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止血法对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创面采用双极电凝和缝合2种止血方法对术后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的患者80例,对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后创面采用双极电凝和缝合两种止血方法.双极电凝组(A组)40例,缝合组(B组)40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第2次月经)及3个月分别抽血检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血清基础抑制素B(INHB)及阴道超声探测窦状卵泡数(AFC)以判断卵巢储备功能.结果两组病例在术后1月均出现E2、INHB下降及FSH、LH增高,阴道超声探测AFC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凝止血组与镜下缝合组术后3个月E2、INHB、FSH、LH、阴道超声探测AFC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后双极电凝止血易造成卵巢储备功能降能降低,这种电凝止血方法较缝合止血方法加重对卵巢储备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手术电凝和缝合两种止血方法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因双侧卵巢囊肿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术中创面止血采用缝合法或电凝法,缝合组20例,电凝组20例。于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月经期第3天上午抽血,利用放免法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抗苗勒管激素(AMH),并行阴道超声检查,测卵巢大小、卵巢间质动脉血流的收缩期峰值(PSV)、窦卵泡数(AFC),以评判手术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结果2组术前一般情况和卵巢储备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术后卵巢功能评价:缝合组术后1、6个月E2、AMH稍有下降, FSH稍升高,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凝组术后1、6个月E2、AMH明显下降,FSH明显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6个月组间比较,E2、FSH、AM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前术后L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缝合组术前与术后各时期卵巢AFC和PS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凝组术后1、6个月与术前比较AFC、P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组间比较,AFC、PSV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组术后卵巢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中用电凝法进行卵巢创面的电凝止血,可影响术后卵巢储备功能,术中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凝止血,采用缝合法进行卵巢创面的止血整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中创面采用双极电凝与镜下缝合止血方法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收治因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行腹腔镜剥除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术中分别采取不同的止血方法,双极电凝止血组45例,缝合止血组45例。于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月经周期第3天,分别抽血检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阴道超声检测窦状卵泡术(AFC)、卵巢间质动脉血流收缩的收缩期峰值(PSV)以判断卵巢储备功能。结果:两组在术前FSH、E2、LH3种激素水平,AFC、PSV比差异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凝组术后1个月和6个月E2与术前相比有明显下降,FSH明显升高,AFC、PSV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缝合组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E2与术前相比略有下降,FSH亦略有升高,AFC、PSV略有下降,但幅度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极电凝方法创面止血者术后卵巢储备能力低于缝合止血的患者。推荐使用缝合止血作为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中的止血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凝与超声刀止血对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妇科单侧卵巢囊肿患者3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三组,每组各100例。A组采用单极电凝止血,B组采用双极电凝止血,C组采用超声刀止血,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雌二醇(estradiol,E2)、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孕酮(progesterone,P)与睾酮(testosterone,T)水平,超声监测卵巢窦状卵泡数目(AFC)、卵巢动脉血流收缩期峰值(PSV)。结果:手术前,三组患者E2、FSH、LH、P、T、AFC、P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个月,A、B组E2、P、T、AFC、PSV明显低于手术前,FSH、LH水平明显高于手术前,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E2、P、T、AFC、PSV水平明显低于C组,FSH、LH水平明显高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卵巢储备功能降低发生率与卵巢储备功能衰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凝止血可能降低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卵巢储备功能,而超声刀止血对卵巢储备功能几乎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中创面采用双极电凝与镜下缝合两种止血方法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因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术中创面止血采用镜下缝合组32例,双极电凝组40例.于术前、术后1、6个月月经周期的第2~3天,分别检测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及孕酮(P)水平,阴道彩超检测窦状卵泡数(AFC)及卵巢间质动脉血流的收缩期峰值(PSV).结果 缝合止血组术后1、6个月E2稍有下降,FSH稍升高,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凝组术后1、6个月E2较术前均明显下降,FSH 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组间和术后6个月两组组间,E2、FS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H及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凝止血组术后1、6个月与术前比较AFC、PV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两组组间比较,AFC、PV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共发生卵巢储备功能下降8例,缝合组3例,电凝组5例.结论 腹腔镜下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中不同的止血方式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有差异,其中双极电凝止血法较单纯镜下缝合止血法所致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中采用双极电凝及缝合两种止血方式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为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中止血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将180位行腹腔镜下单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缝合组和电凝组各90例,缝合组采用缝合止血,电凝组采用双极电凝止血.