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贾运乔  侯桂英  司秋菊  刘朝霞  赵欢 《河北中医》2010,32(3):426-427,463,F0003
目的观察大黄[庶虫]丸对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及CIM0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大黄[庶虫]丸高剂量组、大黄[庶虫]丸低剂量组及血脂康组,每组8只。采用经典喂养法复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予蒸馏水按容积10mL/kg灌胃;大黄[庶虫]丸高、低剂量组予大黄[庶虫]丸溶液按生药1.4、0.7g/kg,容积10mL/kg灌胃;血脂康组混悬液按0.3mg/kg,容积10mL/kg灌胃。每日1次,连续8周。8周断头处死,采用酶比色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40表达;光镜下观察各组大鼠病理学形态变化。结果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TG、TC、LDL—C含量增高,HDL—C含量降低(P〈0.05),说明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大黄[庶虫]丸高剂量组TG、TC、LDL—C降低,HDL—C升高(P〈0.05);大黄[庶虫]丸低剂量组TG、LDL—C降低(P〈0.05)。与血脂康组比较,大黄[庶虫]丸高、低剂量组CD40表达弱阳性(±)或阳性(+);大黄[庶虫]丸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亦明显改善。结论大黄[庶虫]丸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血脂和下调CD40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对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及肿瘤致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对进一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努力找到干预其机制的方法及对AS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方法:大鼠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肿瘤致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剥离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虫丸组大鼠血清TG、TC、LDL、MDA含量明显降低,HDL-C升高,TNF-α含量明显降低;模型组大鼠主动脉壁内膜显著增厚向管腔突起,可见粥样斑块形成,给大黄虫丸的大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论:大黄虫丸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血脂和下调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大黄虫丸对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对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同时为该药的临床疗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大鼠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IGF-1含量的变化;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剥离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虫丸组大鼠血清TG、TC、LDL、MDA含量明显降低,而SOD活性增高;HDL-C升高.大黄虫丸组血清NO较模型组明显升高、ET明显降低.模型组大鼠主动脉壁内膜显著增厚向管腔突起,可见粥样斑块形成,给大黄虫丸的大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论: 大黄虫丸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 通过降血脂、抗过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方面,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黄虫丸对血栓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1)1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和大黄虫丸低、高剂量组各3只。大黄虫丸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26、1.05 g/(kg·d)大黄虫丸灌胃,阿司匹林组给予8.7 mg/(kg·d)阿司匹林肠溶片灌胃,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1.0 g/(kg·d)生理盐水灌胃,各组连续灌胃7天。末次灌胃后2 h,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建立颈总动脉血栓模型。HE染色法制作颈总动脉病理切片。2)21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和大黄虫丸低、高剂量组各7只,大黄虫丸低、高剂量组分别给予0.26、1.05 g/(kg·d)大黄虫丸灌胃,空白组给予1.0 g/(kg·d)生理盐水灌胃,各组连续灌胃7天。末次灌胃2h后,检测血浆凝血因子11活性(FXIa)及凝血因子11蛋白(FXIAg)水平,检测肝组织凝血因子11(FXI)mRNA表达。3)12只SD大鼠以1.05 g/(kg·d)大黄虫丸灌胃14天,分别于给药第0、7、14天心脏采血检测FXIa及FXIAg水平。结果病理结果显示,假手术组无血栓形成,模型组大鼠颈动脉管腔内充满血栓,大黄虫丸低剂量组和阿司匹林组颈动脉管腔内血栓闭塞程度较模型组减轻,大黄虫丸高剂量组大鼠颈动脉管腔内仅有少量游离血栓。大黄虫丸高剂量组血浆FXIa较空白组和大黄虫丸低剂量降低(P0.05),各组大鼠血浆FXIAg水平及肝组织FXI mRN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第0天比较,第7天及第14天时大鼠FXIa降低,且第14天时较第7天时降低更明显(P0.05或P0.01);各时间点大鼠血浆FXIA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黄虫丸具有抗血栓形成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FXIa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大黄(庶虫)虫丸对动脉粥样硬化(AS)斑块及肿瘤致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对进一步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努力找到干预其机制的方法及对AS防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方法:大鼠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肿瘤致死因子-α(TNF-α)含量的变化;剥离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黄(庶虫)虫丸组大鼠血清TG、TC、LDL、MDA含量明显降低,HDL-C升高, TNF-α 含量明显降低;模型组大鼠主动脉壁内膜显著增厚向管腔突起,可见粥样斑块形成,给大黄(庶虫)虫丸的大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论: 大黄(庶虫)虫丸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血脂和下调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红曲-植物甾醇酯复方制剂调血脂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珺彦  刘小杰 《中草药》2011,42(11):2296-2299
