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再次心脏手术的处理方法及手术风险,研究制定相应对策。方法对30例心脏病患者行再次手术治疗。按首次手术类型分两组:介入手术组13例均行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外科手术组17例,包括二尖瓣闭式扩张术8例、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5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4例。再次手术方式为:单纯二尖瓣置换术17例,二尖瓣并主动脉瓣置换术4例,二尖瓣二次置换术2例,二尖瓣口血栓清除术1例,单纯三尖瓣成形术2例,室缺残余漏修补4例。两次手术间隔时间1月~15年,平均(6.8±7.9)年。结果介入手术组再次术后无严重并发征及死亡发生;外科手术组再次术后出现低心排综合征4例、术后出血3例、严重心律失常3例,其中2例死亡。首次手术为介入组的转机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均短于外科手术组(P〈0.05);而两组在低心排综合征、术后出血、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死亡率等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首次心脏外科手术病例,其再次手术风险高、难度大。应充分认识心脏再次手术的危险性,术前应对危险因素、手术指征及手术时机分析评估,制定相应对策,运用良好心肌保护、灵活有效的技术手段及减少出血等措施,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比较小切口心脏微创手术与传统切口开胸心脏手术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心脏病患者分为2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切口开胸。观察组实施小切口心脏微创手术。观察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输血量、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胸手术切口相比,小切口心脏微创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康复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3.
心脏手术后出现的神经系统并发症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开展的近红外线光谱测定、质子磁共振频谱等测定技术以及S100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等生化指标有助于了解围术期的脑损伤状况;脑组织氧分压、颈静脉氧饱合度的动态监测可反映脑缺血和缺氧状态。  相似文献   

4.
Heart port心脏手术的麻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eart port心脏手术是近年出现的新型手术方式[1],中文尚未见恰当翻译。其实质是不用开胸建立体外循环(CPB),经小口进行心脏手术,因此可翻译为“微口心脏手术”,有人称之为微口体外循环、血管内体外循环或闭式体外循环技术,属于微创技术。我院开展了两例 heart port瓣膜手术,现将心脏手术中的麻醉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彭开勤 《腹部外科》2010,23(4):196-197
外科医疗水平日益提高不仅得益于新设备、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开发利用,还在于对病人的整体评价和适当处理大大提高了外科治疗的安全性.反过来看,如果外科医生仅仅热衷于掌握硬件的更新而轻视病人的整体评估和正确处理,灾难性事件不可避免.有鉴于此,本期着重讨论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和非心脏手术病人的心血管事件,这是因为,上述二症与营养、感染问题是当今学术界公认的围手术期四大风险.  相似文献   

6.
7.
8.
9.
心脏手术中的肾脏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0.
11.
心脏并发症是构成大血管手术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部分。围术期5~10d是心脏应激期,术后2~3d是心血管并发症的高峰期,本文从大血管手术术前高危因素、围术期监测和管理、心脏并发症的处理诸方面着重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2.
肾功能衰竭是心脏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文主要讨论心脏手术后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发生机制及预防要点。  相似文献   

13.
微创心脏瓣膜手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2 0世纪 80年代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开展以来 ,人们不仅从美容学角度 ,而且更从病人的快速康复、削减医疗费用等角度开始了对经内窥镜或小切口手术为主的微创手术(minimallyinvasivesurgery)的研究。在心脏外科领域 ,心跳状态 (即不使用CPB)下的冠状动脉搭桥及一些开心手术并非当今所倡导的微创手术 ,随着安全性高的CPB技术、心肌保护液的开发及改进 ,心脏停跳状态下的心脏手术变为常规术式。 1992年以来 ,先后有人报道的用较小皮肤切口加胸骨正中劈开〔1〕及右乳房下皮肤切口经第 4肋开胸〔2〕施行心内手…  相似文献   

14.
15.
微创是心脏外科的发展方向之一.随着自动机械和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机器人微创外科手术已成为现实.机器人微创心脏手术具有创伤小、操作精细等优点,是微创心脏外科的前沿技术之一.作为一种革新的手术方式,机器人辅助下微创心脏手术得到了极大的关注,本文就机器人心脏手术的临床应用及手术效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小儿心脏手术中脑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经颅多谱勒超声(TCD)在小儿心脏手术中监测意义,TCD结合前囱压力测定来判断脑血流、脑血流速度和脑灌注压,能对心脏手术后脑损伤程度进行评估和预测术后神经精神状态。但深低温低流量或停循环期TCD重复性较差。TCD还可探测脑血管内栓子。  相似文献   

17.
18.
心脏移植现已被公认为治疗终末期心脏病唯一有效手段,主要适用于心脏失代偿末期内外科治疗无效的晚期心功能衰竭患者,原发病主要为扩张性心肌病、冠心病、心瓣膜病变,先天性心脏病等。自1999年-2003年我院共完成原位心脏移植4例。现将供者心脏取出手术的配合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医生经验的不断丰富,大多数心脏外科手术已经基本趋于成熟,而患者对于美观及微创的要求越来越高,微创心脏外科已经成为各大心脏中心研究的热点,从小切口心脏手术到传统腔镜心脏手术再到现在的机器人辅助下心脏手术,正在不断努力以求取得更加完美的治疗效果。近10年来,经过各大临床中心的不断研究和临床应用,机器人辅助心脏  相似文献   

20.
手术风险预测是指用国际上权威的数学模型来预测患者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手术死亡率等。对于高风险的心脏外科手术,心脏手术风险预测可以指导制定治疗方案,规避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已逐渐引起心脏外科医师的关注。心脏手术风险预测方法众多,包括欧洲心脏手术风险预测法(the European System for Cardiac Operative Risk Evaluation, EuroSCORE)、加拿大安大略省心脏手术风险预测法(Ontario Province Risk,OPR)、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心脏手术风险预测法(the 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 score, STS score)、克利夫兰心脏手术风险预测法(Cleve,land model)、“质量测量和管理举措”心脏手术风险预测法(Quality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Initiative, QMMI)、美国心脏病学院/美国心脏协会心脏手术风险预测法(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CC/AHA Guidelines for Co;on-ary Art;ry Bypass Graft Surgery)以及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风险预测法(Sino-System for Coronary Operative Risk Evaluation, SinoSCORE)等。它们都是根据某一地域内上千或上万例行心脏手术患者的数据而建立,由于数据来源存在地域性,不同预测方案的异质性,因此,当这些预测方法用来评价其他地域的病例时,往往会存在偏倚和异质性,如何避免偏差、提高预测效果是今后研究的主要目标。现对心脏手术风险预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