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脂瘤型中耳炎骨质破坏机制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胆脂瘤型中耳炎是一种是以上皮细胞增生、角化上皮脱屑堆积和骨质破坏为特征的慢性中耳疾病,其骨质破坏作用是导致各种颅内、外并发症的主要原因,胆脂瘤引起骨质破坏的确切机理尚未完全明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与胆脂瘤上皮细胞过度增殖与凋亡、胆脂瘤组织蛋白水解酶、细胞因子及局部炎症等因素有关。有关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的术式选择,开放式乳突术腔的处理、内镜技术的应用、咽鼓管功能与鼓室成形术的关系等近年来也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2.
胆脂瘤型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中耳炎,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胆脂瘤上皮的特性、胆脂瘤骨质破坏机制及胆脂瘤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基因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胆脂瘤型中耳炎发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脂瘤型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中耳炎,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文就胆脂瘤上皮的特性、胆脂瘤骨质破坏机制及胆脂瘤上皮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基因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4.
中耳胆脂瘤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一种类型,其特征是中耳腔内存在高度增殖的角化鳞状上皮和邻近骨质的破坏以及细胞的加速凋亡.以往关于中耳胆脂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上皮细胞的高度增生和骨质破坏等方面,而有关中耳胆脂瘤细胞凋亡的报道较少,本文就几种凋亡相关基因在中耳胆脂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胆脂瘤型中耳炎肥大细胞定量分析李西秦马敏张丽萍刘育艳王树党李春华胆脂瘤型中耳炎可引起骨质破坏,发生多种颅内、外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但其骨质破坏机理尚不明确。近年来,国内、外对肥大细胞的作用进行过报道[1,2]。我们采用图像分析仪对11例(11耳...  相似文献   

6.
中耳胆脂瘤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耳胆脂瘤对颞骨的溶骨性破坏是胆脂瘤型中耳炎最重要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生理学过程。尽管胆脂瘤骨质破坏的确切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但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及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在胆脂瘤型中耳炎骨质破坏机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7.
螺旋CT三维成像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比较22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耳单纯型,19耳胆脂瘤型)螺旋CT三维成像(SCT-3DI)与临床手术中所见。结果 单纯型中耳炎SCT-3DI未见骨质破坏,与手术中探查相符。胆脂瘤型中耳炎SCT-3DI示:鼓室、鼓窦内软组织影和骨质破坏,听骨链移位和破坏,严重者破坏鼓室盖、面神经管、外半规管和乙状窦板等,与手术中所见基本相符。结论 SC  相似文献   

8.
转化生长因子α和β1在中耳胆脂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胆脂瘤型中耳炎是耳科常见病,其骨质破坏作用是导致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目前中耳胆脂瘤的形成及其骨质破坏的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中耳胆脂瘤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α、β1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探讨两者在胆脂瘤骨质破坏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颞骨CT及耳内镜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术前评估的重要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患者42耳病历资料,从CT、耳内镜及术中发现进行分析。结果 ①根据CT结合术中所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CT分型分为单纯型、硬化灶型、肉芽型、硬化灶肉芽型。胆脂瘤型CT主要表现为听骨链消失或锤砧关节消失,乳突大部分呈硬化型,少部分为板障型,上鼓室鼓窦扩大,上鼓室、中鼓室甚至后鼓室乳突腔为软组织影占据,部分病例外半规管骨质破坏、面神经管水平段骨质破坏,部分病例外耳道后壁骨质破坏;单纯型CT示中耳鼓室乳突呈不完全气化型;硬化灶型CT示中耳鼓室乳突呈硬化型,病变局限于中鼓室,锤骨柄及镫骨周围有“类似骨质影”包裹;肉芽型、硬化灶肉芽型CT相似,示病变累及鼓室及乳突,听骨链基本完整,面神经管水平段骨质完整,但硬化灶型与肉芽型区别之处在于前者鼓室内听骨链周围有“类骨质”样散在高密度影。②耳内镜所见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鼓膜紧张部穿孔,鼓膜可有钙化斑;中耳胆脂瘤型则有上鼓室内陷或穿孔、后上象限穿孔、大穿孔、外耳道顶壁或后上壁下塌。结论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及中耳胆脂瘤的术前CT及耳内镜评估,对病变性质、范围、程度及指导手术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高分辨率CT(HRCT)最大密度投影(MIP)对正常听骨链的观察,探讨其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听骨链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8例(136耳)患者进行HRCT扫描,自由模式分别沿各听小骨长轴行多平面重组,对重组图像行MIP重建,正常耳观察听骨链的结构形态,病变耳观察听骨链破坏情况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54侧正常耳的听小骨MIP显示了听小骨的细微结构,还反映了听小骨之间的关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82耳,MIP图像显示胆脂瘤型中耳炎41耳,39耳有听骨破坏,肉芽肿型中耳炎25耳,5耳有听骨破坏,单纯化脓性中耳炎16耳,未见骨质破坏。术中见胆脂瘤型中耳炎39耳骨质破坏,肉芽肿型中耳炎6耳有骨质破坏,单纯型无骨质破坏。结论:HRCT通过MIP可以清晰地显示正常听骨链及其空间结构,与轴位及冠状位图像相结合可以提高术前对听骨链病变的诊断率,有助于手术方式的制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颞骨高分辨率CT(HRCT)在胆脂瘤型中耳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316例(330耳)。术前均按常规进行颞骨HRCT扫描,再经术中显微镜下探查,记录病变结果与HRCT表现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HRCT的诊断价值。结果:盾板、鼓室及彭窦天盖骨质缺损、乙状窦骨板骨质缺损等的术前HRCT与手术符合率100%。而神经骨管骨质缺损,水平半规管骨壁破坏的符合率分别为66.7%和78.9%。软组织占位符合率为100%,但是90%为胆脂瘤与肉芽混合型;听小骨受侵符合率为95%。结论:颞骨高分辨率CT对胆脂瘤型中耳炎的诊断,尤其对判定骨质缺损的范围与部位,制定手术方案和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CT诊断仍有其局限性,不能取代临床检查。  相似文献   