目的探讨红曲-植物甾醇酯复方制剂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血脂康胶囊阳性对照组及红曲-植物甾醇酯复方制剂低、中、高剂量(0.167、0.333、1.0 g/kg)组。各组大鼠在喂饲高脂饲料建立高脂血症模型的同时,ig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连续45 d,观察试药对模型大鼠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影响。结果给药45 d后,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G、TC和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血脂康胶囊组TG、TC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红曲-植物甾醇酯复方制剂低剂量组大鼠血清TG、TC和LDL-C水平有所降低(P<0.05),中、高剂量组血清TG、TC和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血脂康胶囊和红曲-植物甾醇酯复方制剂各剂量组大鼠血清HDL-C无明显变化。结论红曲-植物甾醇酯复方制剂具有调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温胆汤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燕  武晓宇  马伯艳  张福利 《河北中医》2006,28(11):867-869
目的研究温胆汤对高脂血症大鼠的防治作用。方法取Wister大鼠50只,体重180~200 g,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温胆汤组、血脂康组、辛伐他汀组。除空白对照组喂基础饲料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高脂乳剂灌饲方式建立大鼠高脂血症模型,喂养10日后眼球取血,测得受试动物血清中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升高,说明高脂血症模型复制成功。30日后,运用药理学方法,观察温胆汤对高脂血症成年大鼠血清中TC、TG、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的影响,并与西药辛伐他汀、中成药血脂康进行比较。结果温胆汤能显著降低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血中的TC、TG、LDL-C,升高血中的HDL-C,且疗效优于血脂康。结论温胆汤能有效调节机体脂质代谢,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引起的疾病,对脂肪肝、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吴茱萸碱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9只大鼠设为空白对照组,27只大鼠构建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分为模型组,吴茱萸碱组及辛伐他汀组。吴茱萸碱组给予吴茱萸碱灌胃处理,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灌胃治疗,空白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治疗。称取并比较各组大鼠体质量和心脏质量,计算大鼠心脏指数,采集大鼠血清,检测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活性氧(ROS)水平。结果: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心脏指数升高,血清中TC、TG、LDL-C、TNF-α、IL-1β、IL-6、CRP、MDA、ROS水平升高,HDL-C、SOD、GSH-Px水平下降。吴茱萸碱灌胃处理可以下调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心脏指数,降低血清中TC、TG、LDL-C、TNF-α、IL-1β、IL-6、CRP、MDA、ROS水平,提高血清中HDL-C、SOD、GSH-Px水平。结论:吴茱萸碱能够明显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脑丸干预脑动脉硬化症慢性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双肾双夹法复制肾性高血压进而建立脑动脉硬化症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持续灌胃14周后,观察各组大鼠血脂、血清学相关指标、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第14周末时,与模型组比较,步长脑心通组,通脑丸高、低剂量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血清丙二醛(MDA)含量均有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VEGF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与步长脑心通组比较,通脑丸高、低剂量组的TC、TG、LDL-C三项血脂指标降低显著,HDL-C、VEGF的表达显著升高;通脑丸高、低剂量组SOD含量、MDA含量、GSH-PX活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脑丸高剂量组TC、TG、LDL-C、VEGF优于低剂量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脑丸可通过提高SOD、GSH-PX活性活力,上调脑动脉硬化症模型大鼠脑组织VEGF表达,降低MDA的含量,从而减轻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中的自由基损伤,发挥抗脑细胞损伤的作用,其效应与步长脑心通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威草胶囊对高血脂症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血脂康组、威草胶囊大剂量组、威草胶囊小剂量组,每组8只。采用高脂饲料饮食造模。造模成功后,各实验组分别给予不同浓度药物灌胃进行干预,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观察不同处理因素对血清TC、TG、LDL-C、HDL-C、ApoAⅠ、ApoB和Lp(a)的影响。