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栓前状态(PTS)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的病理过程.血液有形成分和无形成分的生化学和流变学发生某些变化,使血液易凝,机体可能发生血栓形成的状态,即纤维蛋白产生前的状态.许多疾病在未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往往有一项或多项PTS指标出现异常,若能及时加以处理,对防止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无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血栓前状态(PTS)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的病理过程.血液有形成分和无形成分的生化学和流变学发生某些变化,使血液易凝,机体可能发生血栓形成的状态,即纤维蛋白产生前的状态.许多疾病在未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往往有一项或多项PTS指标出现异常,若能及时加以处理,对防止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无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血栓前状态(PTS)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的病理过程.血液有形成分和无形成分的生化学和流变学发生某些变化,使血液易凝,机体可能发生血栓形成的状态,即纤维蛋白产生前的状态.许多疾病在未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往往有一项或多项PTS指标出现异常,若能及时加以处理,对防止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无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血栓前状态(PTS)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的病理过程.血液有形成分和无形成分的生化学和流变学发生某些变化,使血液易凝,机体可能发生血栓形成的状态,即纤维蛋白产生前的状态.许多疾病在未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往往有一项或多项PTS指标出现异常,若能及时加以处理,对防止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无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血栓前状态与临床疾病相关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前状态(PTS)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的病理过程.血液有形成分和无形成分的生化学和流变学发生某些变化,使血液易凝,机体可能发生血栓形成的状态,即纤维蛋白产生前的状态.许多疾病在未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往往有一项或多项PTS指标出现异常,若能及时加以处理,对防止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无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血栓前状态(PTS)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的病理过程.血液有形成分和无形成分的生化学和流变学发生某些变化,使血液易凝,机体可能发生血栓形成的状态,即纤维蛋白产生前的状态.许多疾病在未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往往有一项或多项PTS指标出现异常,若能及时加以处理,对防止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无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血栓前状态(PTS)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的病理过程.血液有形成分和无形成分的生化学和流变学发生某些变化,使血液易凝,机体可能发生血栓形成的状态,即纤维蛋白产生前的状态.许多疾病在未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往往有一项或多项PTS指标出现异常,若能及时加以处理,对防止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无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血栓前状态(PTS)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的病理过程.血液有形成分和无形成分的生化学和流变学发生某些变化,使血液易凝,机体可能发生血栓形成的状态,即纤维蛋白产生前的状态.许多疾病在未出现明显症状之前,往往有一项或多项PTS指标出现异常,若能及时加以处理,对防止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无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血栓前状态(PTS)是机体可能发生血栓形成的状态,即纤维蛋白产生前的状态。目前主要的研究一致认为是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凝血功能的紊乱、血液流变学的改变等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PTS提出之后,其相关研究逐渐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检测PTS分子标志物主要有四方面:①与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相关的标志物,主要包括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  相似文献   

10.
索涛  陈国忠 《医学综述》2014,(11):1951-195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以气道、肺实质和肺血管的慢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由于吸烟、炎性反应、慢性缺氧、血液黏滞度增高等因素导致COPD患者凝血功能发生改变,处于血栓前状态(PTS)。这种PTS可以促进肺动脉高压及肺心病的形成,并使COPD患者极易合并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及心脑血管事件。及早发现PTS并采取适当的抗凝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及致残率,改善生活质量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将连续发生3次及以上的妊娠28周之前、胎儿体质量不足1000 g的胎儿丢失定义为复发性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1]。目前已知的主要病因有染色体或基因异常、女性生殖道解剖结构异常、内分泌异常、母体免疫学异常及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 PTS)。大约66%的RSA患者至少存在1项凝血方面的异常[2-3],而PTS可引起机体血液呈病理性高凝或血栓栓塞倾向,  相似文献   