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测定患者血清FSH、E2、LH及AMH水平;测定双侧卵巢体积(OV)、卵巢间质动脉血流的收缩期峰值(PSV)及窦卵泡数(Fo)。结果缝合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电凝组(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血清FSH、LH水平显著上升,E2、AMH水平则显著下降(P0.05);术后第1、6个月,电凝组血清FSH、LH水平显著高于缝合组,而E2、AMH水平则显著低于缝合组(P0.05)。术后第1、6个月,与健侧相比,两组患者的OV减小、PSV减慢、Fo减少(P0.05);同时,缝合组OV显著大于电凝组,PSV快于电凝组,Fo多于电凝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会导致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受损;相比于电凝止血,缝合止血对卵巢储备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熊爱群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1):35-36,38
目的探讨电凝止血法对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后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2010年6月收治的120例卵巢囊肿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缝合法止血,观察组采用双极电凝止血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卵巢功能。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1个月的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水平、窦状卵泡数(AFC)无差异(P〉0.05);但术后3个月的E2、LH、FSH、AFC有差异(P〈0.05);对照组在月经改变、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率、妊娠情况方面显著优于观察组(P〈0.05)。结论双极电凝止血会降低卵巢的储备功能,对卵巢造成一定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中创面采用双极电凝和缝合2种止血方法对术后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单侧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80例施行腹腔镜手术,随机分成双极电凝止血组(A 组)40例,缝合止血组(B组)40例,术中创面分别采用双极电凝和缝合2种止血方法。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3,6个月分别抽血检测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同时阴道彩超检测窦卵泡数(F0)、卵巢间质动脉血流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舒张期低值流速(EDV)、计算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以评判手术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结果:两组术后1 个月 E2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FSH、LH 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A组至术后 6个月,E2、FSH、LH 值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P >0.05)。两组术后1 个月F0较术前明显下降,PSV、EDV均较术前明显降低,RI和PI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B组术后3个月上述指标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A组至术后 6个月 F0仍维持在较低水平,明显低于同时间段的 B组(P <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巧克力囊肿剥除术中无论使用双极电凝法或缝合法止血均对卵巢储备功能造成影响,尤以电凝止血法的影响更为显著。但绝大部分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在术后半年内可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探电凝止血及缝合止血对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后卵巢储备的影响。方法 56例单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患者随机分为电凝组和缝合组,各28例,术中分别采用电凝止血及缝合止血。术前检测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术后第3个月、第6个月经周期第3天检测AMH、窦状卵泡数目(antral follicle count,AFC)、卵巢间质动脉血流的收缩期峰值(ovarian stromal 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结果两组术后AMH均较术前降低(P<0.05),但电凝组降低程度高于缝合组(P<0.05)。术后电凝组AFC、PSV低于缝合组(P<0.05)。结论腹腔镜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中对创面出血尽量采用缝合止血以减轻对卵巢储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后创面双极电凝和缝合止血对残留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双侧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105例,随机分为缝合组(n=53)和电凝组(n=52),观察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情况,比较卵巢门近、远端促卵泡激素(FSH)、雌二醇(E_2)、黄体生成素(LH)水平以及窦卵泡计数(AFC)。结果:两组患者手术顺利,未见感染或并发症发生。术后6个月,电凝组卵巢门近端囊肿患者FSH、LH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E_2水平及AFC明显降低(P<0.01),且FSH、LH水平明显高于缝合组,E_2、AFC明显低于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及术后6个月,两组卵巢门远端囊肿患者FSH、E_2、LH水平及AF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卵巢门远端的囊肿,建议选择操作简便的双极电凝止血;对于卵巢门近端的囊肿,首选缝合止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后采用双极电凝止血与缝合止血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患者130例。根据术中止血方式不同分为电凝组(n=65,双极电凝止血)和缝合组(n=65,缝合止血)。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卵巢功能(E_2、AFC、AMH、FSH、LH)、卵巢内基质血流情况(PSV、PI、RI、S/D值)及月经、排卵情况。结果:电凝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低于缝合组(P0.05);术后1个月,两组E_2、AFC、AMH水平均低于术前,FSH、LH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电凝组E_2、AFC、AMH水平均低于术前及缝合组,FSH、LH水平均高于术前及缝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缝合组上述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电凝组PSV、PI、RI、S/D值均低于术前及缝合组(P0.05),但缝合组上述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排卵、月经异常情况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卵巢囊肿剔除术中,双极电凝止血效果优于缝合止血,采用双极电凝和缝合止血短期内均会导致卵巢功能短暂衰退,但缝合止血较双极电凝止血恢复快。  相似文献   

12.