结果高脂饲料饮食2周后,与正常对照组比,模型组、血脂康组、威草胶囊大剂量组、威草胶囊小剂量组的TC、TG、LDL-C均显著升高,HDL-C均显著降低,证明模型成功。给药4周后,血脂康组、威草胶囊大剂量组、威草胶囊小剂量组大鼠的TC、TG、LDL-C、ApoB、Lp(a)显著低于模型组,HDL-C、ApoAⅠ显著高于模型组。与血脂康组相比,威草胶囊大剂量组TC、TG、LDL-C、ApoB、Lp(a)的水平显著降低,ApoAⅠ、HDL-C的水平显著升高,威草胶囊小剂量组中TC、TG、LDL-C、ApoB、Lp(a)和ApoAⅠ的水平与血脂康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HDL-C的水平明显高于血脂康组。与威草胶囊小剂量组比,威草胶囊大剂量组中TC、TG、LDL-C、ApoB、Lp(a)水平显著降低,ApoAⅠ水平显著升高,HDL-C水平无明显差异。结论威草胶囊可明显调节高血脂症大鼠的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测蒙药五味清浊散对实验性高脂血症wistar大鼠降血脂作用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蒙药组、阳性药物组4组。喂养法复制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蒙药组以五味清浊散每天灌胃给药(1.8g/kg),阳性药物组以脂必妥灌胃给药(0.42g/kg),空白对照组以生理盐水灌胃。检测并比较各组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结果:蒙药五味清浊散能有效调节高脂血症wistar大鼠血清中的TG、TC、LDL-C、HDL-C。结论:结果表明蒙药五味清浊散对高脂血症大鼠的脂质代谢有良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柔肝煎对脂肪肝大鼠的防治作用及其对生化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10),柔肝煎低剂量组(n=10),中剂量组(n=10),高剂量组(n=10)以及血脂康组(n=10)。空白对照组用普通饲料及普通水喂养;其他组用高脂饮食的方法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用光镜及电镜观察肝脏的形态学改变情况,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及白蛋白/球蛋白(A/G)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的TC、TG、HDL-C、LDL-C、ALT、AST、TP、ALB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浆TC、TG、LDL-C、ALT、AST值均显著升高(P〈0.01),HDL-C、TP、ALB值均显著降低(P〈0.01);和模型对照组的TC、TG、HDL-C、LDL-C、ALT、AST、TP、ALB相比,柔肝煎低、中、高剂量组及血脂康组TC、TG、LDL-C值均显著降低(TC:低、中、高剂量P〈0.05,血脂康P〈0.01;TG:低、中剂量组和血脂康组(P〈0.05)。ALT、AST值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柔肝煎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ALB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柔肝煎能改善脂肪肝大鼠体内的脂质代谢,对脂肪肝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大黄虫丸延缓慢性肾小球疾病进展的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切除右肾,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及口服高脂饮食的复合方法塑造大鼠阿霉素肾病肾硬化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肾病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组、大黄虫丸小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分别喂予生理盐水、雷公藤多苷15mg/kg、大黄虫丸0.75g/kg、大黄蜇虫丸1.5g/kg,对各组实验动物的血尿生化及肾脏病理组织变化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大黄虫丸给药后可使肾病大鼠体重增加,摄食量明显增多,明显降低肾病大鼠尿蛋白量,明显降低肾病模型组胆固醇(CHO)和甘油三酯(TG)值,同时可升高血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含量,高剂量组并可降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水平,优于雷公藤多苷组。肾组织病理变化观察发现:大黄庶虫虫丸治疗组均表现出减轻炎性细胞浸润、抑制系膜细胞增生和减轻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并且高剂量组改善作用更明显。结论:大黄虫丸具有调脂,减轻炎细胞浸润、抑制系膜细胞增生和减轻间质维化,能防止肾小球硬化的多方面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血脉康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血脉康主要药效学研究,客观评价其有效性,初步探讨其防治高血脂症的降脂作用,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脂肪乳造成大鼠高血脂症模型.设立血脉康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为治疗组,脂必妥片为阳性对照组,空白组,模型组.连续灌胃20天后,观察血脉康对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影响.结果:模型组血清中TC、TG、LDL-C升高;HDL-C降低;血脉康给药组的TC、TG、LDL-C降低,HDL-C的含量升高,血脉康降脂作用优于对照组.结论:血脉康可以降低血脂水平,对高血脂症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当归芍药散(DSS)对血脂异常大鼠抗氧化能力及动脉壁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法复制血脂异常大鼠模型,同时给予治疗药物DSS(汤剂)高、低剂量及阳性对照药血脂康,连续8周,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丙二醛(MDA)、超氢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测定大鼠主动脉VCAM-1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DSS高、低剂量组和血脂康组均能明显降低大鼠血清TC、TG、LDL-C及ox-LDL、MDA水平(P〈0.01),均能明显升高HDL-C、SOD水平(P〈0.01)。RT-PCR法显示DSS高、低剂量组和血脂康组均能显著降低大鼠主动脉组织中VCAM-1 mRNA的表达(P〈0.01),其中DSS高剂量组降低趋势优于低剂量组和血脂康组。