12.
胆脂瘤型中耳炎骨质破坏机制的组织酶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辉兵 《耳鼻咽喉》2002,9(1):62-64
本文主要介绍酶类在胆脂瘤型中耳炎骨质破坏机制中不同阶段的作用。碳酸酐酶是脱矿物质阶段产生H^ 离子的主要酶类,使胆脂瘤组织处于酸生环境。胶原酶是基质降解阶段有机基质分解的主要酶类,还有溶酶体酶、钙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纤溶酶等多种酶类参与,这些酶类共同作用使胆脂瘤周围骨质破坏。  相似文献   

13.
螺旋CT三维成像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比较22耳慢性化脓性中耳炎(3耳单纯型,19耳胆脂瘤型)螺旋CT三维成像(spiralCTthreedimensionalimage,SCT3DI)与临床手术中所见。结果单纯型中耳炎SCT3DI未见骨质破坏,与手术中探查相符。胆脂瘤型中耳炎SCT3DI示:鼓室、鼓窦内软组织影和骨质破坏,听骨链移位和破坏,严重者破坏鼓室盖、面神经管、外半规管和乙状窦板等,与手术中所见基本相符。结论SCT3DI比其他影像方法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诊断和耳显微外科中更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胆脂瘤型中耳炎骨质破坏机制的组织酶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介绍酶类在胆脂瘤型中耳炎骨质破坏机制中不同阶段的作用。碳酸酐酶是脱矿物质阶段产生H+离子的主要酶类,使胆脂瘤组织处于酸生环境。胶原酶是基质降解阶段有机基质分解的主要酶类,还有溶酶体酶、钙蛋白酶、基质金属蛋白酶和纤溶酶等多种酶类参与,这些酶类共同作用使胆脂瘤周围骨质破坏。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在胆脂瘤型中耳炎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颞骨螺旋CT在胆脂瘤型中耳炎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4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的CT资料,将手术结果与CT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螺旋CT能清楚地显示起源部位不同和大小不等的胆脂瘤的软组织影充填征象及引起的中耳系统细微的骨质破坏征象。术前CT诊断骨壁受侵101耳,而术中发现为90耳,平均符合率为89.1%;术前CT显示胆脂瘤在中耳系统充填部位为108耳,与手术结果平均符合率为94.4%;术前CT诊断听骨链受侵为234耳,而术中证实为209耳,平均符合率为89.3%。结论:螺旋CT对胆脂瘤型中耳炎的诊断,尤其对判定骨质破坏的范围和软组织充填的部位,制定手术方案和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探讨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35例(40耳)15岁以下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的胆脂瘤在病变范围、听骨损坏程度方面进行分级,并与同期住院的20例(21耳)成年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的病变范围较成人广,听小骨损坏程度较成人重,两者有统计学差异。儿童组病变范围与听骨损坏之间有统计学的相关性,手术前后听力无明显变化。结论:与成人胆脂瘤型中耳炎相比,患儿病变范围广泛,听骨和骨质破坏严重,更具侵袭性,大多数儿童因病变广泛,需要外耳道后壁开放的根治性手术;听力的保存取决于病变范围、术前听力水平和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7.
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已往发病率高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近年来胆脂瘤型中耳炎发病率已明显下降 ,其并发症更少。目前 ,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的病例较少 ,或病变只局限于上鼓室 ,对骨质的破坏不明显 ,故临床上常用的乳突平片难以明确诊断 ,CT可以明确诊断病变的轻重程度 ,可弥补乳突平片的不足。我们对本科 1990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收住的小儿 30例胆脂瘤型中耳炎就 CT扫描和 X线平片结果进行对比研究。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 30例 ,年龄 6~ 14岁 ,平均 10 .1岁 ,左耳 16例 ,右耳14例。其中男性 18例 ,女性 12例。流脓时间为 3个月~…  相似文献   