《川北医学院学报》2020,(2):267-270
目的:探讨电凝止血与缝合止血对育龄期卵巢良性囊肿患者腹腔镜剥除术后卵巢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180例育龄期卵巢良性囊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90例腹腔镜剥除术中采用电凝止血(电凝组),90例采用缝合止血(缝合组);于术前、术后6个月的月经周期第3天查血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行超声测定双侧卵巢的窦卵泡数;观察记录术后6个月内月经紊乱发生情况,并随访术后2年内妊娠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电凝组FSH、LH、E2及窦卵泡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缝合组FSH、LH、E2及窦卵泡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凝组FSH、LH水平明显高于缝合组(P<0.05),E2及窦卵泡数明显低于缝合组(P<0.05)。术后6个月内,电凝组月经紊乱发生率为20.00%,明显高于缝合组的8.89%(P<0.05)。随访2年,缝合组妊娠率为75.56%,高于电凝组的5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应用缝合止血,相比于电凝止血的安全性更高,对卵巢功能保护较好,有助于提高术后妊娠率。  相似文献   

13.
不同方式卵巢囊肿保守性手术对卵巢功能影响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卵巢囊肿保守性手术对育龄妇女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09年8月在我院接受经腹及经腹腔镜卵巢非子宫内膜样囊肿保守性手术的育龄妇女97例,测定其术前、术后1个月、6个月的血清基础FSH、LH、E2,进行卵巢储备功能的评价。结果经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电凝止血组术后1个月及6个月基础FSH、LH、E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明显高于术前。经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缝合止血组,基础FSH、LH、E2在术后1个月及6个月均有升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腹卵巢囊肿剥除术缝合止血组FSH、E2在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电凝止血组与另两组间比较,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个月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电凝止血的卵巢囊肿剥除术对女性卵巢储备功能有明显的影响。缝合止血的卵巢囊肿剥除术有利于保护卵巢储备功能。腹腔镜手术入路较经腹者对卵巢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缝合和电凝两种止血方式对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中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50例确诊为单侧卵巢囊肿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缝合组和电凝组各75例,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中分别采用缝合和电凝两种止血方式,测定术前及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的FSH、LH、E2水平和采用阴道超声仪探测窦状卵泡数。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三种激素水平及窦状卵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缝合组的FSH和LH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及电凝组;而电凝组的E2水平明显高于术前和缝合组;电凝组的窦状卵泡数与术前相当,但明显高于缝合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镜下缝合止血方式是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的首选,能较大程度地保护卵巢储备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未生育妇女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囊肿剥除术中不同止血方法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本院妇计科因单侧卵巢内异囊肿初次住院行卵巢内异症囊肿剥除术的未生育患者80例,患者经行腹腔镜手术41例,开腹手术39例,因术中卵巢剥离创面采用不同的止血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止血采用单纯缝合方法(缝合组)和采用电凝止血方法(电凝组)。其中腹腔镜电凝组21例,缝合组20例;开腹电凝组19例,缝合组20例。于术前、术后第6次月经及术后12个月后第1次月经的第2~3天,分别检测患者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水平,阴道B超检测窦状卵泡数(F0)、卵巢间质动脉血流的收缩期峰值(PSV)及卵巢体积(V),以判断卵巢储备功能。两组患者术前一般状况和卵巢储备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两组患者各项指标除LH水平外FSH、E2、Fo、PSV、V,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较术前FSH升高,E2、Fo、PSV、V降低。两组患者L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凝组与缝合组比较,电凝组在术后6个月时,上述改变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指标FSH、LH、E2、Fo、PSV、V在术后6个月与术后12个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内异症囊肿剥除术后可能造成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创面出血采用电凝止血方式较缝合止血方式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影响更明显。