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低血压是指成年人的血压长期低于90/60毫米汞柱。常见的一种类型为慢性低血压,其中又以体质性低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占多数。1、体质性低血压,见于体质较瘦弱的人,女性较多。不少人血压虽偏低,但无不适感,其低血压只是在体格检查时偶然被发现,这种情况无需  相似文献   

2.
人的肱动脉血压低于12/8千帕时,称为低血压。有急性和慢性低血压两种。前者指因休克,晕厥引起的血压突然下降;后者可见于体质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内分泌功能紊乱、慢性营养不良等。饮食疗法是治疗低血压的有力措施之一,可逐渐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改善心血管功能,  相似文献   

3.
低血压是指以血压过低为特征的一类慢性血管疾病,一般认为基础血压低于100/60mmHg即为低血压,其中特发性低血压的病因至今未明,其他如休克、心力衰竭、内分泌疾病、高空低血压病及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的低血压均属继发性低血压  相似文献   

4.
血压收缩压低于90mmHg,称之为低血压。临床上,除了急性低血压称为休克外,遇到了多是慢性低血压,这也是本文讨论的话题。慢性低血压多见于妇女及中老年人,可分为三类:①体质性低血压,一般认为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和老年人。②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是患者从卧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出现血压突然下降超过20mmHg,并伴有明显症状。  相似文献   

5.
生脉注射液对血压双向调节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对血压双向调节的作用.方法将低血压、高血压病者各12例均予生脉注射液治疗,以观察用药前后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结果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明显降低,而低血压患者血压明显升高.结论生脉注射液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
冯毅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7,23(11):693-693
成人血压低于90/60mmHg,老年人低于100/ 70mmHg,(即非同日3次测量肱动脉血压低于上述标准,并排除其他疾病引发的低血压)称为低血压症。慢性低血压症又称体质性低血压,多见于女性和老年人。低血压可致各器官的供血不足。由于大脑对缺血缺氧极为敏感,低血压引起脑组织的缺血  相似文献   

7.
高新彦 《时珍国医国药》2002,13(10):623-623
低血压病的诊断一般认为以不同日测量血压 3次 ,成人上臂动脉收缩压均低于 90 mm Hg(1 mm Hg=0 .1 33 k Pa)舒张压均低于 60 mm Hg,老年低于 1 0 0 / 70 mm Hg为标准。慢性低血压分为症状性低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及直立性低血压。原发性低血压是指发病原因未明、原发病不清、体循环动脉血压低于正常值 ,并伴有疲乏、无力、头痛、头晕、心前区隐痛或不适及神经细胞张力障碍、内分泌功能减退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 ,它与中枢神经张力障碍、内分泌功能失调、遗传、某些传染病、营养失调等因素有关 ,多见于青年女性 ;原发性直立性低血压是一组原因…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低血压状态系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有低血压表现但无微循环衰竭征象(表现为意识淡漠、四肢湿冷、尿量减少)的一种血压状态。尤其常见于下后壁、右室心肌梗死。多巴胺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低血压状态的主要药物,但较长时间应用会出现依赖现象,难以撤药,是临床上较棘手的问题。生脉注射液是有红参、麦冬、五味子为主组成的中药方剂,具有调节血压、增强心肌收缩力、  相似文献   

9.
低血压,是指常人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6O毫米汞柱。老年低血压则指血压低于100/7O毫米汞柱。国外有“低血压病”的报道,认为是大脑皮层血管运动中枢的一种神经官能症表现,为神经血管张力不足性低血压。当血压低下后,由于血流缓慢,血凝成分增多,常易合并脑及内脏器官血栓形成,如脑梗塞、心肌梗死等,所以对于老年低血压患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可调钠结合超滤曲线对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可调钠结合超滤曲线血液透析为治疗组,常规透析为对照组,观察两种透析模式透析前后血压、超滤量和低血压、肌痉挛的发生率。结果:可调钠和超滤曲线透析超滤量高于常规透析,而透析前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常规透析,低血压减少。结论:可调钠及超滤曲线透析血压相对平稳,减少血液透析低血压发生。  相似文献   

