)mm;2组为(0.024±0.010)mm;3组为(0.024±0.010)mm,平均值为(0.024±0.009)mm,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厚度>500μm的角膜后表面Diff值为(0.023±0.008)mm,厚度<500 μm的角膜后表面Diff值为(0.035±0.014)mm,两组相差非常显著(P<0.001).术后3组Diff值均较术前增大,1组为(0.052±0.014)mm;2组为(0.052±0.018)mm;3组为(0.053±0.018)mm,平均值为(0.052±0.017)mm,术前术后两组比较相差非常显著(P<0.001).术后根据保留角膜厚度不同分3组,1组保留角膜厚度>450 μm,Diff值为(0.041±0.008)mm;2组保留角膜厚度为410~450 μm,Diff值为(0.057±0.013)mm;3组保留角膜厚度为<410 μm;Diff值为(0.080±0.014)mm.3组间比较,差异均非常显著.术后保留角膜床厚度>280 μm者,角膜后表面前凸值为(0.016±0.005)mm;术后保留角膜床厚度<280 μm,角膜后表面前凸值为(0.034±0.009) mm;角膜后表面前凸值平均为(0.017±0.006)mm.结论 术前角膜后表面Diff值与近视程度无关,而与角膜厚度有关,较薄的角膜后表面前凸程度较厚的角膜明显.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中央部均有不同程度的前凸.保留角膜床厚度和角膜后表面前凸值呈负相关.LASIK后角膜厚度至少应在410 μm,残留角膜床厚度安全值应为280 μm.  相似文献   

18.
19.
绝经期后骨质疏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X线检查显示,人在40岁以后骨密度逐渐减低,组织学检查也显示骨量减少,临床上自发骨折的机会较多,尤其是脊柱和股骨上段。因女性骨质疏松多于男性,故此种改变以绝经期骨质疏松为代表,其实是一种老年性骨质疏松,男女X线所见相同。 在X线片上骨松质张骨皮质均有改变。骨松质表现为骨小粱变细,数目减少,间隙扩大;骨皮质变薄,其哈佛  相似文献   

20.
腹膜后纤维化是一种临床罕见病,因其发病率低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往往被忽视。影像学检查对于其诊断和明确病因有重要价值,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腹膜后纤维化得到了早期诊断。多数腹膜后纤维化经恰当的手术及药物治疗,预后良好。就腹膜后纤维化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予以综述,重点介绍其影像学表现及鉴别诊断,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