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向维仁 《江西医药》2014,(9):921-92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5(IL-5)在鼻窦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ElivisionTM SP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本院35例行鼻内窥镜手术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手术前、后1周、术后4-6周、术后8-10周鼻窦黏膜病理组织中IL-4和IL-5的表达,以单纯鼻中隔偏曲患者上颌窦口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分析检测其表达与临床关系。结果患者术后1周IL-4和IL-5表达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术后4-6周IL-4和IL-5的表达达最高值,均较术前和术后第1周明显升高(P〈0.01);术后8-10周IL-4和IL-5的表达降低,IL-4和IL-5的表达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 IL-4的表达较术后1周稍高,IL-5的表达较术后1周明显降低(P〈0.01),IL-4和IL-5的表达较术后8-10周明显下降(P〈0.01)。结论炎症细胞因子IL-4和IL-5在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且与CRS病变的转归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CHB)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了65例CHB患者及30例健康人血清IL-1β、IL-6及IL-8的浓度。结果:CHB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CHB患者TNFα、IL-6和IL-8水平增高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TNFα、IL-6和IL-8参与CHB免疫病理损伤过程,检测血清TNFα、IL-6和IL-8在判断CHB患者肝损伤程度及预后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辅助性T细胞(T h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4)、γ-干扰素(IFN-γ)在慢性鼻-鼻窦炎(CRS)、鼻息肉(NP)以及正常下鼻甲黏膜组织中表达的异同及其可能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法)检测IL-4和IFN-γ在CRS组(20例)、鼻息肉组(20例)和正常下鼻甲黏膜中(对照组15例)的表达,比较它们在不同组织中表达的差异。结果:IL-4只在NP组表达高于对照组(P<0.001);IFN-γ在NP组及CRS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以CRS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CRS,NP组织中显示出不同的IL-4,IFN-γ表达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8(IL-8)及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与滴虫性阴道炎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该院诊治的生育年龄女性滴虫性阴道炎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做健康体检的无阴道炎的健康育龄女性6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2组女性阴道中局部细胞因子IL-2、IL-8、IL-13的水平。结果经过检测阴道灌洗液中的细胞因子的浓度可知,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阴道局部的细胞因子IL-2、IL-8、IL-13的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患者阴道局部IL-2、IL-13的水平升高,说明在阴道的抗滴虫感染中阴道局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发挥了重要作用;IL-8水平升高,说明在阴道的抗滴虫感染中阴道局部黏膜的先天免疫应答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德芬 《河北医药》2013,(24):3732-373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和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以期能为肝硬化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明显乙型肝炎组)、门诊体检正常的健康者(对照组)各50例,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TGF—β1、IL-10、IL-12和IL-18水平。结果TGF-β1、IL-10、IL-12、IL-18水平肝硬化组及慢性乙型肝炎组高于对照组(P〈0.05),肝硬化组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P〈0.05);有腹腔积液肝硬化患者TGF—β1、IL-10、IL-12、IL-18水平高于无腹腔积液患者(P〈0.05);肝硬化患者TGF-β1与IL-10、IL-12、IL-18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TGF-β1与肝硬化的形成关系密切,检测TGF-β1、IL-10、IL-12、IL-18的变化可作为评估患者病情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IL-1β、IL-13、TNF-α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血清中IL-1β、白细胞介素13(IL-1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探讨IL-1β、IL-13、TNF-α在UC中的作用。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70例经内镜检查证实的UC患者结肠血清标本,并与30例正常对照比较。结果UC组中IL-1β、TNF-α含量随着病变范围的扩大和病变程度的增加逐渐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3含量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UC患者的血清中IL-1β、TNF-α含量明显升高,IL-13含量无明显变化,促炎因子IL-1β、TNF-α,抑炎因子IL-13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方法 52例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健康人群你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血清IL-8、IL10的含量。并观察观察组胃部炎症活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清IL-8和IL-10的含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根据病情把观察组分为炎症活动正常、轻度、中度、重度四组,随着病情的加重血清IL-8和IL-10不段升高,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幽们螺杆菌阳性的慢性胃炎患者血清IL-8和IL-10明显升高,并且与炎症的严重程度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I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在慢性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检测住院慢性支气管炎患者52例(治疗组)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的IL-6、IL-8和TNF-α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急性期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1),恢复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慢性支气管炎并发呼吸衰竭和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清IL-6、IL-8和INF-α的含量明显高于无呼吸衰竭的急性发作期患者(P<0.01),临床症状缓解患者的血清IL-6、IL-8和TNF-α含量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低于急性发作期患者(P<0.01)。结论:血清IL-6与IL-8和TNF-α含量测定可作为评估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病情轻重程度及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0、IL-17的含量,进一步了解其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UC组45例及正常对照组20例的血清,应用血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IL-10和IL-17。结果 UC组血清中IL-10含量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和平均秩次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C组血清中IL-17含量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和平均秩次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0在UC中可能是保护因子,而IL-17可能参与UC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患者血清和腹腔积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8(IL-18)的水平,及其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双单克隆抗体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4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腹腔积液患者血清和腹腔积液中TNF-α、IL-8、IL-18的水平,其中肝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24例,肝硬化腹腔积液未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24例,并与24例正常人比较。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SBP患者的血清和腹腔积液中的TNF-α、IL-8、IL-18的水平明显高于未合并SBP者及对照组,未合并SBP者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SBP患者血清和腹腔积液中的TNF-α、IL-8、IL-18明显升高,TNF-α、IL-8、IL-18参与了肝硬化腹腔积液并发SBP的发生与发展,检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患者血清及腹腔积液的TNF-α、IL-8、IL-18水平对SBP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鼻息肉是一种鼻腔及鼻窦黏膜发生病变,表现为极度水肿的炎性肿块。研究认为白细胞介素含量与鼻息肉存在呈正相关,可能在其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其中,IL-17是宿主抵抗特殊病原体重要而独特的细胞因子;IL-6可增强和延长NEU作用时间及功能,并可局限化炎症;IL-23是一种维持慢性炎性反应的促炎因子,并且可能与鼻息肉组织中的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2.