11.
低血压指血压低于90/60mmHg,伴有头晕、脸色苍白、消化不良等表现,严重时可出现心慌、呼吸困难,甚至昏厥。低血压分急性和慢性,急性低血压多见于各种休克和急性心血管障碍,慢性低血压可继发于某些神经性疾病、  相似文献   

12.
<正> 一般以肱动脉血压低于80/60毫米汞柱者为低血压。低血压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急性低血压主要为晕厥及休克两种综合征,如处理不当,可导致死亡;慢性低血压在临床上也多见,有一系列气血两虚症状,亦应及时有效地治疗。现将中医药治疗低血压的概况简述如下:一、慢性低血压除了某些疾病所伴随的低血压及体位性低血压外,相当一部分是体质性(原发性)  相似文献   

13.
<正>体位性低血压,也称为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在直立时血压较平卧时血压下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体位性低血压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且患病率随年龄、患心血管病和基础血压增高而增高[1]。65岁的老年人约20%在平卧起立时可引起血压下降,75岁以上者则约30%可出现此现象[2],严重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病的病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血压病是造成脑血管意外、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之一。高血压病的病因复杂 ,中医辨证极不统一 ,给临床治疗带来诸多困难。本文就高血压病的病机作一探讨。1 高血压病与眩晕的关系高血压病为西医病名 ,传统中医无此病名。高血压病是通过测量肱动脉的血压而诊断的。血压不正常 ,则反映了机能的失调 ,比较客观。眩晕是中医根据症状命名的 ,范围较广 ,概念较为模糊。大多数高血压病表现为眩晕 ,但眩晕患者血压并不一定都升高 ,部分低血压或正常血压者亦可表现为眩晕。如气虚眩晕既可表现为高血压又可表现为低血压 ,表现为低血压的气…  相似文献   

15.
生脉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治疗血液透析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32例透析低血压患者给予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疗程12周。观察临床疗效及血压、心率、超滤量变化情况,测定治疗前后Hb、Alb、TRF和CRP水平。结果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生脉注射液治疗后,透析中最低血压、透析后血压及超滤量显著增加(P<0.01),CRP明显降低(P<0.01)。结论生脉注射液能有效治疗血液透析低血压。  相似文献   

16.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的血压在90/60毫米水银柱以下叫做低血压。低血压可分为原发性低血压(即体质性低血压)、继发性低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多为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及女性患者,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患者常有头昏头痛、疲乏无力,严重者昏迷不醒。继发性低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则与多种疾病及药物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低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是指血压在90/60mmHg(1mmHg=0.133kPa)以下。慢性低血压的原因很多,有因其他疾病引起的,必须治疗原发病;部分患者是体位性低血压;但相当部分的低血压患者是多种方法检查而无器质性病变表现的原发性低血压,以女性多见,有的有家族遗传倾向,可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金匮肾气片治疗原发性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金匮肾气片对原发性低血压患者60例进行3个疗程(6周)治疗,监测家庭血压并记录。分别于入选时、第6周末行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将血压变化情况进行比较;随访24周,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服药3疗程,患者血压明显升高,以舒张压尤为明显(P0.01);随访24周,总有效率高达93.33%。结论:原发性低血压主要症状包括眩晕、心悸、乏力等。金匮肾气片可改善临床症状,具有升压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存在透析中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和血压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透析中低血压患者2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例和对照组10例,每次透析结束后,治疗组给予静脉注射左卡尼汀2 g,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血清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血液透析中血压的变化和透析中低血压发生次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CRP、IL-6和TNF-α水平显著下降,透析中血压明显升高,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左卡尼汀可明显改善存在透析中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和血压,可作为一种长期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原发性高血压治疗随访期间出现低血压的1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使用水银立柱台式血压计测量血压。结果餐后低血压多见,收缩压下降幅度大于舒张压。多数患者有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者发生晕厥,个别患者未诉不适。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治疗随访期间,要测量三餐后2 h内血压,注意降压药作用高峰与餐后低血压叠加效应,避免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