结论:DSS高、低剂量组均可较好地调节血脂异常大鼠脂质代谢,清除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损伤并下调动脉壁VCAM-1基因的表达,提示其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可进一步阻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降脂胶囊对实验性高脂大鼠的调脂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配方乳剂灌胃造成高血脂大鼠模型,同时给药,于27天、40天测定血清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酯(TG)。结果:降脂胶囊2.5g/kg对TC有明显的降低作用;5.0g/kg对LDL-C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对HDL-C有显著的升高作用、对大鼠血清TG有明显的降低作用。结论:降脂胶囊明显降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甘油三酯(TG),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降脂胶囊具有一定的调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排毒消脂灵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小鼠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合格小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高血脂模型组、辛伐他丁阳性对照组(20 mg/kg)、排毒消脂灵高(43 g/kg)、中(21.5 g/kg)、低(10.8 g/kg)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灌胃给予蒸馏水外,其余各组每天上午灌胃给予相应药物,下午除空白对照组继续灌胃蒸馏水外,其余各组灌胃给予高脂脂肪乳剂,连续11d.观察各组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高脂血症模型组小鼠相比,排毒消脂灵给药组小鼠血清TC、TG、LDL-C水平均有显著降低(P<0.05),血清HDL-C水平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 排毒消脂灵方对高脂血症小鼠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降脂丸对高血脂模型大鼠血脂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贤 《河南中医》2008,28(9):42-43
目的:探讨降脂丸对高血脂模型大鼠的降脂功效。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降脂丸高剂量组、降脂丸中剂量组、降脂丸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或药物,连续给药30 d。实验结束,取血清检测TC、TG、HDL-C、LDL-C等指标。结果:模型对照组TC、TG、LDL-C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HDL-C明显下降(P均<0.05),降脂丸高、中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TC、TG、LDL-C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降脂丸有较好的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御唐丸对2型糖尿病大鼠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水平及胰腺组织胰岛素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5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20只及造模组130只,造模组以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制作2型糖尿病模型,并选取造模成功的大鼠100只随机分为御唐丸高剂量组、御唐丸低剂量组、糖尿乐胶囊组、盐酸二甲双胍组及模型对照组,每组各20只。御唐丸高、低剂量组分别按2. 70、1. 35 g/(kg·d)予御唐丸药液灌胃,糖尿乐胶囊组按0. 09 g/(kg·d)予糖尿乐胶囊药液灌胃,盐酸二甲双胍组按2. 43 g/(kg·d)予盐酸二甲双胍片药液灌胃,空白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分别予2 m L/d蒸馏水灌胃,均连续灌胃8周。比较各组大鼠灌胃后血清FINS、HOMA-IR、TG、TC水平及胰腺组织胰岛素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灌胃后血清FINS、HOMA-IR、TC及TG水平均明显升高(P 0. 05),胰腺组织胰岛素表达明显降低(P 0. 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糖尿乐胶囊组、盐酸二甲双胍组、御唐丸低剂量组及御唐丸高剂量组灌胃后血清FINS、HOMA-IR、TC及TG水平均明显下降(P 0. 05),盐酸二甲双胍组、御唐丸低剂量组及御唐丸高剂量组胰腺组织胰岛素表达明显升高(P 0. 05)。与糖尿乐胶囊组比较,御唐丸高剂量组灌胃后血清FINS、HOMA-IR、TC及TG水平均明显降低(P 0. 05),胰腺组织胰岛素表达明显升高(P 0. 05);御唐丸低剂量组灌胃后仅HOMA-IR及TG水平明显降低(P 0. 05)。与盐酸二甲双胍组比较,御唐丸高剂量组灌胃后血清FINS水平明显降低(P 0. 05),御唐丸低剂量组TC水平明显升高(P 0. 05)。与御唐丸低剂量组比较,御唐丸高剂量组灌胃后血清FINS及TC水平均明显降低(P 0. 05),胰腺组织胰岛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 0. 05)。结论 御唐丸对糖尿病大鼠有确切疗效,可明显降低大鼠血清FINS及HOMA-IR水平,并提高胰腺组织中的胰岛素的表达,减轻胰岛素抵抗情况,降低TC及TG水平,改善脂质代谢,且有一定的量效关系,高剂量水平可能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肺系络病"理论,研究搜剔肺络法代表方大黄虫丸对博来霉素致肺纤维化模型大鼠胶原蛋白含量和肺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大黄虫丸低剂量组、大黄虫丸中剂量组、大黄虫丸高剂量组,每组10只。于造模28天后常规每日一次灌胃给药,给药30天后麻醉取肺组织,进行HE、Masson染色,肺组织胶原蛋白含量测定,肺组织HYP含量测定,并比较各指标的组间差异。结果胶原含量的高低方面,与模型组、醋酸泼尼松组相比,大黄虫丸各剂量组表达明显减弱(P0.05);在HYP含量测定方面,模型组及各药物干预组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模型组与醋酸泼尼松组及大黄虫丸各剂量组两两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本研究说明大黄虫丸对肺纤维化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并优于西药激素的治疗效果,且其治疗作用是通过对胶原蛋白的表达抑制实现的,其并不能抑制肺组织HYP的产生。结论大黄虫丸可能通过抑制胶原蛋白的表达发挥抗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