TNF-α、IL-6、IL-8与溃疡性结肠炎严重程度相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血浆TNF-α、IL-6及IL-8与溃疡性结肠炎(UC)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探讨炎性细胞因子在U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不同严重程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56例及正常对照组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分别比较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缓解期、正常对照组的TNF-α、IL-6及IL-8的水平的差异;比较缓解期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差异;比较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轻、中度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的差异。结果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和正常对照组(P〈0.05);缓解期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高于轻、中度组(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严重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TNF-α、IL-6及IL-8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和病情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测定血清TNF-α、IL-6及IL-8的水平可反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情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血浆IL-6、IL-10水平的变化,并研究其相关性,以探讨其在HFR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1例HFRS患者外周血及10例正常人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CD3及亚群CD4、CD8细胞的数量及CD4/CD8比值;同时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IL-6、IL-10水平。结果HFRS患者病程中存在CD3、CD4、CD8细胞数量的不同程度升高,CD3、CD8细胞于发热期明显升高(P<0.05或P<0.01),均于低血压期达峰值(P<0.01);CD4细胞升高幅度较小,于少尿期达峰值(P<0.01);CD4/CD8比值下降或倒置,于低血压期比值降至最低(P<0.01);血清IL-6、IL-10水平在病程中均明显升高(P<0.01),于少尿期达峰值。在HFRS不同病型中,随临床病型的加重,CD3、CD8细胞明显升高,在危重型升高达峰值(P<0.01),而CD4细胞升高幅度相对较小,在重型升高达峰值(P<0.01);CD4/CD8比值明显降低;血清IL-6、IL-10水平明显升高;CD4/CD8比值的下降与血清IL-6、IL-10水平的升高相一致,呈明显的负相关(P<0.01),相关系数分别为r=-0.9278和r=-0.8787。结论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与细胞因子分泌失常介导的体液免疫功能亢进在HFR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吸入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白介素(IL-5)和IL-10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12月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8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茶碱口服和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治疗;观察组给予糖皮质激素和β2受体激动剂吸入治疗.检测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和各项肺功能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5和IL-10水平,比较两组血清IL-5和IL-10水平差异.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肺活量、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和最大呼气流量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5水平低于治疗前,IL-10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血清IL-5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是治疗支气管哮喘有效的药物,可减轻气道炎性反应,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与胃相关性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在现代社会中,胃肠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影响生活质量,并且在这些胃肠疾病的发展与转归中,细胞免疫调节因子IL-8、IL-18起着重要的作用.选择性地阻断IL-8、IL-18以及受体,有望成为治疗胃肠道疾病的方法.本文就IL-8、IL-18的特点等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甲状腺相关性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患者血清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IL-15水平变化及其与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通过对2013年10月-2015年10月诊断为TAO的5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照临床TAO临床活动评分标准,将TAO组的患者分为活动期组和非活动期组;同时选取50例健康人为健康组.并分析各组血清IL-6和IL-15水平变化,探讨其与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结果 TAO组血清IL-6和IL-1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 <0.001).活动期组血清IL-6和IL-15水平明显高于非活动期组(P<0.001).IL-6和IL-15与病情活动度均有相关性(r=0.712和0.503,P均<0.001).结论 TAO患者血清中IL-6和IL-15水平变化与TAO的发生、发展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断和评估TAO病情严重度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支气管肺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支气管肺炎患儿104例按随机化的原则分为痰热清组和支气管肺炎对照组,各52例,同期选择健康儿童3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痰热清组和支气管肺炎对照组患儿进行了治疗前后血清IL-6及IL-8水平检测,并与3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作比较。结果治疗前痰热清组和支气管肺炎对照组血清IL-6及IL-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治疗7d后,痰热清组与正常对照组儿童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痰热清组与支气管肺炎对照组血清IL-6及IL-8水平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痰热清组降低更加明显(P<0.01)。结论痰热清注射液能明显降低支气管肺炎患儿血清IL-6及IL-8的含量,提示痰热清注射液的部分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IL-6及IL-8的合成与释放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晶晶  文美  毛华  刘庭筑 《贵州医药》2006,30(10):885-887
目的探讨血清白介素-8(IL-8)及血浆P选择素(Ps)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不同时期的变化。方法应用免疫吸附反应法(ELIA法)分别测定IL-8、Ps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治疗后5min、1h、24h、1月的变化。结果PTCA组术前及术后各时点的血清IL-8、Ps水平较同时点的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PTCA组IL-8水平在术后5min、1h,Ps水平在术后5min较术前、术后其它时点显著增加(P<0.01);IL-8与Ps之间呈正相关(r=0.54,P<0.05);血清IL-8及血浆Ps水平,多支病变高于双支病变,双支病变高于单支病变。结论血清IL-8、血浆Ps水平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一过性增高;术前IL-8、Ps水平测定对冠心病病变程度有较强的预测价值,IL-8与Ps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TNF-a、ICAM-1、IL-5在鼻息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健康者作对照(对照组),用Ellisa方法检测AR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NF-a、ICAM-1、IL-5水平。结果鼻息肉患者治疗前血清TNF-a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鼻息肉患者治疗前血清ICAM-1、IL-5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a、ICAM-1、IL-5在变应性炎症的发生、发展和治疗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