18.
颞骨CT在胆脂瘤型中耳炎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颞骨高分辨率CT(HRCT)在胆脂瘤型中耳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1995年1月至199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316例(330耳)。术前均按常规进行颞骨HRCT扫描,再经术中显微镜下探查,记录病变结果与HRCT表现进行对比分析,以探讨HRCT的诊断价值。结果:盾板、鼓室及鼓窦天盖骨质缺损、乙状窦骨板骨质缺损等的术前HRCT与手术符合率100%。而神经骨管骨质缺损,水平半规管骨壁破坏的符合率分别为66.7%和78.9%。软组织占位符合率为100%,但是90%为胆脂瘤与肉芽混合型;听小骨受侵符合率为95%。结论:颞骨高分辨率CT对胆脂瘤型中耳炎的诊断,尤其对判定骨质缺损的范围与部位,制定手术方案和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CT诊断仍有其局限性,不能取代临床检查。  相似文献   

19.
两文分别对慢性中耳炎及胆脂瘤所造成的中耳骨质吸收进行了组织学研究,以探讨中耳炎病程中骨质吸收的机理。研究材料为慢性中耳炎听骨病变边缘区的粘膜下层-骨组织及胆脂瘤骨疡边缘区的粘膜下层-骨组织。前者系中耳术中取出之砧骨;后者为中耳术中或活检采取之骨质。经电子显微镜观察的结果是:病理砧骨的粘膜下层与坏死骨质间的边缘区有明显的毛细血管增生及细胞增生,主要是组织细胞增生,其间质有明显的胶原溶解现象。胆脂瘤骨疡边缘区的粘膜下层及骨组织所见与前者相同。作者们从而得出以下结论:慢性中耳炎的骨质吸收并非如以往学者们所公认的是由于血运不佳、组织缺氧造成;胆脂瘤形成的骨质吸收亦并非由于胆脂瘤对骨质的压迫吸收所  相似文献   

20.
少年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少年胆脂瘤型中耳炎的特点与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1986至1999年收治的少年儿童胆脂瘤型中耳炎43例、49耳的临床资料.结果听骨破坏43耳(43/49,87.76%),其中三听骨均破坏22耳(22/49,44.90%);听骨链破坏中断,包括砧骨和(或)镫骨,砧骨和(或)锤骨21耳(21/49,42.86%);三听骨均破坏22耳中,19耳(19/22,86.36%)胆脂瘤上皮伴肉芽增生,仅胆脂瘤上皮为3耳(3/22,13.64%).单纯行上鼓室/乳突根治术16耳,上鼓室/乳突根治术同期行鼓室成型术(成形Ⅰ型/Ⅲ型)33耳.48耳术后干耳,1耳术后2周上鼓室肉芽生长,感音功能下降.除2耳因年龄小听力检查不合作外,术后听力平均提高5.1dB,其中气导(AC)为500,1000,2000Hz的均值(下同),在30dB之内有25耳(25/47,53.19%),AC在40dB具有实用听力的5耳(5/47,10.64%),听力改善率为63.83%.结论青少年胆脂瘤型中耳炎具有发展快、侵蚀性强、破坏范围大和易复发的特点.为青少年胆脂瘤型中耳炎施术,应考虑青少年胆脂瘤的特点,视患者的病变情况和病灶范围确定术式.目的是彻底清理病灶.对于病变范围小,炎症轻者可行Ⅰ期鼓室成型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