提示临床医生多用缝合法处理残留卵巢,如需应用电凝止血也应缩短电凝时间,采用鼓点式电凝,减少电灼组织的面积,尤其是对卵巢门部位的电凝,避免电凝对卵巢组织的热损伤,让患者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中不同止血方法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卵巢囊肿患者60例,随机分为电凝组和缝合组各30例,行腹腔镜下囊肿剔除术,分别采取创面双极电凝(电凝组)和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方法(缝合组)止血;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基础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结果单侧手术后电凝组与缝合组AM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手术后电凝组AMH值低于缝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剔除术可降低卵巢储备功能,双侧卵巢囊肿患者采用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止血比单纯电凝止血更有助于卵巢储备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张燕  严婷  王彩波 《海南医学》2016,(20):3353-335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OEMC)剥除术中采用不同止血方法对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至2015年8月我院妇科收治的126例OEMC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腹腔镜手术,且采用随机、单盲法将其分为三组各42例,术中分别采用不同的止血方法,即A组采用双极电凝止血,B组采用缝合止血,C组采用垂体后叶素注射止血。于术前、术后分别检测3组患者的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水平,阴道超声检测窦状卵泡数目(AFC)、卵巢间质动脉血流的收缩期峰值(PSV),以判断患者卵巢储备功能。结果 B组、C组患者术后FSH、E2、LH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患者术后FSH水平为(13.67±1.83) U/L,与术前的(8.41±1.58) U/L比较明显升高,E2水平为(142.78±16.29) pmol/L,与术前的(189.65±20.16) pmol/L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H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术后AFC、PSV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患者术后AFC为(4.16±1.21)个、PSV为(5.86±1.38) cm/s,分别与术前的(9.25±1.18)个、(12.65±2.19) cm/s比较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囊肿剥除术中采用双极电凝止血法易导致患者卵巢储备功能下降,因此临床推荐使用缝合法止血和垂体后叶素注射止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双极电凝止血法在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至2019年7月于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接受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的97例卵巢囊肿患者临床资料,将接受缝合止血的43例患者纳入缝合组,接受双极电凝止血的54例患者纳入电凝组。对比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1 d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结果电凝组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缝合组短,术后1 d电凝组血清FSH、LH水平均较缝合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中双极电凝止血法辅助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治疗卵巢囊肿,可有效减轻对卵巢功能的损伤,加快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应用不同止血方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2例卵巢囊肿患者,以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电凝止血,观察组给予缝合止血,对比观察术后两组患者卵巢功能储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血清E2水平高于对照组,F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LH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PSV低于对照组,卵巢窦卵泡数多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囊肿剥除术后行缝合止血远期效果良好,能够在最大程度上保护卵巢功能,促进卵巢功能恢复,尤其适合未完成生育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剥除术中创面止血的最佳方法.方法 选取收治的91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均行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剥除术,术中采用电凝止血和缝合止血两种方法.电凝组46例,缝合组45例.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并于术前、术后时、术后6个月抽血检测垂体分泌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以判断卵巢功能.结果 术后及术后6个月时电凝组患者FSH升高幅度明显大于缝合组(P<0.05);术后及术后6个月时电凝组患者E2水平下降幅度明显大于缝合组(P<0.05);术后及术后6个月时电凝组患者LH升高幅度明显大于缝合组(P<0.05);电凝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FSH≥12 U·L-1(卵巢储备功能降低)及FSH≥40 U·L-1(卵巢功能衰竭)的例数明显多于缝合组(P<0.05).结论 腹腔镜下卵巢良性囊肿剥除术时缝合止血比电凝止血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