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通过针刺加中药治疗,观察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相关的临床表现。方法将71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按完全随机法分为治疗组(针药合用)40例,对照组(单用针刺)31例。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71.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加服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优于单纯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选择醒脑针刺法+清气饮对神经性头痛患者加以治疗后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03月-2016年03月神经性头痛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对神经性头痛患者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展开分组。临床采用醒脑针刺法+清气饮的方法对观察组47例神经性头痛患者进行治疗。临床采用清气饮的方法对对照组45例神经性头痛患者进行治疗;对两组神经性头痛患者1个疗程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神经性头痛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71.11%)神经性头痛患者(P0.05)。结论:对于神经性头痛患者,临床采用醒脑针刺法+清气饮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将神经性头痛症状显著改善,最终显著提高神经性头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氟桂利嗪和尼莫地平治疗。结果与结论:治疗组有效率84.21%,对照组有效率64.8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4.
针药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临床疗效。方法:24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中药组、针药组各80例。结果:针刺纽、中药组、针药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25%、88.75%、9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75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氟桂利嗪和尼莫地平治疗。结果与结论:治疗组有效率84.21%,对照组有效率64.86%,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一奇散加减与单用西药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西比灵)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血管神经性头痛12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一奇散方加减)87例和对照组(单用西药)40例,治疗1个月后,观察血管神经性头痛改善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1.61%)显著高于对照组(50%)。提示:本方通过从风、痰、瘀综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有很好的功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服用中药;对照组60例,服用西比灵胶囊。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和80%,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付舟裕  牛垚飞 《中医学报》2019,34(4):804-807
目的:观察搜风清空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治疗组予自拟搜风清空汤,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片及谷维素片、卡马西平片,7 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头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每次持续时间、头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头痛症状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有效率为8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搜风清空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脑灌注显像技术,观察针刺对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局部脑血流灌注量的改变情况,探讨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针刺前后局部脑功能状态和SPECT技术对针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判定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8例符合临床血管神经性头痛诊断标准的患者针刺前后分别进行了SPECT 99mTc-ECD脑灌注显像检查,并对此类患者针刺前后局部脑血流灌注改变和易损部位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8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SPECT检查中发现大脑皮质不同的功能区均有不同程度的血流灌注异常,以额叶和颞叶功能受损最常见。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针刺前后,血流灌注降低病灶放射性摄取改变差异显著,通过结果分析,可以得出针刺可使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脑血流灌注降低病灶增加放射性摄取,即明显改善了局部脑血流灌注量。结论应用SPECT显像技术可直接观察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针刺前后局部脑血流灌注量的改变情况,可客观定量分析针刺治疗效果,对以后评价、判断治疗疗效和针刺选穴等方面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是一种直观可行的客观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取穴和辨证加减穴位,针刺得气后接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择时选穴原则配合常规针刺,每天1次,均治疗30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检测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粘度(HBV)、全血低切粘度(LBV)、血浆比粘度(PV)、纤维蛋白原(Fig),血细胞比容(HCT)。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均较同组治疗前减少,HBV、LBV、PV、Fig、HCT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HBV、LBV、PV、Fig、HC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运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指导针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能够明显提高疗效,可广泛应用于指导临床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子午流注"纳甲法"针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取穴和辨证加减穴位,针刺得气后接电针治疗;观察组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择时选穴原则配合常规针刺,每天1次,均治疗30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检测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粘度(HBV)、全血低切粘度(LBV)、血浆比粘度(PV)、纤维蛋白原(Fig),血细胞比容(HCT).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头痛发作次数、 持续时间、 疼痛程度均较同组治疗前减少,HBV、LBV、PV、Fig、HCT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后观察组头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HBV、LBV、PV、Fig、HCT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运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指导针刺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能够明显提高疗效,可广泛应用于指导临床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16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观察组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比观察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75%,显著低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7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头痛发作强度、头痛持续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镇痛宁冲剂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法将7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医院自制制剂镇痛宁冲剂治疗,对照组采用镇脑宁胶囊治疗,两组用药一个月后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7.1%,对照组总有效率84.9%,两组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镇痛宁冲剂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将60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尼莫地平及谷维素,治疗组同时服用中药,1月为1疗程,观察疗效及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较单独使用西药有效。  相似文献   

15.
温胆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7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温胆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76例服用温胆汤,对照组50例口服苯噻啶片,经两个疗程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治愈率为48.7%,对照组治愈率为22%,两组相比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温胆汤从痰论治用于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翟慧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4,(11):1384-1385
目的:探讨西比灵联合地巴唑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方法选取32例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给予口服西比灵胶囊联合地巴唑,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西比灵胶囊。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比灵联合地巴唑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林鎏 《中国医药导报》2007,4(11X):61-62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服用中药;对照组60例,服用西比灵胶囊。2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0%和80%,2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芎芷驱风饮联合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2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芎芷驱风饮治疗,治疗组给予芎芷驱风饮联合针灸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比较两组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芎芷驱风饮联合针灸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联合应用针刺和药物疗法治疗神经性头痛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2011年2月至2013年4月我院收治的154例神经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的分成对照组(76例)和观察组(78例)。为对照组患者使用中药进行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中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针刺治疗。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6%,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2.9%,两组患者相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针刺和药物疗法治疗神经性头痛的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疗效.方法:将血管神经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自拟芎芷细辛汤内服、针灸、放松疗法综合治疗,以西比灵胶囊服用作为对照组,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疗效显著,简便易操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