12.
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PTS)是多种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的一种病理过程,具有导致血栓形成的多秘血液学变化,它的病理基础包括:高凝状态、高粘滞状态和血栓症,见于多种疾病,如血液系统肿瘤、肾病综合征,血栓性疾病等。出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存在PTS,PTS参与DN发病,但有关PTS的检测指标在DN病程发展中的作用尚有不同观点。现主要从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纤溶系统三个方面介绍PTS与DN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是一种慢性状态,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患者有23%~60%发展到此状态[1],是DVT最常见的并发症,PTS可降低生活质量,增加患者和社会的经济负担.迄今为止,PTS在静脉血栓栓塞研究领域仍受到很少的关注,可能的原因是缺少PTS高发生率的知识、没有“金标准”诊断PTS,或者认为PTS不能治疗、不可避免、需要数年才能由DVT发展到PTS.本文就PTS最近的临床现状、病理生理学、诊断、危险因子、流行病学和PTS的管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血栓前状态与心房颤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栓前状态(Prothrombotic State,PTS)既往也称之为血液高凝状态,是指某些与血栓形成有关的疾病在血栓形成前已在体内存在的一种病理过程。它是由多种因素造成,能引起止血、凝血和抗凝系统失调以及能导致血险形成的多种血液学变化。PTS颇常见,可见于各种血液和非血液系统疾病,如:粒细胞性白血病、糖尿病、肾病综合症、恶性肿瘤、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及心房颤动等。大量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工作表明,血栓形成是在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5.
血栓栓塞性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在血栓形成前,血液出现一系列异常现象,即所谓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 state,PTS)。有关血栓前状态的实验室诊断是当前血液学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虽然有数十种检测项目可供选择,但还没有找到一致公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均令临床满意的指标。作者提出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血小板颗粒膜蛋白-140(GMP-140)、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血液粘度测定、凝血酶原片段1+2(F1+2)、纤维蛋白肽A/B(FPA/B)、活化蛋自C抵抗试验(APCRT)等7项检测项目可做为血栓前状态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血栓前状态(PTS)的中医体质特点及与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调查240例高血压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体质类型,检查高血压PTS分子标志物,应用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高血压PTS的体质常见体质为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2)性别和年龄与高血压PTS的体质构成比无差异.3)高血压PTS主要的中医体质与PTS标志物有一定的相关性:虚质、气虚质、痰湿质体质与PTS分子标志物水平vWF、11-DH-TXB2、GMP-140、Fib之间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与AT呈负相关;PTS标志物vWF、11-DH-TXB2、GMP-140、Fib水平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AT则相反.4)除湿热质外,体质组的PTS分子标准物水平要比正常组高.结论:高血压PTS主要的中医体质与PTS标志物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血栓形成是在血管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抗凝、纤溶系统以及血液流变学等多种因素改变的综合作用下发生的,这些因素在血栓之前已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血栓前状态(PTS)是血栓形成前的一种亚临床状态[1],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特殊因素诱导下,血液易成高凝状态,导致血栓形成。近年来研究结果显示,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妊高征)、深静脉栓塞也出现了PTS,现将其在这两种疾病中的应用总结如下。1在妊高征中的应用妊高征是围产医学中危害母婴健康的常见并发症,妊高征时,患者体内的凝血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变化尤为显著,多种凝血因子和纤溶因子水平均发生变化。因此,检测妊高征患者体内凝血及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1.1凝血功能检测的意义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是外源性凝血系统和内源性凝血系统的重要指标。检测正常妊娠妇女和妊高征妇女的PT时间,发现结果均明显缩短,说明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但是这个时期的妇女血液若处于适度的高凝状态,可以有效地预防产时出血。若妊高征妇女的PT时间加剧缩短,需警惕子痫的发生。这个时期妇女的APTT时间未见明显变化。1.2纤溶活化标志物检测的意义纤维蛋白原(Fbg...  相似文献   

18.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血栓可脱落随血液回流引起肺栓塞,但更多的血栓会依附于静脉管壁,附着于静脉内膜上,激发静脉壁的炎症反应,造成血栓与静脉壁粘连,并逐渐发生纤维机化,使下肢静脉最终形成多发狭窄,边缘毛糙,管径粗细不一的再通静脉。同时,静脉瓣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导致静脉返流,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即血栓后综合征(PTS)。目前临床上针对PTS的治疗疗程长,起效慢,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于是对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治疗就显得尤为重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除了采取合适的治疗措施之外,还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有效的预防PT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双期扫描在诊断左房血栓与血栓前状态(PTS)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1~2016.11本院收治的105例心脏病患者,分别采用TEE、64层螺旋CT双期扫描法诊断。结果 CT检出左房血栓7例,TEE检出左房血栓5例;CT双期扫描检出PTS 3例,TEE检出PTS 3例;CT双期扫描诊断PTS与左房血栓的特异度、灵敏度及符合率均较高,数据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64层螺旋CT双期扫描技术可以提高左房血栓与PTS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20.
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前状态(prethromboticstate,PTS)既往称血液高凝状态(hypercoagulablcstate,HCS),是指多种因素引起的止血、凝血、抗凝和纤溶系统功能失调或障碍的一种病理过程,具有易导致血栓形成的多种血液学改变。它的病理基础包括高凝状态(hypcrcoagulahlc state,HCS)、高粘滞综合征(high viscositysyndrunm.HV)和易栓征(thrombophilia)等情况。血栓前状态的诊断条件是:1.有某种特异性血栓前状态化验指标阳性结果为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